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鸿门宴中不得不提的人物,曹无伤最后结局怎么样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04:50:28

鸿门宴中不得不提的人物,曹无伤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曹无伤的故事。

每当人们谈论“楚汉相争"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会谈到鸿门宴。提起鸿门宴,有一个历史小人物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刘邦手下的将军,左司马曹无伤。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秦地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因为有楚怀王先入关中为王的盟约,刘邦以为自己先进入关中,论功行赏起码也得封他个秦王,好带领他的人马统领关中。刘邦甚至想好以子婴为相收买秦人之心,以关中为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理想。可是现实往往很残酷,一个月以后项羽从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中得以脱身,率领各诸侯以及四十万大军到达函谷关,项羽知道刘邦取得关中后攻陷函谷关防守。

项羽进入关中,还没有见到刘邦,刘邦的部下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很不高兴,想要进攻刘邦。曹无伤知道项羽强大,就派人私自去见项羽,说刘邦要在关中为王,令子婴为相,咸阳城所有奇珍异宝都归他所有。项羽听后非常愤怒,亚父范增乘机劝说项羽进攻刘邦。不过项羽还是想先给刘邦来个下马威,探一下刘邦的虚实。

接下来项羽给刘邦摆了一个鸿门宴,请刘邦赴宴。因为张良是项羽的叔父项伯的救命恩人,项伯悄悄告诉张良项羽鸿门宴的目的,张良又让刘邦拉拢了项伯,刘邦知道事情很严重,因为现在的情形,楚怀王就是一个空架子,项羽已经成为天下名副其实的盟主,现在项羽统领各诸侯四十万人马,而刘邦只有十万人马,如果真打起来刘邦无疑是以卵击石。所以刘邦赴宴的时候也是有备而来,见到项羽就先以谢罪来稳住项羽,说什么受到小人挑拨,咸阳皇宫的宝贝我都清点封存就等将军过来接收,再说我这也是为将军守关中之类的话,刘邦给项羽灌了一起迷魂汤,项羽见刘邦说得情真意切,尴尬之余才告诉是曹无伤之言,要不然你也不会到这来。

《汉书。高帝纪上》:沛公左司马曹毋伤闻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羽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先入关,能破秦,与将军复相见。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隙。”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毋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史记。高祖本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从以上两则史记不难看出,项羽之所以摆下鸿门宴为难刘邦都与曹无伤脱不了干系。当时刘邦面对强大的项羽不得不委曲求全,他的人生理想被项羽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刘邦还差一点在鸿门宴命丧范增之手,多亏了项伯出手相救,刘邦借着上茅房的机会逃跑,刘邦狼狈逃跑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曹无伤这个人。回去之后,刘邦第一件事就杀了曹无伤。

曹无伤以为项羽会和刘邦干起来,可能他的打算是提前提醒项羽卖一个人情过去,等项羽打败刘邦再投项羽,项羽肯定会重用他。其实他也没想到,他在项羽心中一文不名。项羽和刘邦见面时,分分钟就把他的丑事和盘托出。

一个藉藉无名的小人物,为了自己的前途去讨好项羽,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没想到反而丢了卿卿性命。人有时候真的大风大浪都过去,却在选边站的时候犯了糊涂,就像曹无伤,真的其情可诛。不过话又说回来,项羽和刘邦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没有曹无伤说的那些话,项羽照样会为难刘邦甚至杀了刘邦。在秦朝灭亡的大背景下,只有刘邦和项羽是两股最具实力的势力,一山岂容二虎,一旦项羽坐实刘邦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必杀之。

从曹无伤之死看项羽的悲剧命运

? ? ? ?曹无伤是《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出场的的小人物、小角色,却成为了影响项羽和刘邦两大军事集团成败的关键,不得不让人从这个人物的身上感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真谛。读完《鸿门宴》,我不禁再一次为司马迁高超的写人技巧而拍案叫绝。

? ? ? ?人教版教材中《鸿门宴》故事的开端就是从“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而曹无伤派人告密开始。听到曹无伤的告密,项羽大怒,要犒飨士卒,攻打沛公,而亚父范增又趁机利用云气之说和沛公入关中的反常之举来火上浇油,支持项羽攻打刘邦。此时的项羽陈兵四十万于鸿门,而刘邦只有十万军队陈兵霸上,两军实力悬殊,以“小固不可以敌大,弱固不可以敌强”的道理,如果开战,这必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所以此时曹无伤的告密行为也就有情可原,叛主固然不仁不义,但是在绝对的军事实力面前,曹无伤想要给自己一个更好地退路也无可厚非。所以他使人告密于项羽,想要凭借此获得项羽的青睐,如果刘项开战,作为告密者他可以据此领功,就算刘项不开战,也可以继续留在刘邦军中做项羽的暗线传递信息。反正以当时的军事力量和作战情况来看,项羽声势正旺,投靠项羽怎么也不能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估计在刘邦军中类似于曹无伤的人不在少数。

? ? ? 可是,曹无伤万万没想到张良于项伯有救命之恩,为回报救命恩人,项伯连夜传递消息想助张良逃走,张良谨守“受人之事,忠人之托”的道义,认为此时逃跑是不义的行为,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这个时候有一个关键的细节,当张良问刘邦“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刘邦曰:“鲰生说我曰……”,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从《鸿门宴》整个故事来看,刘邦是很信赖张良的,可是即使在如此信赖的张良面前,刘邦也没有暴露给自己出主意的人。可是项羽则不然,当刘邦亲自到鸿门来谢罪时,几句话就让项羽将曹无伤这个告密者出卖了。此时的项羽真的有必要向刘邦解释自己的行为吗?凭借自己军事实力的强大和后文中座次安排时的傲慢,我觉得他并不需要向刘邦解释自己的行为,而且更没有必要早早暴露曹无伤这个难得的告密者。留着曹无伤以后继续传递消息,这应该是正常人的选择吧。可是项羽为何在此时轻飘飘的就将曹无伤这个告密者告诉了刘邦,我认为这和项羽的个性有关。首先项羽性格中有坦荡的一面,他内心深处应该很鄙视曹无伤这样不忠的告密者。其次项羽性格中亦有自大的一面,他当时的军事实力让他自大到根本看不上这样的告密者传递的消息。他认为军事实力代表一切,他有足够的自信在战场上战胜刘邦,根本没有将曹无伤这样的人放在眼里,也没有将刘邦放在眼里,认为区区刘邦根本翻不起大浪,对自己构不成威胁。轻易的供出曹无伤之事不仅暴露了项羽性格中自大的一面,也为后面楚汉相争埋下隐患。曹无伤一死,自此,项羽堵死了所有想向项王示好的告密者的退路。也间接导致了楚汉相争的失败。

? ? ?小人物也有大用处,司马迁塑造的曹无伤虽出场寥寥几笔,可却通过个小人物的命运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项羽和刘邦截然不同的性格,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失败也就可见一斑了。

鸿门宴里的人物怎样

《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原文如下:

1、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表现了项羽缺乏深谋远虑。

2、刘邦: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的重大事件,刘邦却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足见其心计颇深。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暗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可见刘邦颇有心计,处事果断。

3、范增: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击杀刘邦,项王不应。

《鸿门宴》赏析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标志着秦末起义军两大首领刘邦和项羽由联合破秦到互争天下的转折点。文章按照情节发展过程,即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项王许诺,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第二部分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到因招樊哙出,写鸿门宴上的斗争。节奏发展得快,气氛的变化也快。第三部分从沛公已出到结尾,述鸿门宴后余事。故事情节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鸿门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