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蒙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当中,能够被称作是千古一帝的人寥寥无几,在这凤毛麟角的行列当中,秦始皇绝对能够跻身其中。纵横六国战场,横扫整个天下,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遗憾的是,抛弃个人情感,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秦始皇在历史当中的地位褒贬不一。一方面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福泽后世。另一方面在他人生的后半段,这做出了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暴行,百姓虽然摆脱了战火的蔓延,却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秦始皇不仅在生前遭到众人的非议,在他死后,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众所周知,秦始皇晚年沉迷于长生不老,在巡游过程当中一命呜呼。他死后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矫招,逼死了公子扶苏,同时也开始了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蒙恬,截止到今天为止,仍然有许多人在探讨一个问题,当初的蒙恬,明知道秦始皇最后的诏书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何不与扶苏一起反叛?有人可能会说,蒙恬并不具备那样的条件,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整个大局来分析。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堪称是一台战争机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横扫六国。完成统一之后,大秦帝国的部队主要分成了4个部分,其中秦国最为精锐的部队用来抗击匈奴。在北方,匈奴一直不停的骚扰大秦的边境。匈奴大都由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组成,长期生活在马背上,因此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如果不是精锐部队,恐怕很难与之抗衡,这次秦始皇派蒙恬率领秦国最精锐的部队在北方一带建筑长城,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驻守在这里的兵团被称作是长城军团,工人数能够达到30万左右,不管是装备还是降量,都是全国一等1的标准。其余三个军团大都有六国的俘虏组成,论战斗力,远远没有办法和长城军团相比。在秦始皇死后,没过多久,一道诏书就来到了扶苏和蒙天的面前。诏书当中写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让公子扶苏自杀以谢天下。对于这个无理的要求,扶苏选择自杀。而蒙恬则选择交出兵符,自己选择进入阳周监狱,希望能够等到秦始皇回来以后再做计较。
可惜的是在他刚刚交出兵符之后,胡亥立刻派人赶到了阳周监狱,葬送了蒙恬的生命。在这个过程当中,扶苏和蒙恬都明白诏书当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但是作为公子的扶苏,非常清楚一件事情,如果自己不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执行,那么将会以叛国罪处置,不管对于皇族还是对他自己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事情。扶苏只是为了保住皇族的颜面。而蒙恬在这过程当中曾经劝说过扶苏,这些扶苏并未理会。
按照当时的情况,蒙恬率领了30万的秦国精锐,即便是想要反叛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算是其他三个军团全部加起来,恐怕也不是这30万人的对手。另外胡亥如果想要将其他兵团调过来的话,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蒙天完全能够率领30万全国精锐将整个都城咸阳团团包围。之所以蒙恬并不愿意反叛,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1个,在秦国征战六国的时候,蒙家据说是满门忠烈,世世代代都效力于皇族,同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倘若蒙恬反叛,对于他的整个家族来说,所有的荣誉将会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即便他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必须保全家族的名誉。在古代,家族荣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多人为了家族的荣耀,选择自己赴死,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因此蒙恬做出这样的选择,交出兵权,但自己并不负责,只是想等秦始皇回来以后为个明白。
第2个原因,中原地区刚刚结束了混乱的战争时代,老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安慰的生活场所,如果蒙恬反叛,那么这得之不易的和平将会再次打破。这一点不管是秦始皇还是蒙恬,不愿意看见。因为这已经打破了他们的初衷。
也许对于蒙恬来说,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必死之局,不管他做出哪一种选择,最终的结果恐怕都会让人失望。与其这样,还不如保全自己的名誉,最起码还能够流芳百世。这是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了小人的手上。
2009年,北京大学接收到一批海外馈赠的稀世汉简,这批汉简中,包括了一篇1500字的《赵正书》,详细记载了秦始皇去世以及胡亥继位的过程。
文中说秦始皇出游,还至柏人时病重,于是召集众臣商讨继承人问题。丞相李斯、御史大夫冯去疾等上言:今事情急迫,恐怕大臣谋变,请立胡亥为继承人。秦始皇说:可。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立即杀扶苏、蒙恬等人。根据《赵正书》的记载,胡亥的继位是众臣共议的结果,并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如果这一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很多疑团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胡亥的继位是正当的,并不是赵高和李斯矫诏推立。扶苏与秦始皇政见不和,始皇生前就已经将其贬至边疆从军,说明扶苏本来就不在继承人的备选之列。有人说贬到军中是为了锻炼扶苏,但自古以来,太子储君都是坐镇政治中心的,绝没有贬到边疆从军的道理。秦始皇二十几个儿子中唯独把胡亥带在身边随行,本身就说明了他对这个小儿子的宠爱和器重。秦朝并不重儒家礼法,因此也不拘于立嫡立长的观念,秦始皇想传位给小儿子是有很大可能的。而群臣对于胡亥的继位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也说明他们早就默认了胡亥作为储君的安排。
其次,秦始皇是多疑雄猜之主,当初王翦伐楚,就因为顾虑秦王多疑而不得不索要田宅以示无二心。所以以秦始皇性格,他不可能完全信任统兵三十万的蒙恬,也不可能完全放心扶苏。既然有心要立幼子,必定会对扶苏、蒙恬拥兵反抗加以防范。他贬扶苏去蒙恬军中,明里是用扶苏来监视蒙恬,暗里很可能安插了人手,以备将来二人有何异动,可以立即将其控制,这才是秦始皇贬扶苏的真正目的。而这个后招,当秦始皇决定立胡亥的时候,必定会告诉赵高和李斯,所以他们才敢放心大胆的赐死扶苏和蒙恬,不担心会激起兵变。这样也就解释了扶苏为何乖乖自尽,而蒙恬虽然不肯自尽,却也被迅速囚禁起来失去了反抗能力。
总而言之,《赵正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历史的另外一种角度。那就是按照秦始皇的布局,赵高和李斯保胡亥上位,扶苏和蒙恬不是不想反抗,而是被迅速控制,根本没有拥兵自立的机会。
扶苏和蒙恬不反抗是因为忠孝。扶苏和蒙恬都手握重兵,可是接到假圣旨之后,两人却并没有反抗,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扶苏和蒙恬都信奉忠孝两字。
秦始皇在南巡途中去世了,赵高和胡亥封锁了消息,并且给扶苏和蒙恬送去了假圣旨。扶苏虽然手握重兵,但是在接到圣旨之后,他却没有经过任何思索,也没有听从别人的劝阻,选择了自杀。他之所以没有做反抗,是因为他信奉儒家情怀,把忠孝看得非常重,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和孝,他最终选择了服从安排。
蒙恬虽然没有像扶苏一样选择自杀,但是他同样也交出了兵权,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因为一个忠字。交出兵权之后,蒙恬就被关进了牢里,在他还幻想着要见胡亥以面表达自己忠心的时候,赵高权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最后他只能够在牢中自杀而死。蒙恬会交出兵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一直效忠的扶苏已经不在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4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