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曹丕的故事。
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是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这一时期的人物不仅有叱咤风云的领袖,料事如神的谋士,铁骨铮铮的硬汉,还有柔情似水的绝色美人。
甄宓则是三国里响当当的大美人,她曾独占曹丕宠爱尽十载。尽管岁月无情,她的容颜依旧,但为何最终被郭女王取而代之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郭女王才智过人,但笔者认为甄宓的智慧一点儿也不亚于郭女王。甄宓出自书香门第,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史载甄邯乃孔子世孙孔光的女婿,也就是说甄宓从小受儒家学说熏陶。而且她自幼酷爱读书,看过的文章立刻就能领悟。所以凭她的博闻强识真的不比郭女王差,只不过她没有郭女王的胆识。
对于甄宓来说,读书只是她的爱好又或者是她成为贤德女子的方法。在她少年时期,曾多次用哥哥的笔砚写字,于是哥哥问她:"女人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有什么用,难道你以后还想做女博士(官名)吗?"她回答道:"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的。不读书,用什么来借鉴呢?"
或许是因为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她对于女子的理解就很狭隘。她从不关心闺阁以外的事情。每每院子外有人骑马耍杂技,甄家姊妹都上阁楼观看,只有她不去。
几个姐姐责问她,她却反问道:"这难道是女孩子该看的吗?"
在她眼中一个女子就应该以贤德为准则,所以当她嫁与曹丕后不仅侍奉得体、孝敬公婆,而且不独占夫君,还时常劝曹丕雨露均沾。
但郭女王则不同,毕竟她从小被视为女中君王。
郭女王生于汉中平元年(184),诞生时有异常之象。她从小秀外慧中,有别于众。
其父认为她乃"女中君王",便用"女王"二字作为她的字。原本郭女王也是大臣千金,可因父母早逝,战乱飘零,最终寄身在铜鞮侯家。后来有幸入选东宫,被曹丕所喜爱。此时正逢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战,郭女王不拘于侍夫之道,更不避讳女子参政之行,抓住良机,大显才智。
她时时向曹丕献纳良策,最终帮助曹丕夺得太子之位。男人对于权力的欲望是很强的,而且当时曹丕并不为曹操喜爱,所以这个"太子"之位对曹丕而言意义重大。至此曹丕对郭女王宠爱有加,现实册封郭女王为夫人(位次王后),接着是贵嫔(位次皇后),最后更是不顾满朝文武反对封郭女王为皇后。
帝王总是无情的,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即使甄宓的性情没有郭女王那般有胆识,但她终归仍是一个非常温柔贤德的妻子,但曹丕却对她却越来越忽视。久而久之,甄宓就有了怨言。而这些怨言被郭女王故意传入曹丕耳中并从中作梗。曹丕听后龙颜大怒,立即派人秘密处死甄宓。
甄宓何以不知曹丕性情,想当年,曹丕曾因其原配任氏多有怨言就将她处死。当时甄宓正得宠,她多次哭着帮任氏求情也无济于事。
很有可能是曹丕的无情使甄宓不抱希望,故意写怨言激怒曹丕。
另外以甄宓的性情,她根本就不屑于后宫的尔虞我诈 ,更不想与郭女王做这些无意义的争夺。
这是一个谜……
甄姬之死是陈寿弃而不要的材料,而郭嬛之死是连裴松之都不要的材料。
《三国志》: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其子曹丕继任为魏王。六月,曹丕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而成为皇帝,即魏文帝。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将两个女儿献与魏室为嫔。除献帝二女外,曹丕在洛阳,后宫爱幸者有三:贵嫔郭女王,位次皇后;李贵人,生有皇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六月,曹丕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赐死,葬在邺城,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当时,曹丕曾请术士周宣解梦,周宣答:“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曹丕闻言后悔,派人追回赐死甄氏的使者但已不及。
历史上有人说是因为郭女王诬陷甄姬设巫蛊于帝,无法考证其是否属实。还有说法称曹叡曾经问郭女王我的母亲是怎么死的,郭女王很冤枉,回答他说,虽然你的母亲已经死了,可是你的父亲还健在,你怎么不去问他啊!
三国志和晋书都喜欢说人夫妻不和,没有人知道那是不是真的,不过曹丕和甄姬早在曹丕立嗣之前,就没怎么甜蜜过。
事例1
《魏书》: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原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后请於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流涕固请曰:“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原重留意!”帝不听,遂出之。
曹丕要驱逐一位姬妾任氏时,甄氏问曹丕说:“任氏是乡党名族,不论德、色,我都比不上,为什么要休她?”曹丕说:”太任性,性子急,不温柔,心里对我的怨恨很久了,所以休了她。“甄氏哭道:“我受你的宠爱,所有人都知道,肯定会说你休任氏,是因为我的缘故。往上我怕公婆说我自私,往下其他妻妾会数落我受专宠之罪,希望你能重新考虑!”曹丕不听,就休了任氏。
哪有女子不愿意当正妻,还硬逼丈夫和脾气很差的女子在一起的?
事例2
《魏书》: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武宣皇后从,留孟津,帝居守邺。时武宣皇后体小不安,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左右骤以差问告,后犹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动,辄历时,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忧愈甚。后得武宣皇后还书,说疾已平复,后乃懽悦。十七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馀日即差,不当视我颜色乎!”嗟叹曰:“此真孝妇也。”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留守邺城。当时卞夫人身体虚弱,又担心曹操的安危,睡觉也不塌实,经常流泪。甄氏要去孟津照顾婆婆,曹丕不想让她去,就让下人骗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不信,说:“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现在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一定是安慰我!”所以更加担心。之后得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氏才开心起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正月,大军回邺,甄氏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悲喜交加,感动了周围的人。卞夫人见甄氏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还说:“新媳妇怕我上次生病也会象以前那样反复难愈吗?我只是有点不舒服,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了。你看看我的气色很好呢。”然后叹道:“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及曹叡、东乡公主都跟随,当时甄氏生病所以留在邺。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卞夫人看见甄氏脸色很好,奇怪的问她:“你跟两个孩子分别那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怎么脸色这么好,什么原因?”甄氏笑着回答:“曹叡他们跟随夫人,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试想你娶了一个老婆,可是她不听你的话,整天惦记着你婆婆,你一个人带着孩子走了她一个人特别开心,哪有男人喜欢往这个方向贤惠的妻子啊。更何况曹丕和他母亲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这一点其实是很明显的。
首先甄妃是宛城张绣哥哥的遗孀,据传说生的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当时曹操打宛城时就倾慕于甄宓的美貌,却不想被其子曹丕先一步得到。曹操自然是恼怒至极,但怕留下和儿子争女人的笑柄,才忍痛将甄妃许给了曹丕。此后,曹操一直对曹丕颇有微词,就是从这件事情开始。还有一个人就是曹植,曹操的3儿子,三国志里有明确记载,曹植倾慕与甄妃的美貌,而甄妃对曹子键的才情也颇有好感,可以说两人是暗生情愫。另据野史记载,曹植与甄宓两人还可能有通奸这一隐情。然而极为明智的魏文帝曹丕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在建安30年后就不怎么亲近甄氏,甚至还曾处罚过她。
众所周知,曹丕与曹植虽为兄弟,但其实为政敌,两相猜忌十分强烈。曹丕对甄氏早无感情,又如何能忍其妻红杏出墙,自己被绿帽子的耻辱。所以当即立断,杀甄妃。同时也给曹植一个大大的警告:属于我曹丕的东西,例如皇位和女人,你曹植永远也休想得到。
果然,曹植此后闷闷不乐,英年早逝。在其经过洛水时留下了一篇《洛神赋》,又有谁知道它的原名?它的原名竟然是 “感甄赋”,再明显不过了,是为悼念甄宓,阐释自己的拳拳之情的绝唱。将赋名取为感甄赋,是对其兄曹丕的无声示威,果然曹丕觉得名字太露骨,气愤的将其改名为《洛神赋》。
所以,杀死甄宓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个万恶的封建制度,女子永远都是任人宰割的命运,从来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真正的自由和爱情,在那个时代的女人,永远都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
【给我积分吧,我打了好长时间的字了,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4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