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罪臣女眷所生的皇子,朱祁钰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以史为鉴 2023-06-26 04:18:55

罪臣女眷所生的皇子,朱祁钰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朱祁钰的故事。

明朝第七位皇帝是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明宣宗的次子,明英宗的异母弟弟。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时,明宣宗御驾亲征打败并生擒了朱高煦,随后以谋反罪处死,汉王府中的女眷几乎全部被收入皇宫为婢女。其中有一个女眷姓吴,因为是汉王府中最美的一个,明宣宗破例临幸了她,后来吴氏就生下了朱祁钰。因为吴氏是罪臣之女,不能被封为妃嫔,所以这对母子一直都生活在宫外。

由此可见,朱祁钰出生时就是戴罪之身。

朱祁钰本来跟皇位毫不沾边,明宣宗在位时就立了长子朱祁镇为皇太子,就是后来的明英宗。直到明宣宗驾崩前夕,他在遗诏中才命人把吴氏和朱祁钰母子接回皇宫,而且封了吴氏为贤妃,朱祁钰为郕王。明英宗登基后,对这位异母弟弟还算不错。

后来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命朱祁钰监国。本来以当时明朝的国力,攻打瓦剌是胜券在握的,但明英宗太过宠信王振,命他全权负责攻打计划。这个王振没有丝毫真材实料,他组织、指挥不当,明军几乎全军覆灭,明英宗被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主战派说服了孙太后(明宣宗的皇后),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朱祁钰登基为明代宗后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有真才实学的大臣,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被迫释放了明英宗。

本来明代宗做皇帝,这只是权宜之计,如今明英宗放回,明代宗按理要把皇位还给明英宗。但是明代宗不愿舍弃这突如其来的皇位,于是迎回明英宗后就将其软禁,一关就是七八年。

虽然明代宗是罪臣女眷所生,而且皇位也是阴差阳错得到的,但他做皇帝确实不错,在位期间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改革和发展,明朝出现中兴之势,是明朝难得一见的好皇帝,后世对明代宗的评价是很高的。

随着皇位的稳固,明代宗还不满足,他把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后来的明宪宗)废掉,改立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不过没过多久,新太子居然夭折了,明代宗突遭变故,身心和精神受到重创而病倒。明英宗得知后趁机发动政变夺回皇位,这才有了明英宗复辟。

明英宗复辟后立马就废掉了明代宗的皇位,把曾经拥立明代宗的大臣一律处死,包括于谦等人。不久之后,传出明代宗去世的消息。史料没有记载明代宗因何而死,他是突然离奇暴毙的,后世推测应该是明英宗所杀。

明代宗死后,明英宗赐谥号“戾”,称“郕戾王”,这几乎是最差、最恶的谥号,以示明代宗终身为恶。明代宗的葬礼没有按照皇帝规格,基本是草草了事,也没有葬在明朝皇帝在北京的陵寝,是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唯一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大明皇帝之明代宗朱祁钰的简介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21日-1457年3月14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母亲是贤妃吴氏,明英宗(正统帝)即位后封为郕王。

朱祁钰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儿子朱高煦。宣德朝,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驾亲征生擒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汉宫侍女吴氏,并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

回京后朱祁钰简介,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宣宗皇帝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终于,吴氏珠胎暗接,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

土木堡的狼烟改变了朱祁钰母子的生活,先是郕王奉命在御驾亲征期间担任监国,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才两岁,国无长君,郕王朱祁钰就被推上了前台,在孙太后的受意下郕王继承了皇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年号景泰,朱祁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顺天)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返回北京,祁钰害怕英宗复辟,故将其软禁于宫中,以锦衣卫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

景泰三年,代宗废去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在次年去世。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代宗病危,十六日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谋复立英宗,十七日清晨,发动夺门之变,率领武士攻入紫禁城奉天殿,英宗复辟。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28岁,景帝死因不明,一说景帝是被谋杀的。景帝死后,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以其妃嫔殉葬之。

英宗恨景帝薄待,谥为戾,称郕戾王,明宪宗成化时期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乙丑上庙号代宗朱祁钰简介,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清朝复称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明清史书多称明代宗为景帝。

朱祁钰是个怎样的皇帝

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已经当了八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
然而朱祁钰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八年之间不得出入。同时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总的来说,朱祁钰仍是一代明君。 [44]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45]
历代评价
明宪宗:“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 [3] “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收既溃之士卒,却深入之军锋。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再遣奉迎之使。卒致也先悔过,先帝回銮。尊养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始终八载,全护两宫。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
孙太后废朱祁钰的诏书说:“……败坏纲常,变乱旧制。放纵地淫乱、酗酒,信任奸人。毁坏奉先殿(皇家家庙)的偏殿建宫殿让妖妓居住。玷污了缉熙殿作为受戒的场所来礼敬喇嘛。滥加赏赐、胡乱花费无度,横征暴敛无休止。国库空虚,海内困穷。不孝、不弟、不仁、不义,臭名昭著,神人共愤,上天震怒,屡次降下预兆,朱祁钰不知反省,拒绝进谏、文过饰非,造孽越来越厉害。……” [46]
沈德符:“英主。”
彭时:“景泰数年中,敬礼大臣,宽恤民下,赏罚亦无甚失。” [47]
王世贞:“太祖之后而功者孰不知成祖乎,德者孰不知孝宗乎,盖犹有景帝焉。己庚之际,徵帝吾等披发左袵矣。其德如何,曰在知人,在安民。其不复辟者,理也。易太子者,情也。”
谷应泰:“景帝外倚少保,内信兴安,狡寇危城,不动声色。当时朝右,岂乏汪、黄;建炎践祚,亦有宗、李。相提而论,景诚英主。而乃恋恋神器,则又未闻乎大道者也。” [48]
李贤:“景泰淫荡载度,臣民失望,一闻上皇复位,无不欢忭鼓舞;景泰时不孝于亲,不敬其兄,不睦其室,至而朝廷之上怨恨忧郁之气充满,是以六七年间水旱灾伤遍天下。天变于上,气乖于下,一年甚一年。” [49]
李惟桢:“景帝立而后睿帝得返,既已帝也。理天下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宁复俛首而为臣,以不还位咎帝,非也。”
谈迁:“国家厄会,盖莫若乙巳矣。闽浙疮痍,黔粤啸聚,天未厌乱,北狩随之。阊阖罹白登之困(刘邦的白登山之围),象魏下阴山之悲,宗社丝髪,仅系景帝。当时六师新丧,九塞气沮,南迁之议,独徐珵乎。乃舍姬旦(周公)小节,绍少康(夏朝的少康中兴)之旧勋,坐摄羣嚣,独制长策。犬羊虽狺狺不休,我圻父是任,俾弭耳以退,皇灵遐畅,南北交捷。曾不捐汉绘之尺寸,费宋缗之毫纤,而虞渊返照,事同揖让。尤恤饥拯溺,纳谏信贤,嘉王竑,薄徐珵(徐有贞),具有神识。而或以太上事过责之,斗粟尺布之谣,古人不免焉,政未可以紾臂论也。” [50]
袁枚:“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 [51] 吾又读《宋史》而叹明之不亡,非谦贤,实景泰之贤也。” [52]
傅维麟:“帝为多难为之主,乃能任贤选将,而危如一发之宗社转而为治。南征北拒,天柱弗摇,虽臣之功,帝可谓明于知人者矣。英宗不复腼然于天下臣民之上。而帝卒,传位皇太子,虽古谊辟何以加焉。卒之闻钟鼓则曰:“吾兄好。”悲夫。焦劳固圉,神器有归,厥功岂细哉。” [53]
孟森:“景帝之于上皇,始终无迎驾之说致也先,其不欲上皇之归,自是本意。但其阻上皇之归,乃纵令诸将奋勇御敌,而不与敌和,使敌失贡市之利,则愈阻驾返而敌之送驾愈急矣。英宗被虏而明犹全盛,景帝之不负祖业,不涉阴险,实明宗社之福也。” [54]
万斯同版《明史》曰:帝初以于、石之略安定邦家,是矣。然而东朝之易,南城之锢,得无已甚乎。迨遘厉虐疾人心皇皇,而储位不定。

明明朱见深才是太子,为何于谦立朱祁钰为皇帝?

因为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的时候,他的儿子朱见深才两岁,实在无法担任国君之位,因此找了朱祁钰暂代皇位。朱见深是明朝历史上命运最坎坷的皇帝之一,年少被立为太子,又因为叔父朱祁钰贪恋皇位而废掉了他,几年后父亲明英宗复辟,才又重新坐上了太子之位。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出生于公元1447年12月7日,自出生前就深得父亲英宗朱祁镇的深厚期待。朱见深还未出生前,他的父亲英宗朱祁镇就带着军队去讨伐瓦刺部落了,明英宗朱祁镇出征后两年,因为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而成为瓦刺部落的俘虏,后来因为忠臣于谦的坚持,才派兵去将英宗接了回来。

但是在英宗回来前,孙太后和大臣们商议后,找了朱祁钰当临时皇帝,年仅两岁朱见深也被立为太子。然而明英宗朱祁镇回来以后,朱祁钰不愿意将皇位还给英宗了,于是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实际上是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了。后来,贪恋皇位的朱祁钰还把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掉了。

朱见深被废掉后,也同父亲英宗一样,被软禁在宫中。后来朱祁钰病重,太监曹吉祥联合大臣徐有贞和石亨发动了夺门之变,帮助英宗夺回了皇位,朱见深也因此重新成为了明朝的太子。

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的时候,朱见深才两岁而已,完全没有办法承担起国家的责任,孙太后和大臣们也是考虑了很久才决定找朱祁钰来当皇帝,为了防患于未然,还立刻把明英宗仅两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目的就是无论朱祁镇能否再度归来,皇位都始终留在朱祁镇这一脉。

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两次当皇帝?

第一次是是以太子之位登基的,但之后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朝廷又立新帝,后来瓦剌把他放了回来,发动政变成功第二次登基。

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统。皇太后张氏尊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尊为皇太后。

这时朱祁镇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扩展资料:

朱祁镇两次为帝的相关事件:

1、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皇帝被俘的事变。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帝国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获得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

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

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2、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出巡郊外,住在斋宫,疾病发作,不能行祭祀仪,命石亨代祭。石亨守护在代宗病榻前,见其病重,便与张轨、曹吉祥等人商议,迎接被软禁的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三更时,徐有贞提前进入朝房,石亨等率家兵1000多人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作内应,直接进入南宫。

朱祁镇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护卫下,乘上轿子便朝皇宫奔去。等到天亮时,曹吉祥敲响钟鼓,打开殿门。

等待早朝的大臣们,没想到端坐于朝堂之上的竟是朱祁镇,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听见徐有贞说:“太上皇复位了,你们还不拜见!”

朱祁镇对百官宣布道:“景泰皇帝 (指朱祁钰)病重,群臣迎朕复位,你们各人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朱祁镇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夺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