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耶律休哥为什么会英名尽毁被手下败将打败

以史为鉴 2023-06-26 04:16:54

耶律休哥为什么会英名尽毁被手下败将打败

耶律休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北宋抗击外族的百年战争史上,杰出将领层出不穷,但有资格入选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北宋武将却只有四人,分别是: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

其中曹玮主要负责实力较弱的西夏,用兵西北。其余三人对战耶律休哥,却无一例外都是耶律休哥的手下败将。本以为耶律修哥会在“辽国战神”的荣誉之下无懈可击,直到一个小兵的出现。

辽国战神——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是辽国宗室大臣,多智谋,擅料敌。

耶律休哥少年时即随北府宰相肖斡讨伐乌古,积累了大量军事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耶律休哥的军事天赋愈加凸显。

公元979年,恰逢宋军北征伐辽,南京围困。景宗命耶律休哥率五院军往救南京。行军至高粱河时,耶律修哥与宋太宗亲率的宋军狭路相逢,耶律修哥立刻召集军队,排兵布阵,镇定自若,最终大败宋军,斩首宋兵万余人。高粱河大捷后,耶律休哥从此执掌辽国兵权,这是耶律休哥荣光的开始。

之后,耶律休哥又被委以重任与韩匡嗣一起讨伐宋国以报宋兵围燕之仇。那天大军已到达满城,准备第二日的复战,此时宋人突然请降,韩匡嗣信以为真,耶律休哥却表示:“彼军众多而齐整,且有锐气,必不肯就此屈降,此乃诱我之计,应严兵以待。”

然而韩匡嗣坚持一意孤行,果不其然片刻之间宋兵大军压境,韩匡嗣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幸而耶律休哥迅速整兵进击,方才扭转局面。此战后,耶律修哥被封北院大王,总领南面戌兵。

“铁骑四百横绝漠,大辽重兴万里征”。用这句话形容耶律休哥再合适不过,初出茅庐的耶律休哥屡战屡胜,战场逐渐将他磨炼得更加强大。继那两场战役后,耶律休哥又在瓦桥官之战和岐沟官之战,大败宋军,为辽国边境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时提起耶律休哥,实在让人闻风丧胆,甚者在民间流传着小孩不听话,家长就会吓唬孩子说,耶律休哥来了的说法。辽国战神耶律休哥,正是鲜衣怒马,正是所向披靡,正是无人与之匹敌的时候。

耶律休哥的对手

所谓“高处不胜寒”。耶律休哥一个人在山顶站得太久了,他需要一个对手。这个人就是李继隆。

耶律修哥和李继隆不是第一次交手了,虽然李继隆曾多次败于耶律休哥麾下,但他不同于曹彬和潘美,李继隆善于反思总结,胜不骄,败不馁,他似乎也在等待着反击的那一刻。

那时北宋实行弹性防御,即坚守成州要塞,放弃边缘城池堡垒。虽然宋辽战争历史上,州城很少被攻陷,但县级城池却容易被各个击破。

公元989年,耶律休哥率军大举南侵。临近辽境的威掳军防御点因没有粮草,不得以只能向后方李继隆请求支援。《宋史·李继隆传》:“尝有诏废威掳军,继隆言‘梁门为北面保障,不可废。’”。

原来宋朝内部有人提议放弃威掳军,而李继隆提出若放弃威掳军,就会有下一个再下一个威掳军,那宋军的弹性防御带来的后果不过是唇亡齿寒。

就这样,李继隆准备出发为威掳军运送粮草。得到消息的辽军,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们要切断宋军粮道,拔掉宋军这个前沿要塞。

交战的机会终于要来了。《辽史·圣宗本纪》里记载:统和七年七月,遣兵南征。这边耶律休哥也已迫不及待了。但他不会想到,正是这场战役,让他一世英名尽毁。

《宋史·尹继伦传》:“继伦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

尹继伦是李继隆手下的一员小将。当时尹继伦单独率一千军为大军殿后,没想到路途却遇到了带领着大军的耶律休哥。按理说次战役胜负无疑,然而耶律休哥却直接无视了尹继伦,直奔李继隆的运粮大军。

耶律休哥的决策其实十分明智,这支宋军数量太少,又占据有利地形,虽然胜负毫无悬念,但也必然损耗兵力,最重要的是会错过最重要的任务——切断宋军补给。就这样,辽军一路南下,直至到了徐河,两军交汇。

《宋史·李继宣》:与李继隆部刍粮抵威虏,还度徐河,为敌追袭。遗憾的是,耶律休哥并不知道,徐河会战时,李继隆早已完成了运粮计划。

面对曾经的手下败将,耶律休哥并未过多放在心上,此战,将亦如往昔。辽军正生火做饭,士兵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炊烟生火,谈论着明日之战将如何胜利。而远处的宋军早已埋伏多时。

《宋史·尹继伦传》:天未明,越区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

趁着“天未明”,李继隆抓住时机悄悄列阵,耶律休哥并非没有察觉,只是他将大部队放在了南面以对抗李继隆,而此时位于北面的尹继伦则乘机率领士兵突袭,打得辽军措手不及,一时间不知所措。耶律休哥也在一片惊慌失措中被砍伤。耶律休哥在乱军中逃跑,辽军死伤惨重。

孙子有云:骄兵必败。一代枭雄耶律休哥也因轻敌,大意失荆州。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时代的表象而已

最近关于宋朝的文章写得比较多。但无论写人写事,也不管说好话还是发牢骚,评论区里总少不了熟悉的一句感慨,那就是“北宋无将,南宋无相”,令我莫名困惑。

我找不到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只知道某位网红老师曾经引用过(也许是他首创),然后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和追捧。其实我还是很佩服最早说出这句话的那位先生的,因为历史是非常复杂的,绝非像戏台上的角色只有一副固定的脸谱。因此用这么简短、顺口而且易于流传、更让人易于接受的几个字就能给一段历史做出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还是颇有几分功力的。

然而佩服并不代表认同,而且理由也是一样的——历史如此复杂,是非如此曲折,岂是几个字就能概而括之而且能够基本还原事实真相的?当然,也不是完全做不到,比如说姓司马的家伙在这方面就比较擅长,可是这样的大神级人物几百上千年也不一定能碰上,我们得何其幸运才能与之同代而生?

说回到宋朝。两宋延绵319年,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一则是弱,二则是富。说到宋弱是没什么值得质疑的,伴随着这个朝代始终的几乎都是没完没了的割地、赔款(岁币)、称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稍微成点气候的王朝里边,皇帝当了异族俘虏的总共就五个,宋朝的徽宗和钦宗就占其二(剩下仨是西晋的怀、愍二帝和明英宗);两宋分南北,赵宋皇统未绝,却先后亡于异族之手,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契丹人打不过、女真人打不过、蒙古人打不过,连国穷民稀的西夏人也总打不赢,这种憋屈事也就是宋朝干得出来……

弱能弱到空前绝后,富也能富到空前绝后这种事,还是只有宋朝才干的出来。宋朝做到了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就是官方统计口径的人口和财政收入双破亿,其中前者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后者的记录直到清末才被打破。而根据后人计算,宋真宗咸平三年,北宋的GDP总量达到了266亿美元,人均GDP为450美元,其中后边这个记录我国直到1993年才再次打破。

而创造了这些让人哭笑不得记录的宋人们,相对而言就显得平庸了很多。无论是在史书中被吹捧得天花乱坠的文臣,还是存在感相对较低的武将,宋朝别说跟汉唐时的名臣良将相比,就是跟在人们印象中比较糟糕的明清比较,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在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会骄傲的自称为汉人、唐人,却基本没人会说自己是宋人。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乏良将,堪称将星云集。

先秦有姜尚、孙武、田穰苴、吴起、李牧,秦朝有白起、王翦、司马错、蒙恬、王龁,两汉有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邓禹、窦宪、窦固,两晋南北朝有慕容恪、陈庆之、刘裕、宇文泰、陈霸先,隋朝有韩擒虎、贺若弼、杨素、史万岁,唐朝有李靖、李世勣、侯君集、苏定方、郭子仪、李光弼,元朝有木华黎、博尔忽、伯颜、扩廓帖木儿,明朝有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戚继光、李如松,清朝有多尔衮、岳乐、傅桓、岳钟琪、阿桂、海兰察……当然这些名字都是我随想随写出来的,可能并不具备什么代表性。

而上文中唯二没有提及到朝代(时期)就是三国和两宋,因为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是武将的军事能力和成就,而受演义影响,在三国和两宋人们心目中完美武将最重要的则是忠义二字,而且被神化、抬高得厉害。

中国历来有设武庙祭祀古之名将的传统,从唐朝设武成王庙并以“十哲”和64名将从祀,到宋朝改为古今72名将从祀,再到元朝将从祀名将缩减到10人,一直是追尊姜尚为武成王,作为主祀对象。明初朱元璋废除姜尚的武庙祭祀,使得中国的武庙传统中断了300年之久。

清雍正八年,改封关羽为武圣,并以关帝庙为武庙,但从祀者只剩下了关兴和周仓二人。到民国初年,国民政府曾推行过“关岳合祀”计划,在各地设立关岳庙,正位左祀关羽,右祀岳飞,陪祀24人中,便有三国时期的张飞、赵云和两宋的曹彬、韩世忠、狄青、刘锜。

可见时代不同,尤其是朱程理学成了主流思想之后,连人们评判武将的标准都不一样了。

三国的事咱们先不去管他,岳飞的事也可留待后文再聊,曹彬和狄青似乎也能代表北宋无将的水准,但是韩世忠和刘锜?前者除了打过一场有名的黄天荡之战,其结果还是“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金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十五》),剩下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个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大仪镇之战。而后者仗倒是没少打,有胜如顺昌之战的也有败如富平之战的,但似乎从未在任何一场重大战役中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真正能代表南宋武将最高水准的,除了岳飞,应该是孟珙,是吴玠、吴璘兄弟,是余玠,是王坚等我们可能并不太熟悉的名字。

孟珙号称“屹然为东南砥柱者有年,珙亡而宋事遂不可支。”(《唐宋御夷得失论》),不但亲手灭金,而且在荆襄、四川两大抗蒙主战场屡屡挫败敌军进犯,并创造性运用“藩篱三层”理论构建了长江中上游的防御体系,使得哪怕在他死后蒙古人仍在这道钢铁防线面前撞得满头包。宋蒙之战一直延绵了45年,南宋成为正值鼎盛期的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孟珙当为首功,故而他被前苏联著名的军事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称作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有吴玠、吴璘兄弟守四川,金人寸步不得入蜀;吴氏兄弟逝去后,觊觎天府之国的强盗换成了蒙古人,结果又有余玠守川固若金汤;余玠被朝中小人害死后,又有王坚坚守合州,杀死蒙古大汗蒙哥,直接导致蒙古第二次攻宋之战无功而返。

事实上,自从南宋政权逐渐稳定下来以后,与金、蒙前后两大对手的交锋主要是围绕淮河、荆襄和四川这三大战场的攻防战,而且基本以守为主。因此南宋有代表性的名将其实类型非常单一,那就是以擅守而闻名。寥寥几个进攻意识强烈而且颇有作为的将领,如李宝、刘整等,基本都不受重用甚至受到猜忌和迫害,所以要么昙花一下,如李宝指挥的唐岛海战,要么干脆愤而投敌,比如刘整。

相对从始至终被动挨打的而盛产各种守将的南宋,倒是被认为“无将”的北宋其实才是真正的“战争贩子”——无论是开国时的南征北讨一统中原还是此后的对辽、对西夏的战争中,都是北宋打响的第一枪。而且在战争的过程中,北宋也始终是尽量保持进攻方的姿态,只是经常打不赢而已……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好战、敢战以及酣战,才使得北宋相对南宋而言,更容易造就和催生名将,而且这些北宋将领无论在战术形式的多样性,还是军事体系的组织性等方面,其实是要远远领先于南宋将领的。

我个人以为的北宋第一名将是个有些陌生的名字,那就是李继隆。这位小李哥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大舅哥,曾先后参加过灭后蜀、北汉、南唐的开国战争,居功至伟;在宋辽第一次幽州之战中大败耶律休哥,在北宋惨败的第二次幽州之战中全师而还,又在端拱元年和次年两败耶律休割,斩首数万,使得辽军10年不敢南下;在对西夏作战中,李继隆更是两败李继迁,生擒李继捧,打得党项人闻李色变。

其次应该就是曹彬、曹玮父子。老曹最大的功绩应该是在北宋开国的统一战争中,他作为实际上的主帅当居首功,不过在打辽国的时候他的表现就比较差劲了。老曹之所以名气大,被很多人认为是北宋第一名将,在于他的资历老,孙女、外孙女又当过皇后,而且老曹政治大局观强、态度佳、人品好,“曹侍中彬为人仁爱多恕,平数国,未尝妄斩人。”(《涑水记闻·卷二 》北宋·司马光)。而老曹的四子曹玮最牛的地方在于从军40载,却未尝一败,尤其是三都谷之战大败青塘吐蕃部,使得北宋笼络住了河湟地区的吐蕃部落,保证了西北防线的安全,为后来的收复熙河打下了基础。

小曹在军事上的才华和功力,连蒙古人都非常佩服:

此外如大名鼎鼎的名将狄青,曾以武将之身出任枢密副使,这在偃武修文的宋朝简直就是个异类。比如堪称西北对抗西夏中流砥柱的以种世衡、种师道为代表的“种家军”,比如在北宋开国战争中功绩不亚于曹彬、却因演义变成千古大反派的潘美,比如主持熙河开边,并直接导致西夏差点亡国的王韶,再比如坚守汴梁抗击金兵,临终仍高呼“过河”的宗泽等等,数不胜数。而且北宋的将领进可建朝灭国,退亦能力保家国,起码在这一点上就比南宋的后辈们要强得多。

而且就连北宋的太监都很能打……我说的可不是童贯那个二百五,而是秦翰、李宪。限于篇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问问度娘,你会发现别朝的太监大都是欺软怕硬,唯独北宋的太监那才是真的狠人。

就算比演义,北宋也有忠义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

而南宋武将中唯一的“异类”岳飞,其实也是北宋河北军事体系培养出来的尚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岳飞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精神,单纯从战绩角度而言,也没比北宋的先辈强到哪儿去,李继隆的手下败将耶律休哥就不见得比完颜宗弼差劲吧?

所以千万别信什么“北宋无将”,名将这玩意北宋就算质量差点,起码也不比南宋差,甚至更强。

提起北宋名相,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赵普、寇凖、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一大堆名字。那么南宋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这几个货色,即便并非都是像秦桧那样的大奸大恶之辈,但通常都逃不出个“奸相”之名。即便还有像虞允文、赵汝愚、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忠义之辈给南宋的宰相挽回几分颜面,但还是有被北宋甩出几里地的感觉,因此“南宋无相”似乎成了事实?

要充分理解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宋朝的官制说起。

经历过五代那个混乱分裂的那个黑暗年代,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心里其实是很慌的。当时在他的心目中,头等大事想必不是什么一统天下、驱逐鞑虏、收复汉土,恐怕也没什么追秦皇、赶唐宗,成为千古一帝的雄心大志,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坐稳屁股下面的那个皇帝宝座,而且子子孙孙一直坐下去,别让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的“六代”。

所以他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用一杯酒彻底砸断了北宋武将的骨头,但是还不放心,又找了个盟友一起继续压制武将,那就是士大夫。北宋堪称士大夫的天堂,文官待遇之好堪称又是个空前绝后,不但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护体,还不用担心被打屁股,犯了错到基层走一圈照旧还能回来,甚至连具体的工作都不用做:

赵宋皇帝虽然拿士大夫当盟友,但实际对他们还是不放心,所以又给士大夫准备了两记阴招,一个叫叠床架屋,一个叫异论相搅。

就拿东西二府来说,作为在赵姓皇帝领导下掌管宋朝最高权力机关,是由宰相办公机构“中书门下”和负责军政的枢密院组成。其中宰相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改称尚书左右仆射等),同设2-3人,又设参政知事(副相)若干人;枢密院原设枢密使1人,枢密副使2-3人,后来皇帝还是不放心,在元丰政改后不再设枢密使,而改设知枢密院事、同知院事、签书院事一大堆。目的就是谁都能说了算的同时又谁也说了不算,只好找皇帝当裁判,最后还是皇帝说了算。

这种重复而且复杂、效率极低,纯属自找麻烦的官制,就叫叠床架屋。

有了叠床架屋,异论相搅就很好理解了——寇凖不是名声好吗?那就找个王钦若跟他打擂台,拼命给他抹黑;范仲淹不是想改革吗,那就找个吕夷简给他扯后腿,省得老范改革搞成了权力太大、名望太高威胁到皇帝;宋神宗赵顼哪怕再想革除弊政、哪怕再信任王安石,也要先后推出文彦博、吴充等旧党成员牵制老王,让后者瞎忙一通最终还是黯然下课。

所以北宋的那些所谓的“名相”,其实在他们仕途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忙着内斗、党争,反正干正经事的时候不多。就算像范仲淹、王安石这样想干点什么实事的,在皇帝拉偏架加上一大堆反对派扯后腿的情况下,最终基本上也是什么都干不成,而且还造成了更坏的效果,比如加剧了党争,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司马光著史基本无敌,欧阳修堪称一代文宗,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在北宋无人可比,王安石的执着精神和诗文炼字功力更是让人佩服,但要说他们身为宰相为北宋的发展和强大作出了多么突出的贡献?呵呵,这就是想多了。

相比于北宋长期处于和平条件下(宋辽在澶渊之盟后停战百余年,宋夏战争连关中都威胁不到),君臣闲极无聊成天勾心斗角,南宋从建国起就始终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虽然士大夫们党争的余兴未消,但是秦桧等宰相只能哀叹“臣妾做不到啊”。

所以南宋从秦桧开始,就基本不再延续叠床架屋和异论相搅的“祖制”,宰相基本成了“独相”,位高而权重,颇有恢复汉朝丞相职权的趋势,此后的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人基本都是大权独揽的“权相”,这与北宋的宰相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

秦桧是个混球这种事不用我废话,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体制下,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这几个名声不咋地的南宋宰相,其作为和成就是否就一定比北宋的那些名相差劲其实是值得讨论的。毕竟南宋这几位其实还是干过一些实事的,比如韩侂胄主持了“崇岳贬秦”,史弥远坚定的支持了孟珙,起用了赵汝愚、吕祖谦、真德秀等贤才,贾似道的管理才能在两宋的宰相中都是顶尖的。

哪怕是北宋最好的宰相如范仲淹、王安石能够“独相”,也不一定能做得更好。毕竟宰相的作用在于“坐而论道,协理阴阳”,说白了就是妥协与平衡,而这偏偏是北宋的文官最不擅长的,尤以范、王这俩倔老头为甚,情商尤低。

因为宋朝的士大夫没有被皇帝砍头之忧,就算得罪了皇帝或是在官场斗争中失了势,最坏的下场也就是“出外”,到基层走一圈,等到时过境迁了或是皇帝又需要异论相搅了,自然还能回到朝堂高官得做。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的士大夫根本不需要妥协,更不敢妥协——因为那会损害到名望,对于士大夫而言暂时做不成大官不要紧,名望坏了可就要命了,那可是就再也做不成官了。

所以北宋的士大夫在官场上都跟斗鸡似的,只有斗争没有妥协,动辄就是喊打喊杀你死我活,弄得皇帝不得不经常站出来当和事佬:

所以在这样的官场环境下,要说南宋无相,其实北宋也没啥好鸟,干脆说两宋无相得了。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种明显与史实相悖的说法之所以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和追捧,其实与宋朝的政治传统有关,也跟北宋和南宋面对不同的局势作出的不同选择有关。

两宋319年虽然几乎都与战争相伴,但北宋和南宋所面对战争的性质和威胁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在北宋的靖康之变以前,无论是宋辽之战还是宋夏之战,其烈度和波及的范围都不足以威胁到赵家皇帝的安全与统治,因此他们最关心的并非外患而是内乱。

因此北宋坚持偃武修文是最坚决的,武将的地位在北宋极其低下,哪怕是贵为当时军中第一人的狄青,也只能任由文官肆意侮辱,最终郁郁而亡:

不仅如此,北宋在大部分时间里连武将领军作战的权力都剥夺得一干二净,坚持以文官为帅。比如在宋夏战争中,宋仁宗坚持起用范雍、韩琦、夏竦等文官为帅,直接导致了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这三场惨痛的失败,能战善战西军精锐损失殆尽,过了近30年才恢复元气。

不过相比武将恃功自大、自立,赵宋皇帝觉得这样的失败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直到南宋这种恶习仍未完全消失。比如因为起用张浚这位号称张良后人的文官为帅,南宋连吞富平之败和符离大败两大苦果。

北宋的武将地位低下,连打仗都得屈居文官麾下,自然会被遗忘或是埋没,但这与“北宋无将”绝非一回事。

而在南宋,赵家皇帝面临的最大威胁变成了异族南侵、亡国灭种。在这种更为直接、更为现实的恐惧面前,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对武将做出一定程度的放权,使得南宋的武将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和空间,于是才让人有名将辈出之感。

但是南宋皇帝需要的武将,仍是看家的狗而非下山的虎。所以当岳飞立志恢复中原、直捣黄龙的时候,哪怕没有秦桧使坏,赵构也会毫不犹豫的杀掉或是废掉他。所以孟珙打算反攻河南后边被迫致仕,最终郁郁而终,吴阶功高之后便被闲置,余玠更是莫名暴卒,王坚也是因受猜忌郁愤而卒。

因此说南宋的武将跟北宋的同行,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要说“无将”,两宋也是一个德性,而且都是赵家皇帝造成的。

因为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武将地位低下,所以北宋政坛的焦点永远是那几位文官大佬的窝里斗,给人造成了“北宋无将”的印象;而南宋的国防压力巨大,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武将备受推崇,所以在朝中独揽大权的宰相们反倒不那么引人注意,或者经常被人当做反角,这似乎就是“南宋无相”的由来。

其实历史哪有那么简单,跟没有那么巧合的命运安排,不过是大时代下的表象罢了。

宋辽幽州大战

宋辽幽州大战

辽军主力已经撤退,宋军也已兵临城下,可是幽州城为什么还是屡攻不克呢?这个幽州城的守将是谁?

幽州城的守将是鼎鼎大名的韩德让,后来被封为王爵,赐姓耶律。他登城守御,布置战守之法,滚木檑石齐下,让宋军久攻不下。宋军穴地而进,韩德让也在幽州城里往外掏地道,在地道里面埋上大缸,让辽国士兵趴在缸上听声,一听声就能够知道宋军大概在什么方向,就可以在那儿设伏,宋军的地道往往被韩德让所阻。

韩德让熟悉幽州地形,经常把地道挖到宋军背后,让士兵从地道中钻出来,偷袭宋军。因此幽州坚若磐石,守而不失。

宋军屡攻不克,困于坚城之下。宋太宗最后都想出什么招来了呢?找了一帮舞剑士,在城底下耍杂耍。这些舞剑士是宋太祖培养的,所谓的杂耍有点像军事体操。几百名勇士腰佩利剑,拔剑出鞘往天上扔,并扔出花样,跟京剧舞台上的表演差不多。京剧舞台上是一个人扔,这是几百人,而且扔的是真家伙,万一接不住自己就没了。

几百人利剑翻飞,拿剑鞘接,用双手接,打着跟头把式接,这确实挺骇人的。据说太祖朝的时候,辽国来使,开完了宴会,太祖让体操队上,给辽使表演一下,辽使往往吓得冷汗直流。辽使应该不是觉得这个表演太神奇了,八成是怕这帮人接不住,奔自己飞过来,这太可怕了。这一次宋太宗又把这招拿到幽州城下,辽国将士觉得不错,整天打仗多乏味啊!

宋军够人性化的,还在城下演戏给自己看,挺好玩儿的。你说这东西打仗有什么用?除非能扔上城去,斩他几个。就在宋军困于坚城之下、昼夜攻打的时候,辽国又开始派援军了。

这次来的辽国援军统帅,可不是一般人,在辽国军事史上,乃至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就是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当时任南院大王,驻军清河北,是辅佐太祖皇帝开国的于越曷鲁之孙。耶律斜轸率军前来增援,正碰上兵败回来的耶律奚底。耶律奚底跪在阵前,说大王饶命,末将知罪,我打了败仗了。

耶律斜轸说没关系,你的兵少,宋军兵多,瞧我的,我给宋军点儿教训。一看耶律奚底的部队打青色旗帜,耶律斜轸马上下令,把咱们的军旗换成耶律奚底的。耶律斜轸率军高张青帜,向宋军进攻。宋军一看,哎哟,手下败将你又来了,不知死活的东西!刚才让你跑了正后悔呢,你还敢来?宋军喘息未定,就掩杀过去。

一下撞上了耶律斜轸率领的生力军,宋军大败,被斩首无数,这是太宗皇帝用兵以来的第一次惨败。但是,毕竟宋军兵多,辽军兵少,耶律斜轸在打败了宋军之后,并没有追击,而是在清河屯军。

当时还有一员辽将耶律沙也在幽州城北屯军,与幽州城成掎角之势。宋军以一部阻击辽援军,主力部队围攻幽州,昼夜不停地攻打。韩德让是一员文武兼备的名将,在城上坚守,幽州又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

这个时候,耶律休哥又率领辽国生力军赶到。休哥兵分两路,以五千弱卒出阵,邀击宋军,亲率三万主力埋伏于后。宋军果然上当,一看,呵,这些个老弱病残,你辽国没人了,敢派这号人跟我打仗?于是宋军兴冲冲地奔着这五千弱卒就过去了,而耶律休哥率领三万主力军,及时赶至战场,两军激战于高梁河,即今天北京西直门外,大概紫竹院公园这个位置。

这一仗下来,宋军是真真正正地领略到了辽国生力军的厉害。耶律休哥一代名将,越战越勇,宋军大败亏输,太宗皇帝本人亲自上阵,腿上中了两箭,狼狈地逃了下来。据说耶律休哥身上也多处负伤,不能驭马,乘轻车追击宋军。耶律休哥跟宋军一交手,耶律斜轸、耶律沙、韩德让四军齐发,一下就把宋军阵营冲了个稀里哗啦。耶律休哥出仗时是暗夜,天亮之后,宋军的尸体铺满了高梁河两岸。

每逢追击宋军,耶律休哥都命辽军虚张声势,两手尽执火把,远远望去火光一片,宋军也不知道辽军到底有多少人。休哥派三百多名轻骑双手执火把,人不卸甲,马不离鞍,昼夜追击,扰乱宋军。宋军一路走,一路败,刚刚到一个地方扎营,辽国的轻骑兵赶到,宋军大喊,辽国人来了,上马就跑;又到一个地方刚要喘口气,辽国人又来了,接着跑。

宋太宗带着箭伤,一路南逃,就听得四周杀声不绝,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皇上纵马飞奔,不料马陷泥潭,眼瞅追兵越来越近,一串火把就过来了。宋太宗仰天长叹,朕为崔翰所误,自蹈危机,后悔莫及啊。真不该听他的话,否则贵为天子,万金之体,哪有机会大腿上中两箭啊,自古以来没这回事。看来,吾命休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4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