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梅文鼎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明末清初,朝代交替,中国传统数学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随着西学东渐,从西方传来了较为先进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一些科学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梅文鼎更是被称为“历算第一家”。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梅姓在百家姓中可能是一个小姓,但在宣城却堪称第一大家族。从北宋诗人梅尧臣到清朝数学家梅文鼎,再到近代文人梅光迪,宣城梅氏可谓人才辈出。梅文鼎曾经也想在科举场上取得荣耀。他十五岁时就中秀才,有“神童”的美誉,但后来却屡战屡败。在科举考场上几次都不能中,转而学习历法算学,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梅文鼎从二十七岁起就开始学习数学和历法,终身研究学术。清朝初期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对梅文鼎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对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方历法、数学体系认真学习,写了一本《中西数学通》,介绍了当时世界数学的许多知识。这本书融会贯通了中西数学,是一本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的书。
康熙十一年(1672年),梅文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着作《方程论》,在中国数学史上首次明确地改变了传统数学中代数、几何不分的做法,梅氏参照西方数学体系,对中国数学内容加以重新划分。
数学着作《几何原本》由明人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译出了前六卷,但遗憾的是该书翻译了半个世纪后仍然被人束之高阁,直到梅文鼎出现。梅文鼎根据《几何原本》写了《几何通解》等书,解释欧氏几何学,后又写了《平三角举要》《球三角举要》《环中黍尺》等书介绍西方的三角学。介绍和研究三角学,是梅文鼎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三角学正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中最不足之处,中国古代数学名家普遍缺少“角”的概念。而梅文鼎在《平三角举要》等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各种公式定理及其应用。为此他还设计了一些仪器,可以清楚地显示球面三角的边角关系。
梅文鼎认为数学来源于实践,他并不否认西方数学理论的优越性,主张“去中西之见,以平心观理”,但是坚持西学中源的观点。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初夏,康熙皇帝南巡。在山东德州的船上,三次接见梅文鼎,与他畅谈甚欢,并亲题“绩学参微”送给他,嘉奖他在天文历算方面的杰出成就。“绩学参微”的含意是:治理学问,能领悟微妙的意旨。
梅氏祖孙四代人,就有十多位数学家。其中梅文鼎长孙梅珏成,更是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幼承家学,历算造诣深厚,历经康、雍、乾三朝,被誉为“三代帝师”,晚年退休,乾隆帝赐良田美宅。
梅文鼎是我国承前启后的杰出天文学家、数学家,与英国的牛顿、日本的关孝和同称为世界科学巨擘,是中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最有成就的数学家之一。梅文鼎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毕生的科学成就,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他去世后,康熙帝特地命江宁织造为他治丧,营造墓地,给予了极大的荣誉。
梅文鼎去世后,后人立即对其着作进行全面整理,并于雍正元年(1723年)刊刻出版,名为《梅氏历算全书》。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入日本,对江户时代日本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光地,字晋卿,别号榕村,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他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是清代著名的大官和理学巨匠,是一位深得康熙信任的人物。
李光地画像
李光地于康熙五年中举人,康熙九年登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康熙16年被特授侍读学士,其后历任翰林院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等职。康熙44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辅,任此职直至逝世。
纵观李光地的一生,自登第后即跻身君侧近50年而恩渥不替,实属罕见,尤其是到了晚年,康熙帝更加的倚重李光地,君臣彼此相知,关系更加密切。但由于晚年的李光地,年老体衰疾病不断,因此曾多次以病乞休,但康熙帝一再挽留。
康熙54年六月,李光地再次上疏乞休,康熙帝览奏后特给假二年,但李光地回乡不到一年,康熙帝就一再传旨督促其办完事迅速归朝。康熙56年李光地回京供职,一年后即康熙58年,李光地病逝享年77岁。
当康熙帝得知李光地的噩耗后,非常的哀伤悲悼,当天就派遣皇五子和内大臣前去祭奠,并赐银1000两。又命工部尚书徐元梦护其丧归,谥号“文贞”。
那么康熙帝为何对李光地如此恩宠备至呢?
一、学识渊博、才品俱优,为理学发展、为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
李光地自幼聪颖,五岁入幼学,读书背文颖悟过人,七岁时就能写诗,九岁时就已经开始读《离骚》,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认真研读经史百家书中度过的。到14岁以后,他已经陆陆续续地读完了四书、五经等书。
李光地对四书、五经的研究非常透彻,这为他以后成为清朝前期的著名理学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他28岁时就已中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李光地一生嗜学,学识渊博,在学术上深得康熙帝的赏识与倚重。
众所周知,康熙帝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历算以及机械等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文化政策上,康熙帝结合当时的环境曾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并开设博学鸿词科以优容、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而李光地从小便熟谙经学,极力推崇程朱理学,是当时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康熙帝非常重视李光地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和建议,所以经常召见他入便殿研讨义理。
而且李光地还时刻跟随康熙帝的思想文化政策,因此康熙定所御定的书籍也多指派李光地来参定,如《周易折中》、《性理精义》《御篡朱子全书》等都是李光地校理的。不光是理学,李光地在易学、音韵学、音乐理论、历算学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治学严谨,生平著作丰富,有50多种。
二、不贪图功名康熙十七年三月,李光地因遭逢父亲丧事在乡下守制,漳浦人蔡寅聚众两万余人,进围安溪、李光地以在籍守制官员的身份,协同官府招募乡兵,设伏据守并对蔡寅同党进行招降。后蔡寅解围转投郑经。
六月,郑经抗清军围困泉州,形势危急,李光地设法请来救兵解了泉州之围,此举赢得了朝廷的赞许和认同。康熙帝称其“矢志灭贼,实心为国,深为可嘉”,于是授其为学士。但是李光地却上疏康熙帝,说泉州解围一事是将帅的功劳,并请辞所授自己的学士之官。由于李光地以退为进,不贪图功名的行为给康熙帝留下了好印象,因此康熙帝在览奏后谕令说:“已有成命,著即祗遵,不必辞。”
康熙19年,在父亲的守丧期满之后,李光地赴京入职,得到了康熙帝的破格提拔,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赢得了康熙帝的加倍宠信。
三、善于举荐贤良,为保护清王朝、输送了一批有用之士李光地虽身居要职,但颇能知人善任,引荐才识人才,扶植善类。关于此娄曾泉在《浅议李光地的历史评价问题》一文中有说:“......生平见一好人,喜欢至不能寐,即一技之长亦然。与吾何与?生性如此......见人之善如己之善。”
如康熙三十年冬,李光地充会试官时发现了杨名时,于是就大力举荐给了朝廷,杨名时历任布政使、巡抚、总督和尚书等职,是康、雍、乾三朝的名臣。
除了杨名时,李光地举荐的还有清代的理学家——陆陇其,他是康熙九年的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和四川道监察御史等。
又如他举荐的毕生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的天文和算学知识的梅文鼎,他是清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是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梅文鼎
除此之外,李光地还对触犯了清朝法律的贤能之士进行保护,如李光地曾营救了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问斩的桐城名士方苞。
虽然李光地的这些活动,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关系网,但也为保护清王朝、输送了一批有用之士。
四、为民兴利,勤于民政李光地是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感化里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头镇。但李光地的祖上本是闽北尤溪人,后来迁徙到了闽南安溪,祖上曾在朝中做官,但是到了李光地的父亲这一辈时,家道已经中落,这一时期的贫贱生活,让李光地终身难忘,如他在《母太夫人七十征言引》中曾经回忆道:“既窭且贫,崎岖多难,或衣被不完......或循荒循野,风雪飘摇。”关于此李光地在为他老婆林氏撰写的墓志铭中也提到:“夫人二十而归余......时正家贫窭”。可以说,李光地的青少年时期都是随着父母在贫贱患难中度过的。
李光地故居
对民间疾苦的切身体会,让李光地在为官期间非常清廉勤政,重视民心,与民休息,而他在直隶巡抚任上最突出的政绩之一就是尽心于农田水利。
如《皇朝经世文编》载,康熙38年二月,康熙帝特谕李光地等治理直隶地区水患。为此李光地亲自动员、组织民众,夙兴夜魅,最终成功地对永定河和子牙河进行了治理。李光地治河之后,水系的安全系数大为提高,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河水没有泛滥过。康熙39年七月,李光地还奏请开诸州县水田,引漳河诸水灌溉。
李光地不仅在治理河道上能够做到实地考察,提出合理建议,而且还十分关心民政,主张为民争利,并极力避免劳民、扰民,他曾特意奏请豁免因治理河道所占民田的额赋,也曾特意奏请给额设运输漕粮的船只每船十亩田地作为运丁赡养之费,以减轻人民负担、稳定运丁情绪和确保漕运畅通。
李光地对于贪官的斗争也是十分坚决的。如康熙39年2月,他针对各级官吏侵吞、挪用公款成风或“法轻易犯”的弊病,上疏朝廷,建议立法律清理宿弊,严加盘查属库及各种支出,对有犯者实行重重处治。
由于李光地的政绩显著,康熙帝非常赞许他,如《清圣祖实录》就有关于康熙帝对李光地的赞誉:“自任直隶巡抚以来,每年雨水调顺,五谷丰登,官吏兵民无不心服。”
可以说,李光地不畏权贵、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重民思想,与康熙帝大力宣传安民、保民、息民、勤民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这也促使了康熙帝对他的宠信。
结语李光地不仅在治理水患、惩治贪官、举荐人才和发展理学方面作出了贡献,他在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是康熙帝对他恩宠备至的重要原因。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治武功,都不仅仅是明君一个人的功劳,这与大臣们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总之,李光地是当时无愧的、康熙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死后被加封为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谥号“文贞”,也都是名副其实的!
第一位:吴作人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6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
第二位:吴半农
吴半农(1905年-1978年) 原名吴祖光,号曲林,安徽泾县人。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曾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中国现代经济学家,著有《工资指数论》、《我国对外贸易分析》、《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势》等。1934年夏,吴半农被派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1936年12月取道苏联西伯利亚回国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1940年12月改任经济部统计长、资源委员会驻美国技术委员会专门委员,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国际学会美国分会客座研究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政府驻日本代表团第三组(经济)组长和中国驻盟军总部赔偿归还代表团首席代表。1956年8月2日,冲破阻力,获得机遇携全家离开日本返回祖国,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重用,先后任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组与世界经济组组长、研究员、顾问等职。1978年病逝于北京。
第三位:梅子涵
梅子涵,1949年生,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作为儿童文学家,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为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他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作为儿童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几十位儿童文学研究生,为儿童文学事业培养人才做出很大贡献。他还写过一本《女儿的故事》,这是一部出自大学教授之手却没有丝毫书卷气的活泼有趣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作,语感独特,风格幽默风趣,恰似谈笑风生,亲切感人。小说将一个女孩日常的生活和平凡的成长经历借助语言的魅力使之艺术化,从而激起读者的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共鸣,创造了儿童小说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和小说艺术的新领域。
第四位:章基嘉
章基嘉(1930.1.1—1995.10.5),安徽省绩溪县瀛州乡油坑口人。长期天气预报专家,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及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并被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研究生部,获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先后从事气象教学、科研和组织领导工作,在大气环流和中长期天气预报、青藏高原对东亚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为纪念在章基嘉气象学上的贡献,南京气象学院设立了章基嘉奖学金。
第五位: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省绩溪县人。教育家。早年就读胡氏小学、安徽学府。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学专任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编译处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学(宣城中学)校长,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兼学校总务长、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学校总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香港中山图书馆董事长等职。
第六位:洪德元
洪德元,男,1937年1月出生于安徽绩溪,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2001年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洪德元提出了多个属的新系统,发现8个新属、50多个新种;在英文专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纳族的分类和进化)运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进化的新观点,建立了该族的进化系统;对毛莨科、桔梗科和百合科的细胞分类学和物种生物学研究有新发现;1990年出版的《植物细胞分类学》是世界上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为植物细胞分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3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