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楚顷襄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导语: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昏庸的君主遍地都是,他们最后的下场无非是亡国罢了。诚然,也有一些在执政初期花天酒地,沉迷女色,但是最后力挽狂澜,拯救江山社稷的人,楚顷襄王也算的上是如梦初醒,悬崖勒马,在执政末期励精图治,深得民心这才让楚国续命了40多年。
败家楚顷襄王
众所周知,从春秋走向战国,在这整个过渡的时期中楚国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直到楚威王执政时期,整个国家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文化传承都是达到了巅峰。
好景不长,楚威王去世后,自然轮到儿子楚怀王继承王位,可是这楚怀王也是不思进取,国力眼看一天天衰弱,身为国君也不曾出谋划策,就这样楚国走向了衰弱, 一直到公元前200多年,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再也不能回到楚国,这时候的楚国可以说是危急存亡之秋也,急需一位贤能之才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将楚国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
文章的主角,楚顷襄王继位了;本以为能靠楚顷襄王恢复江山社稷,大展宏图,再次将楚国推向又一个顶峰。不过事与愿违,楚顷襄王辜负了大家对他的期待,他日日沉迷酒色,不关心政治大事,只图享乐,楚国更加危机四伏
滥用人才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继位初期不管是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不成熟,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君王应该有的决策能力以及用人标准。这里就不得不提他亲小人,远贤臣的行为。楚顷襄王有一个师弟,这个师弟在整个国家里面的声誉都是不良的,其原因就要归咎于楚怀王和他的师弟之间的事情,整个国家上下都认为是师弟将楚怀王置于死地。
按理来说这样一位在人民群众中声誉不好的人不应该委以重任,至少不应该抛头露面。可是楚顷襄王偏偏委以重任。在楚顷襄王的眼中,他是自己的师弟,自然身份不一般,位高权重的官位应该给他。就这样民心散了,整个国家从初期就失去了信心。
楚顷襄王流放屈原
屈原这一号人物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忠臣,毫无挑剔可言,不过他未能得到楚顷襄王的重用。原本,屈原在朝廷中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在国家外交事务以及处理内政方面都是游刃有余,不过当屈原和楚顷襄王的师弟放在一起时,就会被忽视。在当时,屈原应该还是以儒家学派为代表治理国家,然而国内许多大臣都是所谓守旧门派,其中就包括楚顷襄王的师弟。
屈原自然也不可能舌战群雄。
其实在当时很多事情都证明了屈原的正确性,就拿楚怀王被扣押在秦国来说,当然很多人都是让楚怀王出使秦国会盟,不过屈原极力阻止,可最后还是并没有挽救楚怀王。经过这样一些事情,楚顷襄王就应该知道谁是小人,谁是忠臣。可惜,楚顷襄王依旧更加看重自己的弟弟,最后流放了屈原。
屈原处处被诋毁,一次次被流放,有心报国无人识啊。楚怀王和楚顷襄王都是有眼不识泰山,最终错过了屈原,以至于到后来节节败退。最后屈原无奈自投汨罗江。谁对谁错,历史都会给出它的答案,不过,很显然流放屈原,给予官位给自己的师弟是经不起历史的推敲的。
秦楚关系渐好,楚王仍不思进取
起初,秦楚两国的关系在楚威王时期都是十分要好,两个国家一同抵抗外来,从未想过要发动战争。而且秦国也在楚国危难之日伸出援助之手。当时的吴国很强大,就想着趁机吞并楚国,一度打到了楚国的国都,若不是秦国的及时相助,或许楚国早就灰飞烟灭。
从这里来看楚威王时期秦楚两国关系确实甚好,不过偏偏到了楚怀王执政时期便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对于秦国的恩情早就抛之脑后,甚至出兵讨伐秦国,就这样两国的关系一度陷入尴尬。等到了楚顷襄王执政期间,两国关系有所转变,原本,他可以趁着大好形势,操练兵马,再度恢复楚威王的巅峰时期。可是,楚顷襄王丝毫没有感受到危机的存在,每天花天酒地,还吟诗作赋,把自己弄得跟个文人一般,对于国家政治忘得一干二净。君王这样的态度,国家自然也不会国泰民安,百姓更不会安居乐业。
国都丧失,危急存亡之秋
后来,楚顷襄王遇到一位老者名叫庄辛,庄辛就大胆地告诉楚顷襄王,如此像你一般纸醉金迷,亲小人,远贤臣,国家势必会亡。楚顷襄王自然觉得这老头在胡说八道,你一个老糊涂都开始教训我。果不其然,秦昭王再次下令白起带兵攻打楚国的都城,即使在攻打別都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不过最终別都还是沦陷了,这时候就剩下国都了,到最后秦国发兵一举攻破国都,楚顷襄王被迫无奈迁出国都。
正好印证了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楚顷襄王日日美女佳人做伴,还饮酒赋诗,不关心国家政治,朝纲不正,国家这样一种状态被秦国攻破自然也是情理之中,怨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太弱势。
大梦初醒,励精图治
楚顷襄王这次算是重重的被打击,国家也灭亡了,自己在各个诸侯国也颜面丧失。楚顷襄王如梦初醒一般,终于开始发愤图强。自从亡国以后,楚王就把国都定在了陈城,一个原因是这里地大物博,地理位置良好,第二个是由于楚威王时期留下的许多物资都尚好。
同时楚顷襄王也明白了自己的师弟其实是一个靠不住的人,单单靠着这些守旧派永远不能复兴,所以楚顷襄王找来了春申君黄歇,以及老者庄歇,靠着真正的有才之人,才有可能再次复兴楚国。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最终让楚国续命了四十余年。这才真正体现了一个国君应该展现出来的气魄,以及政治上该有的决策能力。
结束语:对于楚顷襄王这样一位君王来讲,功过平分秋色,早年间,楚顷襄王还只是太子之时,就大胆杀了秦国一个大夫,这样一种莽撞行为加剧了两国的矛盾。后来坐上了国王的位置,也是不思进取,等到国家都快灭亡的时候,才大梦初醒,不过好在不算太晚。在他的带领下,楚国保住了性命,在整个战国时期,又存活了数十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1 一天,东郭先生背着一袋沉甸甸的书,路过一片森林。走着走着,前方忽然跑来了一只狼,狼边跑边叫:“救命啊!救命啊!”狼跑到东郭先生面前,跪下来苦苦哀求道:“先生,求求您了,救救我,后面有猎人要捕杀我,救救我吧!”东郭先生想了想,答应了狼。
东郭先生把书从布袋里倒出来,对狼说:“你藏到这个布袋里,千万别出声!”狼连忙钻进布袋里,一动不动。东郭先生把袋口扎得紧紧的。过了一会儿,两个猎人追了过来,他们问东郭先生:“先生,您见过一只狼吗?”东郭先生顺手一指,说:“朝那边跑了。”猎人信以为真,立刻追了过去。东郭先生见猎人走远了,便背起装着狼的布袋向野生动物园走去。
走了一会儿,狼叫了起来:“放我出去!”东郭先生说:“猎人还没走远呢!”狼怕被猎人发现,便不作声了。快到动物园门口时,狼又叫了起来:“快放我出去!”东郭先生又说:“猎人还在前面。”狼就又不敢叫了。
东郭先生把狼背进动物园,他对动物园园长说:“我带来了一只狼,想献给动物园。”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安顿好了狼,还表扬了东郭先生。从此,狼在动物园里既有充足的食物,又不用担心猎人来捕杀自己,过得可快活啦!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2 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从兔子输了比赛后,一直闷闷不乐的觉得没面子,所以又像乌龟下了挑战书,再次决定胜负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后大家都非常激动,这次谁又会赢呢?
到了比赛那天,森林里的运动场可热闹了来了很多的动物有:孔雀、猴子、河马……兔子得意洋洋的说:臭乌龟,上次因为我的粗心,让你得了冠军,这次不会了,你就等着好像哭鼻子吧!乌龟说:哼!谁输谁赢还不知道呢?比赛开始了,大象裁判的哨声一响,兔子撒腿一跑,转过头一看,都看不到乌龟的踪影。跑着跑着,路过了一片胡萝卜地,看到了,个个水灵灵的大萝卜,惊不住诱惑的小兔子就上去吃了起来。可乌龟呢?爬到一半,看到兔子在吃大萝卜说:唉!我还是继续往下爬吧!如果要下山了,兔子才反应过来,马上跑了过去,乌龟看见兔子马上就要赶过来了,于是把身体都缩起来,一下子滚到了终点,小乌龟又赢了,小兔子哭着说:为什么我又输了?小乌龟,我下次还会来挑战的。
哈哈,小兔子吃萝卜,拖延了时间,又输了,大家不可以像小兔子一样这么贪心。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3 乌龟和兔子又要赛跑了,每只乌龟都赢,看看今天谁会赢吧!
一个星期后,兔子又向乌龟发起挑战书乌龟说,信不信,和上次一样,还是我赢。兔子连忙说道"我才不信,信里就有鬼了,这次我一定赢!”
大老虎是裁判,只听,一声枪响。选手们像风火轮一样的跑。反而乌龟却慢悠悠的跑着……
兔子已经是遥遥领先兔子的粉丝欣喜若狂。突然,一个胡萝卜分散了兔子的注意力,兔子一直在看胡萝卜。没看路,所以撞到了一棵树上,兔子的粉丝真是喂兔子着急。
而乌龟,他的粉丝丝毫的叫着,乌龟加油,乌龟加油,兔子漏油!
比赛马上结束了,兔子醒来了,看到乌龟还有一步之遥就要到终点了!兔子如飞毛腿似的跑了过去,但是乌龟还是到了终点后,兔子后悔极了,早知道就不看那胡萝卜了!
乌龟的粉丝叫着"乌龟牛逼”,“乌龟666”,反俄兔子的粉丝对他实在是太失望了。
你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下课后一起来说一说吧!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4 从前宋国有位农夫,他美了一群小猪,到了冬天,他怕小猪受冻就捡来了许多干草,放进猪圈里,来为小猪取暖。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伸手不见五指,一只迷失方向小的小兔子,找不到了回家路,它觉得又冷又饿,浑身直打哆嗦,想赶紧找个暖和的地方住下这时它看见一个农家猪圈,里面有很多杂草,心想不如今日晚我就在这住一宿,有我最爱吃的食物,又能取暖。等天亮再走。余是,小兔子就偷偷的溜进了猪圈。因为天太黑,兔子不小心掉进了猪粪坑里。任凭它怎么折腾,始终没有跳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农夫来喂小猎,他看见掉进粪坑里的兔子,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心想:今天终于能吃上一顿荤的了,他捞起兔子,拿到房交给妻子,给他炒了一锅香喷喷兔肉,俩口子吃着这味香可口的免肉,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天天吃到兔肉的话,那该多好呀!农夫想着想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余是他天天守在猪粪坑旁,希望能每天吃到免肉,可是那有不劳而获的事呢光想着吃免肉,他也不精心养猪了,后来随着他的小懒情,小猪便一个个连冻带饿的都死掉了。
当邻居听到这件事以后,就给故事取了名子,叫守猪待兔,后来经过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把守猪待兔改成了守株待兔,因为猪和株是同音,所以后来名扬天下的成语故事守朱待免,就是因这个故事而起。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5 自从《老乌鸦喝水》的智慧故事在动物森林中传开后,那只“投石取水”的老乌鸦声名鹊起,每天家门口都人声鼎沸,有源源不断地小动物来他家拜访。日子一长,老乌鸦不禁有点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了。而他的儿子小乌鸦却勤奋好学,学到了许多老乌鸦不会的东西。
有一年夏天,烈日炎炎,赤地千里。老乌鸦带着小乌鸦一起去游玩,可没游玩几分钟,他们就又累又渴,实在飞不动了。就在他们快奄奄一息之时,小乌鸦发现了在一堆石子中竖立着一个水瓶,瓶口细长,水瓶中的水很少,但水瓶旁却有一根细长的吸管。小乌鸦见状,立刻叼起吸管放入水瓶中,咕嘟咕嘟喝了起来。
“败家子!忘了我有名的方法了吗?你该这样做!”老乌鸦大喝一声,夺过吸管并把吸管扔在了地上。老乌鸦把旁边的小石子一个个放入了水中,结果不仅自己累得满头大汗,还把水瓶不小心踢翻了,水洒了一地,老乌鸦的衣服全被水浸湿了!
这下可丢脸丢大了!事情传得很快,动物森林的居民们都知道了,纷纷议论:“老乌鸦连吸管都不会用了,还不如他儿子小乌鸦呢!”慢慢的,登门拜访老乌鸦的人越来越少了。老乌鸦十分惭愧,脸都羞得红成了一个苹果。他再也不敢不思进取,开始努力学习了。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6 在现代有一个农民,养了几十只羊。有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点数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羊。他仔细细地查看了一下羊圈,发现了破了一个大洞。
邻居们劝他:“你赶快把这个大洞给补上吧,不然的话,你会少更多的羊的。”他不开心地说:“羊已经少了,还把羊周圈补上干什么,补羊圈还浪费钱。”
邻居们说:“可是不把羊圈补好,你会丢更多的羊啊。”他不耐烦地说:“我补不补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啊。”邻居们看到他不听劝,走了。
过了几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几只。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们的劝告把羊圈补好。他心想:现在补,应该还不迟。放完羊回家,他把羊圈补好了,外面配了一个360°无死角的摄像头。他心想:狼一定还会来偷羊,我就等着它来。它一来,我就用枪打死它。到了晚上,那条狼果然来了,他把狼打死了,然后把狼身上可以有用的东西都卖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少过羊。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7 “这里是新闻联播,孟母再次带孟子三次搬家,他们将何去何从……”孟母和孟子又搬家了,这次他们又会搬到哪儿?
孟母和孟子本来住在一个小村庄,那里十分贫困,住在那里的人总共才没超过30人,老师们当然都不愿意来这弹丸之地,只好由村长来教书。可其他孩子都十分贪玩,孟子考了60多分都在全班第一。于是孟子十分骄傲,天天都跟小伙伴们上山抓鸟、钓鱼、抓虫子。孟母见到,便带着孟子走了。
他们第一次搬家时,搬到了迪厅旁,孟母觉得这里灯火辉煌是个好地方,便在这里住下了。可是,孟母发现孟子最近失魂落魄、行为失常,经常呕吐,便想一探究竟。一天,孟母跟着孟子去上学,可孟子没去学校,而是径直向迪厅走去。进了迪厅,孟子吸烟、喝酒,甚至吸毒。孟母看了,马上又带着孟子走了。
第二次搬家,他们搬到了书店旁。刚开始孟子来到书店旁住,十分勤奋好学,可到了后面,他却心神不定了。孟母又去跟着孟子,发现他沉迷漫画,于是又搬走了。
第三次时,他们搬到学校旁,孟子天天学习,终于成为了大学者。
看来,环境对人十分重要呢!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8 三年前,兔子被乌龟赢了,所以很生气,于是兔子向乌龟发起挑战书,乌龟收到这挑战书便答应了,于是他们说好三天后比赛。
乌龟想想便问他的爸爸妈妈说,这次比赛兔子是绝对不会睡懒觉了,因此乌龟感到苦恼于是他的爸爸妈妈说为什么不到集市上看看有没有需要的东西呢?于是乌龟到了集市上发现了一双特殊的东西--溜冰鞋,于是乌龟开心的把它拿回家,到了比赛当天,乌龟穿上溜冰鞋,兔子也到了,于是裁判狮子、老虎等等动物都来到了现场,于是狮子说准备开始,兔子就一溜烟的跑了起来,乌龟耶,跑起来了,可是裁判裁判们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乌龟跑起来人都不见了,于是兔子看见乌龟就上来了,便疑惑起来和乌龟怎么跑得那么快了,他都快追上我了,于是兔子拼命的跑,拼命的跑,可是兔子在路上看见一块水灵灵的胡萝卜地嘴巴都开始馋起来了,于是他看见乌龟还没有追上就拔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胡萝卜,开始吃起来了于是兔子吃饱了就开始想睡一会儿了,见乌龟还没有来,便睡了一会儿觉,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睡觉的时候,乌龟已经走向终点了,他见乌龟还没有来便起了疑心,拼命的往前跑,可是他在终点前面的时候,便开始大哭起来说,我不应该贪吃胡萝卜和贪睡的,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兔子下定决心改掉贪吃贪睡的坏毛病,从此他再也没有贪吃贪睡了。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9 战国时期,楚顷襄王有一位大臣叫庄辛。
那时,楚国早已失去霸主之风。国君顷襄王整日不理财政,终日只顾享乐,把朝廷之事都交给宠臣处理,朝中的良臣看出楚国必亡就都四处逃难。此时,朝廷仅在的良臣大夫庄辛心里十分着急,于是便规劝顷襄王。顷襄王非但不听,还把庄辛在朝廷的官职给撤了,庄辛只好隐居起来。
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楚国败,此时秦国想讲和,顷襄王认为可信就同意了。可是顷襄王刚到秦国就被秦王抓了起来,秦国要楚国十二座城池做赎金,顷襄王因为害怕秦国而同意。顷襄王回到楚国后就立即迁都到城阳郡。与此同时楚国衰败的势头非常猛,顷襄王无能为力。这时,他又想起了庄辛,于是赶快派人去找庄辛。
庄辛回朝后,顷襄王立刻向他请教治国的方法。庄辛给顷襄王讲了一个故事:“衡山上有一个牧羊人,有一天晚上,一只狼从牧羊人没有注意的羊圈的洞里偷了一只羊,牧羊人早上起来才发现,于是立即把洞补好了。”讲完后庄辛又总结说:“大王可以向这个牧民一样,谁让吃了亏,但是只要补好这个洞就能避免羊的丢失。”
楚国顷襄王听了后又振作起来,开始管理朝政,虽然楚国没有复兴,但是顷襄王在位剩余的几年,楚国确实好了很多。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10 从前,在森林里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本来有许多小动物,但自从有一群蛇去了,那里的小动物便都被蛇吃光了,草也快被蛇踏平了。只有老虎活着,去那里的小动物都不会有好下场,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蛇群的威力比老虎强大多了,只不过它们从来不知道有谁在自己的地盘上。
有一天,蛇群的老大,“卡”和老虎“尔”在森林里相遇了。当它们相互知道对方就是自己地盘上的侵略者时,不禁愤怒起来。卡吼道:“你赶紧从我的地盘上滚开!”“为什么?”尔对卡的愤怒一点儿也不在乎。“好吧,既然这样,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于是,他们约好第二天早上就开战,一场战争即将发生。
第二天早上就是他们的争斗了,“我要好好的准备一下”。要不今晚就突击吧!尔在洞里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夜晚偷袭。于是尔就悄悄地前去突击,不过,尔不知道蛇群住在这里的一块草坪上,所以,睡梦中的蛇群就很轻松的察觉到了老虎的踪迹,群蛇气急了,它们气老虎没有遵守约定,等看到老虎,蛇群就冲上去,准备和老虎大干一场,“尔”哪里知道蛇群厉害,自然不是蛇群的对手,不一会儿就败下阵来。于是卡带领着蛇群,把老虎活活的咬死了。
最后卡带领着蛇群一直生活在这里,再也没有其它动物敢打扰它们了。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11 阿拉丁得到了神灯,靠着它,红红火火地过起了日子。现在,他似乎厌倦了这衣伸来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决定给神灯找个新主人。他说干就干,在自家别墅门口贴起“英雄榜”,其中明确指出,谁能地使用神灯,这神灯就归谁。
这不,告示一贴出来就引来了无数的路人驻足观赏。很多人都滔滔不绝说着自己怎样使用神灯,但没一个人能真正说到阿拉丁心坎里。一天,来了个大汉,一到门口,就迫不及待地对阿拉丁说道:“现在,一些国家还战乱纷纷,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想成为神灯的新主人。有了它,我就可以阻止战争,让世界和平,让人民安心,为天下谋福。”
正在这时,一个衣着华丽、整洁的人来找阿拉丁,他说:“我不奢求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求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平等地发展,他想让所有的国家都强盛起来,使所有人没有高低贵贼之分,让每个人都能吃得饱、睡得好、穿得暖过上舒舒服服的好日子。”
这可难住了阿拉丁,他正在思考着神灯应该属于谁时,突然又来了个老者。老者一见到阿拉丁,就惋惜地说:“以前,我小的时候,周围都是青山绿水,白云朵朵,鸟语花香,人们过着开心,快乐的`日子!可现在,大量工厂崛地而起,排放废气,污染水源,我只求能重建当初的家园,我就死而无憾了。所以,可不可以请你满足我最后的愿呢?”
阿拉丁舒心地笑了笑,把神灯交给了他们三个并宣布:这三个人都是神灯的新主人,让他们分别实现各自的愿望。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12 自从从乌鸦上次被狐狸骗了之后,乌鸦在家族里抬不起头来,所以乌鸦耿耿于怀,寻找机会报仇。
一天乌鸦终于逮住了机会。
这一天,乌鸦从别处调了一块放了毒的肉,从狐狸洞里飞过。狐狸老远就闻到了香味,就马上跑出了洞。顿时狐狸直流口水。这时,“骗"字在狐狸心里打起了滚。于是狡猾的狐狸对乌鸦说:“漂亮的乌鸦姐姐,您的歌声比百灵鸟还动听,你能唱一首美妙的歌曲给我听吗?”乌鸦怕被揭穿,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看了一下,理都不理继续飞行。狐狸一看第一招不行,眼珠子轱辘一转,便使出第二招,说:“美丽的乌鸦姐姐,您那乌黑发亮的羽毛真美丽,令人羡慕啊!您能告诉我这里面的秘诀吗?”乌鸦又装着没听见,狐狸气得火冒三丈,于是对自己说:“软的不行,我就来硬的。”狐狸便破口大骂:“你这丑陋的东西,你以为你很漂亮吗?你的歌声真能比过百灵鸟吗?你以为你能飞上天我们大家会羡慕你吗?你别臭美了吧,一身黑不溜秋的,谁遇到你谁倒了八辈子的霉……”乌鸦听后故意装着生气,张开嘴想骂狐狸。”可一张嘴,那一块肥肉刚好掉进狐狸的嘴巴里。狐狸看自己的计谋的惩,跳起来叼上肉立刻逃进洞里,心想:“我今天可以美美的解馋,痛痛快快饱餐一顿。”不一会儿,听见狐狸从洞里发出一阵“啊”——的惨叫声。
乌鸦脸上绽开笑容了,唱着欢快的歌儿回家了。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13 旧的龟兔赛跑,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由于兔子的骄傲自大,导致他的可悲下场。
早晨,太阳公公迈着轻盈的步子爬上山头,把光和热送给大地妈妈,小白兔蹦蹦跳跳来到小河边散步。动物们也纷纷来到河边,唱的唱,跳的跳,跑的跑,叫的叫……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既像街上卖菜的市场乱红红的,又像斗牛的训练场,紧张有序。
乌龟挺胸抬头,慢条斯理的从小白兔面前走过,还踩了小白兔一脚。按理说他应该向小白兔道歉,可他面不改色,还大声嚷嚷:“挡住我的去路了,还不快滚开!”小兔子很生气,说:“你别骄傲,有本事我们来场比赛如何?”“比就比,谁怕谁!”乌龟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乌龟和兔子找来了小马做裁判,小马喊:“预备——开始!”小兔已经跑的很远了,乌龟还在慢慢的爬着。过了好一会儿,乌龟问兔子你跑这么远了,怎么还没见那棵树呢?兔子听了想乌龟会不会骗我呢?可他喊的声音很着急。于是兔子停了下来,也对乌龟喊:“是啊,我跑那么远了,怎么没见那棵树呢?”于是兔子和乌龟一起寻找那颗树,找了很久,他们也没有发现,却发现一个个枯树桩。原来树都被人砍掉了,他们只好伤心的离开了那熟悉的地方,回了家。
但是乌龟和兔子和好了,他们决定永远都不比赛了,而是要一起保护森林的每一棵树。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14 这个星期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童话故事新编,写什么哪?早上妈妈让我读故事书,里面有一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我想就这个故事吧!
从前,在一个叫童话世界的神秘国度,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和她的家人。有一天,白雪公主的母亲去世了,但是在不久后,她迎来了自己的继母。
继母心狠手辣,常常不把她放在眼里,处处刁难她。狠心的继母让猎人去追杀白雪公主,这件事情让一个小矮人听到了,他连忙把这个信息告诉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和小矮人一块回到他们自己的小木屋里。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有一天,白雪公主独自去采蘑菇时,遇见了猎人,白雪公主撒腿就跑,大喊:“救命啊,谁来救救我?我的白马王子在哪?快来救我!”猎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白雪公主了,只听“噗通”一声响,原来是白雪公主掉下了悬崖,悬崖下面的河流很急,猎人望了望悬崖下面走了。猎人回去把事情和王后说了一遍,王后听后,十分生气:“我让你把她杀了,你却放跑了她,万一让她遇见白马王子怎么办?”这时,王子恰巧经过,听到了王后的话语,将王后抓进了大牢。
从此以后王子经常到河边坐一坐,这天王子刚到河边就发现河面飘来一个人,一看居然是白雪公主,王子高兴地抱起公主跑进了城堡里。经过大夫们漫长的治疗,白雪公主醒了,他认出了王子,激动的说:“啊,我们的故事被改写了,不过结局还是一样的!”王子笑而不语。从此两个人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15 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嘿,别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呢!
张三是一介草民,以养羊为生,因此,他对羊圈里的山羊格外呵护。
一日,张三惊奇地发现,羊圈里少了一只羊,多了个窟窿,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豺狼所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愤怒,也没有悲愁,更没有想过要修补窟窿,完全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还透露着一丝愉快。
大家疑惑了,平日“爱羊如命”的张三,看着山羊丢失,怎么毫不在乎?面对大家的责问,张三笑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山羊在一天天减少,豺狼见张三对它的行为视若无睹,便放肆起来。很快,山羊从十六只减到了三只,映入大家眼帘的,仍旧是“随便”的张三。
当山羊只剩下一只时,张三还在悠闲地打着电话!
羊终于被吃光了,张三兴致勃勃地领着一位穿着西装的男士,来到羊圈旁。男士仔细看了看羊圈,便拿出大把钞票,极不情愿地递给了张三。大家这才看见,男士胸前贴着“保险公司”四个大字,大家恍然大悟。,哭笑不得。
几天后,张三将羊圈上的窟窿补好了,又在里面放了十几只羊。大家看了,都知道其用意,一齐等待那匹“送钱”的豺狼……
哈,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亡羊补牢”呀!
楚庄王(?~前591) 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春秋]中原霸主
楚庄王(?-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
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
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今江陵城西北有楚王墓、樊妃墓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公元前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着又破陈围郑。晋出兵救郑时,两军大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北),晋军败绩。此后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霸中原。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国在城濮给晋国战败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商臣作了国君。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去。周顷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的时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儿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晋国见楚国忙于办丧事,晋国又重新会盟诸侯,订了盟约,随即将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又收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一下,楚国的大臣们全急了,要与晋国决战。但是,楚庄王仍无动于衷。即位近三年以来,他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这一天,大夫伍举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 "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乌。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斗越椒作乱。
楚庄王一边改革政治,一边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军士,准备与晋国决战,雪城濮之战的恨。他在即位的第三年,率兵灭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县一带);第六年,战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战败了陆浑(今河南嵩县北部)的戎族。楚庄王还在周朝的边界上阅军示威,吓得周定王急忙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见到王孙满,头一句话便问周朝京城宗庙里的九鼎有多重。这九鼎就是当初大禹所铸。是天子权力的象征,询问九鼎的重量,实际上便是对周天王地位的威胁。经过这一回耀武扬威,楚引国的势力和声威便大大振作起来,然而却没想到楚国内发生了叛乱。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庄王讨伐完陆浑的戎族,在回国的路上,突然发现一队人马挡住了去路。原来趁楚庄王不在,斗越椒造反了。他占据了郢都,又急忙发兵拦阻楚庄王,想将楚庄王消灭在郢城之外。楚庄王见斗越椒以逸待劳,自己带的兵刚刚打完仗回国,非常疲惫,知道硬拼于自己不利,便说:"斗氏一家于楚国有大功,宁肯使越椒负我,我不负越椒。"便派苏从去讲和。斗越椒以为楚庄王已是囊中之物,只等伸手擒拿了,哪里肯罢手?便对苏从说:回去告知熊旅(楚庄王的名字),有胆量来决一死战,不然便赶快投降!"楚庄王假作退兵,到了晚间。却把军队埋伏于漳水东岸,又派一队士兵在河岸活动,引诱斗越椒渡河;自己则率着少数士兵,躲在桥的下面。第二日早上,斗越椒见河对岸有楚兵,果然追过河来。待发现中了计,想向回撤退,桥已被拆毁了。斗越椒惊惶失措,急忙命令士兵涉水过河。士兵们正待下水,只见对岸一员楚将大声喊:"大将乐伯于此,斗越椒赶快投降!"说罢,便令士兵奋力射箭。斗越椒也急令士兵往对岸射箭。在双方对峙之中。乐伯手下的神箭手养由基,用箭射死了斗越椒。斗家兵马见主将身亡,四处逃散。楚军分兵追剿,取得了大胜。楚庄王平定完内乱,又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决定挥军北上,与晋国争霸。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的时机,发兵降服了陈国。次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进攻郑国。陈国、郑国全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发兵陈国、郑国,便是向晋国挑战,对晋国的霸主地位不承认。
晋国自然不甘示弱。在这年的夏天,晋景公命荀林父为大将,先轸的孙子先毅任副将,统领六百辆兵车,来援救郑国。大队人马来到了黄河边上,探子来报告,郑国已投降,楚国正在撤兵。荀林父本来便不愿意打仗,听了这个消息,立刻决定撤兵。先毅坚决不愿意,他大叫: "临敌退兵,可耻之极!你们若是怕楚军,我一人前去!"先毅仗着先人建有大功,自己又是将门之子,根本不将荀林父放在眼里,说完便领着自己的一队兵车,渡过黄河追赶楚军去了。赵同。赵括(两人都是赵衰的儿子、晋国现任相国赵盾的兄弟)也觉得自己父兄劳苦功高,便不听荀林父的将令,带上队伍随着先毅过河去了。荀林父没办法,只得下令全军过河。先毅得意洋洋地对赵同、赵括说:"我就知道主将非得听我们的!" 楚庄王听说晋兵已经渡过黄河,便召集将领们商量对策。令尹孙叔敖主张让晋军讲和,然后收兵,而一批年轻的将士都主张迎战,使楚庄王一时拿不准主意。有一位叫伍参的小臣说:"晋军主将苟林父刚掌兵权,还没有威信,副将先毅倚仗父辈的功劳,看不起苟林父。三军的将领虽想主动出击,又没有权力作主,士兵们不知道听谁的号令。晋军上下不齐心,没什么战斗力。面对这样的敌人,却不去攻打它,恐怕有损我们楚国的尊严吧?"楚庄王听伍参分析得合情合理,便命令楚军摆开阵势,把战车一律朝向北方,准备出战。 孙叔敖见晋军来了六百辆兵车,军力雄厚,总觉放心不下,他和楚庄王说:"我看不如先派人去议和。他们如果不愿意釉,偏要打,我们再迎战却也不迟,到那时候,理就在我们这方了。"楚庄王同意了这个建议,派蔡坞居前往晋军。苟林父令人接待蔡坞居,表示同意议和,并且建议双方同时退兵。蔡坞居完成了任务,准备返还楚营。谁知先毅早在营帐外面等着,他见蔡鸡居从帐中出来。一下拦住道:"刚才接待你的人未曾说清楚,你回去告知你们国君:我们这回来,不将你们杀个落花流水。誓不收兵!即使我们主将愿租,我先毅也不会答应!"蔡坞居十分气恼,没有理先毅,继续向外走。才到军营门口,又碰到了赵同、赵括。这两个人拿弓指着蔡鸠居的头骂道:"小心你的脑袋!回去告知你们那个蛮子头,小心碰到我们手上!"
蔡鸠居返回楚营。将他受侮辱的情况向楚座王讲了一遍。庄王顿时大怒,间:"谁敢冲头阵,给晋军些厉害瞧瞧扩 大将乐伯应声挺身而出。跳上战车,径奔晋军大营。走不远便碰上了十儿个巡逻的晋兵,乐伯也没说话,一箭一个,接连射倒三个,还下车活捉一人』然后跳上战车。向回便走。晋军看有楚将杀人,分三路来追。乐伯大叫:"晋军小心,我左边射人,右边射马。着箭!"说完便左一箭,右一箭地射起来。果然箭无虚射,左边射倒三、匹个人,右边射伤三、四匹马,吓得晋兵"廿"丁丑"'上十"。"十们叼入左口巴丁谁也不敢再追,眼睁睁地看着乐伯返回楚军大营。 荀林父见楚兵来挑战,急忙又派魏铸去议租。魏镐就是跟随晋文公 重耳逃难的魏擎的儿子。魏镐要当大夫,没能当上,一直不满意,恨不得晋军大败。荀林父被治罪,自己好取而代立。苟林父命他去讲和,他反下了战书,回来后却向苟林父说:"楚王不同意议和。一定要一决胜负。" 晋将赵荫认为自己高强,总想露一手让主将看看。到晚间,他乘着"夜色带领部下去偷袭楚营,不小心被楚兵发觉。楚兵大声发出警报,他吓得上车便跑。楚庄王弄明情况之后,驾车前去追赶。楚军将领见庄王亲自出马,纷纷跟了上来。孙叔敖和庄王说:"兵法日:,宁可我追人,别让人追我。'晋兵欺人太甚!既然众将都跟出来了,咱们何不乘其不备,冲杀过去!"这时候,天还没亮,楚庄王下令攻击。刹时间,鼓声似雷,兵车飞驰,楚军将士争先朝晋国军营冲去。晋军将士睡得正香。半点没有准备;苟林父听到鼓声阵阵,赶忙下令抵抗。两国兵马在邵城 (郑地,今河南郑州东)郊外大战起来。晋兵才从梦中惊醒,乱哄哄的。阵容不整,指挥失灵,抵抗无力。而楚军斗志正高,往来冲杀,如人元人之境,没多长功夫,就把晋军打得溃不成军了。 荀林父领着残兵败将,仓惶逃跑。只见先毅自后边赶了上来,头上中了箭,满面鲜血,使战袍裹着。 荀林父恼恨地说:"猛将也落得这样的下场吗?”正说话间,晋国残兵都跟上来了, 荀林父下令赶紧渡河。怎奈船少人多,你争我抢,自相践踏。船上的人装满了,后来的人抓住不放,把船挤翻了不少。先毅站在船头,喊道:"谁再抓住船不放,用刀剁他的手。"于是那些上了船的士兵举起刀来,砍那些攀船的士兵。只见刀起手落,惨不忍睹。失去手的晋兵掉到河里,被水冲走,把河水都染红了。 楚庄王率领楚兵开进邯城。有人劝他乘胜追击,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喉之战输给晋军,就不敢与晋国争锋。这回胜利,足以洗耻。晋国、楚国都是大国,早晚总得议和,何苦多杀人呢?"因此,下令楚军当即收兵,不再追赶,放晋国官兵渡河回国。 邱城大战,拥有六百辆兵车的晋国人马,一战之间几乎全部覆灭,而三年末鸣的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以后,楚庄王又陆续传鲁、宋、郑、陈等国归顺,他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也当上霸主。他前后统治楚国二十三年,便楚国强盛一时。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因猎求士
出自 汉·刘向《说苑·君道》
【原文】
周楚庄王好猎。夫人樊姬谏不听。遂不食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称虞邱子之贤。姬曰。未忠也。妾事君十一年。求美女进于王。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今虞邱子相楚十余年。子弟宗戚以外。鲜有所进。贤者果如是耶。虞邱子闻之大惭。乃荐孙叔敖而楚以霸。
吕坤曰。国家不治。妒贤之人为之也。樊姬不妒于宫。而推治于国。惟无我心故耳。故我心胜者。不能容人。其终也。反不能容其身。然而妒者卒不悟也。可叹哉。樊姬女宗。可以训矣。
【白话解释】
周朝楚国的庄王。常常喜欢打猎。他的夫人樊姬去劝阻他。始终不听。樊姬无法。就不吃肉了。楚庄王才觉悟了。改过自新。对于国家大事。非常的勤谨起来。楚庄王时常称赞虞邱子的贤德。樊姬说。这并不算得是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来有十一年了。曾经访求美女。献给君王。比我好的有两个人。和我同等的有七个人。现在虞邱子做楚国里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子弟宗族亲戚以外。从来没有保举过好人进来。难道贤人是这样的吗。虞邱子听见了这番话。觉得大大的惭愧。于是就把孙叔敖举荐上来。楚国因此得以称霸。
秦昭襄王一人承包小半本成语词典:
今天我们就看一看这位隐身在成语故事背后的秦昭王到底经历了什么。
胡服骑射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公子稷一开始在燕国为质,他能回到秦国即位,除了他舅舅魏冉运作得当之外,还得感谢一个人的鼎力支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赵国身处四战之地,北边的林胡、娄烦等游牧部落常常骚扰边境,赵武灵王在与游牧部落对峙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敌人具备装束轻便、骑射俱佳的优点,因此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令赵国人穿胡服、习骑射。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娄烦,奠定了赵国作为战国七雄的疆域版图。
但是这位雄才大略的赵王,能够想到扶植秦昭王和燕昭王,为赵国开辟一个优良的外交环境,却搞不定自己的继承人问题,最终还窝囊地死在了这个隐患上。赵武灵王先是因为宠幸吴娃而废长立幼,废掉长子公子章,改立吴娃之子公子何为太子。四十多岁正当盛年的赵武灵王干脆直接让位于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则自称主父,专注于军务。
有一次,赵惠文王要去攻打燕国,苏代知道了这件事,就去劝说赵王。他对赵王讲了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我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打开蚌壳晒太阳,忽然有一只鹬鸟伸嘴啄住了蚌的肉,蚌赶紧收起蚌壳,夹住了鹬鸟的长嘴。双方都不肯放松,最后打渔的老头连鹬带蚌一齐捉了去。赵国现在去攻打燕国,两国相持,就像鹬蚌相争,最后得好处的是秦国,秦昭王就是那渔翁啊!
看看,秦昭王同学又出场了吧!
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说到赵惠文王,就不得不提和氏璧。史记中是这样讲的:“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秦昭王居然说要用十五城换和氏璧,价值连城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赵国派出了著名的外交家蔺相如,其有勇有谋,而他怎样面斥秦昭王,怎样私下里派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已是妇孺皆知的了。
后来秦昭王与赵惠文王会于渑池的时候,蔺相如再次临危不惧,以同归于尽相逼,让秦王为赵王击缶,使秦王羞辱赵王的小把戏没能得逞,保全了赵国和赵王的颜面。完璧归赵的功劳使得蔺相如做到了上大夫,渑池之会后,蔺相如自然又升了职,被拜为上卿。
蔺相如的故事里怎么能少了廉颇?廉颇是因军功而拜为上卿,本来就看不起出身宦官门客的蔺相如,现在蔺相如只靠一张嘴,级别居然可以跟他平起平坐。后来老将军得知蔺相如为了赵国政局稳定和谐,不跟自己一般见识,遂即醒悟,光着膀子、背着荆条来给蔺相如赔罪,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不过将相和的故事,这个说法有点不严谨,蔺相如并没有在赵国为相,居于相位的另有其人,那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赵胜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曾三去相、三复位。
不识大体
利令智昏
平原君赵胜也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因为门客众多并身兼相位,被列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一方面,他对人才有着强烈的渴望,眼光也还不错;另一方面,史家对平原君个人政治成就的评价是带着贬义的,“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特别是在长平之战这件事上,“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上党这块地方,其原本属于韩国,却被秦国看上了。韩国知道打不过,就干脆把这块地献给秦国,但是上党郡守冯亭咽不下这口气,决定把上党郡私下里献给赵国。冯亭的目的在于利诱赵国,赵国截了秦国的和,那么秦赵势必不两立,赵韩就可以联手抗秦了。
这个时候的赵王,是赵惠文王的儿子赵孝成王,他找大臣商议对策,是平原君力主拿下上党郡,毕竟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一大块地,这么大便宜不捡白不捡哪。而且赵国不拿这块地,秦国就不打你了吗?秦国占了上党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还不是想打谁就打谁,根本不需要借口。
奉公守法
狭路相逢勇者胜
说长平之战前,不得不先说一说赵奢,因为赵国后来换下廉颇派出去的主帅赵括是赵奢的儿子。
赵奢因罪流亡燕国,当过燕国上谷守,后来回到故里,做了个收租税的官吏。恰逢平原君府管事的下人偷税漏税,被赵奢砍了九个人,平原君为了这个梁子,本来要杀他泄愤。赵奢对平原君说:“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奉公守法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平原君被赵奢的见识打动,向赵王举荐了他。赵奢不但有经济头脑,使赵国府库充实,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公元前269年,秦昭王派军队攻打赵国阏与,赵惠文王咨询廉颇和乐乘,但这两员大将都觉得没有胜算,只有赵奢站出来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后来赵奢在阏与大破秦军,获封马服君。
纸上谈兵
流血成川
不遗余力
犹豫不决
赵国截了和,拿到上党这块地,秦昭王岂能善罢甘休,一个字:打。到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奢已死,廉颇固守年余,赵国在人力物力上已经疲惫不堪,赵孝成王兵行险着,用主张主动出击的赵括换下了廉颇,希望速战速决,以解赵国粮食不济的困局。
说赵括“纸上谈兵”,还真是有点冤枉人家了。战国那时候的兵书,应该是以简牍为主,纸还没有普及。何况赵国的失败,原因并非赵括不胜任那么简单,在整个赵国上层,速战速决的倾向占了上风。不管怎样,赵括初次带兵的首秀,就以自己突围身死、赵国45万降卒被杀告终。
史书上说,白起“诛屠四十余万之众,流血成川,沸声如雷”,流血成川这个成语,后来也被叫做“血流成河”。
长平之战以后,轮到秦国的将相不和了,白起主张一鼓作气拿下邯郸,而范雎主张让赵国割地求和。赵国君臣分析“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长平之战是秦国押上了巨大的筹码,不遗余力攻击赵国得到的惨胜,秦国自己也“死者过半、国内空”,所以赵国反悔,又不肯割地了。
秦昭王当然生气啊,派大军包围了赵都邯郸。魏国向平原君建议,让赵国派使者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则会罢兵而去,平原君却犹豫未有所决。
远交近攻
得寸进尺
睚眦必报
百步穿杨
百发百中
前功尽弃
魏国人范雎得到秦昭王重用,他向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结交离得远的国家,比如燕国、齐国,而进攻相邻的国家,比如韩、赵、魏,逐步蚕食邻国疆域,得寸而进尺。
范雎这个人非常记仇,以前在魏国的时候,因为受过魏相魏齐的污辱,范雎在秦国立足后,要求魏国交出魏齐的人头,不然便发兵攻伐。魏齐向战国四公子中的平原君和信陵君求救,平原君为了斡旋这件事甚至被秦国扣留,然而胳膊到底还是没拧过大腿,魏齐在绝望之中自杀。
与范雎不和的秦国战神白起,也是因冲撞秦昭王,并受范雎谗言诋毁,最终被赐自尽。司马迁评价范雎“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十四年,在伊阙之战中,白起大破魏军,斩首二十四万。苏厉替周王做说客,希望白起见好就收。苏厉以楚国神射手养由基为例,说尽管其能百步穿杨、百发百中,若不能见好就收,万一失手,岂不是前功尽弃。这些话没能劝阻住白起的步伐,但也昭示了白起的结局。
窃符救赵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三寸之舌
一言九鼎
平原君与魏国信陵君同属战国四公子,平原君的夫人还是信陵君的姐姐。秦昭王派人围攻邯郸时,魏国派出大将晋鄙,其却首鼠两端,不敢救赵。信陵君魏无忌疏通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亲自率军解邯郸之围。
信陵君救赵,平原君也没闲着,他出使楚国求救,门客毛遂自愿同往。本来平原君对毛遂没有什么印象,还有点轻视他,毛遂自荐的时候,形容自己像装在囊中的锥子,会立即锋芒毕露、脱颖而出。
果然,经过毛遂晓以利害,据理力争,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曰:“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所有这些成语,都是说毛遂一个人的。
鸡鸣狗盗
扶老携幼
狡兔三窟
高枕无忧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是秦昭王认识的人中贡献成语故事最多的人之一。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慕名想让他做相国,但是秦王手下的人又劝谏说,一个齐国的贵戚怎么会真心替秦国做事,不如把孟尝君杀了,以免后患无穷。
孟尝君一门客善钻狗洞,他把孟尝君已经进献给秦昭王的狐白裘偷回来,转献给秦昭王宠姬,让她在秦王面前说好话。孟尝君一行得以找到机会逃跑,但很快被秦昭王发现并派人追捕。逃到函谷关时天色未亮,而城门只在鸡鸣天亮后才开,孟尝君另一食客装鸡叫骗开城门,他们才得以逃脱险境。
孟尝君的门客可不止鸡鸣狗盗,还有一位门客冯谖,本来是替孟尝君在封地收债的,结果他非但没有收回应收账目,反而烧了那些契据。孟尝君被齐王罢相后返回封地,结果半道上,感念孟尝君免除债务的封地居民扶老携幼欢迎他的到来,这时他才明白,门客冯谖用钱财替他收买了民心。
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 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 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于是他到魏国去宣扬孟尝君的才干,魏王慕名便派人送厚礼请孟尝君为相;后来,齐王得知魏国要挖墙脚,也派人请孟尝君回去复相位。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在封地索取先王祭器,并设立宗庙,原本处于齐楚边界的孟尝君封地是齐王不愿花心思的三不管地带,现在碍于先王宗庙,在楚国攻击这个地方的时候,齐王就不能再袖手旁观了。此时冯谖对孟尝君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两虎相斗
亡羊补牢
与世无争
被秦昭王欺负得最狠的,除了赵国,还有楚国。楚怀王被扣留秦国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恐秦国趁机伐楚,上书秦昭王:“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反而便宜了驽犬,秦昭王表示同意。但春申君的话也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楚国最终还是未能幸免。
楚怀王客死秦国,怀王之子即顷襄王,就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的那个,他还和几个成语故事有关。
秦国攻伐楚国鄢、郢、巫、上蔡、陈之地,庄辛对楚襄王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他还说,蜻蜓、黄雀、黄鹄甚至蔡侯,都觉得自己与人无争,谁知在残酷的现实中,都成为别人捕猎的目标。在庄辛的扶持下,楚国得以收复部分失地。
然而情况只是暂时得以好转而已。
民不聊生
九死不悔
根据战国策记载,楚顷襄王二十年时的楚国,还是不可挽回地沦落到了“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的地步,民不聊生这个词语就是源于这句话。
顷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下了楚国郢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大诗人屈原,“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于是投江殉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秦昭王的黑历史,继任用白起斩首约一百万别国士卒,又一次被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间接逼死大诗人屈原。
这么说吧,我们印象中残暴无耻的“秦王”几乎都是他,而不是更为有名的嬴政 ,不知道嬴政同学为自己的太爷爷背了多少锅!
望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3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