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司马睿身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何会落下如此下场

众妙之门 2023-06-26 03:16:33

司马睿身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何会落下如此下场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说到东晋,我觉得吧,提一下这个小故事是很有必要的。相传呢,司马懿在《玄石图》中看到了“牛继马后”四个字,非常担心日后司马政权会被牛家所替代,所以对于牛姓那是很反感的。但是,历史的发展就是那么的戏剧,在当时有位逍遥英勇善战的将军,叫牛金。在一次战役中,由他率领的军队大获胜利后,司马懿便借着为他庆祝的借口,向他酒中投了剧毒,认为这样就绝了后患,日后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不想,司马觐之妻夏侯氏生姓浪荡,生活不检点,她与牛金私下里有接触,日久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而那孩子长大之后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司马睿,字景文,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子,琅邪武王司马伷的孙子,恭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东晋开国皇帝。然而,在《魏书》上却直接干脆地介绍说:“司马睿,…晋将牛金之子也。”因此,对于司马睿的真实身份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作为一名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威名远不如秦皇等有名的皇帝,人气甚至抵不过宋高宗,仅仅在位五年便死去了,而他一身也并没有什么伟大建树。这时,应该很多人都会觉得很诧异,不解,以司马睿的能力又是如何能当上皇帝的呢?

说到此,那不得不提一下司马睿背后的男人——王导,司马睿之所以可以当上皇帝,也是完全依靠王导的智慧和谋略。年少时的司马睿以仁爱和德行著称,而为了躲避皇室之间的纷乱,他主动远离皇室贵族,名望不高,江南一些世族大家基本都瞧不上他。那时正值朝政混乱时期,司马睿采取王导建议,请求移镇建邺。永嘉五年五月,司马睿被封为镇东大将军,成为江南地区的老大。一开始,到江南的时候,司马睿由于自身名望过低,基本没有任何一个士大夫前来拜访他,于是王导便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每次都恭恭敬敬地走在他后面,并采取一些“商业化”手段包装他,以此来提升他的热度,慢慢在江南打开了局面。那些世家大族也愿意前来拜访司马睿,因此,他的实力也逐渐增大起来。

虽说司马睿和王导的年龄相仿,但王导的经验智慧和谋略远胜过司马睿,因此也被司马睿尊称为“仲父”。但是,司马睿最后还是输给了王氏。王导有一个哥哥叫王敦,骁勇善战,曾经与王导一起辅助司马睿当上了皇帝,也正以此,使得王敦的内心蠢蠢欲动。他总是不满意自己所拥有的,处处挤压司马睿,有时甚至还在朝廷上公然指责司马睿,对于司马睿的话总是爱听不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更过分的是假借司马睿的名义,拉拢大臣,司马睿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却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司马睿被气得大喊“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在永昌元年十一月,司马睿在极度郁闷和窝囊中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司马睿的一生可谓凄惨悲凉,恐怕他也是史上第一个被大臣气死的皇帝,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司马睿本身实力欠缺,智慧谋略都远不如王导,虽然当上了皇帝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最后的结局也十分难堪,可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提升自己能力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他被称为历史上最懦弱的开国帝王,司马睿是个怎样的人?

作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能逃过军阀的幽禁并开创东晋,但他用人的眼光不行,胆子也小,称帝之后受到世家的牵制,活得如同傀儡,仅做了五年的皇帝就郁郁而终。

司马睿的出生也是很显赫赫的,在西晋的时候也是封王的,他的曾祖父就是我们熟知的司马懿,封了个琅琊王,本来他并没有野心,只想求得一隅安稳,可是时局总是弄人,司马家族的八王之乱,还是让他搅入了这锅混水之中,在大家都眼馋那个皇位的时候,有人说他天生帝王命,更是把他推到了所有人的眼前,在诸王都想杀他的时候,他还能带着妻子,携着母亲远远的躲开石超的军阀,在东晋的发家之地中,他身带那么一点皇族血统就得到了世家的拥立,他得以蓄势创立东晋,还是算是聪明的吧。

东晋的创立,江东的世家出财出力出人,其中王氏家族之中王敦为其中之一,司马睿当了皇帝之后,就封他为大宰相,王敦的野心并不小,他眼光血统并非十分正统的司马睿能当皇帝,其心不甘,加上他有实权,慢慢掌握了东晋的政权,而司马睿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下,终日胆颤心惊,虽然曾经有过逃走,然而并没有实行,他撤底放弃抵抗,在几大世家的牵制之下,他终日郁郁不得志,很懦弱的认命却又生活恐惧之中,早把他的神智磨灭了,过得神神叨叨的,不久就得病了。

司马睿死了也是一个解脱,而且他的儿子一反他的策略,召回王敦囚禁起来,也算是为他出了一口气吧,如果当时司马睿不被世家牵制,大胆把王敦拿下,也许他后面的生活会过得很如意,虽然偏安一隅,却也保得一方安稳,你们说是吧?

晋元帝司马睿生平简介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么死的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睿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永嘉七年(313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建兴五年(317年)称晋王,建元建武,太兴元年(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
永昌元年(323年),司马睿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著名的王敦之乱最后为何是以和平收尾呢?

可能是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叛乱:不篡位不换皇帝,最后还主动投降?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王敦起先对司马睿的成功登基有着绝对的功劳,然而司马睿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他逐渐对这个皇帝失望。而就在此时,司马睿的一项人事安排终于将王敦逼上了反路。

这项安排,就是派戴渊、刘隗统领扬州奴(南渡来的贫民,无以为计只好卖身为奴),名为北伐,实际上把枪口全部对准了在豫州的祖逖和荆州的王敦。对于王敦,还有另一项安排——将王敦的亲信调离毗邻荆州的湘州,指派宗室王爷谯王出镇湘州。

司马睿的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枪口不再对外,一律对准重兵在握的王敦和祖逖,尤其是王敦!

面对这种安排,一代北伐英雄祖逖又气又急,悲愤之中很快就病逝了。而他死后不久,王敦也就发动了著名的“王敦之乱”。

《晋书》认为,祖逖的死使得王敦没有害怕的将领了,从而有勇气对已无良将的东晋朝廷发动进攻。我倒是认为,祖逖的死使得王敦彻底失去了对晋朝的希望。

祖逖一死,淮北河南的大片已经被祖逖收复的故土迅速沦陷,而戴渊、刘隗所统帅的据说是去防御北方的军队却纹丝不动!面对外敌入侵、人民遭掠的局面,这些所谓的北伐军居然不动一兵一卒,反倒紧张地盯着西方的荆州!

司马睿肯定不认识蒋介石跟张学良,但是他一定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最大支持者。如若不然,为何在国土沦丧之际,还拼命提防着对社稷有大功的王敦!

刘隗等人的不作为,让王敦终于下定了决心——清君侧!而清君侧的对象,正是刘隗、刁协。

而王敦的军队一顺江而下,朝廷的军队就挡不住了——毕竟是天天在边境和成汉还有胡人打仗的军队,哪里是那些仪仗队比的了的?很快,王敦就率军从江陵打到了离建康咫尺之遥的芜湖。然而,他却停了下来。

王敦停下来,不是为了在芜湖吃江鱼,更不是他走不动了,而是给皇帝写奏折。奏章中,他反复表示,自己只要刘隗、刁协,皇帝只要把他们交出来,自己立刻走人。

一般来说每次“清君侧”,都是要指定某些人为“小人”,只有把这些蛊惑圣上的小人给去除,才能重振朝纲。因此,“清君侧”的目的,就是要皇帝交出或者处决这些“小人”。但是几乎无一例外,但凡是有一点想法的皇帝,都不会甘于这么做。

司马睿就是这样的皇帝。他不仅拒绝了王敦的要求,还亲自换上戎装,表示要亲自讨贼,还声称谁要是抓住王敦,就封他五千户侯!同时,他还把戴渊和刘隗及其部队调回来对付王敦,这两支军队对内不对外的属性至此彻底暴露。

笔者是芜湖人,也常去南京。今天从芜湖坐高铁到南京,只用四十分钟左右;即使是普通火车,也不过两个小时。因此,一千七百年前从芜湖到南京需要多久,大家心里都有数。

也请大家记住这一段旅程——从芜湖,经姑孰(今当涂)、采石(马鞍山)、历阳(今和县)到南京,在接下来我们的故事里,这是一条将被无数次提及的道路。长江在此从东西走向变成了南北走向,因此这一段的江面之南被冠以一个非常著名的称谓——江东!

王敦的部队沿水路顺江而下,一天不到就到达石头城下。他没费什么功夫就打开了建康城门,因为无论是刘隗等人的部队,还是驻防建康的台军,和他的士兵比起来,实在不是什么对手。有关王敦进京以后直到他死的行为,史书都是持大为贬抑的态度的:既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官省奔散,惟有侍中二人侍帝……还屯武昌,多害忠良,宠树亲戚……敦既得志,暴慢愈甚,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

看起来,可真是十恶不赦,罄竹难书。但是仔细想想,又好像不对。

就比如说王敦“多害忠良”这一段,实际上,除了杀掉戴渊和周顗以外,杀掉的也就只有一个刁协了。反倒是那些司马睿身边的大臣,大祸临头各自逃窜,这其中就包括力主削弱王家势力的刘隗。此君最后跑到了和东晋敌对的后赵,最后死于后赵皇族内乱之中,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

而此前亲自换上铠甲、要亲统大军和王敦一决雌雄的司马睿,自己又把铠甲脱掉换上朝服,跑到王敦跟前说:“你要想坐我的位子,跟我说就是了,我自己回琅琊去,何苦要荼毒百姓呢?”

王敦怎么表态的,史无所载。只是很快,他就撤出了建康,并且拒绝了朝廷授予他所有的官职,包括属于他堂弟的丞相。直到司马睿去世,王敦都再未有何异动。

而在司马睿驾崩,其子司马绍继位后,王敦主动要求入朝,得到了皇帝批准。司马绍还给他加了九锡——在此之前只有王莽、曹操和司马昭受过的荣誉,无一不是篡位之臣所有的东西。

不过,王敦也就到此为止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篡位的时候,他却在姑孰驻扎下,不在往下游走。不久,身患重病的王敦就咽了气了。

病重时,王敦的左右问王敦他身后该如何处理,王敦说:“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大家解甲归田,归顺朝廷;中策退还武昌,徐图后定;下策举兵反叛,谋夺天下。”

应该说,作为一个老江湖,王敦的这上中下三策是非常妥帖的。即使说投降建康不可取,还军武昌自保也未尝不可。而王敦麾下的这群谋士们,居然出来就说:“老头子不行啦,雄心一点也没有了,明明是上策,非要说成下策!”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王敦方面发动了对建康的进攻。而此时病重的王敦已经无法指挥军队,只能坐视自己的三万部队面对真正亲征的司马绍(他不像他爹光说不练假把式)一败涂地。而在他死后,他的养子王应居然连埋都没埋,只拿个破席子裹起来扔到地板下面!

这样的一代枭雄,最后就落得个如此下场,也实在凄惨。

王敦,就这样死了;王敦之乱,也在他的一命呜呼和王应的觥筹交错中草草了解。这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当所有人都以为王敦要干掉司马睿的时候,他却分文不取地退了出来;当王敦自己都知道不能再跟朝廷对着干的时候,他手下的乌合之众却撸起袖子主动自爆了。

不管怎样,王敦都是谢幕了。而他的死,也意味着两晋之交,三位御敌名将集体告别历史舞台了。这三个人,都已经在我们的故事中露过脸;只是,最著名的那个,我们还没有单独为他立传介绍而已。

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那个人是谁。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主人公,刘琨的好朋友,王敦的唯一忌惮之人,也该在我们的故事中好好聊聊他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2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