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到底有多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侯君集,世居陕西,处于乱世而又有一身好功夫的侯君集,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梦想,加入到反抗隋朝的起义队伍。他选择的是唐军,并有幸成为后来的一代明君——秦王李世民的部下。在生死与共的残酷战争中,他与李世民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李世民的军功虽高,因为法定接班人太子李建成的存在,想要君临天下,难。为了帮着自己的带头大哥李世民扫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侯君集和他人一起鼓动并亲自协助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斩杀太子及齐王李元吉。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后,对侯君集的封赏非常慷慨——老侯被擢升为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并加封陈国公。
不久,远在漠北的吐谷浑叛乱,作为远征军副总指挥的侯君集,随大唐名将李靖出征西北,一举荡平吐谷浑。后来,侯君集又亲率大军剿灭高昌国。
因其功勋卓著,侯君集同程咬金、秦叔宝等二十四人的画像一起荣登大唐的最高等级的光荣榜——凌烟阁。
走上领导岗位后,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老侯,又拾起了久违的书本,个人的政治素质与领导艺术不断提升。后来,太宗皇帝又根据他的实际工作能力,把他轮岗为吏部尚书(相当于组织及人事部部长),是主管官员考核与升迁的关键人物。
正是因为年轻时的不学无术,造成了他人格上的缺陷,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给他的人生悲剧打下了伏笔。下面就来看看这位侯大老爷,在建功立业的同时,犯了哪些本该避免的错误吧!
高昌大捷后,高昌国的王室、贵族、士兵、贫民等被唐军俘获不少,他在没请示最高领导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将那些“人犯”流放——不论有罪如否。不仅如此,高昌国破后,面对高昌王室几百年间积累起来的财富,侯君集不淡定了,将一部分战利品据为己有,中饱私囊。
他手下的官兵看到总指挥都在捞私货,我们还愣着干什么,抢吧!一时之间,唐兵如匪,把个本已支离破碎的高昌国折腾得千疮百孔。因为自己伸手在先,面对部下的疯狂,老侯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
结果,功成回国之后,不仅没享受到举国欢呼的英雄待遇,他曾经的英雄形象,也在一日之间轰然倒塌。——因为,老侯被逮捕入狱了。
老侯虽然犯了非常严重的政治与经济错误,但他确实是有大功于朝的,被关不久,李世民就下旨将老侯从大牢里放了出来。虽然重获了自由,但是,老侯的心情仍不痛快。烦恼时,就会找朋友喝喝小酒,发点牢骚。于是,他就想到了他的好哥们张亮。
张亮与老侯是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在大唐光荣榜“凌烟阁”上,张亮位据十六,侯君集位列十七。两人级别相当,意趣相投,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恰此时也,因工作需要,时任工部尚书(主管全国工农业生产及各项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工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张亮,改任洛州(今河南洛阳)都督,级别虽没降,但给人的感觉是,岗位没以前重要了。
侯君集趁着几杯酒下肚,为张亮打抱不平:“你又没犯什么错误,老大为什么要把你往基层调啊,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老战友么?”张亮说:“如果调到基层就是受欺负,你呢,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回来后却把你给关进去了,你说说谁受的欺负更大?”几杯酒下肚的老侯,犯傻冒了,晕头昏脑地对张亮说:“既然老大对咱们不仁,咱们就可以不义,干脆反了吧!”
老侯说的也是许是酒活,也许是真心不满,但却让张亮给出卖了。张亮给老大李世民打了小报告,说老侯要造反。
李世民当时虽然没有立即着手整治老侯,但态度已大不如前了,消息灵通的朝廷大员,见了老侯开始绕着走了。
而告发老侯的张亮,不久之后就从地方调回都城,改任刑部尚书,主管全国刑事及审判工作,参预朝政。
有时,正是最可信任的朋友,才最有机会在背后给你致命一击!因为,只有朋友才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因为,只有朋友才能看见你坚强躯壳下的脆弱。
人是得长点记性的,不能总摔到一个坑里。可是,老侯就是个不长记性的人,总喜欢在一个坑里摔来摔去的,这个给他挖坑的,不是别人,而他的女婿。
侯君集的女婿叫贺兰楚石,是太子的马仔。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是个非常不自信的人,总担心有一天他的太子这位被老爸给废了,总想找人给出点主意啥的。老侯因为总是报怨命运不公,而被太子引为知己,就让贺兰楚石出面,把被踢出天子朋友圈的老侯,拉进了太子的朋友圈。
老侯也是鬼迷心窍,居然跟太子走得越来越近,想插手李世民的家务事。更离谱的是,他看太子软弱,容易控制,就劝太子想办法扫除他皇老子这个障碍,好早日号令天下。无脑的李承乾,还真把老侯的话当真了,并积极行动起来。
给太子出了锼主意后的老侯,也担心受怕了好些日子,夜里睡觉都做噩梦。他老婆知道他的秘密后,劝他向李世民坦白自首,心存侥幸的老侯选择了死扛,结果,错过了一次宽大处理的机会。
李承乾哪是他老爹的对手,不久事情就败露了。
家里出了这样的丑事,李世民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想悄悄处理就得了。老侯参与太子谋反一事,李世民也有耳闻,他亲自问过老侯,老侯死活不认,李世民也拿没办法。
没承想,为了自保,贺兰楚石却突然跳了出来,直接向皇上告发他的老丈人,还将老侯与太子之间的通信记录发给了李世民。这下,老侯是在劫难逃了。
贺兰楚石这娃不仅不着调,还特他妈妈姥姥的不地道——坑是你挖的,水也是被你拉下来的,出事后,你又毫不犹豫地把丈人给埋了。
如果说,老侯的第一次被朋友所坑,是自食苦果。第二次的被坑,还真是有那么一点点冤——如果他不进入太子圈,估计,借过他十个胆,他也是不敢谋反的。
但,人生没有如果,谋反是不赦之罪,虽然李世民觉得老侯立有安邦定国的大功,不忍心处死他,但满朝文武群情激愤,都说侯君集罪大恶极、天地难容。李世民也许真的难过,也许只是做做样子,于是,在大臣的力谏下,顺势判了老侯死刑。
兄弟一场,李世民给了侯君集最后的温情:“兄弟,我不会将你的画像从凌烟阁中撤掉,因为你不仅是我的兄弟,还是大唐的功臣。你走后,我将不再踏入凌烟阁一步!”老侯听罢,终于悔悟,拜倒在太宗脚下,嚎啕大哭……
可是,大错已成,悔之晚矣。临死前,老侯请求李世民看在多年兄弟的份儿上,给侯家留个后,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李世民答应了。
老侯死后,李世民果然没食言,保全了他的妻、儿的性命,只是被远远地流放到岭南。
李承乾与李世民父子相向,李承乾道出积郁多年的怨恨,让李世民大感意外。安康挣脱束缚劝李承乾不要不忠不孝,侯君集却现身,让李承乾要硬起心肠。李世民希望侯君集回头。侯君集不听,令屠长贵拿下李世民,却不料屠长贵竟然是李世民的忠实部下。
叛乱被粉碎,李世民召归隐多年的长孙无忌和一直倾向于太子的房玄龄主审这起反案。李世民不忍侯君集受刑,亲自在宫中审讯他,说起两人的生死交情,李世民泪如雨下,侯君集也悔恨交加。
李泰欲置李承乾于死地,以扫除自己的后患,李恪却以保太子为名,竭力收罗太子旧部,郑丽婉奉岑文本之命去劝他,他却不听。李世民向众臣求情,请大臣们放李承乾和侯君集一条生路,但朝臣都不同意。
安康向李世民点破,只有杀侯君集,朝臣们才会放过太子。李世民心中万分痛苦,但仍不得不做出决定,暗示房玄龄劝侯君集自尽。房玄龄到狱中,一席话说得侯君集羞愧万分,撞墙自尽。
侯君集(?~643)
中国唐初大将。 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功勋卓著 ,在拥立李世民称帝时起了重要作用 。贞观四年(630),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贞观十二年至十四年,侯君集负责对吐蕃、高昌的征伐,取得平定高昌的大捷。但他入高昌时,私取宝物;将士也竞相盗窃,君集自身不正,不敢禁制。还朝后,被人揭发,下狱,虽得免罪,却没有奖赏,他心怀不满。十七年,有人告发太子承乾策划政变,结果承乾被废黜,党附于承乾的君集也被杀。
魏徵是唐太宗时期最有名的大臣之一,不过最开始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深受李建成的器重;在唐朝建立后,曾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但都没有成功;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后,太子一系的人大多受到牵连,但是魏徵却反受李世民的器重,担任詹事主簿。
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魏徵对初唐时期的稳定和强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魏徵病死后,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还说“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魏徵排第三位。
不过虽然魏徵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但在看人的时候,却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魏徵曾推荐两人给唐太宗李世民,称这两人有宰相之才,结果这两人一个谋反,另一个结局也不太好;来看看这两人分别是谁吧:
第一个:侯君集
侯君集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但是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立了大功,后被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
后侯君集被迁为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政。李世民打算讨伐吐谷浑伏允,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命侯君集与李道宗为李靖的副手。侯君集颇为胆大,擅长长途奔袭,立下赫赫大功;后又攻破高昌国,但却居功自傲,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
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也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发,于是不敢治将士们的罪。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但中书郎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于是上书李世民请求将侯君集释放。而侯君集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
而当时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又在东宫任职,于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想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李承乾事情败露被废,贺兰楚石又将侯君集与李承乾一起谋划的事告诉李世民。最终侯君集被以谋反罪处死,其妻子儿子迁至岭南。
第二个:杜正伦
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
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能古今无比。唐太宗遂擢升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并对他道:“我让大臣推荐行能出众之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有益处。而对于宗室勋臣中品行才干不佳的人,我绝对不会任用他们。我现在任用你,是因你忠诚正直,希望你能称职。”
此后杜正伦一路升迁,并担任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并加散骑常侍;后因教育太子时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驩州。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杜正伦被授为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但不久后遭诬陷,再次遭贬,病死于贬所。
由此可见,虽然魏徵有识人之能,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是有才之辈,但却在品性方面有所缺失;因为受侯君集谋反的牵连,唐太宗李世民甚至怀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党的,于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也由此可见,在古代推荐人才给皇帝也是一门危险活啊,搞不好还要受牵连,最常见的罪名就是“结党营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2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寿安公主是什么身世临出嫁才封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