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戚姬下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戚姬,原名戚懿,是汉高祖刘邦在彭城打了败仗,逃亡经过定陶时,遇见的一个女子。刘邦后来在定陶称汉王,将其纳入后宫,称为戚姬,也被称为戚姬夫人或定陶夫人。
戚姬,是个标准的大美女,能歌善舞,清丽脱俗,性情温顺,站在男人的角度,堪称完美的女人,深得刘邦宠爱。
但,一个如此完美的女人,却在刘邦去世后,被高太后吕雉,砍断手脚、挖去眼睛,弄聋弄哑,关在猪圈里变成“人彘”,被酷刑折磨而死,非常凄惨!
吕雉也因为“人彘”事件,残忍狠毒的形象,被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戚姬的悲惨命运,原凶是吕雉无疑,但还有一个凶手是谁呢?就是戚姬,她自己。
虽不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至少凡事皆有因果,自己种下的因,自然要承受最终结出来的苦果!
戚姬,作为女人是完美的,但她在处理人生问题上是低能的。她了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人生得意太张狂;谋划大事太张扬;人生低谷不隐忍。
也许有人会质疑,戚姬与刘邦的关系,刘邦是主导方,很多时候,戚姬也是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晚年的刘邦,出于对戚姬深沉的爱,出于对戚姬精神上的依赖,戚姬是完全可以左右她与刘邦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主导刘邦并改变刘邦对她的言行和行为方式的。
人生得意太张狂
人生得意太张狂,是戚姬犯的第一个严重错误。凭借美丽的外貌、高雅的气质和温柔的性情,被刘邦所宠爱,但被宠爱的过程,表现太高调,太张狂!
戚姬自从定陶来到刘邦的后宫,可以说是与刘邦形影不离。刘邦每次外出,带在身边的,都是戚姬。即使是在宫中,两人也常常厮守在一块,不给宫中别的女人任何机会,更不用说给吕雉这种人老色衰、性情刚毅的女人有任何机会。
更重要的是,戚姬与刘邦秀恩爱,还不注意场合,不懂得避人耳目,太过张狂,甚至还被大臣撞见。御史大夫周昌,有一次找刘邦汇报工作,正好撞见刘邦与戚姬搂搂抱抱在一起。周昌立马往外走,想装着没看见。刘邦看到周昌,快步追上来,将周昌按倒在地,骑在其脖子上问,“我刘邦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硬着脖子答,“你就是夏桀、商纣一样昏庸无道的皇帝”!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史记·张丞相列传》
周昌说的未必就是真心话,但因为撞见刘邦与戚姬搂抱在一起,便说刘邦是桀纣之君,便足以说明周昌对这件事的反感。
宫中女人秀恩爱,就是拉仇恨,这个道理,戚姬真不懂。一个人,即使单纯善良,未曾伤害过谁,影响过谁,但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出色,而且又不懂得低调,他人对你的嫉妒,就足够生出深仇大恨来。何况还是宫中的女人,争风吃醋本是常情,万般宠爱集于一身,别人的嫉妒之心,便足已引发滔天的仇恨,埋下没顶的灾难隐患。
谋划大事太张扬
谋划大事,从来就是暗中进行。孔子说过,之所以总有‘祸事’发生,其根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当皇帝的说话不能保密,就会失信于大臣,大臣说话不保密,就会有灾难降临,重要的事情不保密,就会造成祸害。
“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易经》
所以,办大事,一定要暗中筹谋,事情没有做成之前,一定要保守秘密,而戚姬却完全不懂这个道理,这是第二个严重错误。
刘邦与戚姬所谋划的大事,就是更换太子。刘邦与戚姬计划废除吕雉的儿子刘盈,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太子,是天下的储君,国家的根本,更换太子,这是足以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样的大事,戚姬与刘邦不知道保密,事情未成,则天下已尽知,弄得群臣反对,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情。
戚姬正确的做法,首先应该是正确评估自己和儿子的份量,有没有可能入主未央宫,成为未来的帝王。如果认为,没有这个能力和这种可能,就应该公开劝阻刘邦,做足表面文章,让天下臣民都知道,我戚姬没有野心,没有私心。
如果认为有这个能力和可能,就应该与刘邦密谋,与信得过的大臣暗中筹划,不动则已,一动就成,应该出其不意,像闪电雷鸣一样,不给他人阻止和反对的时间和机会,一言鼎定。
人生低谷不愿隐忍受辱
刘邦死后,吕雉首先向戚姬下手,将其囚禁在永巷的宫中监狱。那么,此时的戚姬及时儿子赵王刘如意,是否就必死无疑了呢?我看未必!
刘邦去世后,戚姬失去了靠山,再加上政治上的单纯幼稚,赵王如意的年幼无知,在政治老道的吕雉眼中,早已不会将其列为政治对手,已没有资格和能力威胁皇权了。既然不是可以威胁皇权的政治对手,就有不死的可能。
吕雉要处死戚姬,唯一的原因就是报复,报复十余年来集聚在心中的嫉妒、怨恨和一腔怒火。报复心中积怨,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痛快和愉悦。最好的办法,不是处死,是让其生不如死,是慢慢折磨,在折磨对手中释放自己心中的积怨。所以,戚姬并不是一定会被处死。只要戚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低头认错,隐忍负重,甘心受辱,用自己的痛苦和磨难,来平复吕雉的怨恨,用时间来抚平吕雉曾经的伤痕。
戚姬受宠于刘邦,并没有弄权,也没有干政,更没有伤害大臣。其侍奉刘邦是其本份,站在公道的地场,戚姬并无过错。吕雉残害戚姬,完全是出于私怨,完全是没有道义的一方。对于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吕雉来说,这一点她一定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伤害戚姬,特别是杀害戚姬,对其声誉和名望是有巨大损害,而声誉和名望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杀戚姬,对于吕雉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惠帝刘盈,心里善良,在内心深处同情戚姬和赵王,一直在尽其所能给予保护。刘邦的托孤之臣周昌,在朝中威望极高,也一直拼死护翼。一帮老臣,如周勃、陈平等人,对刘邦的宠姬及儿子,一定也会暗中支持。
吕雉,为人残忍和恨毒,但并不是一个滥杀无辜之人。所杀之人,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危及皇权的政治敌手,对于非政治敌手,杀人还是很谨慎的。如齐王刘肥,毒酒都放在面前了,但由于刘肥低头认错,并用实际行动表明心迹,最终还是放过了他;如丞相王陵,在朝堂公开反对封吕氏为王,吕雉也只是升其为太傅,明升暗降,夺了实权,让其善终;如赵王如意的丞相周昌,多次因为赵王公开抗旨不遵,换了别人,早就以谋反论处了,但吕雉并没有处死周昌。
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吕雉最开始没打算处死戚姬,对戚姬的处置,也是一步一步在升级,首先是将其囚禁在宫中的永巷,其后才让人剃光戚夫人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最后才是将其制成“人彘”,摧残至死。
让吕雉的处置不断升级的,个人认为,恰恰是戚姬本人的态度。
戚姬被关在永巷,被囚在小黑屋里,没有诚心悔过认错,没有低头受辱,反而是一身的怨恨,一脸的不屑,满眼的哀怨和不服。
更严重的是,整日吟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千里,谁当使告汝!”这是什么意思?分明是在警告吕雉,我的儿子是赵王,我要告诉我的儿子,让他为我复仇!那好吧,既然这样,就把你的儿子一块杀了,一了百了!除了政治上的低能,就愚蠢,愚蠢之极!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戚姬可以隐忍受辱,最终活了下来,一帮老臣诛杀吕氏之后,会不会考虑让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入主未央宫,成为新的天子呢?如意可是刘邦最喜欢的儿子,不是不可能!
退一步讲,即使不能立为皇帝,以文帝刘恒的仁义,一定会让戚姬去赵国,与儿子团聚,安心做一个藩国的太后,也是美好的日子!
一切都成过往,两千多年前的戚姬,已不可能听到晨风晓月的这番言论了。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应该借鉴戚姬的深痛教训:人生得意莫张狂;谋划大事莫张扬;人生低谷要隐忍。这也算是本文存在的一点点意义吧?
刘邦死后,吕雉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把戚夫人打入了冷宫,囚禁在特种监狱里,把她漂亮的秀发全部一根一根的扯下来,用铁链拴住了她的脖子,穿上粗笨的囚衣,让她天天捣米。为了防止戚夫人自杀,派官兵二十四小时把守。
她下令砍掉戚夫人的双手双脚,又把她漂亮的眼珠子挖了出来,两只眼睛成了鲜血淋漓的黑洞。戚夫人痛苦的喊叫,撕心裂肺一般,吕雉听烦了又强迫她喝下哑药。现在戚夫人叫不出来了,还不够,又叫人用烟把戚夫人的耳朵熏聋。最后,命人把惨不忍睹的戚夫人扔进了茅厕里。把之称为“人彘”。
戚夫人眼睛既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欲骂骂不出,欲动动弹不得,在茅坑里爬了三天,悲惨地死去。
吕后独揽朝廷大权后,公然违反刘邦临死前定的“白马之盟”,将吕姓亲属大肆封王封侯,同时更加专权和残暴,引起众大臣的不满和愤怒。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周勃、王陵等汉室元勋抓住机会,一举诛灭了吕氏集团,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恢复了刘氏政权。公元前179年,即文帝登基后的第一年,便在戚夫人的故乡定陶建祠祭奠。祠院内古树参天,每到夜晚,乌鸦归巢,绕祠飞鸣,好像在恸哀戚夫人的惨死,当地人有“戚固晚鸦”之说。
扩展资料 戚夫人天生丽质,长袖善舞,袅袅婷婷,宛若仙子,甚得刘邦宠爱而为吕后嫉恨。戚夫人之子如意聪明伶俐,英气逼人。刘邦尝言:“如意类我,太子不类我。”并欲废太子而代之,吕后恐慌,求计于张良,经张良推荐,太子请来闻名遐尔的秦末遗老“商山四皓”相辅。刘邦见太子羽翼已丰,为江山计已不可成废立之事。
然废立之事足以招祸,戚夫人为母子平安,再四涕泣,屡请易储。刘邦叹息怆然,无计可施,唯拥戚夫人倚瑟而歌,泣下流连。公元前195年,刘邦在愁肠百结中离世,17岁的刘盈即位,是为惠帝。惠帝仁弱,吕后专权,立刻囚戚夫人于永巷,削乌发戴厚枷令其舂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戚夫人
百度百科-吕雉
刘邦在发迹过程中和做了皇帝以后,收纳了各地不少姬妾、嫔妃,吕后对此十分的妒忌;等到刘邦死后,她就将这些刘邦宠爱的女人囚禁起来,不许出宫,日夜惩罚她们;只有那些不得刘邦欢心的宫女才得以出宫,比如薄姬才可以跟着儿子去了代国。这其中,吕后尤其对戚夫人最为怨恨,这个戚夫人是刘邦在进攻定陶的时候,所娶的一个姬妾,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所以刘邦对她十分的宠爱,无论刘邦征战各地还是初入关中,收复蜀汉,然后鼎定三秦,最后在垓下一举灭掉西楚霸王项羽,一直都是戚夫人陪在旁边,十分得到刘邦的宠幸;甚至在刘邦尽力大汉朝以后,也是戚夫人伴宿刘邦次数最多,因此吕后十分嫉妒她。
因为吕后比之戚夫人,受到刘邦的宠爱却是极少;当时刘邦还是一节平民的时候,没人看得起他,只有吕后的父亲吕公看中了他,就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但是,刘邦成家以后,很少回家,更不进行耕地劳作;所以,吕后既要操持家务,又要领着儿女下地干活,十分辛劳。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之后,托付审视其、刘仲照料刘父、吕后,自己则是一心一意打天下去了。
到了高祖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大军在灵璧被项羽以三万精锐打得大败而归,最后仅以十余骑逃命;在经过沛县时,刘邦派人去接家室,可是他的家人在战乱中逃得不知所踪,最后只找到他的一双儿女,但是刘邦为了摆脱追兵,几次将他们推下车去,要不是被夏侯婴救起,早就死在战乱当中了。而刘父和吕后却被项羽的军队所抓获,并且扣在营中;直到高祖四年九月项羽向刘邦求和,这才放了吕后和刘父,让他们回到刘邦身边;刘邦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总是将吕后放置在留守后方,见面的机会自然很少,因此他们的关系更加疏远;直至刘邦里吕后为皇后,依旧对她尊而不亲。
戚夫人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刘如意,被刘邦封为赵王;而吕后也为刘邦生了个儿子,叫做刘盈,很早就立为太子;因为吕后是皇后,刘盈本应该继承大统做皇帝,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刘邦却是比较喜欢刘如意,认为他在性格,相貌,气质上更像自己,而觉得刘盈性格有些仁慈、软弱,不似君王之风;再加上戚夫人经常在刘邦面前哭诉,刘邦就有了重立太子的念头出来;有一次朝廷议事,刘邦就将重立太子这个事情说了出来,没想到朝中大多数大臣都不同意,尤其是御史大夫周昌反应最是激烈,于是重立太子的事情就被搁下了;当时赵王刘如意只有十岁,刘邦也担心自己驾崩以后,会有人加害刘如意,就想找到一个人来保护他,但是一直都想不出什么办法,整日里郁郁寡欢。
刘邦一死,太子刘盈继位称帝,但是吕后掌握实权,她立即开始着手残害戚夫人;吕后先将戚夫人囚禁起来,接着派人去赵国要将刘如意召回;这时候,遵从高祖遗愿的赵国丞相周昌十分明白使者的来意,他几次将使者挡回去,说是赵王有病不能奉行。
虽然吕后对周昌十分恼怒,但又不敢对有恩于她的周昌为之奈何,最后吕后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先是将周昌召回长安,然后再将赵王刘如意召回;其中惠帝是个心地善良的之人,他知道自己的母亲要害自己的弟弟,于是他弟弟一来到长安,他就无时无刻陪伴在地点身边,这令吕后一时毫无办法;直到有一天,惠帝很早就出去射猎,而刘如意一时没起床,吕后得知以后立即命人拿着毒酒逼刘如意喝下,等到惠帝天亮回来,刘如意已经气绝身亡。然后,吕后又命人将戚夫人手脚砍去,挖掉眼珠,然后再给她灌哑药,丢进厕所里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1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