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倭寇屡屡侵犯明朝疆土,为何刘伯温却劝朱元璋别讨伐呢

以史为鉴 2023-06-11 21:38:30

倭寇屡屡侵犯明朝疆土,为何刘伯温却劝朱元璋别讨伐呢

到了明朝后期,倭寇势力逐渐强大,屡屡侵犯明朝疆土。而我们所说的朱元璋的明朝时期,可以说是明朝军事力量最为强盛的时候。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雄心壮志依旧没有被皇帝的生活所消磨,仍然想着征伐日本。可是,朱元璋想要讨伐日本的想法,却被手下的大臣刘伯温所否决。甚至不惜以死相逼,也要让朱元璋放弃这个想法。仔细分析,刘伯温之所以不让朱元璋起兵讨伐倭寇,其实有两个原因。

其一:明朝建国初期,各地仍有残余势力,江山不稳

虽然说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当时明朝的军事力量强横。但是朱元璋毕竟刚刚拿下江山,民间还有不少反对朱元璋的声音,元朝的后世子孙依旧对着皇位虎视眈眈。所以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虽然有心剿灭倭寇,但是国内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只能放下远征的想法。

再加上,当时日本在沿海地区,明朝军队想要讨伐日本,就必须远渡重洋。对于朱元璋来说,虽然他当时手上的军队战斗力强悍,但是并没有海上作战的经验。强如忽必烈,在征战日本的过程中,也是体验到了失败的苦果,更何况刚刚建国的朱元璋。

再加上,明朝成立之后,国内仍然有着不少地方表示反抗。朱元璋需要抽调大批的兵力,去收服各地的反抗势力。如果此时在远征日本,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明朝内的军事实力。内必先安外的原则,刘伯温以死进谏,请求朱元璋放弃讨伐日本的想法。

第2点:财政空虚,没有战争的基础

古代战争中一直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就是说,在开启一场大战之前,必须要准备好战略物资。而当时的明朝,因为刚刚建国,财政方面比较薄弱。远征日本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大规模战役,明朝的国库根本难以支撑起这样战役的消耗。

况且战争对于百姓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朱元璋刚刚上位,正是需要收买民心的时候,毕竟一个朝代稳固的基础还是百姓。即使不大赦天下,也应该将局势稳定下来。所以,朱元璋放弃了自己正在日本的想法,选择了稳定国内的局势。并且,当时的明朝,并没有海军军队。如果想要讨伐日本,必须要重建海军,而重建海军又需要一笔不菲的花销。不仅需要军费,还需要船只,对于刚刚建立的明朝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所以,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刘伯温只能劝谏朱元璋,放弃讨伐日本的想法。

故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知,从明初综合形势来看,并非朱元璋不想讨伐日本,而是当时明朝刚刚打下江山,不管是军事方面,亦或是经济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明初的财政状况,根本不足以支撑明朝去发动这次对日的远征。这也是为什么,刘伯温在知道朱元璋有远见想法的时候,权衡利弊,劝告他放弃这个想法。

为何刘伯温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在元朝时,忽必烈曾出兵攻打过日本, 但奇怪的是,每次就要成功的时候,就会刮起台风。如此重复了三次,忽必烈的军队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日本侥幸得以生存,但也因此结下了不小的仇恨。倭寇之患早已有之。元末明初,倭寇经常袭扰我国东南沿海,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7名使者到日本持诏书问罪,当时明朝军力强盛,老朱口气非常强硬:“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廷,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

不料,日本的一个刺头亲王,怀良亲王,致使朱元璋的两个意图破灭:一来威吓日本使之主动认输,二来解决沿海地区倭寇的侵扰。日本亲王看完国书不仅没有顺从之意,而且果断大胆的砍了大明使者的脑袋!并回信称:“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涂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

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的怀良亲王也不简单,说不害怕朱元璋攻打日本是假的,但是冷静分析了下双方的局势,他还是认为明朝只是来吓唬的,不会真的攻打,所以杀了使者,就是想看看朱元璋真实的用意。朱元璋看后起初不知其中原因,听后非常气愤,想立刻出兵攻打日本,但被刘伯温劝说并分析其中原因。

一是忽必烈的前车之鉴。元世祖忽必烈曾调遣空前强大的蒙古军队东征日本,却因各种因素遭遇失败,明军虽正值鼎盛,但却缺乏大规模跨海作战经验,一旦开战胜负难料。二是天下初定,国内还没能从元末明初的战火中恢复过来,国内亟待休养生息。元末年以来,战乱频仍,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生产废弛,明初最迫切的任务便是休养民力,恢复生产,发展农业,若穷兵黩武,势必极大增加百姓负担,甚至激化阶级矛盾。

朱元璋毕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再三权衡后,恢复了冷静和理智,最终决定吸取历史的教训,不再冒险出兵,讨伐日本,而且还把日本列入“不征之国”,专门写入祖训,让后世子孙严格遵守,不得违背。

明朝的时候,刘伯温为什么要极力阻止朱元璋打日本?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一位皇帝,不仅因为他出身贫寒,当过乞丐和和尚,更主要因为他完成了成了自古以来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一次壮举。能完成统一跟朱元璋雄才大略、重用贤才是分不开的,他最重要的军师便是刘基,刘伯温。刘伯温当时号称诸葛亮在世。在很多大的战略决策方面,给朱元璋很好的建议,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

?

朱元璋在完成统一之后,东面的小国日本一直纵容倭寇浪人在我山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杀戮抢劫,破坏我国的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朱元璋曾派大使前去跟日本交涉,结果被日本的一个亲王杀掉了5个大使,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元璋想东征日本,得到了首先众多武将的支持,却遭到了刘伯温的阻拦。刘伯温提出反对意见最大的理由是希望朱元璋能够借鉴元朝忽必烈时期两次东征日本惨败的教训。

?

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军事实力,比起现在的明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还是遇到了不可预测的台风,并且少量元军上岸之后后勤补给没法保证,最终两次都惨败而归。两次的规模不可谓不大,第1次出动了900艘战船,第2次更是派了20万军队。而此时的明朝刚刚进行完统一战争,国力凋敝,人民匮乏,如果此时再发动如此规模的战争,国力自然难以承受,现在最关键的事情是休养生息。

?

再者,明朝的水军力量还是相当弱的,虽然朱元璋在鄱阳湖能够打败陈友谅的水军,但是这场战役还是非常凶险的,朱元璋差点儿全军覆没。在没有惊涛骇浪的湖里和在海上打仗完全是两个概念,朱元璋此时的水军根本没有实力漂洋过海去跟日本人死磕。当前明朝最大的祸患并不是骚扰东南边境的少数日本人,而是北面的北元大军,他们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洪武五年徐达、李文忠北伐惨败,北元势力有可能死灰复燃,这个才是最需要警惕的事情。如果此时去东征日本,很可能被北元抄了后路。到时将得不偿失,后果不堪设想。倭寇之患并非肘腋之患,日本几个小人物形不成滔天巨浪,如果朱元璋一怒之下出兵日本,便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冬瓜,得不偿失,攻打日本的经济性很低,成本很高。

大明建立初期,刘伯温为何要非要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刘伯温之所以会死活拦住朱元璋不让他去攻打日本,其实原因有三。刘伯温也是跟朱元璋细细分析了这三点之后,才打消了朱元璋非要灭掉日本的念头。

一、日本只是一个小国,根本成不了气候

当时朱元璋刚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北方的以蒙古为主的游牧民族依旧是虎视眈眈。而且明朝才刚刚建立起来,政治根基不稳,经济和生产都在等着重新恢复。朱元璋要是非要在这个时候攻打日本,穷兵黩武,就只会让明朝的国力大大削弱。最后要是被北边的元朝旧部钻了空子的话,朱元璋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又要还给元朝了。而日本其实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只是个小国,根本不足为惧,明朝的当下之急还是要防御北边元朝旧部的南下。

二、就算朱元璋攻占了日本也很难治理

日本离中原真的太远了,首先不说要派谁去治理这个偏远的地区,就算有人可以担当起治理这片地区的重任,明朝把物资和武器什么的运到日本去也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因为明朝的水运并不是很发达。而且日本多发台风和地震,这样一来明朝可不就是养了一个吃钱的无底洞嘛!因此在刘伯温看来,攻占日本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三、中原军队的水战实力太弱了

元朝其实也有打过日本的主意,但是元朝发起的两次征战全部以失败告终。并不是因为元朝派过去的士兵不是精锐,而是因为将士们晕船,而且水土不服,到了日本哪里还有力气打仗。要是明朝也这样贸然派军去攻打日本,那应该也会和元朝一样以惨败收场。

因此,刘伯温之所以会拼死都要拦下朱元璋进攻日本的步伐,不仅是因为明朝根基不稳,要防止北方蒙古来犯,还因为明军不擅长水战,而且就算他们攻下了日本,明朝也没法好好治理。因此,刘伯温这么做其实是很明智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