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清帝剃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宰相刘罗锅》里,剃头匠的小徒弟平时拿冬瓜练手。因为冬瓜表皮上有一层白色的绒毛,剃功练好了,很锻炼腕力。
不过徒弟吃穿是师父的,就得随时被驱使。师父师娘一叫,就得麻溜地扔下手中的活,去听差遣,只能在间隙时练手。所以养成了个坏习惯,只要有人叫他,他立马把剃刀往冬瓜上一插,转身便走。
结果刘墉为了惩罚一个撅着辫子的纨绔子弟,故意让小徒弟给他剃头,正剃着,师娘一叫唤,小徒弟非常自然地把剃刀往人脑袋上一插,便跑开了。结果那纨绔子弟便被开了瓢,鲜血直流。
所以即便技术再好的剃头匠,各种突发状况也是控制不住的。给皇帝剃头自然马虎不得,因为脑袋附近的大血管主动脉实在太多。
而清朝的皇帝每个月缝一(初一、十一、二十一),是必须剃头的,不然那像冬瓜表皮绒毛一样的小发茬不受控制地长出来,很是会影响皇帝形象的。清朝的皇帝命苦,不能像明朝皇帝那样躲着不上朝,所以剃头和修面是必须的项目。
宫里200多号负责清发、按摩的服务人员,每天拿着自己的左胳膊当冬瓜,剃得光溜溜的,就恨体毛长得慢。
这样练习的目的,其实有4个:第一个是可以很好地控制腕力,以及落刀的轻重;第二个人侧身操作,鼻息呼气就避免直喷被剃头人的脑门;第三个,剃左臂,也就意味着剃头的时候左手帮不上忙,全靠右手。第四个,因为姿势的原因,它只能顺着一个方向剃。
其实这也就是专门按照给皇帝剃头训练的,因为给皇帝剃头,左臂必须自然下垂,不能用手触碰龙头,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不轨的剃头匠,左手按头,右手一拉,搞出大麻烦。说白了,这么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肌肉记忆,避免任何一个举动犯“疑似刺杀”的错误,从而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虽然这么多人随时准备替皇帝服务,但是就像翻绿头牌一样,不是每个剃头匠都有机会的。和皇帝用膳,喜欢的也不能超过3筷子性质一样,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别有用心之人,掌握了皇帝的喜好,从而动手脚。
给皇帝剃头的剃头匠是不固定的,甚至是不确定的,非常随机抽选。也就是说剃头匠在见到皇帝之前,都不知道今天是安排的自己给皇帝剃头。清朝早期的皇帝,甚至直接皇城根下,随机拉一个正在给人剃头的剃头匠,进宫给皇帝剃头。
皇帝有自己专用的剃头刀。一般是一个檀木盒盛着,外套黄云龙套。和一般的剃头刀不同的是,它露出的刀刃更窄,更不易拉出深伤口。
剃头匠事先并不知道自己给皇帝剃头,用的又是皇帝专门的剃头刀,关键剃头的时候,蓝翎侍卫(都是宗室子弟)执刀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别说刺杀皇帝了,吓都吓死了。
所以其实清朝皇帝剃头,面临的最大风险,绝对不是别有用心的刺杀,而是剃头匠们是否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至于慌中出乱,刮破了皇帝头上的瘊子,面临感染风险。
自从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中国人脑袋后面的长辫子,觉得莫名其妙。一位亲身参与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少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可笑、最奇特的民族:他们剃光的头发、梳成辫子的头发、斜斜的眼睛、奇装异服、女人破相的脚,长期以来为那些制造滑稽故事的漫画家提供了题材。”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编辫子是清朝的习俗。在此之前,中国人不剃头,不扎辫子。清朝以前,古代人的头发是卷起来的。头发对于一个人的意义非常重要。头上的头发不仅仅是一种审美需要,更是一种伦理意义,因为“身体是皮囊,父母是不敢伤害的”。只有当他们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时,才能受到剪头发的惩罚。比如曹操踩麦田违反了自己的军纪,挥剑砍苔谢军。
但清朝入关后,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剃度令”应运而生。其实,“剃发令”的始作俑者不是满族人,而是——年的汉奸孙之獬。清廷的口号是:“留发留发,留发留发。”为此,汉人起来造反,口号是:“绑鬼不如剃头!”血雨之下,上演了多少恐怖的历史悲剧。江阴十号,嘉定三个屠夫,多少人头落地。但久而久之,人们就麻木了,习以为常了,甚至成了后来那些“上天”的象征。
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项重要法令,——《编发令》。一声令下,全国立刻掀起了剪辫子的热潮,随着“剪辫子令”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当时的皇帝溥仪。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满清皇室仍然住在紫禁城里,受到优待。溥仪也保住了皇帝的头衔。所以故宫很多人抵制剪辫令,依然留着辫子。
到1922年,距离“剪辫子令”下达已经很久了。与“理发令”不同,全国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剪辫子。这个时候,艾辛吉奥罗王室成员和一些保守派大臣还留着辫子。当时主要的新闻媒体是报纸,溥仪也被报纸的潮流所拖累。他觉得留辫子是个大错误,想自己剪辫子。
1922年初春的一天早晨,溥仪把剃光头的太监叫来,说:“你过来,把我的辫子剪掉!”小太监一听,直接被吓到在地,连连说:“不敢。”溥仪没办法,直接自己拿剪刀,谁都没办法。虽然,一直跟随溥仪的宦官、宫女、嫔妃为了这件事哭了一天,但基本没用。
谁也没想到,故宫第一个剪掉自己长辫子的人是溥仪。虽然溥仪退位已久,但新朝的天气还不明朗,所以溥仪的一举一动还是大新闻。这次剪辫子轰动全国,全国都在议论。宫里宫外的人都不知道,溥仪的父亲载沣、载涛、宰勋早就剪掉了辫子。溥仪其实是个过时的人,在家剪了长辫子。其他满清大臣看到“皇帝”已经带头剪了头发,留辫子也没有意义了。都是模仿溥仪剪了辫子。但仍有一些顽固分子不愿剪掉,甚至声称“我的头可以断,但我的辫子不能剪”。
至于末代皇帝溥仪剪下的辫子,至今保存完好,至今仍存放在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可以说,一条小小的辫子,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局势。据说慈禧还活着的时候,咬牙切齿地断言:“不在中国,就不能去编辫子。”辫子,中国没死,清朝死了。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慈禧看起来不对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