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泰山有什么优势存在,帝王封禅为什么都在泰山

以史为鉴 2023-06-26 00:23:42

古代泰山有什么优势存在,帝王封禅为什么都在泰山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封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泰山基本形貌的形成距今已有三千余万年, 泰山及其周围是中国东部成陆最早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貌发育的过程中, 造就了泰山南坡壁立万仞, 山势峥嵘, 地形起伏多变, 杜甫所谓“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的奇观。

商周时期, 泰山地区的经济仍然是当时先进地区之一。因而才有商代相土建东都于今东安;周武王分封太公吕望于泰沂山北麓, 国号齐, 都营丘 (后迁临淄);周成王分封伯禽于泰山南麓, 国号鲁, 都曲阜。其封域当然是政治经济的要塞之区, 富庶之地。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使得鲁国成为东方强国;齐国至桓公,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终成霸业。两国先后灭亡了邻近小国, 从而形成了“齐鲁之邦”。两国国境西段即以泰山为界。

至战国, 七雄之一的齐国“带甲数十万, 粟如丘山……临淄之中七万户”, “临淄之途, 车毂击, 人肩摩, 连衽成帷, 举袂成幕, 挥汗成雨”, 其时城乡繁富, 人口众多, 可见一斑。秦汉时期, 泰山地区的经济获得了新发展, “邹鲁滨洙泗……颇有桑麻之业, 无林泽之饶, 地小人众”, “齐带山海, 膏壤千里, 宜桑麻, 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因此泰山南北经济发达, 人口众多, 尤其邹鲁一带更出现了地少人多的矛盾。至后汉鲁地“地陿民众”, 齐地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西汉时今山东地区人口达1200余万, 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强;至东汉山东人口为850万, 仍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

泰山地区古代经济文化的领先地位不仅引起了历代统治者的极大关注, 而且推动了上层宗教信仰的发展。至商周时期即已产生了天地鬼神的崇拜和祭祀。《乐府歌辞·蒿里曲》“蒿里谁家地, 聚镇魂魄无贤愚”, 《易·观》“圣人以神道设教, 而天下服矣”, 而“泰山一日天孙, 言为天地孙也, 主召人魂, 东方万物始成, 知人生命之长短”, 诸如此类的宗教信条为企图主宰一切的古代帝王封禅泰山, 假神权之威的活动制造了理论依据, 驱使他们利用民间信仰接踵朝拜上通天堂、下通地府的天地之孙。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秦代之前已有七十余王升封泰山, 其中包括三皇五帝、殷汤王、周成王。《五经通义》云“异姓而王, 致太平, 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 使理群生, 告太平于天, 报群神之功。”可见,帝王封禅泰山明显地带有尊天法祖的宗教色彩和以神权助君权,加强自身统治的目的。因此, 柴望封禅一方面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另一方面又是海内联合、国家统一的标志。

《尚书·质疑》云“帝王巡狩必不能一岁而至四岳, 惟泰山为太子亲至, 余皆不至其地。”五岳之中, 惟东岳受帝王祭祀, 无形之中提高了泰山的地位。秦汉之后登封泰山的封建帝王有秦始皇、二世;汉武帝、光武帝、章帝、安帝;唐高宗、玄宗;宋真宗等人。他们封禅或为“不懈于治, 夙兴夜寐, 建设长利”, “威服海内”;或为“万寿无疆, 四海静谧”;或为“以章先勋”, “欲与士大夫同心自新”;或为缓和矛盾;或为“谢成于天”, “福我万姓”;或为“假神祇之威, 释百姓满腹怨气”;或为“乃假神道, 号召五方”;或为“讬天书以夸契丹”。一言以蔽之, 帝王封禅目的在于利用下层士民的鬼神信仰假神道, 强化君权, 巩固自己的统治。

封建帝王登封泰山, 仪制之隆, 耗费之巨, 相当惊人。

武帝元丰五年巡封, 先行南巡, 后至泰山增封, 史书记载其规模:“自寻阳浮江……舳舻千里”, 李斐按曰:“舳舻千里, 言其船多, 前后相衔, 千里不绝也”。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东封, 以牧马数万匹从, 色别为群, 望之如云锦”, 至“孟冬仲旬, 乘舆乃出, 千旗云列, 万戟林行, 霍获灿烂, 飞焰扬精, 原野为之震动, 草林为之风生”。至泰山行祀, “仪卫罗列岳下百余里”, “礼毕……群臣称万岁, 传呼自山顶至岳下, 震动山谷”。宋真宗登封泰山, “自山趾盘道至太平顶, 凡两步一人, 彩绣相间”, 自开封至泰山“往返四十七日”。唐贞观名臣魏征谓“升中 (按东封) 之礼, 须备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封建帝王凭借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一统大帝国国家元首的身份,声势显赫地登封泰山,无疑进一步提高了泰山在诸岳中的地位,进一步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使之稳居五岳之长的地位,凌驾其他名山之上。

古代帝王封禅之外,还行亲祭或遣官代祭活动。至金代之后,历代帝王改封禅为祭祀,封禅之礼渐废;而直接向泰山祈雨、祈雪、祈年、祈嗣、祈福的活动却日趋频繁。这是古代帝王崇拜泰山过程中的一大转变,即乾隆《重修岱庙碑记》所谓“由柴望一变为封禅, 由封禅再变为神仙”。

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据记载,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祭祀泰山的活动史不绝书,即使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也频频前来祭祀。

在古代,为什么历代的帝王都会朝拜泰山?

 帝王登泰山者始于秦始皇,相继有汉武帝、光武帝、光武帝,唐代的高宗,玄宗,武则天,宋代的真宗,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帝,都到泰山巡游,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同时,泰山又是佛、道两教盛行之地。泰山自然风景和人文原因,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漫游泰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泰山拥有2000多处摩崖石刻,其规模之大,精品之多,时代之久,书体之全,在国内外名山当中是无与伦比的。帝王来泰山封禅,以政治为目的;百姓来泰山,是祈求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保佑;佛道来泰山,是借泰山的名气弘扬自己的理论;文人墨客来泰山,却大多以游历山水为目的。今天我们全家登泰山不是以政治为目的,而是以游山访水和祈求泰山老奶奶的保佑。

古代名山之众:历代皇帝们封禅为何独尊泰山?

古代名山之众:历代皇帝们封禅为何独尊泰山?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所谓「封」,就是在高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高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据记载,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频频前来祭祀。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

  中国名山有很多,位于北方的就包括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五台山等,最高五台山、最险华山都不封禅,为什么黄帝封禅独尊泰山?远古时代人民崇拜祖先,所以也崇拜鬼魂和管理鬼魂的各种神祇,连带崇拜鬼魂所居住的山岳河流,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包括大量的祭祀文字。相信那个时候祭祀活动绝对不仅仅是局限于泰山,也没有泰山封禅一家独大的传统,由于交通不便,应当与统治者所在地有一定的关系。泰山封禅可能起源于商代,毕竟商朝首都设在山东曹县,延续二百多年。

  《管子》一书中有《封禅篇》,不过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它保存了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贵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蔡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齐桓公之所以封禅泰山与泰山本在齐国境内有关。

  那位孜孜不倦地追求周礼,毕生以「克已复礼」为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遗憾地留下了空白,可见孔子对封禅大礼的研究和追求早已有之,孔子之所以「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当在泰山封禅的历史有关,泰山至少应当不是封禅唯一的选择,孔子关心的应当是封禅的礼仪而非地理位置,之所以关注泰山封禅与鲁国位于山东境内有一定的关系。

  真正大规模的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史记》记载,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可见当时封禅不一定非要设在泰山,只不过秦始皇正好路过举办的。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秦代封禅也未必有固定的场所,只不过秦始皇巡游东方,到达泰山后才召集齐鲁儒生稽考封禅礼仪。深受孔子影响的齐鲁儒生当然会从历史史料中找到无数证据证明泰山封禅的重要,何况还有齐桓公泰山封禅的先例。

  真正奠定泰山封禅制度和意义的应当是汉武帝泰山封禅,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秦皇汉武的多次封禅,加之汉武帝独尊儒术,泰山封禅成为儒家推广礼教、复古的重中之重,直到唐宋泰山封禅成了统治者宣传受命于天、国泰民安最重要的仪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9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