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和官员的帽子为什么都有长长的翅膀,这个东西又是谁发明的
在宋朝电视剧中,官员帽子后面都有长长的两根翅膀,大臣上朝的时候需要佩戴这种帽子,而这种帽子的发明者正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话说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又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结果人坐稳皇位后,老是疑神疑鬼的,不是感觉有人要造反,就是觉得大臣交谈的时候觉得他们在说自己的坏话,是不是有种杞人忧天自心失的感觉。
赵匡胤身为皇帝,又不好意思训斥手下的人,于是一个馊主意,我把帽子两边加上翅膀,不行的话,在加长点,你们就交头接耳就不方便了把。
刚开始的时候,大臣很是不习惯,但在赵匡胤的也亲自带上,同时也规定官员在正式场合必须佩戴,所以在整个宋朝,官员都这种帽子上一直佩戴的。
据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天上早朝时,正在听某位大臣汇报政事。突然,他听见站在两侧的官员有不少人在窃窃私语。对此,他非常生气。朝堂是商量政事的地方,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地方,怎么能做出如此不礼貌的行为呢?他们的交谈声,分散了别人的注意力,已经影响到自己听汇报了,肯定是要不得的。
退朝后,赵匡胤立即下令让人在幞头纱帽后面两边加上长翅。长翅是用铁片和竹篾当骨架,然后用布包裹缝合,从纱帽中间穿过去。一顶官帽两边的长翅,各穿出一尺多,后来变得越来越长。从那以后,大臣们戴着这种官帽想并列在一切交谈很困难,因为两人隔得太远了,根本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这样站着说话非常别扭,显得很不礼貌。他们只能面对面交流,而上面坐着皇帝,大臣们可不敢明目张胆地面对面讲话。毕竟伴君如伴虎,要是遇到皇上心情不好,惹怒了他,很可能乌纱帽和小命儿都没了,保证了朝堂的严肃性。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一天, 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 戴小帽, 打扮成书生模样, 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 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 跪拜迎送, 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 故意发问:“老先生, 鄙人乃一介书生, 请你随便些吧。”老头子笑着说:“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听更加疑惑 ,“我和你老素不相识, 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 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帽, 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 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 评论朝政。一天, 赵匡胤上早朝, 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 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 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 但不露声色。退朝后, 他想出个办法, 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 。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 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 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 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 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 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长翅帽是赵匡胤为了防止官员在朝堂上交头接耳,私下讨论而发明的。
但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长翅帽的出现是为了美观端庄而对帽子进行的改造
拓展∶长翅帽的演变∶
这种官帽从隋唐时的幞头演变而来,宋代正式文献中依然称其为“幞头”,也有叫“折上巾”的。幞头原来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两脚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脚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幞头后面打结的两个脚,就是宋代官帽那两个翅儿的前身。两个小小的幞头脚打结后,垂在后面飘摇,渐渐地,人们觉得这样不够美观、不够庄重,于是想方设法对其做出各种夸张和改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早年的陆逊为什么会进入孙权的权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