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恕,明朝中兴第一功臣,刚正清严活了90多岁

众妙之门 2023-06-25 23:21:14

王恕,明朝中兴第一功臣,刚正清严活了90多岁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相信如魏征、房玄龄、包拯等人都能够位列其中,但此外,还有很多好官默默无闻。

举例来说,在明朝中期,就有着这样一位大臣,他历事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在任期间,他多次弹劾权贵宠臣,从来不畏惧对方的权势,还一手帮助明孝宗实现了著名的"弘治中兴",被史书赞为首功。

最终,他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死后被追封左柱国、太师,赐谥号为"端毅",他便是被誉为明朝顶级文官的一代名臣王恕。

永乐十四年(1416),王恕生于位于今陕西咸阳的三原。和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一样,王恕选择了靠科举出人头地,并于正统十三年(1448)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

后来,凭借着刚正不阿的性格,王恕"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评事,进左寺副",负责处理刑狱之事,而他很快就总结了六条失当的事务,将其上奏朝廷,朝廷很快进行了相关修正。

不久后,王恕被外派为扬州知府,一年当地饥荒,王恕上书请求开仓。但朝廷下达许可缓慢,他便不等回复便自作主张放粮,及时拯救了许多生命。

此外,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发展扬州,他兴办书院、提倡教育,培养了许多人才。

天顺四年(1460),在扬州政绩卓著的王恕被特别提拔为江西右布政使,负责平定赣州的叛乱。

宪宗继位后,开始了对不称职官吏的清算,而王恕则是在原河南左布政使被革职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成化元年(1465),随着著名的"荆襄流民起义"爆发,王恕尽管刚好遭遇母丧,但还是只丁忧两个月便匆忙前往平乱。起义被平定后不久,王恕的父亲也去世,在服丧期满后,王恕前往南京,受任南京户部左侍郎,自此便长期在南方任职,还曾赴云南当了九个月的右都御史负责巡抚当地。

在云南任职,王恕又按耐不住爱进言的"毛病",前后上书二十道,将当地的主要问题揭露无遗。

后来,王恕升任南京兵部尚书,他选拔官吏时完全不顾关系亲疏和故交说情,一度导致"同事者咸不悦",这也可见其过人的正直。史载,在兵部尚书任上,王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

慢慢的,王恕直言进谏的名声传遍天下,甚至如果当时有什么政令不合理,人们都会想,为什么王恕不说说呢?或者,人们会暗自盘算说,王恕的奏疏一定已经在路上了,结果没过多久,此话果然应验。在百姓和有正义感的大臣眼中,王恕敢于为他们仗义执言,是个难得一遇的好官,但权贵们却对他恨之入骨,宪宗皇帝也对他有些厌烦。

终于,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实在无法忍受王恕大量上书的宪宗皇帝直接下诏,让王恕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赶出朝堂的王恕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不断被朝臣推荐,不过,宪宗当然不会再度将其起用。直到明孝宗继位,王恕才重新出仕,被封吏部尚书。和宪宗相比,孝宗对王恕更加尊重,其意见被采纳的几率也要高上许多。

当时,王恕常被内阁大学士刘吉带头排挤,可每当他气不过想要辞官,孝宗都会好言相劝,且"以其老特免午朝,遇大风雨雪,早朝亦免。"不过,久而久之,王恕的进言还是逐渐被皇帝所厌倦,最终,王恕在又一次请求辞官后被孝宗皇帝"听驰驿归,不赐敕,月廪、岁隶亦颇减",

明武宗继位后,想到王恕在家乡被削减俸禄、待遇,便特别"遣行人赍敕存问,赉羊酒,益廪隶,且谕以谠论无隐"。得到皇帝随意发言、不需隐瞒的许可后,王恕又兴高采烈上书了许多条军国大事,武宗"优诏报之",以示对这位正直老臣的嘉奖。

正德三年(1508),九十三岁高龄的王恕去世,据载他平时饭量超过常人,但去世当天吃得少了一些。之后,他关上大门,在家里静坐,突然房中响起了打雷般的巨响,随后便是一阵白气弥漫,等到白气消散,王恕已然是辞世长逝。为表悲伤,武宗辍朝一天,并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端毅。

“中国第一高楼”揭示了明朝孝宗皇帝朱佑樘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的原因



引用:孝宗即位后,拿着一个文件夹,上面写着“陈”三个字,——万安纪念馆,每一个都向皇帝推荐“性交秘方”。孝宗太监李勇把这些奏章拿到内阁,传达他的信息:这是大臣们应该做的吗?


从秦朝到清朝,只有几个好皇帝值得称道。除了统治这个国家的开国君主,大部分都是君主,很难恭维。为什么?这些人从小在深宫高墙中长大,没有任何痛苦,耳朵里全是阿谀奉承,养成了任性奢侈的习惯。很难指望他们收拾残局!清初历史学家顾应台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深思。他说,“当人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阿姆罗的大臣;再久一点,一个调侃部长;大人,有幸运的大臣;即位,有一面之交。一千块钱的儿子,他骄横跋扈,万人敬仰,追求安逸和野心,气味难闻,所以应该是合适的。”


当然也有例外。顾应台是在评价明代朱_樘的孝道时作此评论的。在他看来,孝是个例外:孝是恭敬、诚实、善良,勤于求治,与周围大臣有很高的节操,敢言敢谏。原因是他多方拉拢方正之士人,杜绝赢钱,约束外戚,制裁宦官。在早期王朝的基础上,他又增加了午后王朝,频繁召集大臣,历尽艰辛,寻求公共安全之道。所以弘治一代被称为“公有余朝”。


这和孝顺有很大关系。在太子时期,他得到了学识渊博的程健、刘简的指导。他们熟悉历史,形成了“仁、孝、礼”的性格。他即位后,还是爱不释手。他经常读《孝经》,《尚书》,《朱》,《大明律》。如果他有任何问题,他立即问儒家官员。难怪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遵循儒家伦理的皇帝。他即位后拨乱反正,罢免了幸运大臣,对内阁和六部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


首先,内阁学院学生安晚被感动了。这个人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他不会管理政治。他只会喊“万岁”,被嘲讽为“老人万岁”。他的升迁是为了讨好万贵妃和他的兄弟,迎合皇帝的喜好,并与李自成省勾结,导致政务混乱。孝宗即位后,在——万安纪念馆拿了一个夹着“大臣安进”字样的文件夹,每一个都是向皇帝推荐“内功”的秘方。孝宗太监李勇把这些奏章拿到内阁,传达他的信息:这是大臣们应该做的吗?万安无法辩解,除了磕头什么也没说。他的名声太差了,当官员们听说后,他被一个接一个地弹劾。孝宗顺应民意,罢免万安。


另一所内阁大学尹稚后来被解散。与万、殷同流合污的大学士刘基,觉得自己地位不稳,便向群臣许愿,建议皇帝提拔,希望他们手下留情。这招真厉害,官员沉默。但除了官员,还有人敢说出来。科学院候补委员张生第一个弹劾他,说刘基把满口胡言的李富林和限制言论的贾思道结合在一起。大理寺官员夏侯尚屡遭弹劾,刘基的罪责不亚于尹稚万安。奇怪的是,刘基多次被弹劾,他依然升官。人们叫他“刘”——“越打越打”。后来引起了皇帝的反感,派太监到他家,勒令他罢官。


为了消灭歹徒之类的人,使用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正直大臣。孝宗即位之初,他想起了李斯监狱里的太监李勇。他为人正直,因为他支持演讲官,攻击传教士。被始皇帝贬到凤阳,出于仰慕和依赖被召回。永利回来后,马上向孝宗建议:把大婶的结拜兄弟打发走,把堂堂正正的王叔叔叫回来。孝文采纳了这个建议,召回南京兵部任吏部尚书,让他负责领导班子的调整。


在性格形成时期,王澍以敢于直言著称。他应该给陈艳写21封信和39份白皮书,并尽力阻止他的运气。朝鲜官员互相倾慕,朝政难以决断,只好请王公表态。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北京十二个部门,只有一个王叔叔。”好在大臣斜眼看他,皇帝“苦尽甘来”,赐他少保太子的爵位,让他退休。


王澍曾任巡抚、侍郎,甚至尚书,留在南京,从未被重用。正如王树川在《理智《明史》上说的“说出来就不能站在王朝一边。”退役后声望越来越高,正式推荐的日子屈指可数。顺从民意,任命王澍为大臣。


王澍一到北京,翰林院的庶吉士邹直就提醒他,过去大臣们不能见皇帝,所以朝廷不愿意做任何事情。老师应该先请皇帝召见,指出时政的弊端。


王澍在皇帝面前畅所欲言,尽忠职守。他告诉皇帝,从正统年开始,皇帝一天只去一次朝廷,臣下只有短暂的谒见。上帝虽然聪明,但他能尽力看看牧师是否明智吗?希望陛下下朝后天天去汴京,召集群臣详细讨论治国之道,谋划大政方针。孝宗采纳了这一建议,自弘治元年三月起,除初朝外,增设午朝,皇帝在文华殿接见大臣。被采访的大臣可以向皇帝陈述他们的政治观点,皇帝将详细询问并做出裁决。


孝宗用的另一个名臣是丘浚,一个学者型的官僚。邱俊年轻时失去了父亲,他守寡的母亲李教他识字。家里穷,没有书,经常走几百里路去借书。因为我的努力,我在农村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景泰五年进士,在翰林院任职。他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他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他为自己的经济能力而自豪。成化元年,两广相争之际,邱浚上书内阁大学士,讲述陈之事千言。李习安很欣赏它,并推荐给皇帝,皇帝下令人们复制它,并把它交给总兵和总督参考。邱浚因此一战成名,升任礼部国子监右侍郎。


鉴于甄《大学》缺少“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增加了《大学部》一书,阐述了四书之一“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治国方略。他举例说,从唐朝开始,政府的财政就靠江南了。到了明朝,江南已经成为重要的富庶之地,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江南是个很有学问的政治家。弘治元年,他把这本书献给皇帝。孝宗看了,非常欣赏。他说,“考证详尽,本博客的论述是对政治的补充。”指示立即出版这本书。用这种语言评价一本书,可以看出评论家本人的学术背景,这与他系统的历史训练和他本人的文化追求有关。由于皇帝的器重,邱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奉命编《献忠录》。弘治四年


秋君背叛了皇帝的信任,经常上学,触及时政弊端。他指出:陛下要端正立国之本,头脑清醒,谨言慎行,厉行节约,不浪费国力,从公共利益出发,任用任人唯亲,禁止拉关系,严肃内政,主张正义以控奸。这样可以消除天灾人祸,实现皇权统治。这位著名的学者在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写了22篇充满文字的文章。求知若渴的孝顺耐心检查并给予高度评价:“开门见山”。


莫名其妙,王恕和邱浚这两个皇帝倚重的大臣,彼此都不信任。天坛有宴,座次安排有问题:内阁大学士邱浚认为自己应该排在王叔前面;王澍作为官臣,在六部中排名第一。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排在吏部尚书邱浚之后,抱怨了很多。从那以后,他就有了嫌隙。不久,邱浚指示太原院官员刘弹劾王恕。刘经常去邱浚家寻求升迁机会,但大臣王澍不同意。刘认为邱浚支持他弹劾王澍的选官方法,并透露让他为自己写《公传》,其中透露了很多皇帝的发言内容。邱俊当即指责王澍“卖智谷之名”。孝宗听了刘、邱浚的话,谴责王澍“卖名”,并下令将《公传》版烧毁。王澍只好向皇帝反省自己,要求退位。王澍被迫退位,引起民众强烈抗议,弹劾邱浚“以恶为敌”。


弘治八年二月,76岁的邱浚病逝。历史学家对他作出了公正的评价,说他在内阁任职五年,经常宽大为怀,改变了学者的清廉作风,保持了耿介的清廉,沉湎于学业。他的房子又矮又窄,四十年没有翻修过。他也指出了自己的弱点:“说起来太刺激了。”比如他嘲笑范仲淹新政庆典“事多”,说岳飞未必能恢复故土,说秦桧有重建的好处。这种令人震惊的言论和他狭隘的性情有关。他和内阁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但他们不同意,甚至把官帽扔到地上;我不喜欢这位官员的讲话。我总是在我面前大喊大叫。与王澍有嫌隙,甚至见面不发一言,以至于指使刘渠攻击王澍,引起谴责。刘死后,他前去吊唁。秋夫人把他赶了出去,骂他说:因为你,已故的相公与太子疏远,背负了冤屈的名声。可见,邱俊夫妇对无故攻击王叔并导致其退休深感愧疚。


王澍从政50多年,清正严明。吏部引进人才,如耿_、何、何、倪岳、刘大侠等。都是名臣。说:弘治二十年间,王澍在专业修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武宗即位后,仰慕他的名声,派官员前来吊唁,向他求教,要他把所知道的都讲出来。郑德三年四月,93岁的王澍因病去世。武宗接到讣告,不再上朝,留他为朱果、太史公,谥号为段毅。

读《明朝那些事》,梳理大明十六帝及人、事

断断续续一个多月读完《明朝那些事》,掩卷唏嘘。

梳理一下大明十六帝,还有其间的人和事,让记忆里历史书上曾经背过的名字,一一变得鲜活。

NO.1 朱元璋(明太祖,洪武,1368-1398,31年)

。 太子朱标,孙子朱允炆,四子朱棣

。 大将徐达、常遇春、李文中、冯胜、傅友德、蓝玉

。 谋臣刘基刘伯温,李善长

。 胡惟庸案、空印案、蓝玉案

。 71岁

No.2 朱允炆(明惠宗,建文,1399-1402,4年)

。 齐泰、黄之澄、方孝孺

。 失踪

No.3 朱棣(明成祖,永乐,1402-1424,22年)

。 太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

。 姚广孝(道衍)、郑和

。 编《永乐大典》

。 荡平残元,天子守国门

。 万国来朝,永乐盛世

。 65岁

No.4?朱高炽(明仁宗,洪熙,1424-1425,1年)

。 三杨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

。 为齐泰、黄之澄、方孝孺平反

。 修宫殿养病被李时骂

。 太子朱瞻基

。 仁宣之治

。 48岁

No.5?朱瞻基(明宣宗,宣德,1426-1435,10年)

。 平定“朱高煦造反”,受降仪式由于谦骂朱高煦

。 闲余斗蛐蛐,被李时骂

。 出现“票拟”

。 设置内书堂,教宦官们读书。

。 太监代理批红权,与大臣制衡

。 仁宣之治

。 王振自宫入宫

。 38岁

。 太子朱祁镇

No.6?朱祁镇(明英宗,正统,1435-1449,14年)

。 九岁继位。

。 五大臣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

。 宠错一人——王振

。 打错一仗——土木堡。1449年土木堡被也先所俘,其弟朱祁钰代理皇帝

。 杀错一人——于谦

。 传奇一生:皇帝——俘虏1年——囚犯7年——皇帝

。 好人,但不是好皇帝

No.7朱祁钰(明代宗,景泰,1449-1457,8年)

。 为朱祁镇弟弟,在朱祁镇被俘虏期间代理皇帝,最终登基取而代之。

。 军队惨败 皇帝被俘 京城空虚 人心惶惶 投降(逃跑)派

。 于谦怒吼“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 于谦力挽狂澜,打赢北京保卫战

。 徐有贞,石哼,曹吉祥,张軏发起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

No.6?朱祁镇(明英宗,天顺,1457-1464,7年)

。 “还乡团”夺门之变,复辟,重返帝位

。 错杀于谦

。 悔过,杀还乡团

。 李贤的埋伏,清算还乡团,还于谦公道

。 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人,和钱皇后情深伉俪

。 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但是一个好人

。 临终废除殉葬制度

。 38岁

。 太子朱见深

No.8?朱见深(明宪宗,成化,1464-1487,23年)

。 土木堡之战其父被俘时他才两岁,跟着大他17岁的万姑姑长大,最终不伦之恋。万姑姑变万贵妃。

。 性格懦弱,十分依赖万贵妃

。 后宫万贵妃一手遮天,众妃皆不能有子嗣

。 朝政一塌糊涂。“春派”梁芳,“仙派”李孜省,“监派”汪直,“混派”万安,刘吉

。 纪姑娘偶然得幸,产子朱祐樘,由太监张敏私藏抚养至五岁。立为太子。纪姑娘被害死。

。 一个懦弱的人,不是好皇帝,也不是好人。

。 41岁

。 太子朱祐樘

No.9?朱祐樘(明孝宗,弘治,1487-1505,18年)

。 18岁登基

。 宽恕万姑姑,没有接受灭族建议

。 整肃朝纲,收拾“春派”“仙派”“监派”和“混派”

。 请回王恕,马文升两位老臣委以重任,经二人举荐,由三个厉害人物担任内阁:脾气急躁火爆的刘健,有着极强的判断能力,能够预知事情的走向,并提前做出应对。慢性子李东阳,十分善于谋略,凡事总要考虑再三之后才做出决断,思虑十分严密,内阁的大多数决策都出自于他的策划。新闻发言人谢迁,饱读诗书,口才极好。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 唐寅科考舞弊案

。 牛人,杨一清,杨廷和

。 弘治之治

。 明君,好人,好皇帝

。 太子朱厚照

。 36岁

No.10?朱厚照(明武宗,正德,1505-1521,16年)

十 。 五岁登基

。 父亲朱佑樘童年不幸福,于是使劲儿宠着儿子朱厚照,终于宠出了千古最能玩儿的皇帝。

。 太监刘瑾,继王振后的又一可恶太监

。 三大力臣:刘健,谢迁,李东阳

。 王守仁被流放贵州龙里,悟道创心学:知行合一

。 李东阳隐忍多年后杀刘瑾

。 钱宁,刘瑾后又一坏太监

。 江彬,朱厚照陪玩武将,陪朱厚照偷偷出关

。 宁王朱权之后朱宸濠造反,王守仁平叛

。 朱厚照南下江南,江彬陪同,途中落水,后病亡。

。 31岁

。 无子

No.11?朱厚熜(明世宗,嘉靖,1521-1566,45年)

。 15岁登基

。 为其父母兴献王争名分

。 杨廷和之子杨慎因名分只争被流放云南,最终成就一位文学家

。 历任首辅:张璁,夏言,严嵩(有子严世蕃),徐阶

。 牛人:杨博,陆炳,严世蕃,胡宗宪,徐渭,俞大猷,戚继光,杨继盛,海瑞,王世贞

。 倭寇猖獗,戚继光创戚家军抗倭

。 徐阶和严嵩,徐阶隐忍十几年,最终扳倒严嵩

。 文学成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诞生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 60岁

No.12?朱载垕(明穆宗,隆庆,1566-1572,6年)

。 嘉靖第三子

。 徐阶首辅

。 隆庆二年,徐阶致仕,结束四十年传奇的宦海生涯。

。 高拱任首辅,重用海瑞、张居正等

。 三十六岁

No.13?朱翊钧(明神宗,万历,1572-1620,48年)

。 张居正,千古唯此一人

。 申时行,继徐阶之后的第二个绝顶官僚

。 万历十五年,万历不再上朝,历史埋下许多伏笔

。 抗倭援朝

。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

。 五十七岁

No.14 朱常洛(明光宗,泰昌,1620年八月,仅一个月)

No.15?朱由校(明熹宗,天启,1620-1627,7年)

。 木匠皇帝

。 努尔哈赤强大

。 孙承宗周关锦宁防线

。 无耻无赖死太监魏忠贤

。 杨涟怒弹魏忠贤,最终被残忍迫害,殉道

。 袁崇焕力抗皇太极

No.6?朱由检(明思宗,崇祯,1627-1644,17年)

。 内忧外患,内有民变此起彼伏,外有皇太极侵扰不断

。 贤臣稀缺,良将有限,既要平民变又要抗清,疲于奔命,回天乏术。

。 闯王破城,崇祯自缢

。 明亡

共传十六帝,历276年。

明朝历代皇帝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分别是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具体来说,分别是:

明朝第一个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对此,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猜测争论的话题。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他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号。明宣宗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11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八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死后葬于十三陵之裕陵。

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对待,这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宪宗时尊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藩王的墓地。南明时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宪宗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孝宗嫡长子,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共16年。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骢。年号嘉靖。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的孙子。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子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一个孩子,因此,孝宗一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香火,皇位继承人就要从最近支的皇族中选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支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儿子朱厚骢来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年-1572年),明世宗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不得父皇宠爱。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朱载垕在位6年,病崩,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少少文化,好木技。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16岁即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后因意外落水成病,1627年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十三陵之德陵。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亡国之君,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朝不保夕的地步。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5岁,在位17年。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爱江山更爱美人』有何典故?

『爱江山更爱美人』是不爱江山爱美人引申而来
是李煜与娥皇、小周后的风流故事



其典故是:

南唐后主李煜是南朝天子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他生于七夕,李璟特别高兴,说:“今宵为七夕,吾儿恰于此日降生,但愿他终生幸福,万事如意,就为他取名“从嘉”,让他一切从“嘉”吧!”李煜是他即帝位后改称的名号。


从嘉天生一副帝王之相:前额宽阔,两颊丰满,口生骈齿,一目重瞳。在历史上,虞舜、楚霸王项羽都是重瞳。


保大十二年,是从嘉生活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他18岁,奉父皇之旨与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19岁的娥皇结为秦晋。虽然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无论从哪方面看却都是美满的。首先,娥皇有着非常动人的容貌。

她有一双清澈如水的丹凤眼,皮肤白如凝脂,气质雍容华贵,有少女成熟而动人的曲线。其次,娥皇还是一位博览群书,能歌善舞,擅长弹奏琵琶的才女。所以,这是典型的才子佳人的结合,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虽然是"先结婚,后恋爱",但二人一结婚,感情一下子就进入了热恋状态,偶尔分别,便感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婚后不久,娥皇归省双亲。此时恰逢秋雨连绵,秋风萧瑟,佳人离去,独守空帏,从嘉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娥皇的面容、身影不断闪现在眼前,娥皇的芳泽不断从锦枕上散发出来,他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


小别胜新婚。娥皇归来,才使从嘉期盼的心得到抚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觉得娥皇的可爱。一天,娥皇起床后对镜梳妆,从镜中发现从嘉正在痴痴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那么深情,那么专注,她发现后不由得一笑,高兴地哼起一首歌曲。

为了烘托气氛,从嘉让宫女呈上美酒,夫妻对酒谈情,小饮几杯后,娥皇两颊泛红。"酒不醉人人自醉",斜倚绣床,脉脉含情地看着从嘉。

接着,挥动着沾有酒迹的罗袖,抽出一绣线放在嘴里,嚼了一阵儿之后,突然将红绒唾向从嘉,从嘉不由一惊,尔后大笑,随即把这一幕写成了新词。


与从嘉结婚后不久,娥皇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很快显露出来。她弹奏的琵琶常使人听得如痴醉,可与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相媲美。

一天,娥皇在从嘉书房里查阅曲谱,偶然得到一册曲的残谱。她感到分外惊喜,她要看看这首舞破盛唐江山的"仙曲"的庐山真面目,美中不足的是这只是个残谱。

她连忙奔向琴室,操起琵琶试弹。她专心致志,冥思苦想,按图索骥,凭着她深厚的音乐功底,终于使失传200多年的名曲复成完璧。根据自己的理解,娥皇对结尾进行了改动,原曲的结尾渐缓渐慢,摇曳而去,娥皇改成了倏然而止。

该曲在宫内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君臣上下一致赞叹娥皇的过人才华。


公元994年,年仅29岁的娥皇突然生病,久治不愈(这时从嘉已做了皇帝,并更名为李煜。本来,从嘉只想做一个风流才子,潇潇洒洒地过一生。但上苍却让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了太子,做太子不到一年,角色还没演好,又做了皇帝。)

见爱妻病倒,李煜茶饭无心,日夜陪伴在娥皇的病榻前,盼望她早日痊愈。为了增强娥皇战胜疾病的信心,他将自己写的书赠娥皇,祝愿她能和自己青春常在。


就在娥皇病情日重,最需要李煜陪伴的时候,风流成性的他却对娥皇的妹妹产生了恋情,并很快发展到频频幽会,这深深刺痛了娥皇的心。


娥皇病重后,她的妹妹从老家扬州前来探视。娥皇之妹因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因后来也被封为皇后,人们便把她称作小周后。小周后比娥皇小14岁,李煜与娥皇结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

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小周后酷似初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随着接触的增多,李煜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小周后这次来探望姐姐,被安排住在瑶光殿的画堂里。

这天中午,午睡之后,李煜身着便装去看望小周后。为了给小周后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不让宫女通报,径直走向画堂。来到画堂门口,室内一片寂静,原来小周后午睡未醒。他悄悄掀起竹帘向里观看:

小周后身着睡衣躺在绣榻上,睡衣薄于蝉翼,那醉人的曲线,浓密、乌黑的秀发散铺在锦床上,睡美人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少女特有的体香一缕缕地传来,李煜不由得如痴如醉,更想近前看个真切,嗅个满足,便掀帘而进,却不料碰响了珠锁,发出了虽然不大而在他听来却是震撼心魄的响声……


小周后猛然惊醒,扭头一看,李煜正尴尬地站在门口。这时,李煜只好硬着头皮走向前去,说道:"寡人本想看看小妹,不料惊动了小妹的好梦,真是抱歉之至!"

小周后连忙说道:"不知陛下光临,请恕小妹未曾迎驾之罪。"说到这里,小周后才意识到自己尚穿着睡衣,急忙施了一礼退向了屏风后面更衣。


更衣之后,小周后重新施礼坐下,便问起姐姐近日的病情。谈话之中,小周后无意中向李煜看去,发现姐夫以一种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自己,而且姐夫的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小周后羞涩地低下头来。

为了打破尴尬,小周后说道:"到今日才明白,陛下的一只眼睛和大舜的一模一样。"
"是啊,人们将他与唐尧、夏禹并称三代,那是天下为公的时代。他不但是有名的圣君,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美满的家庭。"

"如何幸福美满呢?"


"他有恩爱的一后一妃,这一后一妃不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都对他一往情深。王后叫娥皇,和你姐姐同名,王妃叫女英,是娥皇的胞妹。她们姐妹俩双双嫁给了舜帝,舜帝南巡时病死于苍悟山,她们姐妹俩哀毁而死。姐妹俩的眼泪洒在竹子上,后来的竹子就出现了斑点,后人叫做“湘妃竹”。

我不想做什么圣君,只想和大舜一样有一双美丽多情的后、妃,此生足矣。"李煜说完,眼睛直直地注视着前方。小周后虽然年龄不大,但异常聪慧,情窦初开,听了李煜的话,已隐约听懂姐夫的弦外之音。但她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惶恐地低头不语。

李煜一言既出,自感过于冲动,便借故告辞。回到澄心堂,回想这次与小周后的会面,一时心潮难平,便填写了一首词

看完这首词,小周后完全明白了姐夫的心意。尤其那一句"相看无限情"写得多么含蓄,又多么浓烈,多么引人遐思啊!她不禁想起姐夫说的大舜和娥皇、女英的事来,莫非姐夫就是大舜再生,姐姐和自己就是娥皇、女英?

要不,为什么姐夫的眼睛长的和大舜一样,姐姐恰好也叫娥皇……


而在李煜那边,"午睡惊梦"事件之后,小周后充满青春的面容,莺莺燕燕的声音,丰满动人的体态,随时随地晃动在眼前,就连睡梦中也常常与小周后相会。他的整个身心都被小周后吸引了,热恋的火焰烤着他,他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

何况,以帝王之尊,小周后为什么不能为我所有呢?只是,娥皇正在病中,不能不照顾她的情绪。于是,他写下了约小周后夜半到移风殿幽会的密信,派宫女送给小周后。


接到密信,小周后认定自己就是女英第二,决心按期赴约。三更之后,月光朦胧,万籁俱寂,小周后轻出画堂,慢慢向移风殿走去,只是脚下的金缕鞋发出有规律的响声,让她感到惊心动魂,只好脱下金缕鞋,提在手上,前瞻后顾地向移风殿走去。


来到移风殿,推开殿门,只见李煜正站在花架前望眼欲穿地等着她的到来,她猛地扑向李煜的怀抱。由于初次与男性接触,浑身上下猛地一阵颤抖,娇喘吁吁地对李煜说:"奴家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任你尽情地爱吧!但愿日后不要辜负奴家啊!"

李煜没有言语,只是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然后万般柔情地拥着小周后走向绣榻,二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第二天,李煜回到澄心堂,激动地将昨夜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词


夫妻之间对于彼此的感情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在女性一边尤其如此。开始娥皇对于李煜近几日很少来看自己感到纳闷。后来,她见到了妹妹,说是已被姐夫接来多日,几次来看姐姐,都碰上姐姐在昏睡。听到这里,娥皇什么都明白了,她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没有再与妹妹交谈。


娥皇死后,回顾10年来的恩爱生活,李煜痛心疾首,内疚不已。他亲临娥皇灵前哭祭爱妻,并写下长达2000多言的祭文。在祭文中,他横溢的才华,真挚的感情,极力颂扬娥皇美丽的容貌、超人的才华,重温了他们伉俪情深的恩爱生活。最后,不顾自己的身份,署名"鳏夫煜"命镌刻在娥皇陵园的巨碑上。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帝王:

一、周幽王姬宫湦与褒姒

周幽王对褒姒非常宠爱。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有了儿子后,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最终周幽王竟然废黜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后来周幽王立她为王后,故称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申后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如此爱屋及乌,褒姒之福而国家之患也。太史伯阳因周幽王太过宠幸褒姒,认为祸患已经形成,谁也无法改变,西周必会灭亡。最终西周果然灭亡。而周幽王丢了江山却流传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虽然听之荒谬,但是这个博美人一笑的典故令天下女子动容啊!

二、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

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刘邦困在了垓下,刘邦手下有不少人会唱楚歌,项羽几番突围失败,兵孤粮尽,夜晚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楚营里的将士们听见家乡的歌声,军心涣散,都纷纷逃跑了。

楚霸王看见大势已去,心如刀绞,他什么也不留恋,只惦记著爱妾虞姬。两人饮酒帐中,不由悲伤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忍泪唱起《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唱罢,拔剑自刎。项羽悲痛万分,最后于乌江慷慨地自刎。项羽的《垓下歌》使这位铁血男儿多了一些柔情,他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广为传颂,同富贵,共生死,凄美而震撼。

三、汉宣帝刘询与许平君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第十位皇帝。18岁的刘病已先被上官太后封为阳武侯,随后即被立为皇帝。改名刘询。许平君出生在一个境遇凄惨的家庭里。许平君的父亲名叫许广汉,许广汉和刘病已是忘年交。

很自然的,刘病已认识了许平君,也掀起了一段让人感伤的帝国情事。而这位许平君更是史有明载得到皇帝丈夫爱情的为数不多的后妃之一。当时刘病已的处境贫寒并没有妨碍他和许平君之间的夫妻情谊。

许平君对丈夫体贴入微,刘询活了十七年,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有人嘘寒问暖是个什么滋味。他对不嫌弃自己的妻子和岳父感激涕零。结婚的第二年,小夫妻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出生还不满百日,刘病已被霍光选中,成为大汉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初登大宝的刘病己深知霍光的位高权重。作为武帝的托孤忠臣,霍光的确是兢兢业业为汉家天下着想,刘病已感激霍光拥立之余又有几分忌惮。于是刘询对霍光是礼敬有加,对霍光,刘询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就只除了一件事——立皇后。

当时众公卿都认为霍光之女霍成君是最佳的皇后人选,甚至于集体上书。然而,这时候,皇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

这道寻故剑的旨意情真意切,每字每句都在讲述皇帝眷恋旧情的心意。总算群臣也是揣摩上意的好手,开始一个个请立许氏为皇后,许平君成为大汉皇后。这便是典故“故剑情深”的源头。患难夫妻,糟糠之妻,刘病已对许平君的爱之深,情之切,令世人感动。许平君应该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吧!

四、汉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刘秀没即位前曾说:“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得阴丽华”。

当时的刘秀还没有天下大志,觉得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当执金吾,娶阴丽华。刘秀即位后,欲封阴丽华为后,但当时的政局不稳,刘秀只能封郭氏为后。后来刘秀还是废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后,此时的阴丽华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了,这就是传说中最浪漫的事,与你慢慢变老。

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作为皇帝刘秀算是很痴情专一的皇帝了。阴丽华一生谦德,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刘秀一生信任阴丽华,全靠她的辅佐而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这才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时代。

然而像他这样的帝王、像他和阴丽华这样少年盟誓、一生相守的皇家浪漫爱情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就这么一个吧。

五、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与冯润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孝文帝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把她娶到宫里。

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小姐,没隔多久,就以冯小姐得病为由,把小姐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后。孝文帝斗不过太后,就忍了下来。三年之后,冯太后去世了,孝文帝立即把冯润小姐接进宫内。可是冯润小姐回宫后竟然把自己的妹妹逼走,还毒死了另一个嫔妃高美人,并把她的孩子抢来当继子。

孝文帝太爱冯小姐了,忍受了她所做的一切。后来,冯小姐又策划谋杀孝文帝,未遂。孝文帝还是很爱她,又忍受了这一切,没有杀她。

但孝文帝的心已经碎了,终于在33岁那年郁郁而终,在临死前下遗诏,要冯小姐随他到天堂见面,死也要一起死。这样的男人真是痴情到无可救药,不管他所爱的人对他如何残酷,他还是爱着她,就连死也要在一起。然而痴情总被无情负,可怜可叹啊!

六、北齐后主高纬与冯小怜

高纬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北齐武成帝高湛的长子,母亲为胡皇后。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是北齐的最后一位皇帝,共在位12年,一生干尽荒唐之事,在历史上也属于恶君昏帝的“典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残暴的男人,却是一个痴情种!高纬本是好色之徒,无能之辈,但认识了冯小怜之后就再也离不开她了,就是上朝时也把她抱在怀里。冯小怜得宠,皆因她和高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弹琵琶,工歌舞”(《北史》),一样有着艺术天分,一样是不可多得的实力派。

小时候的冯小怜,出身寒微,是我见犹怜;被高纬宠幸之后,是呵护备至、爱怜有加。周朝进攻齐国时,高纬竟说,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如何?

被虏后唯一个请求就是“乞还冯小怜”。高纬用情之深,冯小怜深受感动,后来虽然换了两个丈夫,但还是想着高纬,一天弹琴时弦断了,于是作诗一首:“ 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然后自杀。高纬为情所迷,就爱情而言,他绝对算得上痴情种。

七、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玄宗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了。李隆基人到中年,他的爱情竟然从博爱转化为专一。

杨玉环和李隆基实在是千年等一回的恩爱夫妻,他们俩恩恩爱爱双双对对,“春从春游夜专夜”,杨玉环的美貌也让李隆基“尽日君王看不足”。当然,为讨杨玉环的欢心,李隆基也对杨玉环的兄妹封官加爵,杨国忠从流浪汉摇身一变当了金吾兵曹参军,杨玉环的妹妹也成了虢国夫人。

李隆基恨不得把整个天下都给了杨玉环。他们俩一个是梨园始祖,一个能歌善舞,也算是天生一对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谓流传千古,还有很多诗词歌赋来赞美,也许爱情就是这么美好而令人羡慕吧!

八、南唐后主李煜与娥皇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南唐后主李煜是南朝天子中代表性的一位。李煜年逢18岁,奉父皇之旨与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19岁的娥皇结为秦晋。虽然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无论从哪方面看却都是美满的。

娥皇有着动人的容貌,雍容华贵的气质,还是一位博览群书,能歌善舞,擅长弹奏琵琶的才女。所以,这是典型的才子佳人的结合,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虽然是"先结婚,后恋爱",但二人一结婚,感情一下子就进入了热恋状态,偶尔分别,便感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李煜一首《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两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写尽对娥皇的深切思念。公元994年,年仅29岁的娥皇突然生病,久治不愈。

李煜见爱妻病倒,李煜茶饭无心,日夜陪伴在娥皇的病榻前,盼望她早日痊愈,并写了《后庭花破子》赠娥皇,祝愿她能和自己青春常在:"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这也是世人熟知的那首亡国之作《玉树后庭花》。

九、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即位后,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当时的朝政焕然一新。孝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后来人们把孝宗统治时期称赞为“弘治中兴”,明孝宗朱佑樘的后宫只有皇后张氏一人,恩爱如民间夫妇。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再者说,张皇后本人的性格也许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有史料称张后为“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也绝非庸常之辈。

作为明朝的中兴明君,朱佑樘最具人格魅力,他勤政,为人宽和,私生活严于律己。虽然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情节,但是面对无尽的诱惑,他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的妻子,难能可贵,其实爱情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而作为帝王,这样的平淡就可贵了。

十、清世祖顺治与董鄂妃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亲政。顺治皇帝也是历史上罕见的痴情的皇帝。他固执,率性而为,一旦痴迷,则难以自拔。

因为深爱董鄂妃,他可以不顾任何政治影响、不顾天下人的唾弃,最后董鄂妃一去世,他便也不再留恋尘世。关于他和董鄂妃的爱情传说,几百年下来经久不衰。顺治皇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侍宴。

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相爱,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

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那个平庸的皇后。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从为董鄂妃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在清代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与天下人分享,给予董鄂妃他所能给予的极致。可惜董鄂妃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哭的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

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

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多情天子的欢喜与哀痛,也只能通过这些方式表达。顺治死后,陵墓旁葬着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董鄂妃。

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最后,顺治皇帝积郁成疾,在董鄂妃去世仅仅三个多月后,就溘然离世。能让一代天子痴情至此,由此可见,董鄂妃绝非一般女子。而顺治皇帝的痴情也是令人羡慕和惋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7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