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军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军队,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直接体现,在现今社会能够彰显我们的国威,在古时的封建社会里更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灭亡之后他们的百万军队也因此失去了踪迹。那么清朝灭亡后,100万清军精锐去哪了?原来他们藏得很隐蔽,可最后还是被人们发现了。
1644年满清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正式开启盛世。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兴衰之后,1912年终于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晚清时期清朝战力的无能和软弱一直是被人们诟病的一大衰亡原因,空有百万军队却毫无作为。
清朝早期的时候,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两大部分。在1601年努尔哈赤第一次把他的军队分成了四旗来管理,并且在1615年初步形成八旗的编制。这时候的满清是一支十分善战的军队,战力极其强大,1619年萨尔浒之战,凭借3万八旗大败14万明军,是我国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可见清军战斗力之强。
皇太极继位后开始往南征战,逐步建立起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两大编制,形成了完成的八旗军。在1644年明亡清军入关后,顺治帝收编了大批投降的明军,并且采用明朝军队旧制以绿旗为标志成为绿营兵,作为清朝的常备兵,战斗力非常强悍。
在前期的清军战斗力极高,并且装备强劲,战斗中非常凶悍。但是到了清中期的时候,由于常年的安定和松弛,军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朽了起来。直到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爆发,前往镇压的八旗绿营军被打得连连溃败,军队战力的腐朽才引起了皇室的重视。
为了重新拥有一批强力的军队,咸丰帝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十分果断的下放了军权。正因如此,一批当时极其出色的将领获得了机会,李鸿章和曾国藩都在其中。1853年,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湘军横空出世,不久后1862年3月,李鸿章的淮军也在江淮一带声名鹊起,全新的清军就此形成。
而随着清政府的腐朽,在和外国列强的争斗中军力依然不及他人。尽管在洋务运动后,1866年有了正式海军的出现,但在清政府接二连三地失败之后也终究是归于尘土,淮军也在庚子之变中全军覆没。
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1866年清政府开始训练新军。可是由于是汉人操练和组建的军队,清政府居然还在想着“军权”之争。于是这支本应大放光彩的二十五万新军直接倒戈了一小半,反而成为了清朝覆灭的一大推手。
在晚清时期,清朝手下有着湘军、淮军、八旗绿营旧部、新军和其他军队等一共超过100万人的庞大军队,并且在李鸿章的努力下军事装备并不是很差,甚至能和某些西方国家一争高低了。然而清朝自取灭亡,最终这些军队八旗绿营直接被打残,其他军队都被各地军阀直接收编了。
但是在九龙城寨里却还有着一支残存的清军,自1840年他们就在这里驻守,一直到清朝覆灭都没有返回。出于复杂的形势,这里长期无人管理,这支清军也慢慢和这里的居民融为了一体,留下了非常多的清军后人。
1987年,在准备拆除九龙城寨的时候才发现了这支隐蔽的清军,五年后他们的后人也被发现。令人惊讶的是,在清朝覆灭到他们被发现的这几十年里,一直遵循着大清时期的律法,甚至还实行着“纳妾”制度,这实在是非常的不可思议了。1993年,九龙城寨被拆除完毕,这些清军后人也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清军存在的痕迹也就此彻底消失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政府似乎就是无能的代表,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近代的战争没有一场是赢了的,给人一种一打就倒的感觉,但其实早期大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兵也是威震一时的,只不过随着朝代的发展,八旗军落寞了,而绿营兵也逐渐消失在史书中。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大清灭亡,但这并不代表曾经的清朝军队也随之消亡,,这些军队去哪里了?其实大多都是一个下场,只不过其中一支去当了土皇帝,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在吴三桂投诚后,清军顺利入关,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清朝是满人的天下,因此在建立初期,统治者排斥汉臣,兵权和正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为八旗子弟。
然而这样的官员比例完全不合理,到了顺治帝时期,弊端就显现了出来,满人长期的优待政策,导致军营的纪率涣散,战斗力急剧下降,于是不得不启用绿营兵,到了晚清时期,北洋新军和曾国藩的湘军迅速崛起。
然而好的军队也经不起统治者的软弱,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和袁世凯的谈判有了结果,在接受了各项优待条件后,退位诏书发布,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宣告覆灭,而此时的满清编制内军队,面临着两个去向。
一个是重新整改,纳入民国政府的军队,另一个,则是离开编制,回到故乡去自由发展,当然也有一支军队,选择了另一种发展方向。大部分的清朝军队选择了纳入新编,1916年6月袁世凯病逝,原先清朝军队留下的精良部队迅速分化为三大派系,成了三大军阀。
皖系军阀、直系军阀以及奉系军阀。然而有一只军队却悄悄潜伏到了香港九龙城寨。1840年清政府将这个部分的领土割让出去后,这一块地区的守军几乎脱离管理,因此清政府灭亡后,对他们的打击也不是很大,在当地,这支守军俨然成了土皇帝。
近代的中国革命四起,各方都没有精力去处理这支军队,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这件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化三改造和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开始稳定发展起来,因此才有精力去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直到1987年,他们才被人们注意到。
1911年10月,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席卷大江南北,数月后的1912年2月,隆裕太后挥泪签下清帝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历史埋葬。
宣统皇帝拱手让出江山之际,名义上仍有百万大军。那么,清朝灭亡前后,大清军队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清朝最早的正规军,便是从龙入关的八旗军,他们一直被视为清朝定国的基石。直到清末,八旗军的建制依然存在,算是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约1870年,驻扎广州的八旗兵。
八旗军初入中原之时,战斗力相当强悍,直杀得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明朝军队纷纷望风而降,留下了一段?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
投降的明军很快被清军收编。由于这些人以绿旗为号,因此称为绿营。绿营兵额约为60万,驻扎在全国各地,成为继八旗之后,又一支清王朝的正规军。
随着清朝承平日久,八旗军的战斗力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等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八旗军已经不堪一击了,绿营的地位超乎其上。
1896年,重庆绿营兵。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乾隆朝,绿营的战斗力也开始大幅度下滑,以至后续平定白莲教起义、两次鸦片战争和发捻之乱,绿营和八旗一样兵败如山倒。
这种情况下,朝廷不得不鼓励各省发展勇营武装。
然而,绿营、八旗历史包袱太重,其中功勋子弟实在太多,清廷为维护统治,始终没有下狠手予以解散。经过几番不痛不痒的裁撤后,直到清末,绿营和八旗仍旧保持了七八十万人的规模。
庞大的八旗和绿营军无力再战,皇帝只得重用勇营,这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和李鸿章建立的淮军。
靠着湘淮军,清廷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军。但勇营的性质是兵归将有,并非经制军,因此朝廷既依靠这支武装力量,又时时提防,始终限制其发展。
1870年代,宁波勇营。
甲午战争中,湘淮练军暮气沉沉,以惨败告终。光绪皇帝趁机加强中央集权,一旨诏令写道:?前因各省制兵防勇,甚为疲弱,业经通谕各省督抚认真裁汰,另练有用之兵。?
经过裁汰,勇营武装保留了最精锐的部队。比如曾经的一支淮军精锐之师,逐渐成长为武毅军,与另一支淮军旁系部队武卫左军,继续保卫大清江山。
庚子国难时,武毅军奉命参战,可惜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差距太大,虽奋力抗敌,仍然惨遭失败,将领聂士成殉国,约一万六千名官兵死伤殆尽。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就接二连三遭遇外敌入侵,几乎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一败涂地。清末,清军的数量可是很多的,据说有上百万。可后来这些军队都哪里去了?
在1644年前后,清朝军队以八旗军为主。当时,八旗军的数量并不多,满打满算只有10多万。但是,八旗军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士气高昂、机动性强、单兵作战能力强,拥有惊人的战斗力,所以入关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从盛京一直打到中原,直至统一中国。
可是好景不长,在清朝安定下来后,这些八旗兵就开始颓废,并且贪污腐败。那战斗力也可想而知。最后,朝廷就开始放弃这支部队,而去建立新的部队。
海洋里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中国人在清朝时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让中国几乎与海洋绝缘。因为对海洋不了解让中国落后于其他的国家。不过在清朝还是建立了北洋舰队,就是那个在甲午战争中全部覆灭的军队,当然它也象征着,洋务运动的完全失败。
虽然海军不行,但清政府在陆军建设方面也还小有成绩。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朝廷需要建立几个部队去抵抗太平军。所以曾国藩召集了许多精兵强将建立起几支比较强的部队。比如淮军,湘军。
只可惜,在袁世凯当总督时,湘军,淮军都被归入了北洋军下。很可惜的是,当北洋军队在抵抗革命军时,失败了。后来,他们被集中处理了,有的死了,有的则被打回原形,不再是北洋军了。
最后,清军只剩下了,绿营这一军队。同样的,由于和平时间长了,他们打仗的功能都退化了。怕绿营重蹈覆辙八旗兵的路,所以,清政府开始在清朝的大部队中加入汉族的力量。只是,在清末,汉族的势力也不可小觑,他们并没有加入其中,恰恰相反,那些绿军被同化了。这估计也是清政府没有想到的。
当然还有一些清兵想要过自由的生活,他们选择了自立门户,他们带领着各自的兄弟去做起了土匪山头。
其实晚清军队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熟知的北洋海军,其主要是在淮军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这是具有近代化性质的一支先进的海军舰队,但这支军队缺乏军费,以致其在后来的黄海大战中被日军击败,而清政府此时忙着为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海军只是一个纸老虎,年久失修,炮弹不足,所以不敢贸然出战,因此被日军全部消灭。其实海军起初在李鸿章的经营下发展势头十分强大,当时的各国不敢从海上打中国的主意,但李鸿章最为明白,北洋海军实力不足,犹如一个空壳子,最后,甲午中日海战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支被后世称为北洋水师的军队也就此完全覆灭了。
再说第二部分,是继北洋海军覆灭之后,清王朝不再寄希望于重建海上防御,转希望于陆军,并对其进行新式的训练,建立了北洋新军,这也是清末实力最强的一支军队了,清王朝派出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北洋新军也就是我们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北洋军,实际上袁世凯野心勃勃,将北洋新军练成了袁家军,这也就为袁世凯的发迹带来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撑。
这支军队主要建立在原来的湘军和淮军的基础之上,后来,很多的将领也归入了袁世凯的帐下,从而使其实力大增,随后清王朝覆灭,北洋新军就推袁世凯做了皇帝,可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病逝,这样一来,北洋新军就相互分裂,北洋军阀混战的时代到来,第三部分就比较悲惨了。很多士兵在战争中被打散,还有一部分湘军和淮军躲进湘西,直接成为了土匪,最后被人民军队消灭,更惨的是,有的成为了蒋介石的炮灰。
必须要提的一部分,就是八旗兵――清军的旧式军队,本来英勇无敌,可惜的是清赢得天下后就安乐颓废,丧失了基本的战斗能力,等到康熙平定三藩之时,腐败的苗头已经显现出来,八旗兵彻底被汉人彻底取代是在雍正在位之时,从历史来看,身为汉人的年羹尧征战西北,却不是八旗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再比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时,就有李鸿章,左宗棠等汉人支撑危局,可见清军之中,八旗兵已无力承担征伐大任,因此清王朝也变的毫无战斗力,最终走向衰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7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豫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死后乾隆辍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