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努尔哈赤杀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644年,吴三桂引满清势力入关,随后顺治祭拜天地官宣“清定鼎中原”,于是明王朝不复存在,从此中华大地开始了由清王朝统治的生活,并长达267年之久。而清真正的奠基人却是他们的太祖努尔哈赤。自这位清太祖在25岁起兵开始,他先统一了女真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权,并一口气攻下了辽东70多座城池。就连他的几个儿子也个个出色,其长子褚英十分骁勇,为清的江山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褚英,男,生于1580年,是努尔哈赤和哈哈纳扎青所生的长子。小褚英在18岁时就驰骋于疆场,并成了努尔哈赤手下不可多得的悍将。1607年,褚英大破敌军,被其父封为了广略贝勒。在多年的征战里,他表现出了勇猛无比的战斗力,同时也精通谋略,为人也比较聪明机智。可以这么说,由于他太过出色,很多人都默认其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当然也包括他的父亲在内。
但历史总是那么变幻莫测。到了1613年,褚英突然被囚禁,并在2年后郁闷而死,年仅36岁。本来他已被大家看好,而且又深通谋略,征战起来勇猛无比,尤其深受努尔哈赤喜爱,为何后来会落了个被幽禁而死的结局呢?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褚英到底是怎么死的?若按清官方文献所载,他“死于禁所”。换句话说,清官宣的褚英死因为“在囚禁期间郁闷而死”。
但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史料向来有维护自家面子而篡改或删除一些史实的案例,特别在清朝的时候。所以乾隆期间所写的官方史料似乎存在隐瞒史实嫌疑。然而如今我们在别的文献里找到了那段史实的真相。据褚英死后的300多年,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1封珍贵的史料《无圈点老档》于台北博物院问世。
在这个文献里,大家找到了真相。原来勇猛的褚英“心术不善,不认己错”,努尔哈赤担心其“败坏国家”,于是亲自下达了“处死长子”的命令,就这样大家所看好的“阿尔哈图图们”被父亲给处死。至于这位清太祖长子惹祸的细节大致如下。
由于褚英得到了父亲的宠爱,加上他身份又尊贵,所以他就有些飘了。有句话叫:“得意忘形。”而志得意满的他就犯了这个错误:得罪了四大贝勒与五位重臣。那时虽然后金老大是努尔哈赤,但四贝勒与五重臣依然手握重兵。
代善、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这4位爷就不好惹,个个手下有一班骁勇善战的兵丁;费英东、扈尔汉、额亦都、何和里以及安费扬古5位老板均是老资历,他们跟着太祖起兵之际,小褚英还没断奶。这9人不但位高权重,而且在努尔哈赤面前还有着发言权。
可怜的褚英却对这9位爷十分不敬,经常把他们当奴才使唤。要知道,即使清太祖本人也不敢这么对9位重要人物。起初,这9人互相不合,结果褚老板却促进了他们团结。这9人定下了一致对褚的战略方针,他们总是在大老板努尔哈赤面前说褚小老板的坏话,加上褚英本人还老是说一些雷人的话语,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导语: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在舒尔哈齐活着的时候,努尔哈赤并不怎么重用自己的长子。后来明朝这边,怂恿舒尔哈齐跟努尔哈赤争斗,以此达到女真内部的混乱状态。努尔哈赤不得不对舒尔哈齐下手,舒尔哈齐死后,褚英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褚英是有军功的,又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汗。所以他的出道,其实很多人都已经预料到了。可是在褚英36岁的时候,却被努尔哈赤给处死了,这是他的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为什么如此狠毒呢?
?
01在权力面前,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敌人。有一个很残忍的现实是,权力是每个野心家最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拼命厮杀抢掠,无非就是想要成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所以这些人在得到权力以后,很担心一件事,那就是有人会分走他们的权力。在这些人眼中,没有人可以这么做。汉武帝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太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太子,未来皇帝的继承人,可是在小人的谗言中,汉武帝还是认为刘据有可能会夺走他的权力,所以逼死了刘据。武则天为什么要逼死太子李贤?李贤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是非常有才能的儿子。可是武则天却不希望他有才能,因为李显的才能影响到了武则天夺取权力,所以李贤最终被武则天从太子位上赶了下来,不久之后便被逼死了。唐玄宗为什么要杀掉李瑛等三个儿子?
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成为太子,所以就向唐玄宗举报,表示太子李瑛可能有谋反的机会。人家什么都还没做呢,唐玄宗觉得这件事不能发生,所以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给杀了。历史上父子相争夺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一点也没错。因为他们距离至高无上的权力太近了,谁都不能幸免。
?
李世民当年如果不是为了权力,压根就不可能杀掉自己的亲兄弟,连自己的那些侄子也都给杀了,甚至把父亲李渊给打入了后宫,这都是权力惹的祸。广略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岁戊戌,太祖命伐安楚拉库路,取屯寨二十以归。赐号洪巴图鲁,封贝勒。岁丁未,偕贝勒舒尔哈齐、代善徙瓦尔喀部蜚悠城新附之众。军夜行,阴晦,纛有光,舒尔哈齐疑不吉,欲班师,褚英与代善持不可。---《清史稿》
褚英之所以被努尔哈赤所杀,其实也是跟权力有关系。当褚英的地位威胁到了努尔哈赤的大业,那他就该死。
?
02褚英危害到了努尔哈赤的五大功臣,于社稷不利。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也是当时战功最卓著的儿子,所以早就被努尔哈赤钦定为接班人。这样的人,到底得罪了谁呢?那就是努尔哈赤的那五位功臣,分别是: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以及扈尔汉。
褚英屡有功,上委以政。不恤众,诸弟及群臣愬於上,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乃坐咀咒,幽禁,是岁癸丑。越二年乙卯闰八月,死於禁所,年三十六。明人以为谏上毋背明,忤旨被谴。褚英死之明年,太祖称尊号。---《清史稿》
这五个人是努尔哈赤最得力的战将,手里的军权也相当大。最重要的是,努尔哈赤正是通过带领这帮人,才打下了自己的基业。
?
所以说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开国功臣,地位相当高。虽然名义上是努尔哈赤的手下,对努尔哈赤也绝对忠诚。可是他们一旦造反,努尔哈赤的大业一定会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褚英却跟这五个人完全处理不好关系。尤其是褚英掌权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双方早就闹掰了。
褚英曾经多次提出过一点,等他当上了大汗,一定会把这五个人给杀了。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你想这帮人会这么坐以待毙吗?褚英现在已经是皇储了,将来早晚会成为大汗。一旦褚英成为大汗,那这帮人麻烦可就大了。所以这五个人开始不断轮番在努尔哈赤身边说褚英的坏话。一个人说也就算了,五个人都在说。说一次也就算了,基本上隔三差五就提一回。
结果导致褚英在努尔哈赤心目中的印象非常差。最终褚英被他们说成了一个想要谋反的人,被努尔哈赤关入大牢,残忍杀害。这一幕我们似曾相识,其实汉武帝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
03褚英的确没有政治头脑。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带兵打仗,的确是非常优秀的人选。可是论起政治,褚英的水平就只能算得上是小学生了。他永远都学不会跟努尔哈赤的手下人打交道,对人才不是重视,而是嫉妒。这本身就把自己的位置给搞错了。这帮人跟褚英搞不好关系,所以他们选择告发褚英。结果努尔哈赤果然调查出了褚英的种种罪行,于是便将褚英的兵权给收走了。
抵蜚悠城,收其屯寨五百户,令扈尔汉卫以先行,乌喇贝勒布占泰以万人邀之路。扈尔汉所部止二百人,褚英、代善策马谕之曰:?上每征伐,皆以寡击众,今日何惧?且布占泰降虏耳,乃不能复缚之耶??众皆奋,因分军夹击,敌大败,得其将常柱、瑚里布,斩三千级,获马五千、甲三千。师还,上嘉其勇,锡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广略?。---《清史稿》
这个时候褚英如果能够认错,或许还能活下来。可是褚英不仅没有认错的态度,反而将自己内心所有的不满,全都宣泄了出来。他不仅在外人面前说五大功臣的坏话,甚至有时候会提到努尔哈赤的坏话。这些事情全都被捅到了努尔哈赤耳朵里。如此愚蠢的行为,哪里像个储君该有的样子呢?
所以褚英的太子之位也被剥夺了,而且被软禁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褚英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依旧焚香诅咒那些告状的人,甚至要宰了这帮人。结果这帮人还是有耳目得知了这件事,并且告诉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处死褚英。
?
?总结:创业初期,就算是领袖,也要向功臣做出让步。那么褚英的罪行到底够不够得上死刑呢?其实这真的要看努尔哈赤怎么去想了。从努尔哈赤的角度出发,褚英当然不能杀,他再怎么荒唐,好歹也是自己的长子。谁会愿意杀死自己的儿子呢?更何况这个儿子还没有做出忤逆的罪行。可是努尔哈赤还是选择杀死了褚英,这是为何呢?
因为努尔哈赤认为,跟自己的千秋大业比起来,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算不了什么。褚英现在得罪的是努尔哈赤最重要的五大功臣,这些人是努尔哈赤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因为这次事件,这五大功臣选择叛乱或者不用心辅佐努尔哈赤的话,那么努尔哈赤的损失可就不仅仅是一个儿子这么简单了。当时正值努尔哈赤的创业期,所以他必须要卖五大功臣这个面子。杀掉褚英,那是五大功臣的意思,努尔哈赤只是操刀手而已。
参考资料:《清史稿》
宗子褚英,白旗统领,切实其实善战能武,战功显赫轶群。因此努尔哈赤封其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习惯称之为广略贝勒。禇英性格生性(有牲畜异样的性格)坚强,鲁莽,执拗……。颇有成就后与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及身下几个兄弟总有摩擦。凡事,必听他的指挥,如若怠慢,便扬声恶骂……。众人将此反应给努尔哈赤,其实努尔哈赤早就发清楚明了褚英的存在的瑕疵,规劝,却屡教不改。因此便消除他的兵权,将其软禁。
褚英不满,满口秽语。焚香谩骂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复告状,努尔哈赤对其实施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处死,年仅36岁。
民间流传:禇英曾与努尔哈赤嫔妃有染,被密告。惹怒努尔哈赤被杀。这只是口耳相传,没有史实考证。
另:在西南铁(抚顺北部)岭境内的萨尔浒战役主战场“三岔儿堡”有一座山,名曰“想儿山”。相传与努尔哈赤杀子有关。
驰名战役萨尔浒大战打响后,禇英贻误战机,被父亲一怒而斩。事后,努尔哈赤觉得后悔。经过‘三岔儿堡’明长城关口时,思儿落泪,眼泪组成两汪泉,当地人称之‘’思儿泉‘’,所经过的山叫想儿山。努尔哈赤骑马经过一个村,渡河时因头晕坠马,村得名“浑头河”,演绎成现在的横道河。行至沈阳北部时不停喃语“悔之晚矣,悔之晚矣”,所在之山取名悔山,起先演绎成辉山,也就是现在的沈阳辉山风景区。
沈阳城,南北各有一条河,都是至东向西流淌。南部河流浑河从努尔哈赤祖陵——永陵流淌而来。北部的蒲河发源地就是想儿山上的“思儿泉”,是努尔哈赤思儿眼泪而组成。不过,这都是传说而已。
正所谓虎毒还不食子呢,努尔哈赤之所以要杀掉他的长子褚英。其实也是因为对他实在是太失望了,努尔哈赤给了他很多机会,但是他都不珍惜,频繁的触及努尔哈赤的底线,最后努尔哈赤无奈之下处死了褚英。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君王,他一共有很多儿子,褚英是他的嫡长子,为努尔哈赤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努尔哈赤也一直都把褚英当成是继承人来培养的,但是后来努尔哈赤还是杀掉了褚英,所以会这样还要从一开始来说。褚英的亲生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原配夫人佟佳氏,褚英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所以就造就了褚英刚烈果敢的性格。后来长大以后,为努尔哈赤立下了很多战功,在29岁的时候,褚英正式的成为了努尔哈赤的继承人,开始帮助努尔哈赤处理国事。
从这以后,褚英就开始变得有着骄傲自负了,他经常威胁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让他们顺从自己,甚至威胁他们,如果不听自己的话,等自己日后上位,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不仅是对自家的弟妹,对那些外臣们也很嚣张,时间长了,这些人都开始对他有了很大的意见。在褚英的弟弟妹妹中,皇太极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和其他的贝勒们,还有大臣们关系都处得很好,暗地里怂恿这些人在努尔哈赤的面前说褚英的坏话,然后在努尔哈赤面前,他又表现的非常乖巧,替褚英说好话,慢慢的皇太极得到了努尔哈赤的青睐。
而褚英在这个时候却出了比较大的纰漏,被努尔哈赤给卸掉了兵权,其实努尔哈赤只是为了小小的惩罚他一下,也顺便磨练他一下,但是这个时候,正好贝勒们,还有大臣们一起告褚英的状,但是努尔哈赤还是舍不得处置褚英,只是让他好好的反思。谁知褚英不但不反思,反而还暗地里咒骂努尔哈赤,诅咒朝廷灭亡,甚至还想要起兵造反,最后努尔哈赤只好忍痛处死了褚英。
在中国封建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冷酷无情的帝王,不过狠毒到将亲儿子杀害的却屈指可数,然而清太祖努尔哈赤却是屈指可数的一位。为何天资智勇,神勇绝伦的努尔哈赤,会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此毒手呢?这还得从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讲起。
年幼的褚英跟着努尔哈赤奔波在刀光剑影之下
褚英4岁的时候,母亲佟佳·哈哈纳扎青便去世了。年幼的褚英跟着父亲努尔哈赤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努尔哈赤刚起兵的时候,首先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为了统一就开始相互厮杀,褚英就是在这种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长大的。
褚英性格勇敢、躁烈,但是军功卓越被封洪巴图鲁
由于褚英的母亲早年去世,褚英从小就缺少母爱。所以褚英的表现非常古怪,性格非常硬气而且缺少那种柔气,非常高傲,容不得别人有一点比他好,善嫉妒。褚英的性格虽然极端,但是他拥有胆气。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努尔哈赤让褚英讨伐安楚拉库,《清史稿》记载:“岁戊戌,太祖命伐安楚拉库路,取屯寨二十以归。赐号洪巴图鲁,封贝勒。”褚英军功卓著,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是长子,又屡建战功,29岁被授命执掌国政。
36岁却被父亲杀死,褚英的命运为何如此悲剧呢?
这一切还得从褚英的性格谈起,褚英的性格不仅充满傲气,而且非常残忍。努尔哈赤知道褚英这个缺点,由于从小丧母,努尔哈赤觉得褚英可怜,再一个褚英征战无数战功赫赫,所以努尔哈赤对褚英采取的是容忍的态度。因此把国家大事都交给褚英,想着因此能够磨炼褚英的性格。
让褚英真正的能够担当起责任,让他对他的弟弟们充满包容,褚英在执掌国事的时候,并没有改极端的性格,反而把他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他竟然让自己的弟弟发毒誓:“倘若不听从,我的话与命令,且做出对我,不利的事情的弟弟,还有对我,不听从的大臣,等我坐上帝王之位后,会将一一处死”。
褚英让弟弟们发的毒誓非常的狠毒,他的弟弟有代善、阿敏、皇太极、蒙古尔泰,不听从的大臣指的就是:陪努尔哈赤征战天下的五位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褚英小小的年纪,便如此的狂妄,促使“四贝勒”和“五大臣”联合。
努尔哈赤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努尔哈赤便开始疏远褚英,两次进攻乌拉,努尔哈赤都没有派褚英出征,而是让褚英在家里反省反省,相反“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于是获“咀暴之罪”。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
幽禁处死
努尔哈赤虽然把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还是希望给儿子一个痛改前非的机会。只要他承认错误,作为父亲的努尔哈赤一定会宽恕他,但是褚英依然不思悔改,努尔哈赤便削弱褚英的权势,这样更加剧了褚英的极大不满。
褚英开始敌对努尔哈赤,当努尔哈赤出兵在外的时候,褚英便诅咒自己的父亲,还扬言:希望出征之师被击败,“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努尔哈赤听说这件事情后,把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两年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处死,年仅36岁。
乾隆皇帝想删掉这段史料,300年后才知道真相
清朝乾隆年间重钞《无圈点老档》,谕旨圈画删掉努尔哈赤杀死长子褚英这段重要史料,是为亲者、尊者、贵者、贤者讳,不让创建龙兴大业的清太祖,留下残暴的痕迹,可见清朝统治者极力的掩盖这件事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北市故宫博物馆的仓库里面发现《无圈点老档》,里面对褚英之死作了记载,从而解开了褚英死因之谜:“聪睿毕恭毕敬汗(指努尔哈赤)以其长子阿尔哈图们(指英),心术不当,不认己错,深恐今后行为不端治生之道,故令将其
囚居于高墙内。历经二年多之思索,虑及长子若存活,必会行为不端国家。倘怜香惜玉一子,则将严重伤害众子侄、诸重臣和人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毕恭毕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选择,处死长子。”以上原文中自“历经”下列,至“长子”之上这一段是被圈点删除的,这一段记述表明,褚英是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7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