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开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现在我们的耕地非常紧张。紧张的原因,是因为人口很多,因此平均每个人的耕地很少。同时各种各样的建设,比如修路建房办工厂等等,又会占用很多耕地。以至于全社会都在呼吁,要保护耕地。否则的话,我们将会落得个粮食不够吃,再次闹饥荒的危险。
但是,古代和现在刚好相反。古代的人少,地多,粮食却也经常不够吃,这又怎么理解呢?
(网络配图)
有人可能会说,古代地虽然多,但大都是荒地。这些荒地都不怎么出庄稼,所以种了也没什么用,粮食依然不够吃。
荒地不出庄稼可能是真的。因为荒地的泥土少,里面会有很多石头瓦砾,同时大树的根须盘根错节,要想开垦出来,确实不太容易。
同时,古代的生产工具很落后,从最初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人类经历了好几千年的时间。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些生产工具都很落后,无法用这样笨拙的生产工具,把荒地开垦出来。就算是后来出现了铁器,其实也很笨拙,其生产效率也不高。陶渊明曾写过一句“晨起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他又写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这充分说明,由于古代的生产工具落后,技术落后,就算非常辛苦,也没办法取得好收成。
当然了,有一利就有一弊。古代的荒地虽然不好收拾,却也有优势,就是腐殖质很多,这些腐殖质是天然的肥料,庄稼种在里面,也会有收成的。再说了,古人擅长于刀耕火种,他们经常会放一把火,把山林给烧光了。接着,便在这种烧过的地上种粮食。同时,古人还擅长于广种薄收,他们会撒出很多种子在里面,随便它生长。管理上也不会太在意。到了秋天的时候,能收多少就收多少。这样一来,也能有一些收成,断不至于太缺粮食。
(网络配图)
有人可能又会说,古代的水利建设不好,庄稼缺乏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如果出现干旱、水涝或者虫灾,就会影响庄稼的收成。这种情况,在古代经常出现。因此,庄稼欠收的时候总是非常多。
这个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代的水利设施确实不好,确实是影响收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战国末期,为什么秦国能够快速地脱颖而出,就是他们进行了包括都江堰、郑国渠在内的许多大兴水利建设。而正是这样的建设,才让秦国有了丰富的粮食,才为秦国的南征北战,做出了重要的保障。
但是,要进行这样的大兴水利建设,却并不容易,因为那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而古代统治者可能修万里长城,可能修阿旁宫,却很少有搞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郑国渠,也是因为韩国想骗秦国,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无心插柳的结果。还有京杭大运河,它是一个重要的灌溉工程。但是,当初隋炀帝修建的时候,并不是用来灌溉的,而是用来游山玩水的。可见,古代的统治者们,确实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真心修建水利工程。
不过,虽说古代的水利设施不是很发达,古代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古代农作物的收成不好。但是,真正让古代总是缺粮的,却主要并不是这些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网络配图)
其一,统治者的折腾。
古代统治者,为了私欲,从来不会让老百姓安心地进行农业生产。他们总会把老百姓征集去打仗,去和别的国家和民族争斗,或者抢夺地盘打天下。就算不打仗,他们也会征集老百姓去修建很多大型的,供统治者玩乐的工程。
本来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足够的人力,并且需要青壮劳动力来从事农业生产,才会有好的收成。但是统治者把老百姓中的青壮年征集去干这样的事情了,种庄稼的就少了,荒地就开垦不出来了,因而收成就不好了。
我们只需要看看古代的“文景之治”就明白了,只要给老百姓一些时间,让他们安心地生产,他们就能让庄稼获得丰收,也就不差粮食了。
其二,统治者的剥削。
古代土地确实很多,但是,真正归老百姓占有的土地却并不多。大部分土地,都在地主手里。老百姓需要租种地主的土地,而且土地上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到了地主的手里。而且越是到了王朝末年,这样的情况越严重。
也就是说,实际上古代的粮食是不缺乏的。但是由于分配不公,大部分粮食在少部分人手里,因而造成大部分人缺粮的现象。杜甫所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讲的就是这样一种现实。
(参考资料:《汉书》《旧唐书》等)
从秦朝到清朝,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农业发展,但却还是有很多未被开发的荒地,而且这些荒地也很少会有农民主动去开垦。很多农民宁愿为地主打工,被剥削,被压迫。古代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垦荒政策,农民却为何还是不开荒种地呢?
一、特别麻烦在古代,想要开垦荒地,过程非常困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包括那些没开垦的荒地,都属于帝王一人。农民若是想开垦荒地,就要得到同意。要经过一级级的审批,最后传达到帝王手中,花费的时间很多,过程很麻烦。而且大部分情况帝王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在国家繁荣稳定时期,不需要开垦土地,只有在战后修养或发生严重饥荒时才会同意。
二、缺少条件在古代社会,开垦荒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是缺少工具,荒地的开垦需要农民一点点的进行,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想把荒地变成田地,最依赖的就是水源,远离水源的土地,运送水源的成本太高,即使能开垦种物,也不会有很理想的效果,所以农民不愿意冒这个险。牛作为很重要的劳动力,其自身价格非常昂贵,普通的农民很难买下一头牛,并且牛吃的一顿粮钱抵上五个人的饭钱,养牛条件苛刻。
三、征收赋税在古代的田地和赋税直接挂钩,只要种田就要交税。而在一些荒地,可能并不适合耕种,天灾人祸有可能毁掉一年的收成。所以在赋税很重,或者是遇到天灾没有粮食时,土地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农民无权无势,无法承担赋税,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给地主耕种,混口饭吃。开垦荒地若不能让生活变好,又会有多少农民选择去开荒。
众所周知,古代城镇化并不高,可用的农耕地很多,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古代穷人不去开荒,反而是自给自足,给地主打工呢?首先这跟古代的思想观念有关
当时在皇帝管控的土地都是属于国家的,为了更好的管理,统治者把全国大部分的土地都划分给贵族乡绅管理,然后这些人按比例上交赋税。
贵族士绅和地主们再把把土地里租给底层的穷苦老百姓,也就是史书上说的佃农。还有一些农民干脆就直接给地主家打工赚取微薄的薪水。
古代人大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思想管您,基本上很难产生自负盈亏的思想观念,所有大多数情况下,穷人根本没有办法去荒郊野岭开垦荒地,自给自足。他们更多是给某家地主打打工,赚取一份微薄的收入。
第二个原因是优质肥沃的土地都被地主霸占了
就算农民想要自己开垦荒地,条件也不允许,天下良田沃土都被土豪乡绅们霸占了,根本没有给底层的老百姓更多的选择。就算有可以开垦的土地,要么是胶东不便距家较远,要么就是这块地没有开垦的价值,土地太过贫瘠,根本没有办法种出粮食。
比如果距家有10公里的地方有一块肥沃的土地,以当时的交通情况和农民的经济实力,这块地根本没有办法经营好,因此还不如就近选择给地主打工。
第三个原因是生产力低下,自己开荒有被饿死的风险
说道开垦,首先要说的就是技术问题了,古代生产方式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落后,一个农民家庭去开荒基本都是手工作业。根们没发跟我现在机械化可比。
首先说伐木,古代完全靠斧头和刀去砍,况且古代的树木大多粗壮,这项工作的艰辛一般是现在伐木工无法体会的。
把树木都砍倒后,还要用火把这些树木全部烧毁,再清理干净后,才是最后的耕种。现在有耕种机器,可以快速实现耕种一体化。而古代只能是用锄头挖一个坑,再放上种子盖上土。
自己开荒种地,第一年可能赶不及种庄稼,第二年自然会颗粒无收,这对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来说是致命的。当你在等待自己开垦的土地出产粮食的时候,没有余粮继续,你只能乖乖的去给地主打工。
最后原因是开荒成果容易被窃取
穷人就算是辛苦的开荒之后,比农民更开心的应该是地主,因为地主们看上了你开垦的土地。一旦被地主惦记上,别人辛辛苦苦开垦得来的田地基本上就朝不保夕。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地主强抢豪夺穷人的财产的事儿数不胜数,因此古代穷人也是不敢随意去开荒种地的。
总的来说,那个时候的土地都是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如果私自去开荒的话,只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很少有人去干这种事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