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诞实力雄厚为什么还会输给司马昭真相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5 22:24:33

诸葛诞实力雄厚为什么还会输给司马昭真相是什么

你们知道诸葛诞实力雄厚为什么还会输给司马昭,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其中,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一职。诸葛瑾在东吴担任大将军一职。与此相对应的是,诸葛诞虽然在名气上不如诸葛亮、诸葛瑾,却也是曹魏的重臣。

在曹魏,诸葛诞官至征东大将军。在诸葛诞之前,曹休曾担任这一官职。作为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直接掌握了曹魏在东线的兵力,也即主要负责和东吴的交战事宜。公元257年,诸葛诞正式起兵反对司马昭。那么,问题来了,诸葛诞坐拥15万大军,又有东吴的支援,为何会输给司马昭?

首先,对于曹魏来说,为了防备蜀汉和东吴,在西线和东线都聚集了精锐的兵力。在曹魏西线,设立了雍凉都督,并由征西将军来负责和蜀汉的交战事宜,比如邓艾等人就曾任征西将军一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东线,则有扬州都督,征东将军等官职。就诸葛诞来说,之所以是征东大将军,意味着其在曹魏将领中拥有较深的资历。在担任征东大将军之前,诸葛诞还曾担任扬州刺史一职,所以,诸葛诞在淮南一带可谓颇有威望。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通过曹魏朝廷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兵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求援兵。在寿春之战中,诸葛诞坐拥15万大军,并且还有东吴相助,可是,仅仅一年之后,诸葛诞就败亡了。

对于诸葛诞来说,之所以在寿春之战中走向败亡,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虽然诸葛诞握有15万大军,但是,司马昭为了平定叛乱,征调了26万大军,从而形成了兵力上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15万+26万,总和已经超过40万这一大关,这意味着当时曹魏在其他地区已经没有多少防守兵力了,因为曹魏的全部兵力,就在40万—50万之间。

所以,寿春之战如果久拖不决的话,很可能会引起不可预测的后果。当然,因为兵力上的领先,司马昭得以迅速包围诸葛诞所在的寿春,从而先声夺人,没有给后者反击的机会。进一步来说,寿春之战开始之后,诸葛诞就陷入了劣势,除非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否则诸葛诞的败亡,本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寿春即便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不过,15万大军的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

另一方面,寿春之战的变数,自然就是东吴的相助。可是,实际上,东吴的援军,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公元257年七月,东吴权臣孙綝出动众多兵力驻扎在镬里,又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去解寿春之围。但是,朱异的兵马遭到了司马昭的重创,乃至于朱异以士卒缺乏粮食为由,不服从的孙綝命令。对此,孙綝大怒,杀了朱异,领兵回到建业。

在此基础上,孙綝既不能救出诸葛诞,而且又伤亡了大量士卒,还杀戮自己的名将,这让自己在东吴将士中人心尽失。因此,在寿春之战中,孙綝率领的吴军没能实际上支援到诸葛诞,也没有牵制住司马昭的主力。在遇到重创后,孙綝就撤回到东吴了。于是,在失去东吴的干预之后,司马昭可以全心对付困守在寿春城中的诸葛诞了。

最后,对于寿春之战的失败,诸葛诞自己也是难辞其咎,这体现在其不听劝谏,滥杀无辜等方面。在寿春之战中,蒋班和焦彝劝谏诸葛诞不要再等东吴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诸葛诞不听,更意图要斩杀二人,二人于是出城投降。在东吴援军撤退之后,及时组织力量突围,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可是,诸葛诞不仅不听劝谏,反而要杀害蒋班和焦彝,这让两位手下十分寒心,于是归降了司马昭。在这之后,诸葛诞更因为与文钦以往的嫌隙而杀死文钦,令其子文鸯和文虎向曹魏投降。

因为诸葛诞滥杀无辜,自乱阵脚,这让寿春城中的将士不断叛变,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诸葛诞一方的人马是越战越少了。等到公元258年二月,诸葛诞一方已经是士气低迷了,所以被司马昭成功攻克寿春,诸葛诞率领数骑逃出寿春,被曹魏大将胡奋手下士兵杀死。至此,淮南三叛的最后一叛,也即寿春之战彻底结束。在诸葛诞被杀之后,忠于曹魏皇帝的势力也被基本上清除干净了,这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淮南三叛,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为何不联手,共同对付司马氏?

每每看《三国演义》,许多人对司马氏父子三人有一种“敌意”,他们采用卑鄙的手段,通过谎言、屠杀、安抚的方式,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等人,夺得曹魏朝政大权。司马氏剪除曹魏宗亲势力后,开始擅权,导致人心不稳,在后续的数年里,曹魏相继发生了三次叛乱,史称“淮南三叛”。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三叛的三位主谋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都是手握兵权的一方大员,叛乱的目的是推翻司马氏,为何三人不能联手?集中力量,共同对付司马氏呢?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之所以各自为战,主要是让他们起兵反叛的原因不同,三人也并非在同一时期起兵反对司马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虽然打着“忠曹”的旗号,但各自目的不同。

王凌家族显赫,来自太原王氏,汉朝王司徒王允的侄子。司马懿掌权期间,除了河南颍川氏族外,太原王氏也跻身一流氏族之列。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开始专权,王凌开始不满,他开始与令狐愚密谋废除曹芳,拥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继位。

《王凌传》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

曹彪是曹操的儿子,正值壮年,曹芳已经是司马氏手中的傀儡皇帝,曹魏政权从他手中丧失了出去。

王凌长期担任扬州军政的假节都督,掌握扬州兵马,让他手中有一定的资本反对司马氏。司马懿诛杀曹爽后半年,令狐愚曾两次派人秘密联系曹彪,讲明王凌之意。

打乱王凌起兵计划的是令狐愚联系曹彪后不久病逝了,期间,王凌曾以出兵打东吴为理由,集结了部队。

让王凌没有想到的是,令狐愚病逝后,接替他的兖州刺史黄华出卖了他,将王凌起兵拥立曹彪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懿。

司马懿面对这种突发情况非常有经验,手段毒辣,立即起兵南下,那边王凌刚举事就已泄密,完全占据了下风。

两军在颍水之滨摆开阵势,司马懿兵多将多,王凌未战先怯,他深知司马懿并非泛泛之辈,能力远在自己之上。

最终,王凌选择向司马懿投降,据《宣帝传》记载:

凌计无所出,乃迎于武丘,面缚水次,曰 :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

司马懿软硬皆施,安抚王凌,将他押解前往京城。途中,王凌自知自己必死无疑,走到项城,喝了毒酒便身亡了。

事实上,王凌的主动投降,并没有换来自己对曹魏政权的忠诚,在绝望中,他大喊:“卿负我!”司马懿也是老谋深算,直接回击王凌:“我宁负卿,不负国家!”回答得相当干脆。

司马懿所说的“国家”,指的是曹芳,将他攥在手心,理所当然能够证明自己才是“忠臣”。

王凌起兵之时已经八十岁了,老年身败名裂,落得个被灭三族的下场。司马懿兵不血刃,剪除了对他威胁最大的王凌,手段之高,无出其右。

王凌起兵失败后,楚王曹彪被赐死,司马氏对曹魏宗亲来了一场清洗,夺取了他们手中的权力。

王凌起兵三年后,司马懿之子司马氏废掉了曹芳,独揽朝纲,引起了毌丘俭的不满。

毌丘俭是曹魏重臣,家世显赫,其父是乡侯。魏明帝曹睿继位后,非常赏识毌丘俭,屡屡委任其要职。

曹睿死后,毌丘俭在朝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东兴之战后,更是加封了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毌丘俭起事前,他的同伙文钦是曹爽一党,二人关系交好,不满司马师废曹芳之事。

司马师废掉曹芳前,洛阳发生了一起针对他的政变,夏侯玄、李丰、张缉等人密谋,欲杀司马师,以夏侯玄辅政。

夏侯玄等人针对司马师的行动因提前暴露未能成功,事后,司马师剿灭了以夏侯玄为首之人的三族。

毌丘俭与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匪浅,这是毌丘俭起兵的一个主要原因。

毌丘俭与文钦一起,以寿春为根据,复制了此前王凌的进军路线。司马师部署也很到位,发三路大军,在项城击败了毌丘俭。

两军交战,毌丘俭兵微将寡,身边只有文钦支持自己,因而大败而归。见大势已去,毌丘俭逃往淮南,在路上被杀。

文钦在魏国无路可安身,只能逃往东吴,司马师快速平定了毌丘俭的叛乱。

司马氏主政曹魏政权后,毌丘俭是他们拉拢的对象,因此没有动他。

随着司马懿逝世后,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废除曹芳,让这位内心对曹魏有感情的毌丘俭下定了反司马氏的决心。

诸葛诞是诸葛丰的后人,徐州琅琊人,与蜀国的诸葛亮,东吴的诸葛瑾是同族兄弟。诸葛诞出仕较晚,曹操曾经屠杀过徐州,徐州人恨曹,再加上臧霸管理青徐之地,以武治之,徐州士人得不到发展。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他收回了臧霸的权力,徐州士人才有所发展,入朝当官了。

曹丕在世时,诸葛诞颇受重用,当过尚书,与夏侯玄等人关系交好。

魏明帝曹睿觉得夏侯玄、诸葛诞是沽名钓誉之人,在位期间,免了他们的官职。曹芳继位后,曹爽任用了夏侯玄,诸葛诞也跟着官复原职,加封为担任扬州刺史。

司马懿平定王凌,司马师灭毌丘俭时,诸葛诞是平叛的主要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封为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

毌丘俭起兵被消灭仅两年,诸葛诞也冒着被灭族的危险,与司马昭以命相搏,这是为何呢?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诞起兵主要有两点:

一是毌丘俭、王凌被灭族后,诸葛诞非常不安,暗地里收买人心,后养死士。

二是司马昭欲拿掉诸葛诞的兵权,让他前往朝廷当个无权司空。

两点理由有一定的道理

司马氏在排除异己方面做得相当老辣,王凌、毌丘俭被灭后,手握大权的诸葛诞成了司马昭心中唯一的一根刺了,他必须拔掉。

一旦诸葛诞离开扬州,交了兵权,去朝廷当个无权司空,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司马昭下旨让诸葛诞当司空时,诸葛诞立即起兵,召集淮南旧部,囤积粮食。

司马昭率部亲征,诸葛诞因寿春粮草枯竭,在突围途中被大将胡奋斩落马下,夷灭三族。

淮南三叛,司马懿灭了王凌,司马师灭了毌丘俭、司马昭灭了诸葛诞。

淮南三叛结束后,司马氏基本消除了曹魏政权反对他的势力,为后来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国奠定了一个基础。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人都在淮南地区叛乱,三人反的对象都是司马氏,为何就不能联手,一起推翻司马氏呢?

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一点,王凌、毌丘俭、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氏的目的不同。

毌丘俭与诸葛诞和王凌不同,他反司马氏主要是司马师专权,杀害夏侯玄、李丰等曹魏忠臣。

毌丘俭心存魏室,深受曹睿的信任与提拔,二人关系匪浅。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时,毌丘俭愿起兵以死报国报恩。

私人恩怨方面,毌丘俭与司马氏并无利益矛盾,司马氏也多次拉拢毌丘俭,二者因立场阵营不同而刀兵相见。

诸葛诞是一个贪恋权位之人,他对曹魏并无感情,自己能得到赏识与重用,一方面靠战功,一方面也是受到司马氏的赏识。

王凌、毌丘俭起兵,诸葛诞都参与了平叛,他更看重自己的地位,无论对曹魏还是司马氏,只要给出价钱,就为谁效力。

司马昭容不下诸葛诞在淮南搞半独立,拥有自己的亲信死士,欲剥夺他的兵权。诸葛诞害怕自己也落得个王凌、毌丘俭的下场,这才决定反司马氏。

要知道,毌丘俭起兵时,还特意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卫东吴入侵,失败后也没有像文钦一样逃往东吴。

至于王凌,他目的不纯,打算废掉曹芳立曹彪当傀儡皇帝,学司马懿、曹操当权臣,野心极大。

因此,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人发动的淮南三叛,各自目的不同,不可能走到一起。王凌野心大,相当权臣;毌丘俭保曹魏政权,想当忠臣;诸葛诞贪恋权位,为求自保。

司马昭以敌借敌讲了什么?

三国末期,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昭专权,被司马昭派兵围困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东吴孙权支持诸葛诞,先后派文钦、全怿、朱异等带兵前去救援,朱异被司马昭打败,文钦和全怿得以进入寿春。
司马昭看到东吴派兵声援诸葛诞,如果硬攻不一定能很快打下寿春,想到如果利用敌人来削弱敌人,战胜敌人,不就能事半功倍吗?于是,他采用了“以敌借敌”的策略。司马昭为此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制造谣言,说东吴救兵快要到了,自己粮草将尽,不能持久,还故意安排一部分老弱官兵去淮北一带筹粮。诸葛诞对此信以为真,放宽了心,终日在城里大吃大喝。几天过去了,东吴的救兵并没有来,城中的粮食倒紧张起来。此时,诸葛诞的亲信蒋班和焦彝因力主速战而同东吴文钦激烈争执,诸葛诞想杀掉蒋、焦二人,吓得二人逃出城外向司马昭投降。
第二步棋:司马昭利用城内东吴将官全怿的家庭问题,大施“反间计”。住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的全怿的侄儿全辉、全仪,因家庭纠纷带着其母跑到司马昭的军中,司便用钟会的计谋,假造全辉、全仪写给全怿的信,派人送到城内全怿住所。信中说孙权因未夺取寿春大怒,要杀尽全怿在建业的家属。全怿害怕,便率领几千人马出城投降司马昭。
第三步棋:借用城内诸葛诞与文钦火并,文钦被杀,其子文鸯、文虎出城投降。司马昭用数百名骑兵保护着他们环城巡视,并告诫城内的官兵:“文钦的儿子我们都不杀,何况他人,你们都不必害怕。”守城的人听后无心恋战,人心瓦解。司马昭看到时机成熟了,便率兵大举攻城,消灭了诸葛诞,夺取了寿春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