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岳飞虽然是被冤死的,但是他自身也存在问题,他是如何得罪宋高宗的呢

众妙之门 2023-06-25 22:23:20

岳飞虽然是被冤死的,但是他自身也存在问题,他是如何得罪宋高宗的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岳飞故事,欢迎关注哦。

关于岳飞,过去历史上的评价都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但是随着后人对历史的重新评价,岳飞已被从教科书中删除。

但无论这个评价标准怎么修订,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大英雄南宋名将,这是什么时候都要给予肯定的。

但这么一个名将,公元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的一道诏书,将其赐死: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

当时的名将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岳飞有什么罪?秦桧回答了著名的一句话——“莫须有(或许有)”。这就是说,岳飞是在罪名并不一定成立的情况下被赐死的。

一个立有大功的悍将,仅凭秦桧等人几句话的构陷,皇帝怎么就赐死了呢?现在看来,岳飞的死原因并不仅仅在于秦桧等人的捣鬼,其实皇帝也对他生厌了。那么,岳飞是怎么得罪宋高宗的呢?现在看来他就是一员悍将,对政治那一套缺乏智慧,恰恰是这种性格,最后害了他自己。

岳飞的关键失误有下面几点:

一、拥兵自重,让皇帝不放心

北宋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后周的天下才黄袍加身的,政变成功后,赵匡胤为了避免今后的武将效仿他的做法,制定了“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武将的使用非常慎重。

当年北宋时期的名将狄青遭到大家忌惮,其中就有一个习惯引起大家的诟病。狄青在前线打仗,每次赏赐有战功的将士时,都会大喊一声:这是狄爷爷所赐!

结果此话就传到朝廷里,引起许多文臣的非议——明明是朝廷的赏赐,怎么成了你赏的?

这也是后来狄青被剥夺兵权的因素之一。

岳飞呢?做的更过火,就是成立“岳家军”。

按照宋朝的习惯,人们习惯“以姓为军号”,如有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之称(《三朝北盟会编·卷202》。

岳飞在军中职务是行营后护军。但是由于他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后来他的岳家军已不纯粹是朝廷的正规部队,里头夹杂了许多归顺的农民军队。这就让他的政敌找到罅隙,认为他拥兵自重。这种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的听了肯定要胆战心惊了。

二、坚决不受皇帝的恩赐,有藐视皇权之嫌

赵构本来就是一个苟且偷安的皇帝,他一直是在和、战两派之间进行摇摆。公元1138年(绍兴八年),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但是岳飞的表现却是和朝廷唱反调。

宋高宗看到此情况,要安抚这位有功的战将,给岳飞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这是一个位列三公的特殊待遇,但皇帝连下三诏,岳飞却坚辞不受。

古代皇帝赏赐臣子,臣子们要千恩万谢才行,否则就是藐视皇权。何况给岳飞赏赐的是那么尊贵的待遇,他却不接受,宋高宗心里做何想法?

不但不接受,给皇帝所上的“札子”中,对和议之事还含有讽剌之意。

三、作为出征的外将,却干涉朝廷“国事”

赵构仅有一个亲生儿子赵旉,但早早夭折了,后来收了两个养子。

岳飞干预“国事”,几次力劝皇帝早立太子。

这一点很让皇帝生气。宋朝的体制延续下来的,就是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只是一个执行者。但岳飞却经常在这些问题上指手画脚,可以说是犯了大忌。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岳飞本身的因素外,还有下面一些很重要因素的影响。

1、内部原因:

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的确,治平思良相,治乱思良将,乃是普通常识。靖康、建炎年间,由于金朝势力强大,宋朝两个皇帝当了“俘虏”,此时的朝廷可谓是命悬一线,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国家急需岳飞、韩世忠这样的悍将来保家卫国。

但是后来不打仗了,国家的危机过去了,这些将军倒成了威胁朝廷的潜在危险。所以,剥夺武将的军权,甚至把这些危险性消除掉,也是一个合理的选项了。

2、外部因素

“岳家军”确实厉害,岳飞曾亲率四十骑破兀术一万五千的金军精锐,以三百骑破兀术十二万金军,创造了许多军事神话。

正因为岳飞能征善战,打的金国军队闻风丧胆。

所以后来谈到议和,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就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杀掉岳飞,成了一个先决条件。

此时的宋高宗一心只想求和,并没有考虑到将来,所以,迫于金国的压力,又增加了杀掉岳飞的决心。

总之,当时岳飞是冤案,大家心里明镜一样,否则,也不会在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刚禅位于皇太子赵

历史上岳飞是怎么死的,他是否真的有反心

  据说是被人陷害死在风波亭
  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作为和他一样正值、公平的人,我不得不随着成长,研究史料,阅读各方分析,公平的对他的死给与一个自己的评价。自古以来岳飞的含冤被杀一直令大家扼腕惋惜,有人提出岳飞是奸相秦桧所害,也有人提出岳飞是宋高宗所害。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讲究因果的,岳飞的被杀害也不会完全没有原因,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君王的角度(宋高宗赵构的角度)、权臣的角度(奸相秦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看看历史、文化和君王的角度:
  1、自古佣兵忠臣就多受君王猜疑,即使换做是我们,大部分人也都会选择“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做法。有什么比地位更重要呢?
  2、议和已经开始,岳飞不再是不可替代的,相反一个矛盾化解,新的矛盾就出来了。以前用岳飞、韩世忠、张俊这些大将去抵抗入侵,当矛盾化解,这些拥兵大臣就是新的威胁、新的矛盾了。历朝历代篡权夺位、祸乱国家之人无非都是皇亲国戚和领兵大臣,外戚王莽、西凉董卓、安史之乱的安禄山。远的不说,他们大宋赵家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以武将的身份篡位夺取天下的,这也是宋朝历代皇帝对于掌握兵权的大将都会有防范的心理的原因。我们历史教材里就有宋太祖赵匡胤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几位当年和他一起生死打天下的节度使们的兵权。
  3、岳飞是南宋主要的主战派大臣之一,如果岳飞战胜金国,囚禁在北方的二圣(宋徽宗和宋钦宗)就会还朝,当朝皇帝宋高宗赵构就可能要放弃皇帝宝座。而赵构一直有这个心结,曾有史料记载,后来金国再战宋国,曾想逼宋国犯错,找借口。他找金国使臣在宋朝大殿上当面辱骂赵构,赵构最后被气得拂袖而去,使臣见他起身离座,却还没找到借口,于是想激火,他大声对着赵构喊出二圣去世的消息。后来有人发现赵构在屏风后面满面泪水。我们可以想象,这泪水不仅仅是因为听到父亲和哥哥去世的噩耗,也是因为他的皇帝位子终于稳当了。
  4、岳飞当时在朝内外的声望极高,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他个人的顶峰。我们都知道有“功高震主”这么个成语。尤其是北方的的老百姓,对岳飞是极其崇敬,当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时,百姓争相劳军,带着自己家的粮食喝酒肉,甚至很多人头上顶着香炉,焚香拜见。想想换作我们是宋高宗,知道这些情况后心里的震撼吧。
  5、岳家军是南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从“岳家军”这个名号,我们就知道,这是岳飞自己的嫡系部队。汉朝名将周亚夫的军队曾经不听汉朝皇帝命令,只听周亚夫的命令。可想而知,岳飞的军队自然也只知道有岳元帅,不知道有宋高宗,至少是不听从赵构的亲自指挥。假设岳飞真的要想造反,这支部队绝对会义无反顾。岳飞的长子岳云和女婿张宪都是在部队中重要将领,从指挥系统和领导层面讲,这也是宋朝皇帝所担心的。从兵到将都是自己的人,谁能保证不谋反?有句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让位时,假若当时身便死,世间真伪谁人知?”,我们知道周公是名臣,但是当时是受到流言诽谤和君主猜忌的。王莽正相反,这篡汉之贼当时治国有方,大家称颂,要求皇帝赏官,他推辞,于是大家看他如此谦卑,就要求的就更激烈了,他就更加不肯接受,人心收买好了,就摇身一变成了皇帝,西汉王朝自此灭亡。即使我们说岳飞的所作所为,他的忠心,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如果他下面的人给他也来个赵匡胤陈桥驿的“黄袍加身”呢?
  6、岳飞与当时宋朝著名将领们关系极其密切,同时他的部队是当时最多的,也是最精锐的。他原来就是张俊的麾下将领,虽然他升迁很快,但是张俊还是对岳飞不错的。吴阶是西南、西北的最高将领,本人个人认为其功劳仅次于岳飞,甚至在韩世忠之上,他一个人驻守的防线,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四个人驻守的防线同样重要的阵线,按道理应该能替代刘光世成为中兴四将之一,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最佩服的人就是岳飞,据史料记载他曾经送美女给岳飞,以表倾心结纳之意。平定杨幺起义之后,岳飞给张俊和韩世忠各送了一艘楼船,甚至倒贴军费,为楼船配齐了兵刃器械。而且根据《百家讲坛中》北京高级教师进修学校讲师袁腾飞老师的介绍,宋高宗准备削减将领权力本来要先收拾张俊,张俊表忠心哭诉一阵,高宗心软了,就让张俊拉着岳飞整韩世忠,岳飞却私自通风报信,博得了韩世忠的感激之情(韩世忠找高宗要房要地,表示在杭州做老师乖巧的富人,高宗大喜,韩世忠躲过一劫)。这样岳飞等于是在全国的军事系统中建立了自己庞大稳固的“关系网”,不得不令皇帝和朝廷权臣疑心。同时岳飞的部队是大将中最多的,驻扎楚州的韩世忠有八万人,驻扎建康的张俊也有八万人,驻扎庐州的刘光世有五万人,吴阶则有七万人。而岳飞的部队多达十几万人,而且是南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权臣的角度:
  1、作为权臣,秦桧是以议和为主导的主和派,而且南宋主和派还不占少数,不仅仅是文官,很多武将也是如此。这就形成了和岳飞的主战派鲜明的对比,所以他们的第一是必然的。
  2、岳飞打下北方迎回二圣,宋高宗赵构可能还位于二圣,这就会对身为宰相的秦桧的地位构成威胁,和宋高宗一样,这也是秦桧的心结。
  3、秦桧在宋高宗心中比岳飞更有地位、更没有异心。很简单,南宋若是灭亡,我想秦桧也同样不愿意看到,因为那同样会失去宰相的地位与权力。宋高宗很清楚这点。
  4、即使打下北方,二圣没被救回,岳飞恢复故土的功劳也远远大于其他文臣武将,这也是亲会不愿意看到的,更何况如若胜利说明对立面的主和是错误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岳飞自身的因素:
  1、首先是为人正直,他只娶一妻,没有小妾。当年吴阶送美女给他当妾,本事好意。岳飞不好推辞,只好告诉美女们做他妻妾的清苦,迫使美女主动回去。吴阶欣赏岳飞,他自己也是忠心的大臣,自是不以此事计较。但是岳飞的这种为人处事方法,自然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
  2、生性耿直,刚而犯上。总是说皇帝不想听的,做皇帝不想做的。你要是皇帝会喜欢他吗?说实话宋高宗是真的用得上岳飞,岳飞也真是有本事,要不然早就死了。
  3、岳飞犯下最致命的错误除了迎回二圣,就是他参与到立皇储的事件当中。宋高宗当年惊吓过度、加上南宋形成之前的颠沛流离,自此失去生育能力,一直没有即位人选。因为太宗一支传位到高宗遇到金人南下,基本上灭绝了,后来高宗只好找到太祖一支散落民间的子孙,留下两个最喜欢的做为储君候选人收养宫中。岳飞一次上殿前,和身旁负责写文书奏表的官员说,要建议皇帝立储,那官员吓得脸都变了,说这是皇帝的驾驶,我们不应该说吧?岳飞不以为然认为只要是忠心为皇帝好就行。结果大殿上高宗听了大怒,命令他退下。想想中间有三个原因:不能生育被公开说出来丢面子,此其一。岳飞插手皇族家事,此其二。怀疑岳飞拥立幼主,心怀不轨,此其三。(还好后来即位的皇帝看着岳飞这么力挺自己,又是人人敬仰的冤死英雄,为岳飞鸣冤昭雪,并追封岳王)
  岳飞是我这辈子最敬仰的人,但是关于他的死我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必然。大家看清楚,我的观点并不是说岳飞不是含冤而死,而是说按情理和现实而言,他的死不冤枉(历史环境和现实环境的必然结果)。
  两年来一直想写的文章,今天写出来,算是平生大慰了。本人不才,有什么观点错误或者资料错误,还请前辈们多多指点。
  相信很多人都很敬仰岳飞,请敬仰英雄的人们在下面金色“顶”字点一下,看看我们能累计多少哀思,算是追思英雄的一种方式吧

岳飞死的可真冤,不是因为迎二帝,只因他无意中说出君王的什么小秘密?

因为岳飞在无意中一再强调宋高宗不育,因此宋高宗才会恼怒岳飞以致最后容不下岳飞。其实没有哪个男人能承受住有人在他面前说他不行,更何况是那高高在上的君王也听不得这话。

当初宋高宗其实还是很正常的,他能与自己的妃子嬉戏,而且还有一个儿子赵旉。然而宋高宗之所以不行完全可以赖金兵,当初宋高宗被金兵追击逃到了扬州。看到金兵没有追上来,宋高宗松了一口气,于是找了一个美女来压压惊。

在宋高宗正准备进入主题的时候,突然有人报告金兵来了,当时宋高宗就被吓住了。也因为这一次的惊吓,导致了宋高宗不行了。而且在他逃难的时候,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惨遭了毒手。

可以说宋高宗不仅儿子没了,而且自己也生不出来儿子了。对于自己不行的事,宋高宗肯定是要遮掩的,毕竟君王不行没有后代了,不仅让人羞愧而且还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但是宋高宗又不能没有后代继承自己的位置,于是他从宗族中过继了两个孩子。但是宋高宗却在这两个孩子确立谁会接自己的班,毕竟宋高宗还希望自己能被治好恢复正常。

而在这个时候岳飞一再的提醒宋高宗立太子,这听在宋高宗的耳朵里不就是说自己完全治不好一辈子不行。虽然岳飞也是无心的,而且还是为了国家着想。但是在高宗心里可不是这么想得,所以在以后宋高宗放任了秦桧陷害岳飞,导致岳飞死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6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