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22:10:09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说到武状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的文化古国,与此同时传统武术也是扬名于世界的中国文化之一,尤其是近代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武术家,更是将中国武术的名号打向了世界。比如说霍元甲、杜心五、黄飞鸿等人,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今天要说的便是在众多武林豪杰中夺得头筹武状元的高手,此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武状元。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古时候的武考,古时候的武考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武,一种是考文。考武就是“弓刀石马步箭”这些基本的武学项目,自长安二年(702年)开设武科举考试以来,考武的项目虽然有变化,但是也是围绕 “弓刀石马步箭”开展的。

文考主要靠的是“策”相当于答题,除此以外还有“论”,也就是题写一篇议论文。对于很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来说,考文甚至要比考武还要难。不过,如果通过不了考文显然是当不了武官的。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上百位武状元,现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只留下了一个名字。但是就和溥仪一样。历史上最后一个武状元名声还是很响亮的,这位武状元的名字就叫张三甲。

1876年10月5日,张三甲出生于开州户部寨村。张三甲家里很清贫,但是又十分的崇尚武术,他的父辈和祖辈都是江湖上响当当的武林高手,因此受到父辈的熏陶,张三甲也十分的痴迷于武术。

在张家年轻一辈中,张三甲的武学天赋是最高的,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软鞭都能很熟悉的掌握。除此之外张三甲的身体条件也很好,到十五岁的时候便已经长成了一个彪形大汉。

父亲见他是一个真正的可造之材,于是乎便将其送到了武林名师杨国昌门下武林名师杨国昌门下学艺。张三甲谨遵师训,刻苦求学,武功日益的精进,上百斤的练武刀耍起来都生龙活虎。

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19岁的张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不久后张三甲又参加了武举会试。

在会试前,恭亲王奕忻便服到校场巡查。只见张三甲背熊腰,各种武学套路无不精熟,于是乎便主动将其收入门下。果不其然张三甲在会试上力压群雄,一举夺魁。成为了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也是科举制度下最后一名武状元。

张三甲得中武状元之后,皇帝亲自披红戴花并恩准在京师夸官三日,一时间震动朝野,文武百官无不庆贺。在夸官三日后,张三甲重现回到家乡。或许是因为张三甲的名声太响了,于是便有很多武林人士前来挑战张三甲,其中便包括武学名师霍元甲。当时张三甲便站在那里让霍元甲连踢三脚,竟都纹丝不动,霍元甲最终也叹服了。

不过可惜的是,张三甲武功盖世,却不幸在回乡后身患重病,在妻子刚刚生下孩子后便去世了,年仅22岁,实在是令人感到叹息。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两脚都纹丝不动,他是谁?

霍元甲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他大名鼎鼎,曾经多次在与外国人的交锋当中挫败外国人的气焰。但是相传他这么一位厉害的武术家,却曾经在一个人手中吃了亏。这个人就是大清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几脚都不能踢动他,所以最好只好向他认输。

武术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战斗技巧,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古人特别尚武,尤其爱佩戴刀剑在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仅仅在《水浒传》当中有武松醉打蒋门神这样的桥段,哪怕是正统的文人士子,同样对武艺、侠客这些话题充满了向往,比如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就曾经写到: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侠客是拿着像?吴钩这样的宝剑,骑着白马?的形象的。不过到了清朝的时候,侠客的形象大约是要改变的。因为清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人们持有兵器,也禁止多人聚会,如果违背的话都会被官府直接以残酷的刑罚来处理。当时的武术家没了办法,只好把以前舞动器械的武术变成了舞动拳头的武术。

到了后来,拳术等往往成了武术的主流套路,不管是江湖侠客还是朝廷的武状元,大家都习惯于用拳头来争强斗狠,除非得了特许可以使用兵器。这种拳术清朝末年发展到了顶峰,当时的许多武术家都热衷于以拳头在擂台上打倒外国人来宣扬中国的国威其实这已经是一种比较卑微的挽尊了。我们要打,就应该在战场上打败他们!

可是民间的武术家是没有办法的,从1840年开始,有着?没有昏君?之称的清朝就开始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了。其实也不是从这时候起,康熙打沙俄的时候就花了数万人打人家几百人打了几年,还是因为敌人弹尽粮绝才投降的;乾隆打缅甸更加丢人,仗还没打,自己在路上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了一半以上,最后还是因为缅甸内乱才没有让?鸦片战争?提前。

这种情况下,中国武术家们只能用自己的拳头把国家在战场上丢的脸从擂台上挣回来,虽然这种方式很卑微,但是它却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比如最为著名的霍元甲,出生于1868年,他的家族祖上就是练习?迷踪拳?的,所以他学武有着比较好的底子。他武艺高强,喜欢行侠仗义,在民间拥有很高的名气。

1901年,割占了清朝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沙俄来了个叫做斯其凡洛夫的大力士,他宣称要?打遍中国无敌手,让东亚病夫们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霍元甲虽然不是什么官方人物,但是却有着强烈的民族尊严,他听到?东亚病夫?这几个字就两眼冒火,随即与俄国大力士比武,结果俄国大力士不战而降因为他了解到了霍元甲的名气,被吓到了。

1909年的时候,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英国又来了一个大力士,同样是讥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并且在上海大摆擂台,公开侮辱中国人。在当时的革命党人陈其美的帮助下,霍元甲来到了上海,向英国大力士奥彼音挑战。他要求霍元甲不能使用指戳、足勾等传统技法,约定日期与霍元甲打,结果却逾期不至,逃回英国。

这两次没打成,但在1910年的时候,终于打成了。甲午战争的时候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的日本人觉得这个中国?东亚病夫?这么厉害很不服气,于是派出许多日本的十几名高手来挑战霍元甲。霍元甲让自己的徒弟刘振声上台,一连打败对方5人。日方领队非常羞怒,于是亲自上场挑战霍元甲,被霍元甲虚晃一招骗出破绽,用肘部击断了日本人的手骨,日本人只好认输。

不过如此武艺超群的霍元甲却相传输给了一个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张三甲出生于1876年,还比霍元甲年前8岁。不同于霍元甲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扬我国威,张三甲选择了一条考取清朝武状元的路。21岁的时候,清寒的张三甲考中了乡试,并且准备去参加会试。

会试期间,他的衣着最为寒酸,又没有给达官贵人送礼,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他。不过他在会试时的表现却极为突出,将180斤的大刀舞得虎虎生威,而且来回跳跃身轻如燕。光绪看了十分的满意,钦点他为当年的武状元,并且特许他能够在京师夸官3日。相传他出名后霍元甲也曾经来找他比试,但是却因为连踢了张三甲几脚都纹丝不动而不了了之,感叹到:

?英雄出少年?

不过考取清朝功名这条路却注定了他这一生难以出头了,清朝这时候既不能挣取民心,也不能够勇敢的对外战斗,只有贪腐和欺压百姓才在官场里有?前途?。因此大家都很熟悉没有功名的霍元甲,却一点儿都不知道这个堂堂的武状元。

大清最后的一位武状元,霍元甲曾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他是谁?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不许见白头,就是讲的“红颜薄命,英雄气短。”从古至今涌现了很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他们通过了层层的选拔,才能够得到上阵杀敌的机会,但是有一个人他经过了层层选拔,却没有机会上阵杀敌了,他就是大清最后的一位武状元,霍元甲曾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他是谁?

他叫张三甲,开州人,按现在的地域划分,是个重庆人。他从小便在自己祖父家里开的武馆里头练武,但是他祖父可不是什么武术大家,只是他祖父早年去外面闯荡的时候,和一些江湖上的朋友学了些武术招式,回到乡里也没什么生计过活,两手一拍,开了个武馆教父老乡亲练一些防身术的招式,也能过活日子。

只是张三甲不同,他从小就力大无穷,能够举起他祖父武馆门口的石狮子,对于武术的招数,学得也比旁人快一些,祖父认为他是天生的练武之才,不能耽误了他,说不定以后能在武术上为张家光宗耀祖,于是将他送去开州一个姓杨的武术高手那里学习武艺,张三甲跟着杨国昌学了好几年,杨国昌一直夸他是她徒弟里学得最好的一个,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说不定能中个举。

没几年杨国昌便去世了,张三甲又辗转拜了别人为师,这位师傅可不一般,他在王庭里当侍卫,张三甲拜他为师,得了他的指导,在武术造诣上更进一步,在那一年比试之中,夺得了武举人的称号,中了举当然要进京赶考,但科举制度多年流传下来,总有些陋习,张三甲在考试前要找到朝中任职的官员,成为他们的门生,才能够进行考试。兜兜转转,张三甲被奕看中了。要说这恭亲王奕在当时的清王朝可是有些权利的,没有点智慧在风雨飘摇的前朝怎么可能站得稳,奕看中了张三甲,主动收张三甲为门生,而张三甲也没有辜负他,那一年的武比,张三甲一举夺魁,成为了武状元。

状元是何等风光,文状元都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张三甲在京城风光了好一阵日子,等到回家省亲的时候,登门祝贺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是乡里的人,有羡慕的,也有不服的,不信当今武状元有什么厉害的,前来挑战张三甲的人不在少数,年轻时候的霍元甲也来见过这位武状元,想要同他比试,结果霍元甲在比试的时候连踢张三甲三脚,张三甲纹丝不动,霍元甲这才服了他。

回家省完亲的张三甲本应该回到京城,等候朝廷给他安排差事,但是由于回家的舟车劳顿,回家后又有许多人来拜访张三甲,张三甲不好拒绝,便硬撑着和他们周旋,最后竟然病倒了,大清最后一个武状元没能回到京城,他病死在了开州,他的故土。

结语

张三甲学习武术的时候,可能也想不到他这么强健的一个人,最终会因为身心俱疲而病倒,并且一病不醒,他考上了武状元,却还没能来得及发挥自己的作用,没能实现他儿时练武的梦想,他练武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大清已经岌岌可危,他却没能来得及保护自己的国家,他倒在了大清面前。

清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状元张三甲功夫如何?

古往今来出过的状元并不多,或许是重文轻武,人们对武举状元尤其关注少些!

何谓武状元?解释起来,武状元就是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存在着文治武功。人们已经习惯于一方面“以文教佐天下”也就是叫教化民众,维护社会太平;另一方面“以武功戡祸乱”也就是保护国家安定、巩固国家政权。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武状元通常,功夫自然是十分了得!但是否从军却也未必。

郭子仪

最有名的武状元大概就是郭子仪。他是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

年龄最小的武状元是朱虎臣,宋绍兴年皇帝赐武状元时,朱虎臣年仅九岁。朱虎臣九岁参加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他面对群臣,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评《孙子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后人评价说,这种事大概只会出现在开童子科、喜欢培养神童的宋代。

朱虎臣

而一说,张三甲,估计没几个人知道!

事实上,张三甲,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亦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状元祠

张三甲,1876年生于开州户部寨村,一个清贫但却尚武世家。自幼因受父辈熏陶学到不少招数,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软鞭等各有独至之处,尤以大刀起舞称著乡里。后拜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武艺日臻上乘。百八十斤的练武刀耍起来盘龙翻舞,套数多变,跑马射箭百发百中。

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

据说,有一次三甲马上手提大刀,舞得性起将一棵直径盈尺的柳树砍下。马驮不动,他就下马背树走了三里,竟是脸不变色心不跳。

状元及第

杨国昌逝后,三甲又拜师于清廷蓝领侍卫杜回春门下,经这位大内高手点拨,三甲又有新的进步。

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殿试时,三甲舞动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一展平生才学,一举夺魁,钦点状元及第,轰动乡里。

要说,这人啊,事啊,真没准。就在三甲高中、其妻杨氏喜产贵子的双喜日子里,三甲却因操劳过度忧愁国事而疾,不治而亡,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6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