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汉宣帝名声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他爷爷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这一脉活下来的只有刘病已,从此流落民间。据《剑桥中国史》,这一脉被称为以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卫氏家族,刘病已的前任昌邑王刘贺是以李夫人、李广利为代表的李氏家族,两个家族明争暗斗了很多年后,以刘贺被废、刘病已被立标志着卫家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西汉的皇帝,广为人知的除了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外,最知名的恐怕就是汉武帝刘彻了,他开疆拓土,一举奠定了中国版图的雏形,但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代并非武帝时代,而是宣帝时代,宣帝,即刘病已,西汉史上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在汉朝,只有那些对国家有大贡献的皇帝才配想有庙号,西汉只有四位皇帝享有庙号,他们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刘询的庙号为中宗,意为中兴之主。
为什么说西汉国力鼎盛不在武帝而在宣帝呢?那是因为武帝穷兵黩武,把从文帝以来无为而治积累的财富不说是踢干荡净,那也差不多了,武帝末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下《轮台诏》要求休养生息。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轮台诏》
当武帝之时,跟匈奴、大宛等国打仗,那都是真刀真枪,以强大的国力做后盾,没有任何虚的,虽然逞强一时,但内耗极大,到最后已经是外强中干了。且四夷不服,不是这个反就是那个反,宣帝时期则不同,宣帝更讲究策略。以常惠经营西域为例,他很懂得如何利用西域诸国的兵力,而不是每次都从国内调兵。有次跟匈奴打仗,常惠本身就一光杆司令,却用汉朝的节杖调动了乌孙五万兵力大败匈奴。另一次攻打龟兹时,也是联合周边国家兵力,吓得龟兹不战而降。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通过外交手段调动他国兵力,这算是宣帝时期的明智之举了,不过这也应该算是沾了武帝的光,把西域诸国打怕了,他们才认可你。
宣帝有武治的同时,还有文治。武帝喜欢用酷吏,宣帝爱用循吏。所谓循吏,即老百姓口中的好官。宣帝年幼时曾流落民间十余载,深知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过得不容易,所以非常注意改善民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宣帝重情重义,曾顶住权臣霍光的压力,立贫贱时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与此故事相关的成语有故剑情深、南园遗爱。
像汉宣帝刘询这样又有文治武功、还有情有义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真不多见,但为啥他的知名度这么低呢?以汉武帝刘彻为题材的电视剧看过《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等,以刘询为题材的电视剧只看过《乌龙闯情关》……
历史大家吕思勉先生在他的《秦汉史》中对刘询有过这样一个评价,也许能解释为啥刘询的知名度不如汉武帝。
帝虽有阅历,而无学问。故能理当时之务,而不能创远大之规。——吕思勉《秦汉史》
事有两面,正如太极有阴阳。流落民间对刘询来讲,增长了他的阅历,使他避免了在宫中养尊处优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许这就是他能够使汉朝得以中兴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长期在民间游荡,受教育的机会少了,学问水平自然就低了。所以宣帝虽光大了的武帝的事业,但并没有开辟出新的天地,也许这就是他知名度略低的原因了吧。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汉宣帝一朝走向巅峰是确实的,但我们普通人你问汉朝一定知道汉武帝刘彻,但是不知汉宣帝刘询。毛主席一句词,深刻道明了汉武帝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政绩。
汉宣帝刘询何许人也,
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前91年-前49年),字次卿,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开创了“孝宣之治”,出击匈奴,使匈奴来朝,建立西域都护府。文治武功丝毫也不逊色汉武帝。在庙号严谨的汉王朝,是四个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一,庙号“中宗”,意为中兴之主。其他拥有庙号的分别为汉朝开创者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开创者汉文帝刘恒、“汉武盛世”开创者汉武帝刘彻;没错每一个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
那么为何刘询人气这么低调呢?
其一:个人经历有关。早年的草根生涯对刘询来讲,增长了他的阅历,使他避免了在宫中养尊处优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许这就是他能够使汉朝得以中兴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长期在民间游荡,受教育的机会少了,学问水平自然就低了。所以宣帝虽光大了得武帝的事业,但并没有开辟出新的天地。
帝虽有阅历,而无学问。故能理当时之务,而不能创远大之规。——吕思勉《秦汉史》 按照第一规则,人们只会记住第一个主动出击匈奴的人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结束了几百年来匈奴南下侵虐的历史。至于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打败匈奴,建立西域都护府,使匈奴来朝称臣不过也只是后来人。
其二:对待儒家的政策上。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刘彻相比,汉宣帝更崇尚王霸杂之的权术。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儒家那一套并不是国家真正强大的原因,你可千万别当真。做皇帝手腕要硬,不能被大臣所左右,表面上用王道统御四方,私底下也要学会用霸道之术教训那些不听话的。本来一语中的,做皇帝的精髓莫过于此。可惜儿子不争气啊,汉宣帝对儿子讲的话,传到一群儒生那里去了。
这下得了,中国历史都是谁写的。一群儒生书写的历史。当时百姓会感激汉宣帝带来的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历史的车轮是往前走的。经过一代代儒生的春秋笔法书写,名气不如汉武帝是肯定的。毕竟汉武帝肯定了儒家的地位,往后的两千年历史也都是儒家思想治国。
?说起西汉,也许很多人会想到汉高祖刘邦,虽远必诛的汉武帝刘彻。我们大概听说过的这些人和事就大都是因为这些是汉朝辉煌的时刻。其实在汉武帝之后才到达了西汉的巅峰。而当时的皇帝就是汉宣帝刘病已。也许说起刘病已,我们大多都没听过。但是他其实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在他统治期间,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那么汉宣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原名叫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的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有过牢狱之灾的皇帝。后黄龙元年十二月,刘询因病死于长安未央宫,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
后来他还开拓了汉朝最辽阔的疆域,匈奴等被他彻底降服。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兴”。顾名思义“中兴”就是国家由衰退到复兴,由弱到强的变化。其实在汉宣帝刚即位的时候,汉宣帝不过是一个“傀儡”。后来直到霍光死了之后,汉宣帝才亲自管理西汉。
再后来汉宣帝成立了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终于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在内政上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汉朝逐渐得到发展。虽然我们看的电视剧里很少会出现汉宣帝,但其实汉宣帝的能力很强,他延续了西汉的辉煌,并开创了新的盛世。?
汉宣帝在位期间在政策主张方面缺乏独立性,西汉时期沿用的政策制度,大多数都是汉武帝时期留下的,而这是都不是汉宣帝自己创造的。汉宣帝提出的大部分政策,本质上是对前朝政策的一种完善。虽然汉武帝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很有创造性,但是这些政策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而汉宣帝就对这些政策进行修正,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创造性,所以不给后世所注意。
其次就是在汉宣帝时期没有发生过惊天动地的事情。众所周知,汉宣帝登基以后,更加注意农业生产,加强休养生息政策,军事外交方面也更加理智,没有过多穷兵窦武。所以在汉宣帝时期既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恶事。所以这样一来,反而也没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就是汉武帝以只做一件事让人记忆深刻。比如汉武帝一生都跟匈奴死磕,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几乎不怎么管其他事情。而汉宣帝上台以后,所面临的是一个被汉武帝搞得千疮万孔的国家,他要兼顾的事是在太多了。如果只做一件事情,可能西汉在他手里就完了,所以什么事都管的汉武帝,就没能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合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尽管汉宣帝在文治方面甚至比汉武帝还高,而且西汉也在他的治理下达到最辉煌的时期,但是显然汉武帝的名气要比汉宣帝大的多,就是和以上三个原因有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6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