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解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大臣。
解缙自幼聪明绝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就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才19岁的他又进士及第,同年,就当上了翰林学士。
解缙才华横溢,他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我们从一些小故事,就能体会到解缙有多聪明。
解缙当上翰林学士后,有一天,京城下起了大雨,路上湿滑,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们看到后都哈哈大笑。
解缙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开口便念出一首白话打油诗来回应他们:
春雨滑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看到了没,解缙虽然跌倒了,但他把旁边嘲笑他摔跤的人们讥讽成了一群牛。
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这位才思敏捷的解缙,就常常把解缙带在身边,让他随时作诗应对。
据《解学士诗》中记载,朱元璋有一次出题,让解绪根据自己说的话来吟诗,而解缙句句巧补,令人应接不暇。
朱元璋说出第一句: “昨夜宫中降生。”(意思是昨晚宫里有个妃子生了个孩子)
解缙回答: “君王昨夜降金龙。”(宫里的妃子生下的不正是龙子吗)
朱元璋反转: “生下的是个女孩。”
解缙略加思索,笔锋也跟着一转: “化作嫦娥下九重。”
朱元璋再次反转: “可惜出生不久后就死了。”
解缙露出惋惜的神情,马上又提笔写出:“料是世间留不住。”
朱元璋继续说: “没埋,已经丢到水里去了。”
解缙随即挥笔写出最好一句:“翻身跳进水晶宫。”
于是,一首佳作随即写成:
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
料是世间留不住,翻身跳进水晶宫。
朱元璋边看边思量,觉得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构思十分奇妙,他反复吟读,赞赏不已。
还有一次,朱元璋对解缙说: “爱卿,人人都说你聪慧敏捷。今天我叫左丞相说句真话,右丞相说句假话,只准你添加一个字,把两句话串成另一句假话,行吗?”
解缙连忙答道: "遵旨!”
左丞相说: “皇帝坐在龙座上。”(真话)
右丞相说:“老鼠捉猫。”(假话,老鼠哪里能捉猫?)
解缙答道: “皇帝坐在龙座上看老鼠捉猫。”(自然是假话)
朱元璋一看没难住解缙,他不肯罢休,于是又说道: “仍然是这两句话,你添一个字把它串成一句真话吧。”
解缙略一沉思,笑着回答: “皇帝坐在龙座上讲老鼠捉猫。”(皇上给大臣讲老鼠捉猫的故事,当然是真话了)
朱元璋龙颜大悦,为大明王朝有这样的良才而深感欣慰。
加一个字,可成真话,也可以是假话,可见挑字的重要性。也难怪历史上那些诗人每写一首不错的诗词,都要反复地推敲。
朱元璋与解缙这两则对诗的故事,也可以看出解缙不愧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才思敏捷的大才子。
《解缙像》顾见龙绘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解缙祖父为解子元,是元帝国安福州判官。兵乱时守义而死。父解开,明太祖朱元璋曾召见谈论元朝故事。欲加官授职,解开辞去不任。
解缙天生聪颖,六岁能诗,有神童之誉。洪武二十年(1387年)中式丁卯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联捷戊辰科三甲第十名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边。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解缙简介,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次日,解缙即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不久,解缙再次呈上《太平十策》进言。当时解缙在兵部从事,其言语时常轻慢。兵部尚书沈溍奏报此事,明太祖反而说:“解缙只不过以冗散自恣罢了。”数月后,朱元璋下诏,改解缙为监察御史。当时韩国公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谋反得死罪,解缙代替郎中王国用草疏鸣冤。此外又为夏长文写草书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因此深恨解缙。当时近臣父均须入觐,解缙父亲解开入觐时,朱元璋说:“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遂同父回乡。
八年后,明太祖驾崩,明惠帝即位。解缙进入南京应天府,随即有官员弹劾,并称其违背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应当舍弃家人离开。于是解缙被贬为河州卫吏。当时礼部侍郎董伦为明惠帝所信任,解缙于是书信予董伦,请求谋职。后经董伦举荐,明惠帝下诏命解缙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待诏。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攻入金陵应天府后,解缙归降朱棣。朱棣随后即位,是为明成祖,解缙升任翰林侍读。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随后,解缙奉命总裁编撰《明太祖实录》与《列女传》。书成,朱棣赏赐银币。其后又主编《永乐大典》。永乐二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朱棣曾经召见解缙等人说:“你们七人朝夕相处,我经常在宫中称赞你们的勤勉谨慎。往往最初容易谨慎,而最终仍然能保持下去的则很难,希望你们能够共勉。”于是各赐五品官服等。恰逢立春时,朱棣赐其等金绮衣,与尚书地位相同。此后内阁进言,朱棣均虚心采纳。
解缙很少登朝,且因才气颇高,任事直前。其善于言辞,但对他人的好恶从不顾虑忌讳,廷臣多因其受宠而嫉恨。恰逢当时储君未定,淇国公邱福称汉王有功,当立朱高煦。明成祖则密询解缙,解缙称:“皇长子(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并不回应。解缙又拜首称:“好圣孙(朱瞻基)。”朱棣因此表示同意,储君之事遂定。汉王朱高煦遂因解缙进言,而尤其忌恨。当时恰逢明朝大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朱棣不听。随后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解缙再次谏言说:“这会引起战争的,是不行的。”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永乐四年,皇帝赐内阁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并不包括解缙。次年,解缙因廷试读卷不公而受连坐,被贬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参议。正准备赴任时,礼部郎中李至刚上疏称解缙有怨言,随改其至交阯,命监督化州兵饷。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恰逢成祖北征,于是他拜谒太子后就即返回。汉王朱高煦随即伺机上书,称其“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成祖听后震怒。当时解缙与检讨王偁在广东游览山川,并上疏请凿赣江以通南北。奏书刚至,朱棣即命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均连坐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病死于狱中。永乐十三年,锦衣卫都督佥事纪纲呈上禁锢犯人的名单,朱棣看到解缙名字,问道:“缙犹在耶?”纪纲会意,随即灌醉解缙,将其活埋到雪中冻死。解缙死时仅四十七岁。随后,锦衣卫抄其家产,妻子宗族流放辽东戍边。
当时解缙在翰林院时,朱棣曾经写出廷臣名单,命解缙分别陈述各人的长短。解缙回答道:“蹇义天资较高,但内心无主见。夏原吉有德行雅量,却不能远离小人。刘俊有才干,却不知顾虑道义。郑赐可说是个君子,只是才能颇为短浅。李至刚荒诞且善于趋炎附势,虽有才能但是心地不端正。黄福秉持着平易正直之心,确能执节守正。陈瑛执法刻薄,尚能保持廉洁。宋礼戆直而苛刻,人们都怨恨其不懂得体恤。陈洽疏阔通达,警觉敏锐,也不失于正直。方宾则是只有簿本书记之才,怀有市侩之心。”朱棣把此文交付给太子朱高炽,朱高炽借此加问尹昌隆、王汝玉两人长短。解缙对答道:“尹昌隆是君子,但无弘大的雅量。王汝玉的文笔难得,可惜只有市井之心。”之后,明仁宗即位,其出示解缙的上疏给杨士奇,并说:“人称解缙狂妄解缙简介,但看其所陈列的,都有定论了,他并不狂妄。”于是下诏请归解缙妻子宗族。
当初解缙与胡广同侍明成祖大宴。明成祖对两人说:“你们两人都是同乡、同学、同官。解缙有个儿子,胡广你可以把你女儿嫁给他。”胡广答道:“臣妻子还在怀孕,尚不知男女。”明成祖笑道:“肯定是女的。”孩子出世,果然是女儿。解缙死后,解缙之子解祯亮被流放到辽东。胡广就想解除婚约。女儿大怒,割耳朵发誓道:“我这薄命的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亲大人当面承诺的。毁约的话,我只有死,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等到解家被赦免,其女仍旧归嫁解祯亮。
正统元年,明英宗下诏归还解缙家产。成化元年,明宪宗下诏恢复解缙官职,并赠朝议大夫。解缙死后,朱高煦谋反被诛灭;安南屡次谋反,明朝设置郡县不久最终也被迫撤销,这些均如解缙生前所言发生。
解缙善书法,尤善狂草,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著有《文毅集》。
对于狂生解缙的万言书,朱元璋很明白这里面的意思。可是出乎意外的是朱元璋却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并没有因为解缙万言书的指责而大动肝火,反而是沉住了气,他对解缙是大大的嘉奖,并对解缙委予重任。
缙是大明的一个奇才,也是当时学子文化人以之敬仰的楷模。在民间,解缙的故事让众人所津津乐道。其中他向朱元璋进言,那个“万言书”的故事更是让说书人说的出神入化。
都说读书人胆子小,可是解缙为何这般的胆量,写下万言指责篇,矛头直接的指向生性残忍的大明天子朱元璋,这是解缙拿命在挑战朱元璋的底线。这里我说一说解缙“万言书”的故事。
读过解缙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原来没有什么文化的大老粗,布衣天子朱元璋也喜欢附庸文雅,自诩文化人。当他看到的大才子解缙时,被其才华深深吸引。他将年少才茂的三甲进士解缙留在了身边,让他做了自己的秘书——翰林学士。
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单独宴待了解缙。席间酒后,带着浓浓醉意的朱元璋,放下了九五之尊的架子,他拍了拍解缙的后背,对解缙道:你们年轻人真的很幸福,有书读,不像咱那个时候,穷!尽管咱现在得了江山,可咱还是大老粗一个,没有文化,对于治国缺乏知识。你知道吗?虽然你我名为君臣,可实际上我们俩是情同父子,你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人,你有什么话,尽管对我说,不要有什么顾虑、千万别藏着掖着。 ”
对于主子朱元璋的这番话,解缙是受宠若惊,当他回到家后,兴奋的解缙怎么也睡不着。他干脆拿起来笔,洋洋溢溢写下数万字的《大庖西封事》万言书,在《大庖西封事》里,解缙大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对于朱元璋治国中的错误给予了指出和指责。解缙将万言书封好后,带着疲倦之意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解缙就将万言书上呈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打开看后,并没有做声,他将“万言书”交给了身边的太监,让太监转交堂下的文武众臣看。
当堂下众人看到解缙在“万言书”中指责朱元璋滥施酷刑,闭塞言路,实为暴君的做法时个个是心惊肉跳的,他们不由替大胆的解缙捏了把汗。他们知道朱元璋对于言论是非常的控制的,对于指责他的人,朱元璋从来没有让他们活过。面对解缙的“万言书”,众人觉的解缙是完蛋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朱元璋一改往常的性格,他不但没有动怒,反而是称赞解缙有才华,对于解缙的指责大大的赞赏。他没有惩罚解缙,却给了解缙更大的重任,让其出任监察御史,考察各地州府的吏治。
有人说,这是解缙的一场赌博,这确实不假。要知道朱元璋的性格,对于冒犯他的人,朱元璋是一个也没有放过,可是解缙却破例的相安无事。朱元璋为什么不杀解缙,也许是他太喜欢解缙的才华,也许是朱元璋真的认为过去错了!所以朱元璋让解缙外出考察州府,他想看一看解缙真实才干!
一代才子解缙,洪武二年(1369年)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就被人誉为“神童”。5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即能过目不忘,7岁能写文章了;10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能终身不忘;12岁读尽《四书》、《五经》,还能贯穿它们的义理。18岁参加江西乡试,名列解元(榜首),次年中进士。一生辅佐过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官至内阁首辅。
洪武年间的时候,因才气过人被重用,朱元璋经常让他伴左右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同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成祖对解缙更是信任,曾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解缙年少成名,所以骨子里桀骜不驯,性格直来直去,很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所以后来下场不是太好。
朱元璋的时候解缙指责兵部一属下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反告解缙。朱元璋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把他远远的打发到江西,做了道监察御史。后来,李善长又因罪被朱元璋处死,大家避之不及,可解缙为其辩冤;随后又弹劾一些在要职的官员。朱元璋对解缙关爱有加,怕解缙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召解缙父亲入京,直言不讳:“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只好随父亲返回家乡。在老家8年里,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为日后编著《永乐大典》打下了基础。
等朱元璋去世之后,建文帝登基,他才返京为官。永乐时期,过了几年的太平日子,可是他还是改不了刚直不阿的性格,依旧屡次上疏,针泛弊政,弹劾奸佞小人,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到成为了太子之争的“牺牲品”。《明史》中清清楚楚的记载,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指挥纪纲上报囚犯名册,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听到此语,纪纲就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活活冻死,年仅四十七岁。
《大明才子解缙》中的解缙
据说在永乐年间,朱棣曾经得到一把象牙扇子,非常喜欢,但是觉得扇面只有画没有诗缺了点什么,解缙作为当时著名的才子,书法非常出色,朱棣就让他题诗一首,解缙看扇面上的画和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非常相合,于是提笔就把那首诗给写上去了,谁知道在写的时候一不小心少写了一个“间”字,一开始还没人注意到,但是后来却被他的政敌给注意到了,于是他的政敌说:“解缙恃才傲物,少写一个间字,不把您看在眼里。”朱棣也生气了,要治解缙的罪,但是解缙却说:“臣并非刻意戏弄,只是未曾说明,臣只是不曾照搬全诗,而是另作了一首小令。”于是解缙将之读成了一首精彩的小令,群臣都感叹他的才华。
解缙一生事迹颇多,就连他死后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当时解缙被纪纲谋害惨死于雪地之中,朱棣听说此事以后,还非常伤心,急忙前往看望。看着解缙的遗体,朱棣想到往日君臣和谐的时候,不禁泪流不止,看到当时解缙虽死,但是右手却依旧紧紧握拳,朱棣心生好奇就亲手掰开了他的右手,念出了解缙写的字“解缙死在诏狱里,埋在紫金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朱棣也不好改口,就只好将之厚葬。
解缙的雕像
首先解缙的才华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华能力,朱棣也不会信任他让他来编纂《永乐大典》这么重要的经典文集,但是和很多才华出众的文人一样,解缙恃才傲物,在政治上不太聪明。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解缙人品不好,其中受到责难最多的就是在朱棣进京的时候投降了朱棣,并且接下了“开国诏书”这么一个摊子,还常拿他和不肯写诏书而被灭了满门的方孝孺对比,但是其实两人有着本质的差别,方孝孺在建文帝时期就是重要的大臣,而且也是削藩的主要倡导者,如果他去写这个诏书就是真的乱臣贼子了,但是解缙不同,解缙不是建文帝的死忠,他没必要誓死不降。
可以说解缙并不是那种小人,相反他为人相当刚正,早在刚当官的时候就因为直直的攻击群臣的缺陷招来了群臣的指责,因此被朱元璋雪藏,在这段时间上书的《万言书》《太平十策》等更是治国良方。只能说解缙才华有,能力也有,但是在为官上却不够聪明,他不知道当官是需要很多妥协的,需要他察言观色,所以在太子之争中,大胆直言,他不懂朱棣问他的意见其实最好的就是不发表意见,只是照着自己的想法觉得合乎礼仪的应立皇长子。也是因此招来了很多的祸患,最后惨死雪中。
解缙的人品其实并不差,只是太直了,太过张扬了,不懂收敛,这从很多史书的评价可以看出,比如《明史》中就说“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
解缙画像
读错别人的名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尤其是这些同音字,一个不好读错就容易造成笑话。解缙这个人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因为实在太聪明了,七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写词作赋,十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过目不忘。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十八岁的解缙参加了乡试名列榜首,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但是解缙这个人就和他的名字差不多,高傲与不羁。
解缙中了进士之后就入朝为官,因为他的才学非常出众,所以朱元璋甚是器重他。他对解缙说他们二人之间名义上是君臣的关系可是实际上是父子的关系,解缙应该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细。于是第二天解缙就上奏了《太平十策》,对于政治政策以及法律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朱元璋读了之后,觉得解缙是真的有才华,从而更加的欣赏他。但是解缙这人情商实在不高,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大臣们经常联名上奏他。于是朱元璋觉得解缙这个人实在有点冲动且为人处世不够成熟,于是让他回去好好的闭门思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4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