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清朝宦官干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和之前的朝代比,连一个宦官干政的事例都没有。为什么对宦官会防范得这么好么?这得归功于乾隆皇帝。
话说乾隆是个很勤政的皇帝,对文武大臣的工作情况,也是明察秋毫。《高宗实录》中记载:“上录诸直省道府姓名,密记治行优绌。”也就是说,文武大臣们的所作所为,乾隆都一一记录在册,根据这个决定官员的升迁。
当然,这事极秘密,内容也只有负责记录的太监知道。
乾隆三十九年春的某一天,史料记载:“左都御史观保、侍郎蒋赐棨、吴坛、倪承宽尝因侍班私论其事。”也就是说,这几个官员在值班的时候,讨论起乾隆秘本的事情来。
(乾隆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还有个叫高朴的,也在一块值班。他认为,如果把这几个人的议论告诉乾隆,自己一定会飞黄腾达。所以,回去后,他赶紧写了个奏折,向乾隆告状去了。
乾隆见了奏折很生气,本来还以为,自己这事做得挺机密的。没想到朝中大臣居然都知道了。大臣们怎么会知道呢?他一定要查一个水落石出。所以,他将这几个人抓起来,交给刑部审问。
刑部审讯的结果是:“(太监)高云从偶泄于外廷。”
清朝没有发生过太监干政的事,也没有几个被历史记录下来的太监,特别是前中期,翻遍《清史稿》,几乎都没有关于太监的记载。不过,乾隆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句:“太监高云从处斩。”
高云从是谁呢?
他是乾隆的太监,主要负责文武大臣和乾隆之间的奏折及乾隆的一些御批传递。准确地说,就是个跑腿秘书。
(影视里的清宫太监)
乾隆继位后,对太监干政的事很重视。入宫的太监,他都会给改个姓,一般都姓“秦、赵、高”这仨姓。为什么呢?因为“秦、赵、高”也就指秦朝那个指鹿为马、祸国殃民的赵高。
乾隆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警惕,千万不能给太监干政的机会。
这个高云从,就是被他改姓“高”的。
除了改姓外,他对太监的约束也非常严。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太监和两个官员擦肩而过时,太监的手碰到了其中一个官员的手。然而,太监却跟没事人一样,直冲冲就走掉了。乾隆马上叫来太监总管,对他破口大骂,说,身为太监的不过只是个奴才,居然见了官员不让道,赶紧回去好好管束这些太监,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全部处斩。
乾隆对太监这么严格,竟然还发生这样的事情,这让乾隆非常生气。他立刻锁拿高云从,交给刑部审问。
(于敏中)
高云从经不起拷打,便交代说,确实是自己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曾把这事“偶泄”出去了。不过,自从“偶泄”以后,便经常有官员向他打探乾隆皇帝“密记”的事情,包括军机大臣于敏中都问过。
结果出来后,乾隆对这事进行了严肃处理。牵涉此案的大学士于敏中、军机大臣舒赫德、尚书蔡新、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廉等人,受到了严厉的申斥。而直接打听的左都御史观保、侍郎蒋赐棨等,则受到革职处分。
而高云从呢,因为“泄漏秘密,交通外廷”,被处以磔刑。
正是因为乾隆对太监极为严苛的管理,再加上有高云从杀一儆百的例子,所以,清朝从此再没发生过太监和朝廷官员私下往来的事情,更不要说干政了。
(参考史料:《清高宗实录》《清史稿》)
清朝时期之所以没有出现宦官参政,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明朝时期宦官参政非常严重,对于清朝有一种借鉴意义,同时清朝时期的皇权加强,使得宦官没有那么容易获得权力。
1、明朝的教训
明朝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在明朝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大贪官和大宦官,最出名的以王振,魏忠贤为首。明朝末年,社会秩序之所以快速崩塌,主要是因为以魏忠贤为首的贪官买卖官爵,贪污受贿,大量的兼并土地导致民怨沸腾,使得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想要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明朝的宦官参政的隐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现的,从明成祖朱棣允许宦官加入学堂开始,就为明朝的社会制度埋下了深重的隐患,而明朝的灭亡给清朝做了一个反面教材。2、皇权的进一步集中
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了宰相成立了内阁制,使得皇权有进一步加强,但是这并不是皇权发展的最后阶段,皇权在清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达到了巅峰。军机处虽然是一个游离在制度之外的机构,但是他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官员的权力,加强了皇帝的皇权,所以说宦官很难从皇帝的手中或者是从其他地方获得权利,使得他们有参政的机会。综上所述,清朝时期宦官参政之所以不严重,一方面是因为皇权的高度集中使得权力大部分都位于皇帝的手中,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有着一个非常深刻的反面教材。
古代封建王朝社会,总是会出现权臣专政、皇族掌权、后宫干政、宦官干政等各种现象。而这些现象,也常常会造成古代王朝的解体。旧的王朝灭亡,被新兴的,没有后宫、宦官、权臣、皇族乱政的新王朝所取代。
而新王朝又会延续两三百年,在这延续过程中,朝廷中皇帝的掌控能力又会逐渐减弱,又会出现新的几股势力乱政的现象。比如西汉和东汉两个王朝,本来强盛一时,但是皇帝后来越来越弱,年龄越来越小,行事越来越荒唐。于是,朝廷逐渐被后宫掌握,被外戚、宦官及权臣掌握,王莽、梁冀、十常侍这样的人出现,这两个朝代也就走向灭亡了。
再比如唐朝,一开始也是强盛无比,但是“安史之乱”以后,除了地方上军阀割据外,朝堂也被宦官所掌控。以至于宦官可以任意废立皇帝,杀戮皇帝。最终唐朝也走向了灭亡。唐朝的这种情况,在明朝的时候,又再一次重复出现。清朝的时候,雍正、康熙之前,朝堂的权力主要在皇族手里,当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让皇帝的权力无法集中。
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朝廷还因为皇族权力太大,而让雍正大费周章。到了晚清的时候,则出现了慈禧干政等后宫干政的现象。而慈禧太后的干政,也是清王朝走向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说起来,整个清朝,政治上最清明的时候,应该是乾隆时期。在整个乾隆时期,基本上没有出现过皇族掌权、权臣专政、后宫干政及宦官干政这样一些现象。虽然说乾隆晚期的时候,和珅算得上是一个权臣。
但是和珅只不过是比较贪腐而已,他所培植的党羽并不多,也没在朝廷中排斥异己,更不敢控制乾隆皇帝,所以他根本算不得什么厉害的权臣。而且,他不但不敢控制乾隆皇帝,还被乾隆皇帝牢牢掌控着。以至于嘉庆一上台,一下就把和珅拿下了。而拿下和珅后,却没有任何动荡。政治清明,自然会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可是为什么,乾隆皇帝之后,清政府的综合国力却急剧下降,清朝也江河日下,最终走向了被列强轮番欺辱的地步呢?政治清明,却造成了国家的衰败,这一反常的现象,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如何理解乾隆皇帝时期出现的政治清明现象。实际上,乾隆皇帝时期的所谓“政治清明”,其实只是表象,是非常不真实的。是建立在政治高压的基础上的。而且,乾隆时期出现的,是封建社会非常奇特的政治高压。之所以说乾隆皇帝时期的政治高压奇特,是因为这种政治高压,和历史上其它时期的政治高压是不一样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高压,是秦朝的政治高压。
当时秦朝实行了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政治高压行为。如果说光是这样,秦朝可能还不会走向灭亡。秦朝走向灭亡,是因为它还要大肆劳役百姓,大兴土木修建万里长城、阿旁宫等浩大工程。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种庄稼,生活就进入了困顿,因而最终揭竿而起。甚至秦朝之所以大乱,还不是大兴土木,而是后来秦二世暗弱,赵高这个宦官“奸臣当道”,因此大家才不服,才有“揭竿而起”的说辞。
(乱政的赵高)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这种政治高压也是如此。也是来自于权臣和宦官的高压,也是因为皇帝暗弱,让大家对“奸臣当道”不服气。才要站出来,和这些“奸臣们”斗争。乾隆时期的政治高压,不是来自于“奸臣当道”,而是来自于皇帝的政治高压。本来,皇帝已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了,但是乾隆还不满意,他还觉得自己权力不够,因此才大兴文字狱,进行舆论控制。
同时,不断地折磨大臣们。比如他对张廷玉、鄂尔泰等大臣的折磨;他的皇后去世后,借口对葬礼不满,对大臣及皇族的折磨等等。所有这些,就是要再一次收权。乾隆这样高度集权,造成的结果,就是严重束缚了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让整个社会职能,囿于农业生产,也因此失去了走向世界前台的机会。最终国家坐吃山空,国力急剧下降,因而发展成清末的破败落后的可悲场景。
因为清朝对太监的管理是非常苛刻并且严格的,而且当时的太监他们手上的政权并不太大。清朝更是皇帝的绝对统治,所以太监是不可能分到任何一点控制权的。
其实在很多朝代之所以会出现宦官专政,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国家体系问题,特别是明朝时期,明朝有很多的皇帝是荒政的,他们大多数都不作为,而且还有一些皇帝还沉迷于修炼长生不老等等的一些奇葩事情,他们不勤政,也不问政事,在这个时候皇帝不作为,那么很多事情就是由宦官来替皇帝出主意并且传达的,甚至还有替皇帝批奏章的情况。
所以后来这些本来应该是皇帝来决定的,事情最后竟然变为宦官是真正的决策人,也因此宦官的手中开始掌握了一些政权,还渐渐成为了最有权势的人,但是在清朝时期,康熙认为太监是最下贱的人,就和蛆虫一般,所以整个清朝时期也就那么几个宦官是比较有名气的,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是被踩踏在脚底下的,而且在制度上清朝的管理也更加的严谨一些,即便存在内务府,但是内务府总管一般都是贵族,所以这种人和宦官是绝对不会有勾结的。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其实明朝的时候,太监的人数是特别多的,大概有数10万之高,而在清朝时期,顺治,康熙,雍正这三个时期,皇宫中的太监数量一直都非常低,大约也就在1000人左右,就算是乾隆时期比较多,也大约就在3000人左右,太监的数量那么少,而且又被均匀的分配到各地,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干政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4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