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北宋与辽国的檀渊之盟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对宋朝是利还是弊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19:36:03

很多人都不了解澶渊之盟,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之间战略妥协。

这份合约的签订,虽然被后世的很多人所不齿,却在当时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但产生合约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而宋辽双方在整个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战略逻辑差异,也值得后人去一探究竟。

澶渊之盟:和与战背后的宋辽战略逻辑

经过长期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训练后,辽国已经具备了十分雄厚的实力。而宋朝因为太祖出身于武将,所以,对大臣极度不信任。为了防止再发生陈桥兵变这样的事情,宋太祖将军政大权集于一人之手,这就使得地方军事力量十分羸弱。

自咸平二年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期间,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全力反扑的辽国

北宋早期同辽国多次爆发了争夺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1004年的秋季,辽国出动大军全力攻宋,并扬言要夺取河北全境。宋朝方面在得知契丹铁骑来犯后,举国哗然。不少人建议宋真宗逃往金陵或成都躲避辽军锋芒。只有寇准坚定地主战,并用宗庙社稷为由,逼迫宋真宗前往一线迎战。自宋太宗北伐后,两国间最大的规模的战役打响。可历史却在这一刻开始向很多人看不懂的方向发展。

此战辽国的主要目的在于夺取“关南之地”,彻底掌控燕云十六州。萧太后和辽圣宗也为此集合了全国兵力,立志要毕其功于一役。

辽国为这次战争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总动员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宋朝与辽国于檀渊城展开决战。虽然,宋朝兵力弱,但依靠前人所留下的战争经验,北宋勉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由于,习惯性的议和思维及为了防止将领趁机拥兵自立,所以,宋朝提出与辽国签订和约。不久之后,双方于澶渊城签下约定,史称“澶渊之盟”。在这份盟书中,两国约定:只要宋朝每年定期进贡,那么,辽国就不再攻打宋朝。

具体内容如下:

一、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檀渊之盟,对于宋朝到底是利是弊呢?

这一盟约的签订就是建立在战争的背景之下的,而两国之间的战争背景的话,一般来说是979年至1004年之间的征战,在1004年的时候这一盟约得以签订,两国之间达成和平。其实早在964年的时候两国之间就已经是发生过战争的,这次战争是以宋军的败退结束的,这也是两国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979年的时候,宋灭北汉,更是直接北上,对辽发动战争,但最终失败

而到了986年的时候,再一次进行北伐,这一次战役中有我们所熟知的杨业,而这一次也是很顺利的,取得了不少的胜利,更是收复了很多失地,但是由于在之后的时候,有将领贪功冒进,导致了惨败,而在撤退的途中更是损兵折将,杨业也是在这个时候殒命的,而这一次也是丢失了不少的土地。也正是这一战役,使得宋朝从有进攻转向了防守。

而辽在取得了胜利的情况下,自然是开始南侵的,双方之间在征战中互有伤亡,在几次征战之后,宋朝的精锐军队也是损失严重,这样一来不仅是收复失地的可能性变得渺茫了,更是彻底的转为了防守的态势,双方就在这样的相互征战当中相持着,直到1004年的时候,辽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宋朝帝王想要向南逃亡,但是被当时的丞相寇准拦了下来,并力谏帝王御驾亲征。

归于他的建议,帝王也是采纳了,真的是到达了前线,而正是由于帝王的到达,使得士气倍增,而辽国那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其大将在澶州观察地形的时候,被宋军射杀,使得士气有所下降,而在辽军进军的途中,更是遭到了宋军的奋力抵抗,这样的额情况下自然也是损失惨重,而由于战线拉的比较长,辽担心被宋包抄,便利用俘虏的宋将议和,而宋朝帝王也是有这样的想法,在寇准反对无效的情况下达成和解。

两军之间是互有胜负的,不能说是哪一方输了,只能说是平手而已

之后的时候便开始了谈判,最终定下了和解的协议,两国之间成为了兄弟之国,但是这一盟约的达成依然是被后世所诟病,为什么呢?双方约定了界限,彼此撤兵,双方在界限上一切如常不能建立城隍,双方如果是有逃犯越界的话,彼此也不能藏匿,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还是可以的?

宋朝需要每年向辽提供十万两白银,以及二十万匹绢,饱受后人诟病

但也是有利的,在盟约签订之后,双方达成了百余年的和平

在这期间两国之间互通有无,不管是在贸易上还是在政治上对于双方都是有所促进的,而在这百年的时间里,双方相互出使便有三百八十多次,可见这期间两国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而且在辽发生饥荒的时候,宋被派人前去赈灾,而在宋国帝王去世的时候,辽国帝王也是举国哀悼。

在很多人看来,每年需要给辽数十万白银,无疑是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的负担的,但其实不然,这样的几十万两白银与战争时的军事开支比起来,已经是少之又少了,而且一旦是长期征战的话,百姓根本就没有办法安居乐业,更别提负担起军事上的开支了,而且双方贸易也使得宋朝从中赚取了很多的利益,可见这样的盟约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相反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百姓的安定都是有好处的。

当然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样的额盟约下,也使得收复失地成为了空谈,长期的和平更是使得武装力量上来说有了一定的削弱,当然这一盟约也是双方实现平衡的一个结果,彼此之间都是灭不了对方。而在武装力量的削弱之下,使得宋在面对西夏的时候,武装力量上根本无法支撑战争。

一些学者认为:澶渊之盟的出发点是好的,它不仅造就了北宋盛世,还给百姓创造了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而一些学者则将澶渊之盟视为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宋朝是胜利者,可是,它却要向作为失败者的辽国定期进贡,以期求得一时的安宁。这导致宋朝君臣沉溺于暂时的和平之梦中,忘却了统一中国的鸿鹄之志。因此,这份盟约实际上使宋朝历史走上不轨之道,严重危害了国家的安全。

几百年后,民国掀起一阵复古潮流,人们开始重新研究和思考檀渊之盟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蒋复璁先生针对这份盟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是极好的,它不仅换来了两国和平,使得两个原本敌对的国家成为了友好之邦,还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和历史走向。因此,澶渊之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远比我们所看到的要多,其影响极其广大和深远。

而黄仁宇先生则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澶渊之盟只是地缘政治下所产生的结果罢了。从华夏子孙的角度上来看,澶渊之盟体现了宋朝统治者在外交上的软弱无能。因此,澶渊之盟的弊端远远大于其益处,后人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才是最正确的呢?

其实,说法不分对错,它只是给后人提供一种看待事件的角度罢了。因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代表的阶层不同,所以,他们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综上所述,双方之间的这一战争是互有胜负的,说不上谁胜谁负,只能是算平手。而对于这一盟约的利弊来说,有利的方面自然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百姓的安定,而不利的方面则是长时间的和平,使得武装力量上相对变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2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