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元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党项族, 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人。1038年,35岁的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定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市)。
李元昊建立西夏后,为了能够掠夺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承认他所建立的西夏王朝,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宋战争。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李元昊率10万大军发动了著名的“三川口之战”。三川口,在今陕西省延安市枣园,也就是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的交汇处。
这次战役虽然爆发在三川口,但李元昊的主攻目标却是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既是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要地,也是西夏出入的要冲。因此,成为李元昊对宋战争的第一个目标。
在三川口战役中,李元昊大获全胜,随后兵临延州城下,并在城下与赶来救援延州的宋军名将刘平大战一番,虽然最后擒获了刘平,但在西夏其他各路军队失败的消息不断传来之下,再加上寒冬来临时,天降大雪,西夏军队补给不足,李元昊无心再战,下令撤军。
宋朝则在三川口大败后,重新认识了西夏的国力,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宋仁宗先是撤换了延州知州范雍,将临阵脱逃的守将黄德和斩首,然后提拔户部尚书夏竦[sǒng]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让他们共同管理军事防务。
1041年二月,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攻宋,他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今宁夏隆德),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
韩琦得知西夏大军已经到达怀远城后,急忙派大将任福领兵应战,同时又任命耿傅为参军,桑怿为先锋。令朱观、武英、泾州都监王珪等各率所部,在任福的指挥下,共同抵御夏军。
为了确保对西夏战争的胜利,韩琦在任福出发前交待得一清二楚:自怀远城经得胜寨(今宁夏西吉东南)直趋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兴隆镇),出敌之后对西夏军发动攻击。各堡垒相距才四十里,道路便利,辎重在近,审时度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敌后据险设伏,敌退回时进行攻击。
临行前,韩琦再三叮嘱任福: “及行,诫之至再。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李元昊到达怀远城后,从谍报获悉宋将任福已经带兵向北进发,于是命大军趁夜色朦胧,向西南方向推进,在羊牧隆城南、瓦亭川东山地摆好阵势后,静待宋军的出现。
宋将任福和先锋桑怿、参军耿傅等率领轻骑数千,翻过六盘山,到达笋头山西麓时,遇上宋将常鼎、刘肃与夏军正在酣战。他不知是计,随即参战,斩西夏兵首级数百。夏军丢盔弃甲,抛下牲畜,假装败逃。桑怿、任福随后追赶,当晚,驻扎在好水川。
与任福、桑怿相隔五里远的地方,宋将朱观、武英在此驻扎,他们与任福、桑怿约好明日在好水川会师,一举歼灭夏军。
佯装败逃的夏兵,一直与宋军保持四、五里的距离,引诱其追赶。任福忘记了临行前主将韩琦的吩咐,而是兵分两路对西夏穷追不舍。
第二日,朱观军在北,任福军在南,沿好水川继续追赶,一直追到笼竿城北,发现中了李元昊的诱兵之计。任福大惊,准备冲出包围,率兵沿好水川向西奔逃。
出六盘山后,宋军士兵在路边发现有很多密封的泥盒,内中有跳动的声音。宋兵大奇,打开后,数百只系哨的鸽子冲天而起,在宋军上空久久盘旋。
一直静候的李元昊见鸽子飞起,知道宋军已进入埋伏圈。决定用分割包围的战术歼灭宋军。他命将军克成赏率领5万人马围攻正在驻扎的朱观、武英所率的宋军;自己则亲自率部围歼任福、桑怿等宋军。
任福所率的宋军早已人困马乏,饥渴交迫,大战之下,渐渐不支。任福下令突围,宋军左冲右突,都没能破围而出。
桑怿力竭战死,任福被夏兵围困,身中十余箭,血流如注。见大势已去,宋军小校刘进劝任福投降自免,任福大叫: “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 ”
任福继续挥动兵器与夏兵决斗,面部中枪后,任福无法再战斗,以手扼咽喉自尽,其子任怀亮也战死。
在任福军被困的同时,朱观、武英的部队也陷入重围。两军隔山虽然只有五里,却早已失去了联系,彼此不知对方的情况。
夏军分左右两翼包抄朱观、武英。幸好王珪率领的千余步兵及时赶到增援,渭州都监赵津率骑兵也同时到达,才摆脱被围的困境。
宋军将四路大军合兵一处,准备向夏兵发起反攻。不料,李元昊在歼灭任福所部后,从背面杀来。宋军顿时腹背受敌,乱作一团。
此役宋军几乎全军覆灭,王珪、赵津、武英、耿傅均战死,只有副将朱观率领1000余人,退守一处围墙之内,四向拼杀,得以幸免。
好水川之役,宋军损失惨重,阵亡一万余人,任福以下几十名将校全部战死。宋廷震惊,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宋仁宗一怒之下,将夏竦降为豪州通判,将韩琦贬为秦州知州,范仲淹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
此战,李元昊运筹周密,预先设伏,诱宋军就范,发挥骑兵优势,突然袭击,一举获胜,是一次成功的伏击战。
西夏大获全胜后,李元昊踌躇满志,他命随军参谋张元题诗以记之: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
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在这首寥寥二十个字的五言诗里,李元昊把宋军将领藐的是一无是处。
公元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并与北宋交恶,于是西北地区战火连年。宋夏双方先后爆发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重大战役,北宋屡战屡败,损失惨重。后来西夏国主李秉常继位,年幼,在对北宋的和战问题上,与其母梁氏意见不合,被梁氏囚禁,外戚梁乙埋执政,国内政局动荡不安。 在此背景下,北宋西北地区的官员纷纷上疏建议趁机攻灭西夏。其中,文州刺史种谔(北宋名将种世衡之子)上疏宋神宗曰:「 ”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提其臂而来耳。”(夏国没有人才,李秉常是个小孩,我前去便可提住他的手臂把他抓来)。「 ”帝壮之,乃决意西征。”于是,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北宋调遣五路大军共计30万出征西夏。 五路宋军分进合击,以灵州(今宁夏灵武县)为首要攻击目标,得手后渡河直趋西夏国都怀远(今宁夏银川市)。其中,种谔率军自延州(今陕西延安市)北上,经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至夏州(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西行趋灵州。西夏侦知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后, 梁乙埋派大将梁永能统率10万精兵,屯驻夏州,以拒宋军。 种谔军9万多人从延州、绥德出发进攻米脂寨,西夏梁永能自恃军中大部为「 ”铁鹞子”精锐骑兵,骄傲轻敌,急率8万骑兵沿无定河增援米脂寨。 宋军围攻米脂寨数天不下,此时又突然传来西夏大批援兵已近米脂,军心慌乱。种谔故意鸣鼓奏乐,检阅部队,以安定军心、鼓舞士气,同时继续包围米脂寨,在城外挖掘深壕,断绝守军出城道路,使其不能与援军联系以内外合击,并亲率主力沿无定川北上,利用米脂寨西北沿无定川通道「 ”右山左水”的有利地形设防布阵,伏兵路旁山谷,以待西夏援军。 西夏「 ”铁鹞子” 翌日清晨,大雾满川,西夏军乘雾进军。种谔率军迎战于川口,两军展开激战。西夏军以「 ”铁鹞子”冲锋开路,如墙而进;宋军严守阵法,以重装步兵在前长枪盾牌搏杀,神臂弓在后远程打击,辅以少量精锐骑兵两侧突击。相持既久,西夏军逐渐势竭,埋伏在山谷中的宋军突然杀出,把西夏军拦腰截成两段,首尾不能相顾。西夏军大乱,自相残踏和坠入无定河的数以千计,史称「 ”银水为之赤”。宋军趁势冲杀,西夏军大败溃退,死伤万余人,损失战马五千余匹,其他物资不计其数。西夏援军既败,米脂寨守军投降,无定川之战以宋军大胜结束,极大振奋了北宋朝野的信心,《宋史》中曰:「 ”种谔破米脂援军捷书至,帝大喜,群臣称贺。” 宋军布阵图 虽然北宋五军伐夏最终没能成功,但无定川之战中宋军的表现足以震撼对手,一雪之前屡战屡败的耻辱,也告慰了阵亡将士的英灵! 参考:《续资治通鉴》、《宋史》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南宋的西北发生了一场似乎不是太起眼的战役。 刚刚当上皇帝的宋孝宗赵昚,缺乏军事经验,在同样不懂军事的统军文人误导下,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导致战役失败。 宋孝宗 宋孝宗号称是南宋最为贤明、也是最有进取心的皇帝,由于这次错误,导致了次年隆兴北伐的失败,意志逐渐消沉。 因此有了淳熙(宋孝宗最后一个年号)年间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次错误让南宋无法翻身,连累了宋孝宗的孙子宋宁宗,开禧北伐,一并遭遇失败。 历史的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根源在于宋朝文人统军的家法经常殆误战机。特别是处于弱势的一方,翻盘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一旦错失良机,只有缓慢地苟延残喘,直至殆亡。 德顺军 这场不太起眼的战役,名叫「 ”德顺军之战”。 1、德顺军 南宋初年的名将吴玠、吴璘兄弟,他们的籍贯就是德顺军。(刘锜的籍贯也是德顺军) 吴玠、吴璘 《宋史》记载: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 吴玠的父亲吴扆,是德顺军的一名乡兵。吴扆后来驻守水洛城(今甘肃乐浪县),最高官职为指挥使,统领五百人马,相当于现在的营长级别。 吴玠、吴璘兄弟,跟随父亲在水洛城长大。 德顺军的治所在陇干城(笼竿),在今天宁夏南部隆德县城附近。 隆德县公路 德顺军在六盘山(大陇山)的西侧,控制着宋朝西北出入六盘山的关口,向东可以到泾原路、环庆路、鄜延路,向南可到秦州(天水),向西可到熙河路。 是西北的一个军事要地。 六盘山 德顺军、西安州分居六盘山西侧,镇戎军、怀德军、渭州分居六盘山东侧,它们共同构建了北宋六盘山地区的军事体系。 用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军事要地来比较:大陇山的德顺军,相当于三国时期小陇山的街亭。 马谡丢了街亭,使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其实也间接导致了蜀汉后来历次北伐的失败。 宋孝宗的错误指挥,导致德顺军之战大败,也间接使后来南宋的历次北伐失败。 历史的教训,岂可不慎! 德顺军在六盘山的山麓,有水源,城北有甜水河(陇水)经过,附近还有苦水河(今葫芦河)。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德顺军城就建成了,是一座比较坚固的城池。 德顺军北部还有好水川,西夏李元昊曾在此击败北宋大军。 好水川之战 北宋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李元昊率十万西夏大军埋伏在德顺军北部的好水川口,用另一支军队引诱宋军。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自镇戎军出发,向西翻越六盘山,偷袭李元昊军队的背后。 结果,任福反而被西夏的诱兵迷惑,在德顺军的好水川落入李元昊的埋伏。任福战死,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2、吴璘收复德顺军 南宋初年,多有不懂军事的文人统兵导致大败的战例。 比如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张浚指挥的陕西富平之战,他调集了南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陕西各路兵马共18万人,聚集在旷野之地,于富平与金国决战,结果一战全溃。18万大军一夕溃散,葬送了南宋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金兀术等人准备趁胜攻入四川。 金兀术 幸好吴玠、吴璘兄弟临危不惧,收集残兵败将,在和尚原、仙人关,打了两次漂亮的阻击战,差点把金兀术打死,从此守住了四川。 吴玠、吴璘兄弟的吴家军,和岳飞的岳家军齐名。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吴玠病逝。 宋高宗赵构趁机来削弱吴家军,将其三分,吴璘统领其中一分。赵构派宝文阁学士、川陕宣抚使胡世将节制吴家军,命吴璘以二万人守兴州,杨政以二万人守兴元,郭浩以八千人守金州。吴玠在仙人关的二万军队也归吴璘指挥。 宋高宗赵构 赵构不断分割川陕战区军队的统帅指挥权,削弱了吴家军的战斗力,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大举入侵南宋。 此时,秦桧已死。 但宋高宗赵构仍然保持着求和派的政策,至少是以战求和。 南宋仍然分为三大战区:两淮战区,京湖战区,川陕战区。 南宋四大战区 完颜亮的主力在淮西,配置了金军总兵力的一半,共20多万人,完颜亮亲率大军。 川陕战区的金兵数量较少,西蜀道兵马都统徒单合喜带领5万金兵驻守陕西,并派兵入侵大散关,实际是声东击西,牵制川陕宋军。 吴璘年近六十,杨政和郭浩早已先后去世。 宋高宗赵构新任命的姚仲和王彦(非八字军的王彦),军事能力不如前任,与吴璘也不能同心同德。姚仲和王彦在战时名义上归吴璘节制,但往往不能切实执行吴璘的指令。如同两淮战场上,淮西的王权名义上受刘锜节制,实际上不能切实执行刘锜的命令。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初五,金人犯凤州黄牛堡。 黄牛堡是今陕西凤县东北黄牛铺,是陈仓故道的必经之路。 凤县黄牛铺 金军张中彦和完颜喀齐喀,率领五千余骑,从凤翔大散关入侵四川,进军三十里后,扎营三寨。 黄牛堡守将李彦仙告急。 吴璘刚刚接受四川宣抚的官职,在祝贺声中启程北上抵御金兵。 李彦仙在黄牛堡派军队用神臂弓击退进犯的金国骑兵。 吴璘派高崧增援黄牛堡。 金军退兵,扼守大散关,深沟高垒,坚固自守。 吴璘大军已出仙人关,到达凤州青野原(今甘肃徽县)。 吴璘在青野原收到前线战报,得知金军打了一枪就撤,对部下说:金自守之兵,不足虑也。 金军的主力不在川陕,兵力不足,只能采取防御姿态。 吴璘胸有成竹,下令调集川陕军队全面出击,亲自向各路将领面授机宜。 收复故土,当在今日,我已经等了二十年了。 吴璘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 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吴璘大军已经收复了秦州、陇州、洮州、兰州、商州、虢州(今河南灵宝),在小陇山以西将金兵分割,东线的宋军已开始威胁潼关的金军。 北宋时期的陕西 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海陵王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金国军心动摇,纷纷北上,向金世宗表忠心去了。 金世宗写了一封亲笔信给西蜀道兵马都统徒单合喜: 岐国失道,杀其母后,横虐兄弟,流毒兆庶。朕惟太祖创业之艰难,勉膺大位。卿之子弟皆自军中来归,卿国家旧臣,岂不知天道人事?卿军不多,未宜深入,当领军屯境上。陕右重地,非卿无能措画者。俟兵革既定,即当召卿,宜自勉之。 大意是:你的儿子们都从南方回来投奔我了,你是国家元老,岂不知天道人事?你的军队不多,守住陕西就可以了。 徒单合喜当然无话可说,连忙点头称是,职务也改成了陕西路统军使。 陕甘高地上严寒的冬季来临,再加上春节到来,陕西的宋军和金军休整了一段时间。 得知两淮战事及完颜亮败亡,吴璘心情愉快,但内心也有丝丝的忧虑: 川陕总兵力9万5千人,朝廷派吴拱带了3千精兵去援助京湖战区,现在8万多大军在秦岭以北部署,后勤供给是个大问题。 诸葛亮屡次翻越秦岭北伐失利,大都是因为粮草后勤不济。 所幸此次用兵顺利,夺得金军多座城池,获取大量金国粮草,因此对四川的后勤压力不是太大。开春之后,必须控制大小陇山以西的所有地区,收获其夏麦秋谷,就地解决粮草问题,才是持久之道。 王彦在东线进攻潼关一带,牵制金军不能集中兵力到西线。 只是姚仲和王彦皆是赵构任命的庸将,恐怕难以承担春季攻势的大任。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新年刚过完,姚仲派所部6千4百人的步兵进攻金军盘踞的巩州(今甘肃陇西)。等到攻城时,却发现造的云梯竟然够不到城墙上端,连攻三昼夜,不能攻克巩州。姚仲只好舍巩州而去。 巩州的父老听到宋朝的军队来了,连忙送米面到军营。 姚仲离巩州而去时,巩州父老极其狼狈:如果金军得知我们给南宋军队送军粮,岂不把我们全杀了! 于是巩州父老杀了姚仲后军的几名士兵,割了首级,焚烧军粮,逃走了。 姚仲留下部将米刚驻守巩州监视金军,自己统兵东向,前往德顺军。 与此同时,金州(今安康)都统制王彦,在商州、虢州及华山、南山附近强征民兵五万人,包围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 王彦并没有对民兵做有效训练,被强征的民兵心怀不满,战斗力极差。 金国华州守将押军万户裴满挼剌,看到南宋大军声势浩大,准备坚守城池,避不出战。 他的部将猛安移剌沙里剌说:「 ”宋兵看上去虽然多,但大多数是居民,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不如以劲兵击之。” 金国铁浮图 于是挼剌派出骑兵千人,出城作战,一鼓作气击败王彦的前锋,随后追入宋军大阵。临时征发的民兵无力抵抗金国骑兵,被斩首五千余级。 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十八日,姚仲带领大军围攻德顺军的金兵, 在吴璘大军的冲击下,金国陕西大将徒单合喜,感觉兵力不支,请求金世宗增兵陕西。金世宗下诏以河南兵一万人支援陕西。 徒单合喜派丹州刺史赤盏胡速鲁改以四千兵力守德顺城。 姚仲围攻德顺城40多天,仍然未能攻下。 吴璘派李师颜取代姚仲,并受吴璘之子吴挺的节制,继续强攻德顺军,依然无法攻克。 金军在德顺城的押军猛安温敦蒲里海,身先士卒,作战凶猛,战后金国以蒲里海为德顺军功第一。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闰二月,吴璘的大军攻克大散关,分兵重新占领和尚原,大散关的金兵退守宝鸡。 金军和南宋军在德顺军处于僵持状态,让吴璘心急如焚。德顺城的地位,此时比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街亭还要重要。 吴璘决定亲自出马,率三万精兵,前去德顺城。 三月十七日,吴璘亲率大军到达德顺城下。 金国的援军也已赶到德顺城。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金国统军都监石抹迭勒远在河州,恐怕被宋军包围,带兵万人,在河州击败阻截的宋兵,向东经过德顺,翻越大陇山,到达平凉,向徒单合喜请求援兵,以解德顺之围。 徒单合喜派遣万户完颜习尼列、大良顺,宁州刺史颜盏门都,合二万人,以顺义军节度使乌延蒲离黑为统帅,在平凉城与石抹迭勒会师,共计三万人,前往德顺军。 吴璘派出五千人来诱敌,金军前锋特里失乌也、奚王和尚,追宋军诱饵到德顺城南小溪边。吴璘埋伏的大军覆蔽山冈而出,金军迭勒、蒲离黑的主力赶到,双方力战,一直到天黑,都看不清敌人的面目了,才鸣金收兵,双方打了一个平手。 吴璘看到金军援兵到达,假装退兵。 金军赤盏胡速鲁改、蒲离黑则在徒单合喜的指示下,撤离了德顺城,回师平定宋军对华州等地的侵袭,并在关中平原度过炎热的夏天。 吴璘趁机占领了德顺城。 虞允文 在采石矶大败完颜亮,名声大噪的虞允文,前往川陕担任宣谕使。到了四川后,虞允文力挺吴璘。针对朝廷中放弃陕西的言论,虞允文上《论德顺守战之利不可轻弃奏》,有理有据地进行驳斥。 吴璘在新收复的陕西各路招募二万弓箭手,总兵力已达11.5万,完全可以在陕西独当一面。 新收复的陕西三路,获得三十万石军粮,对四川的后勤压力不是太大。 一旦放弃德顺军,则陕西三路之险、三路之兵、三路之粮,全部都会落入金军之手。 吴璘只要在德顺军站稳脚跟,就可以分兵攻略陕北的泾原路、环庆路、鄜延路,对盘踞在关中平原的金军形成战略大包围。 吴璘的战略包围圈 3、不懂军事的史浩误导宋孝宗,导致德顺军之败 金世宗通过谋叛称帝,金主完颜亮在扬州被弑,导致金国政局一片混乱。 数十年间倍受金人欺压的契丹人,趁机纷纷举起造反大旗。 以西北移剌窝斡的契丹起义规模最大,「 ”兵众强,车帐漫野”。 金世宗 刚当上皇帝的金世宗非常忧虑南宋和契丹南北夹击金国: 窝斡兵势如此,若南宋趁虚袭我国,其危矣!设有所求,当割河南与之。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当上皇帝的宋孝宗,虽然有心恢复旧邦,但受到太上皇赵构和主和大臣的牵制和误导,没有抓住最佳机会。 对宋孝宗误导最大的就是史浩。 在宋孝宗当东宫太子时,史浩是他的老师。 史浩 宋高宗赵构在二十多岁时,被金国军队的追击,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只好收养了两个皇子:普安、恩平二王。普安郡王就是后来的宋孝宗,史浩极力辅佐他,顺利成为了皇帝。 传说赵构为了考验这两个养子,曾各派十名宫女来侍奉。 史浩劝宋孝宗将宫女当庶母对待,宋孝宗对他言听计从。 过了一个月,赵构将宋孝宗的宫女们召回去,发现她们都还是处子,而另一个养子的宫女都已不是处子。赵构才下定决心立宋孝宗为皇太子。 史浩不是一个投降派,而是一个温和的先和后战派。史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北伐,所以,宋孝宗对史浩非常信任。 东宫太子的老师,一般被称为从龙之士,将来要当宰相的。 宋孝宗当了皇帝后,就提拔老师史浩当了参知政事(副宰相)。 正是在史浩的误导下,导致宋孝宗下达了让吴璘放弃德顺军的诏书。 史浩的说辞打动了宋孝宗,宋孝宗让他代草一份诏书: 朕比览卿奏,念卿忠劳,此心未尝一日不西向。而卿子挺,又能坚守德顺,备殚忠力,世济其美。传之方册,可企古人。今若并力德顺,敌或遁去。前进所得,不过熙、原。恐将卒疲毙于偏方,无益恢复。以朕料之,若回师秦陇,留意凤翔、长安,乃为大计。卿更审处也。卿所带忠义兵,却须守挈老小,于秦州以里,措置屋宇屯之,必得其用。比王彦之去,闻极迟迟。此深可罪,亦有曲折。拱知其详,卿且包涵用之。方时艰难,人材不易得,卿当使过,以责其后效。《传》不云乎:‘师克在和’,此之谓也。边地多寒,卿宜益加保护,副朕注想。 史浩简单类比历史,认为汉高祖刘邦、蜀汉丞相诸葛亮,都是出陈仓故道或褒斜道,占领宝鸡、凤翔,再进攻长安,这是自古以来的好战略。 史浩还认为吴璘主力在德顺军,是重蹈姜维的覆辙,曹魏趁姜维主力在西凉方向,邓艾的奇兵得以从川口袭击四川。 史浩不是一个简单的主和派,他实际主张先把南宋做强大后,按照诸葛亮的方式北伐。 连宋孝宗也上了史浩的当。 关键的问题是,此时不能照搬三国故事。 诸葛亮时代,蜀汉面对的曹魏,骑兵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双方还是以步兵对决。 另外,诸葛亮屡次北伐失败,主要的原因在于后勤粮草困难,往往是看到粮食不多了就主动撤军了。 秦岭给蜀汉的后勤造成了巨大压力。 南宋初年,金军有强大的骑兵力量,有令人生畏的重骑兵铁浮屠。前文已说,金兵出动1千骑兵,竟然能一次冲垮南宋5万大军。 而平原地带,是金军重骑兵驰骋的最佳地理环境。 宝鸡、凤翔一带,是关中平原西部,有利于金国骑兵的展开。 关中平原 如果吴璘在凤翔一带,集中兵力与金军决战,很有可能会重蹈三十年前张浚的富平之败。 大小陇山以西的陇西,虽然土地不如关中平原肥沃,但可以给吴璘的大军就地提供粮草,减少从四川运输粮食的压力;此处多山地高原、关隘重重,适合吴璘根据地形打防御战。 吴璘从小在德顺军长大,并在陕西征战三十多年,对地形和敌人部署都了如指掌。 史浩不过是读了一些历史书的文人,根本没有战场经验,说白了就是一个赵括! 吴璘主力在德顺军一带,是正确的决定。 接到撤军的诏书,吴璘不得不主动放弃德顺军及陕西十六州,南撤四川边关。德顺军在南撤过程中,因为地形较为平坦,遭到金军徒单合喜部骑兵的阻击和追袭,损失惨重: (吴)璘军之失者三万三千,部将数十。连营痛哭,声震原野。 吴璘军队元气大伤,在第二年的隆兴北伐中,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任何有力的军事作用。 吴璘在陕西已经收复了一半国土,对关中平原的金军形成了战略半包围。 德顺军之败后,这些成果全部丧失。 话说两边,金国的徒单合喜在稳定了关中平原后,也敏锐地发现德顺军的战略地位。 到了绍兴三十二年秋天,徒单合喜先以完颜璋为权都统、完颜习尼列权副统,将兵二万攻德顺军。然后,徒单合喜亲率四万大军入驻水洛城,切断秦州和德顺军联络通道。 此时,金军在德顺军附近的总兵力已达6万人。 吴璘也不断调兵遣将,增加秦州的兵力,增加出蜀口的兵力。双方各有攻防,但整体上来说,吴璘占据了战场主动。 德顺军和秦州的宋军,已经收获夏麦秋谷,粮草充足,固守城池一年以上也不会有饥荒。 转眼间,从春夏秋,到了冬天。 虞允文被罢免川陕宣谕使,主和的王之望为川陕宣谕使。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在史浩的诱导下,宋孝宗下诏给吴璘,弃德顺城。 吴璘拿到宋孝宗的诏书时,心情如同绍兴十年在郾城拿到宋高宗十二道金字牌御札的岳飞。 岳飞 奉不奉诏? 吴璘的部将纷纷说: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 此时,宋孝宗刚继位不久,还有宋朝对武将猜忌的祖宗家法,面对这一切,吴璘无奈地说: 握重兵在远,朝廷俾以诏书从事,璘敢违诏耶? 吴璘只好让德顺军的三万大军分三路撤退,遭到金国徒单合喜六万大军的追击,损失惨重。 王之望奏: 四川精锐皆属吴璘,吴璘精锐尽在德顺,德顺正军三万余人,今据吴拱所申:实受到人未及七千,统制、将佐所存无几,但云未知下落。自西南用兵,无此狼狈。 《金史》记载: 于是,临洮、巩、秦、河、陇、兰、会、原、洮、积石、镇戎、德顺、商、虢、环、华等州府一十六尽复之,陕西平。 4、德顺军之败产生了另一个恶果 德顺军之败,在南宋朝廷和川陕吴家军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 这场败战的主要责任在宋孝宗和史浩。 但宋孝宗碍于颜面,不肯承认错误,却认为是吴璘在撤军过程中部署不当导致的。 在德顺军之败二十年后,宋孝宗还念念不忘,向吴璘之子吴挺提醒失败的责任是谁,要吴挺吸收经验教训。 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宋孝宗写《宣示蜀帅亲札御笔》给吴挺: 将来虏人或有侵犯口衅,国家或为进取之策,先于何路出师?合取是何要地?昨者兴师,主帅愚谬举措无谋,宜为深戒。 宋孝宗自以为写得很委婉,没有点名,甚至还可以向淮东、淮西联想,但说的话却很伤人「 ”主帅愚谬”、「 ”举措无谋”,说吴璘愚蠢谬误。 吴挺接到御札,心头火蹭蹭蹭上窜,毫不客气,针锋对麦芒,回了宋孝宗一封奏章《兴元具状》: 虏自用兵以来,前后犯蜀,皆由凤翔、秦州两路。……若破秦州,即可直据德顺,则泾原、熙河、秦凤三路皆为我有。 言下之意:我老爸用兵如神,他的军事路线是对的,先破秦州,再占德顺,今天我还是认为这是最正确的路线。先从大散关攻打凤翔是蠢蠢的书呆子想法! 吴挺的顶撞,把宋孝宗也惹恼了,直接点吴璘的名,御笔写到: 若以卿言,恐并日未为得计,寻检会吴璘、王之望所奏,前后累章,备见辛巳出师秦州、德顺舍重取轻,首尾失据,应援辽远,几失川口,费我全力,竟致无功。……是皆前事之危道也。故辙可复蹈哉?……勿以向一时之误,不为后事之戒。 宋孝宗措辞严厉,一逞口舌之快。 这就在朝廷和吴氏将门集团产生了巨大的裂痕。 吴挺虽然气鼓鼓地,但也没办法,谁叫自己是别人的臣子呢。 吴氏将门集团对朝廷的积怨,最终在吴挺之子吴曦身上爆发出来。 吴曦 吴曦担任太尉时,看透了了南宋的衰弱,看到朝廷对吴氏将门集团的猜忌和压制,心怀异志。那时他已被调离四川担任闲职。 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韩侂胄北伐金国。吴曦趁机依附韩侂胄,请求回到四川。吴曦回到四川后,把兵权和财权都抓到手,叛宋降金,请金国封他为蜀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吴曦自称蜀王,称王仅四十一天,后被部下所杀。 吴曦在四川的倒打一耙,使南宋的开禧北伐彻底破产。 最后一事,史浩有一子,名叫史弥远。 参考文献: 宋史 金史 宋会要辑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 张有堂,徐银梅,德顺军治地考述,宁夏史志,2011.3 魏柏树,德顺军考辨,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王智勇,论宋、金德顺军之战,四川大学学报,2003.4 许浩然,南宋孝宗朝晚期对金边备事考:以淳熙十一年周必大档案、信札文献为中心,史林,2004年 汪圣铎,乔东山,史浩与宋金和战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好水川战前韩琦一直在酝酿麟延和泾原军联合主动出击,他上奏道“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而朝廷对此的态度基本上摇摆不定,但最后还是派了使者尹洙到了麟延路统帅范仲淹那里,要求出击,但范仲淹的态度似乎很明确,认为时机不成熟,要等到明年春天出兵,尹洙见他坚持已见,不禁叹息道:“范公这就不如韩公了,韩公曾说过:‘大凡用兵,当置胜败于度处’。”范仲俺一听,立即反驳道:“大军一动,关系万人性命,竟可置胜负于度外吗?”于是韩琦的计划没能得到实行,宋军这头没动,李元昊可没闲着,他得到消息集合军队与边境准备和宋军决战,但是由于宋军的攻击计划搁浅,于是就准备主动出击。他一共纠集了10万大军,兵分四路,入宋境后在好水川集结,目标攻占渭州,为了麻痹宋军先派人到韩琦那里请和,韩琦当然不是范雍,当即识破了计谋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同时命令快马搬来大将环庆路副总管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任福前来,任福是当时宋军的头牌悍将,曾经袭击西夏白豹城宋史记载“夜漏未尽,抵城下,四面合击。平明,破其城,纵兵大掠,焚巢穴,获牛马、橐驼七千有余,委聚方四十里,平骨咩等四十一族。”韩琦等到了任福之后显然决定迎战西夏的入侵,动员了八千名镇戎军驻军和乡勇”此外泾州都监王珪4500人,都监武英钤辖朱观部队数千,都监赵津的瓦亭精锐铁骑2000人也受其节制总兵力约一万八千人左右,(温公笔记为三万,此处取王尧臣奏章中的数字)但统统都不是任福直属部队。韩琦似乎没有决心和西夏军正面决战,只是下令“自怀远城趋得胜砦,至羊牧隆城,出敌之后。诸砦相距才四十里,道近粮饷便,度势未可战,则据险设伏,待其归邀击之”任福没有等到各路人马齐集就出发了。曾经大破黑山威福军的宋帝国勇士镇戎军都监桑怿被任命为前锋,都监武英带领后队军马,到了怀远城捺龙川,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刘肃带领帝国精英“弓箭手”赶到,任福接着带兵西行,这时和西夏东路军遭遇在张家堡接战,宋军士气如虹,斩杀西夏数百人,西夏军沿六盘山并向好水川主力集结地点逃窜,丢下辎重无数。此刻任福偏离了韩琦的行军路线(本该继续西行)带领前军桑怿的骑兵,常鼎,刘肃的“弓箭手”沿六盘山向南奋勇追击,行至笼杆城北好水川驻扎,后军朱观和武英驻扎龙落川,而精锐的王珪军和赵津军阵于好水川,姚家川西侧,宋军实际上分成了3堆兵力很为分散。后军督粮官耿傅写信给任福要求小心为妙,武英也提出敌人很可能有埋伏,任福不以为然下令各路人马次日转向西好水川口汇合,从而向原定的羊牧隆城开拨,这应该是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好水川正是西夏军主力集结地点,李元昊接到东路军败报,听闻宋军追来,早已严阵以待,设下埋伏。任福军仍然没有选择和武英军会合西进而是贸然分别独立西进准备和王珪,赵津两军会合于韩琦的指定地点羊牧隆城,任福在离羊牧隆城5里和西夏军主力遭遇。传说当时宋军发现几个盒子,打开后鸽子飞了出来,党项人看到信号就开始进攻了,西夏军立即用铁鹞重骑兵冲击宋军。任福遭到突然袭击,没有来得及布阵,军队发生混乱,帝国勇敢的骑士桑怿带领骑兵队迎头冲了上去,战斗非常激烈,持续了4个小时呈现胶着状态,任福有些支持不住阵脚被冲乱,遂企图占据附近一个山头作为制高点,继续对抗,带兵向山头退去。此刻李元昊在高处看到了宋军动向,突然竖起一面信号旗,原来这座山头李元昊早已安排了伏兵,顿时大批党项人居高临下杀了过来,宋军又遭到这突然一击,很多人纷纷坠崖,死伤惨重,桑怿,刘肃,都战死了。李元昊见宋军战败,立即派出数千人马切断宋军退路,宋军一名军官看到战败劝任福赶快逃跑,可任福岂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决定以身殉国他从容地说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挥动铁简,杀向敌寇,一根长枪刺穿了他的喉咙..,任福为国捐躯。
但残酷的战斗还没有结束,随后西夏人集中兵力攻击武英的后军在姚家川展开激战。此刻宋军王珪,赵津看到战斗打响,也赶来援助。宋将王珪是宋朝著名的勇士号称“王铁鞭”曾经带领3千骑兵击败数倍西夏军,亲手斩杀2名敌军高级军官,仁宗御赐金牌,可以先斩后奏。好水川一战前他对家属说“此番作战凶多吉少,我杀西夏人太多,他们不会放过你们,你们赶快逃跑”,王珪安顿了家属,决心和西夏人死拼,他来到阵前,他远远看见任福的战旗还没有倒下,以为任福还没死,带领手下精兵,疯狂的向杀向重围,但是兵少,始终没能撼动西夏人的阵脚。他手下的有些士兵害怕了,王珪立即将这些胆小鬼斩首,接着他跪倒在地,面对开封的方向数拜,说道“非臣负国,臣力不能也,独有死报尔。”说完上马,拿着赖以成名的铁鞭冲向西夏人的坚阵,杀死了大批的西夏人,因为连续激战,拿铁鞭的手掌都开裂了,鲜血直流,也战马也先后因为中箭更换了3次,王珪仍然奋勇击杀,锐不可当,不幸还是发生了,一支利箭射中了王珪的眼部,王珪身负重伤被士兵抬回了营帐,当晚也殉国了。后军的武英也在苦苦作战,宋夏双方又激战了8小时,宋军补给不足,弓箭都用完了,李元昊见宋军顽强又继续增兵施加压力,宋军东边的步兵阵被攻破。督粮官耿傅亲自督战,战斗在一线,大将朱观,都监武英见大势已去劝耿傅赶快逃跑,可耿傅却装作没听见,继续战斗。武英急了说道“君文吏,无军责,奈何与英俱死”可是耿傅却更加向前,终于战死,武英拼命杀敌也身负重伤,无法再指挥战斗,很快宋军被击溃了,武英和赶来增援的赵津壮烈殉国,朱观连忙带领残兵退向一段废弃的城堡,用强弩射击,将近夜晚这时宋军兵马钤辖王仲宝带领援兵赶到,救出了朱观,战斗基本结束。
后记:至此好水川战役结束,宋军阵亡近万人,更有一批优秀的军官战死,实乃帝国的惨重损失,但是西夏也损失惨重史载“然诸将力战,至死不肯退,夏兵虽胜,杀伤亦相当。故攻刘璠堡不克,还屯天都山,令游骑剽掠仪、秦二州属户”。韩琦因为战败被降职,战后帝国西北各堡寨交通断绝,局势风声鹤唳李元昊写信给范仲淹,威吓宋朝,范仲淹不为所动的把信烧了,打击了西夏的嚣张气焰,西北百姓传颂“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宋帝国西北军开始在范仲淹领导下反击,一批有才干的将领提拔重用狄青,种世衡,王凯,张岊,周美,景泰这些善于用兵的将才脱颖而出,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危难时刻更有一位干练的中年儒生投笔从戎,放弃了诗书琴画,拿起刀剑来到西北出任麟延路兵马钤辖他就是仁宗年间西北军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张亢,在他的努力下通过琉璃寨,柏子寨,兔毛川一系列战役,终于李元昊“未得寸土”,各州府交通也恢复了,似乎情况在好转。但是厄运再次降临了,被视作宋军的希望之星葛怀敏战殁了,葛怀敏是名将葛霸的儿子,被仁宗寄予厚望,在召见时甚至赐予了公认的帝国名将“曹玮”穿过的铠甲,其中之意显而易见是希望他能成为曹南院那样的边陲勋将。可是范仲淹却冷冷得说此人“不知兵”,后来富良江战役的指挥郭逵(郭遵的兄弟)也认为此人不可大用。但仁宗不听,终于耻辱的失败万人被俘和战死,范仲淹,种世衡紧急出援,西夏人才退却。经过反复的苦战李元昊一无所获,而和辽国关系日益恶化,终于宋夏达成和议,李元昊削去帝号,李元昊又和辽国作战,获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后李元昊残暴,好战的政策,荒淫无耻的生活,导致了内部矛盾恶化终于在一场内讧中被砍去鼻子,羞辱的死去得到了其应有的下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2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武则天为什么要设立控鹅监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