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向来是平常之事,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往往是代表着这个朝代的皇帝的能力,如果是皇帝的能力不“合格”,那么自然会有后来者居上,会有能力更强的人代替。古代的天下还没有安定,各个朝代的君王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迅速攻占了长安,创立了唐朝,李渊也就此成为了唐朝的开元皇帝,但是在他起兵之时,帐下的一名官员想要向隋炀帝告密,被判李渊,但是没想到兵荒马乱、道路堵塞,刚走到长安就被李渊、李世民追到。
李渊对待这名“叛徒”毫不留情,当即下令对他斩杀,李渊和李世民都在场监斩,然而这名囚犯不甘心自己一身本事、满腹经纶,竟然要横死街头!在临刑之时,这名囚犯突然大声疾呼:“明公兴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怎么还没完成大事就因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李渊被这个囚犯的一番话打动,而且李世民也非常欣赏他的胆识和才华,于是李世民向李渊求情,这才保存了这名囚犯的性命。李世民刀下留情放了死囚,后死囚成“战神”,为他灭了四个国家。
李世民把这名囚犯召到了自己的麾下,当时他并不知道事后真被自己救下来的囚犯会以灭掉四个国家的战绩,报答自己的救命之恩,这名囚犯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靖。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当时天下尚未统一,李靖就一直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平定割据势力。唐朝建立初期,群雄并起,其中,雄踞于四川、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以及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南梁政权,拥有精兵40万,势力最为雄厚。
在李世民打响虎牢关之役后,萧铣他就趁虚而入,开始进攻唐朝。李世民立即就调集李靖前往益州,平定萧铣,而唐朝的主力部队却由李世民带走,李靖带着数骑赶往。在经过金州的时候,遇到了邓世洛带了数万人在山谷间,也是李靖帮助卢江王李媛打败了邓世洛,便俘虏了许多的士兵,总算是有了自己的一支军队。
李靖站稳脚跟以后,经过训练自己的军队,初显成效,于是就开始讨伐清理萧铣,由于萧铣缺乏准备,他被唐军措手不及,屡次失败,后萧铣投降,被送往长安斩首,南梁被摧毁。之后李渊派李靖辅佐李孝恭讨伐辅公拓,对于讨伐辅公拓的举措上,李靖提出了相反的建议,最终李孝恭选择听取了他的建议,之后出兵一路攻破,辅公拓也被俘获。
李世民登基初期,国家还不稳定,时常受到东突厥的侵犯,李世民派出10万大军,兵分六路,由李靖节制。李靖先率三千骑兵突袭定襄,动摇东突厥军心,又派间谍到敌营离间敌人,在白道大败突厥军,颉利可汗逃跑后被抓,东突厥灭亡。对于一般人来说,一生建立上述功业中的任何一件,就足以夸一辈子了,但问题是,李靖不是普通人啊。在李世民高龄时,李靖本已辞官,但是面对吐谷浑进犯,李靖再次主动请缨,带着足疾,用两个月灭掉了吐谷浑。
李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当时脑子一热救下了李靖,竟然是给自己白白送了一个“战神”,李靖在民间也渐渐被神化,甚至被神化为“托塔李天王”,由此可见李靖的能力和“神力”。李世民的慧眼识珠使他得到了一员大将,也使得李靖发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李靖确实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
如果查李靖百科的话,就会发现有两个词条,一个是唐代名将李靖,一个是神话人物李靖。严格来说,此李靖非彼李靖,毕竟一个是唐朝人,一个是商朝人。那么两个李靖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吗?非也,我们所说的托塔天王李靖,是唐朝李靖与佛教多闻天王传说合体的结果。
李靖可以说是唐朝的官方钦定的“战神”,他的功绩主要是在平定突厥等边疆少数民族部落,一生战功无数。但是仅凭这些他还是不足以封神的,主要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贵人——李隆基。而他又与佛教的四大天尊之一的多闻天王合体,靠的是另一个贵人——李豫。
1.唐玄宗时期,李靖配享武庙,民间威望空前提高
李隆基可是个有个大志向的人,他的梦想是成为李世民第二,大唐军队能够征战四方,但是他发现自己手下的节度使们没有一个有这种本事的。现实中不可行,李隆基就把愿望寄托到了虚无缥缈的神灵上面,瞄准了几千年前的姜太公,专门给他建了个武庙,把历朝历代的名将都放进去,顺带了一个生擒可汗的李靖,希望姜太公开眼,赐他一个不世出的良将。结果良将没得到,大贼将倒是有不少。
李隆基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得以选入武庙的李靖占便宜了。当时距离李靖的时代没过多少年,本来世间就流传着他的故事。他好歹也是初唐的顶尖名人了,哪个名人没几个故事呢?这李隆基把他一抬,李靖瞬间成了大唐战神,名望空前提高,渐渐和他相关的神话传说也就出现了。
2.唐代宗时期,信奉多闻天王,认为多闻天王帮助唐朝抗敌。
李豫是李隆基的孙子,废了好大力气才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当时的唐朝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渐渐走上衰落。对于边疆战事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于是李豫也像李隆基那样将希望寄托在了神灵上面。这一次他选择的是密教的北方多闻天王。他十分宠信国师不空,《旧唐书》有载:
“每西蕃入寇,必令群僧讲诵《仁王经》,以攘虏寇。苟幸其退,则横加锡赐。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封国公。”
总之这个不空瞎猫撞到死耗子,真说中了吐蕃的撤军,于是唐代宗对他是心悦诚服,在军中都有画着多闻天王像的旗子,被称为“天王旗”。
在长久的演变下,北方多闻天王不再拿着旗幡,开始手托宝塔。而与多闻天王功能一样,安定边疆的战神李靖的的神话传说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唐后期的传奇小说特别喜欢写以他为主角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爱看他的故事,就这样李靖的大名一直流传到几百年后的明朝。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首先塑造了托塔天王这一形象,将李靖套进了这个已经被中国本土化的神灵,并且给他配了三个儿子,后来许仲琳在《封神演义》里套用吴承恩的角色,进一步完善了神话中李靖的故事。其实仔细想想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李靖不成托塔天王也会成为别的天王,谁让他在武庙跟姜太公住在一起呢?姜太公封神,不得考虑一下这个熟人?
唐贞观17年也就是公元643年,皇帝李世民为怀念旧部,命将作少监阎立本为其在三清殿旁凌烟阁绘制二十四功臣像,其中第八位就是被后世崇拜者称为"大唐战神"的李靖,也就是神魔小说中哪吒的父亲李靖的原型。也许你会认为:哪吒的父亲分明生活在商代,他们一个是商周时期的,一个是初唐时期的,之间能有什么联系?不过是重名罢了吧!
其实不然,《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虽然一个描写的是商周时期,一个描写的是唐朝时期,但它们都是明代的小说,他们的作者生活在明代。《封神演义》中李靖是镇守陈塘关的总兵,总兵这个官职其实是中国在14~17世纪使用的,也就是在明初出现的,作者受到身处的时代影响,总兵也就被其加进了商朝。
其实《封神演义》中的人物都未必生活在商末时期,比如二郎神的原型之一就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当地人为他建庙,称为李冰庙,到了宋朝,附近出现了灌口二郎庙,有人就将李冰庙称为二郎庙。李冰也就成为了二郎神。也因为李冰这个名字与二郎相差甚远,有人又认为二郎神指的是李冰的二儿子。
其实哪吒的父亲李靖的原型就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那么他是如何从唐朝跑到商朝了呢?其中有何变化呢?先说说李靖的一家吧,相信大家在看相关影视作品时都会有一个疑问,哪吒的两位哥哥一位叫金吒,一位叫木吒,为什么他叫哪吒而不是水吒,并不是因为水吒难听,名字的由来也不是像《西游记》中写道他出生时左手写着哪右手写着吒那样牵强。原是因为哪吒三太子的身份在前,为附和他的这个三,后来才有了他的两位哥哥。
哪吒的原型来自印度宗教,婆罗门教神话中他的父亲是财神和北方守护神俱毗罗。他原名为那罗俱伐罗,简称为那吒,那罗俱伐罗在《佛经》中又被称为那罗鸠婆,原本他爹在神话中的戏份比他多上许多,他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后来他父亲的形象被佛教抄去,名字改为毗沙门,哪吒的戏份也多了起来。
毗沙门天王有三个儿子,哪吒是第三个。他的大哥甘露太子叫军茶利明王,简称为军吒,到了明朝,军吒也就成了金吒。二哥独健太子后来成了僧伽的弟子木叉,可能是为了迎合他们一家,而且叉与吒又读音相近,木叉也就成了木吒。那吒后来也被改为了哪吒。毗沙门天王去掉了财神的头衔,又成为了护法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就是神话中手持宝伞的那位,又俗称为托塔天王。
毗沙门天王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西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终于随佛教来到了内地。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市民阶层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些神明也就成为了人们的信仰。相传在唐玄宗在位的天宝年间,毗沙门天王还曾经显过一次灵,助唐军将藩军打退。虽是传言,但百姓们相信,统治阶级推崇,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愈发高大起来。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想到向能力强大的毗沙门天王求救,这也从而造成了唐朝时期的"毗沙门天王热"。
而李天王的名号早在李靖之前便存在,于阗国是在西域的佛教王国,不知从何时起于阗国有国王自发地把自己的姓氏尉迟改为了大唐的国姓李,其中一任国王叫做李圣天,因为造像大约有模仿毗沙门天王的形式,他的造像也被称为"大像天王"、"小像天王",他当然也被人称为"李天王",而且在西域各族,天王是首领的称呼,这是习惯,并不稀奇,所以李圣天即"姓李的圣天可汗",也可作"李天王",这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李天王,时间是五代,早于"李靖天王"之说。
由于于阗国对毗沙门天王的信奉,他们甚至将毗沙门天王看作是自己的祖先,毗沙门天王也有了李天王的名号,所以托塔李天王是在李靖与毗沙门天王重合前就有了的名号。唐朝之后,卫国公李靖因赫赫军功被人铭记,由于他们都被看作是军队的保护神,两者的界限越发模糊,毗沙门天王也就逐渐分化,和民间的李靖融合起来,李靖也就成了哪吒的父亲。
宋元时期李靖更是成为了武神,直到明代才被取代。这时百姓们对李靖的形象已经有了统一的口径,他们一家在不同小说中的形象基本定型。至于他们为什么生活在商朝,《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根本目的就是封神,神话人物要被封神,于是就将李靖他们安排在这里。
那么作为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历史上的李靖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何以成神呢?李靖,本名为药师,出身于今陕西咸阳三原县东北,也就是雍州三原人,生于官宦世家。在隋朝时,他的父亲李诠担任赵郡太守,舅舅为助隋朝灭陈的名将韩擒虎。李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文韬武略,可谓文武双全,因聪颖勤学被他的舅舅称赞是唯一可以和自己讨论孙子、吴起之术的人。
到了隋末,天下大乱,担任马邑郡丞的李靖正归晋阳留守李渊节制。他逐渐发觉李渊有不臣之心,处于两难之地的他身为隋臣,受国家俸禄,最终决定到江都也就是今天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区暗中报告隋炀帝李渊的野心,但待他刚刚到达长安,李渊已举起大旗于太原起兵,大举攻城,随即便已杀到。隋气数已尽,难以招架,李靖于城破后被俘,之后便被处以斩首之刑,临危之际,李靖向李渊大喊道:您出兵起义本是为了天下除暴安良的大事,又何必为了私怨斩杀我呢?
李世民听后深觉其胆量之大,又念及现在正逢多事之秋,起义军也需要李靖这样的将领,顿生惜才之意,于是将其收入麾下。这事只在李靖的一生中泛起小小的浪花,之后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样。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派他协助赵郡王李孝恭讨伐地方割据势力——曾经的西梁小政权后代萧铣,正逢长江汛期,江水暴涨,萧铣自恃三峡天险,占尽天时地利,狂妄自大,竟不加防备。李靖熟识兵法,欲险中求胜,遂领兵从江陵出发,沿三峡湍流直抵夷陵,进一步逼进敌军腹地。李孝恭想一鼓作气拿下敌军,李靖则认为暂避其锋芒,待敌军逐渐气衰,然后奋勇冲锋,一击得胜。前者否定了后者的建议,一意孤行,果然失败而归。守在原地的李靖看到敌军前来大肆劫掠,局面一度混乱,决然出击反杀梁军,使敌军死伤万余人。局面反转后,李靖乘胜追击,随即包围江陵,敌军首领萧铣见大势已去,无法,只得投降,其所属地区也尽归李唐王朝。
此战后,李靖一举成名,被朝廷授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
这是李靖传奇的开始。由于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唐王朝皇位更替,朝中政局动荡,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趁此机会率领十几万雄健的骑兵侵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兵临渭水便桥的北方,刚刚继位的李世民决定亲自前往与颉利可汗进行谈判,劝其退兵。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突厥部落爆发雪灾,牲畜纷纷死去,产生了连年的饥荒。颉利可汗逐渐不得民心,族人离散,内乱顿生。贞观三年八月,李世民决定主动出击。
次年的正月,李世民派遣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自马邑(今山西朔县)启程,向恶阳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进发,这一次敌军再一次轻敌。李靖利用可汗的轻敌心态私下施展离间计得到内应,顺利地攻克了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境内)。颉利可汗仓皇逃窜,唐军顺势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再次击败敌军,颉利可汗无奈,只能请求归顺唐朝。
李世民一面派部下表示同意并安抚败军,使敌人放松警惕,另一面却命令李靖进抵阴山。颉利可汗被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多骑兵奇袭,突厥军无法,只能四散而逃。李靖又领军赶到,大败突厥,杀敌万余人,俘虏人数也达十余万。颉利可汗在之后也被大军俘虏,城下之盟终雪耻。
本来灭西梁、破突厥就足够一位名将铭记一生,李靖早已决定卸甲归田。没想到在贞观9年(公元635年)吐谷浑欲侵入凉州,李靖只好再次领兵挂帅,远征吐谷浑。
次年,唐军在库山(今青海天峻)大破吐谷浑,将其向西逼退。李靖进而兵分南北两路继续进攻,南北方唐军均大获全胜,敌方首领带领千余骑兵失败而逃,不久被属下所杀,他的长子也率领部下归降于唐。此时风光无限的李靖难免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他有一部下名叫高甑生,曾因在进攻敌军时没有按时到达而被判为延误战机,受到了李靖的责备,从而心生不满。战争胜利后便串通他人,诬陷李靖意图造反。
为将者,命中大忌便是功高盖主。幸而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并没有对此信以为真,在派人调查完事情真相后将高甑生流放边疆。不久后李靖再次加官进爵,他并未洋洋得意,反而因前事而越发谨慎,果断申请退居二线,平日也减少了与外人的来往。已年过六旬的李靖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只在皇帝召问时谏言。
李靖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见识过不同的战争形态,参与内战外战,平江南,灭突厥,征服吐谷浑,均无一败绩,以少胜多的战役更是司空见惯。李靖在西北地区的功绩是由后来的中原王朝难以达到的,他作为战神名副其实,《西游记》中让他统领十万天兵天将不无道理。李靖于贞观23年(公元649年)与世长辞,享年79岁,被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这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天大的殊荣。沙场点兵,戎马一生,赢得生前身后名,百姓十分推崇敬仰。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达到了巅峰,《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作为神魔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它们的内容不免带有民间信仰的加工,而到了后世,李靖作为一生顺风顺水、叱咤风云的将领,受百姓崇拜,形象逐渐神性。然而神是由人创造的,又带有人性。为他配上哪吒等儿子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生动,也使《封神演义》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意义。但又由于他的形象过于完美,一辈子顺风顺水,不如名将岳飞、霍去病等来的曲折坎坷,他的故事诉说起来就没有了英雄的宿命感,也就不足为人道也。反而是市井传言更符合人们的内心需求,文学反映了生活,更高于生活。茶余饭后,人们更愿意讨论生活的油盐酱醋。
小说将李靖拉下神坛,人们发现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这样更具有社会认同感,名将身份的李靖自然不如父亲身份的李靖,马革裹尸的军旅生活更不如神魔精怪来的有趣,大唐名将也就被慢慢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北方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政治、文化中心,宗教也长期传播发展在北方,后来在民族大融合的契机下,南北文化也渐渐交融,在不同信仰的交锋中,毗沙门天王逐渐势微。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民间小说最终获得了市民阶层的喜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封神演义》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李靖也就得以活在商周时期,关于他的神话故事得以流传在坊间,代代相传。而毗沙门天王的身份却也被遗忘在历史中。
总结:时间具有雕刻的能力,历史长河涌动着,运用着已有的素材,不断创造着,改变着,这其中不乏百姓的加入,也可以说这是由他们主导的。平民百姓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带来了诸多的神话故事。《封神演义》、《西游记》自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亦是历史的产物。李靖形象的进化史显示了印度宗教文化的中国化,他身上体现着佛道两教文化的统一,反映了中国文化所拥有的巨大包容性。
当然有关系啊,他们俩本就是同一个人!
唐、宋、明三朝时期流行“偶像崇拜”文化,古人们尤其喜爱将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铁面无私的官员“神格化”。
征战沙场威风凛凛的尉迟恭、秦叔宝被“神化”为门神,运筹帷幄的丞相魏征被神话为天师,刚正不阿的包拯被神化为文曲星。
当某一历史人物的平生事迹、道德水准得到世人称颂时,这个人便可能被民间“神化”。 那么隋末唐初的卫国公李靖,他的一生究竟有什么值得后人称颂的事迹呢?
武德元年(李渊),李靖率八百铁骑,歼敌无数,俘敌五千,以少胜多直取南方蛮族大营,仅一战便为唐朝南方边疆的安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德四年,李靖率数万大军讨伐盘踞夔州自立为王的萧铣,李靖用兵如神,施一招“闪电战”打的萧铣措手不及,一举攻下荆门、宜都。
同年,李靖趁萧铣大军内乱之际,抓住时机以气吞万里如虎之攻势,围歼萧铣大军,仅耗时两个月时间便消灭了江南地区势力最强的南梁。
武德六年,辅公祏势力集团占据南京,李靖受命讨伐,李靖避开辅公祏大军的锋芒,趁敌军掉以轻心之际断其粮草,待辅公祏麾下士兵饥肠辘辘的时候,夜攻敌营,仅用了不到一年便彻底平定了南方。
武德八年,北方突厥来犯,李靖奉命讨伐突厥,经过长达几年的交战之后,突厥的实力逐渐下降,李靖一不做二不休率军打到了突厥老家,仅用三千铁骑便杀退了突厥数万大军,活生生把突厥打回了塞北大漠,可李靖仍然不断追杀企图退逃的突厥,直至将东突厥彻底杀尽!
李渊得知李靖杀灭了东突厥,彻底平定了北方之后,高兴的原地跳舞,李世民差点把鼻涕乐出来。
剿灭突厥后,李靖成为了民间传说中的“战神”,最令唐朝百姓们感动是,年过花甲的李靖主动请缨血战吐谷浑!杀的吐谷浑可汗一路溃逃,一战消灭吐谷浑势力。百姓们载歌载舞,歌颂李靖。
李靖病逝时,李世民率百官哀悼,百姓们纷纷自发的为其默哀。
晚唐时期,唐朝南疆蛮族、北疆突厥势力再起,不断骚扰唐朝边境,但晚唐时期的国力已经无法震慑外敌了,晚唐的百姓们纷纷感念起李靖南灭蛮族、北剿突厥的事迹,自此李靖的形象逐渐被神化。
晚唐后期,民间传说李靖经常显灵,救济穷苦的人民,百姓们自发的为李靖盖起了寺庙供奉,李靖的形象彻底被神话。?
明朝时期,由《西游记》开始,卷起了一股“最炫神话风”,吴承恩老先生在设计《西游记》人物时,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托塔李天王在书中负责天庭的治安,是玉皇大帝势力中的代表人物,而李靖号“卫国公”,是保卫唐朝安定的大将军,且《西游记》的故事写的是唐朝,用李靖作为托塔李天王更能加深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关联,使故事更加具有代入感。
在《西游记》之后,《封神演义》又将李靖改写为商朝时期的陈塘关总兵,“总兵”这个官职起源于宋朝,商朝并没有总兵一说,很显然《封神演义》套用了《西游记》的神话体系来讲设计人物,《封神演义》中的李靖是“封神男主团”之一,在书中地位重要。
随着明清“评书文化”的盛行,《西游记》、《封神演义》成为了茶馆中最火的说书段子,托塔天王李靖也深入了人们的心中,甚至知名度远远超越了历史中真实的李靖。
顺便一提,李靖在历史上是韩擒虎的侄子(裴擒虎原型),在神话中又是哪吒的父亲,保不准再过几年就会成为某荣耀的游戏人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1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