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能文能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却因服用金丹中毒去世

以史为鉴 2023-06-25 18:41:46

能文能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却因服用金丹中毒去世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

题记:“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中国人史纲》

开篇:

公元五九九年一月二十三日,大唐最重要人物李世民诞生在“武功庆善宫”。他的名字源自一位术士所起:“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作为关陇集团贵族子弟之一,李世民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母亲窦氏是少数民族女性,擅长书法,模仿李渊笔迹到了不能辨别的地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这些文化熏陶对幼小的李世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幸的是,李世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多年后当李渊夺得天下后,李世民在宫中陪侍宴饮时,看到后宫父亲和嫔妃的快乐,就想起了母亲。“思太穆皇后早终,不得见上(李渊)有天下,或歔欷流涕。”要是母亲在该有多好啊,这些或多或少都说明了李世民情感上的孤独和无助。十六岁那年,李世民与长孙氏成亲,也是贵族高门,彼时长孙氏“年十三,嫔于太宗”

(一)马背上的皇帝,神射能手,一生戎马生涯,震慑四方。

生长在西北地区的李世民身上流淌着一种野性的奔放,战场这个巨大的放大器,清晰地展示了李世民惊人的综合素质。晋阳起兵后,李世民正式开启了军旅生涯,弓箭从不离身。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箭大一倍,威力极大,这也相当考验体力和射技,而李世民的箭术竟到了“能射洞门阖”的地步。武德三年,已经是秦王的他率军攻打洛邑,遭到强敌单雄信的突然袭击,军马大乱。李世民关键时刻“太宗左右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获其大将燕颀。”此外,李世民的平定东都后,“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于常。”在讨伐刘黑闼时,“为突厥所窘,自以大箭射却之。突厥得箭,传观,以为神。”至此李世民“特制”的大箭名动天下,如同射出的巨大箭头,引起一片惊讶。对此“神技”,李世民后来也颇为自负地说:“朕以弓矢定四方,用弓多矣。”

射箭,李世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做了皇帝之后,没有了战场,他就在自己侍卫中组织“习射”,自己充当教练。臣下劝谏说:“皇上现在玩弓射箭,如果遇到危险,恐防不测,这对社稷也没什么好处。”对此李世民认为他们小题大做,全不在乎,依旧照常亲自教授拉弓训练。

此外,“骑射不分家”,也正因此才能给好发挥他的骑射水平。他不仅擅长相马,还能很好地进行驾驭。每次两军对垒,李世民必然冲锋在前。一次李世民看见敌将骑着隋炀帝留下来的御马,非常羡慕,感叹说:“彼之所乘,真良也。”最终将此良马收归自己坐骑,取名黄骢骠,后来晚年随同出征中途死去,李世民难过的“颇哀惜之,命乐工制《黄骢叠曲》寄托自己的哀思。对于马的喜爱,李世民是非常走心的。一次他的马被养马的报告“无病而暴死”让他非常生气“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长孙皇后讲了齐国晏子谏齐景公务以马死杀人的历史典故,劝说李世民说:“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耶?”使得李世民才忍痛将马厚葬。

李世民骑在马上胯下生风,驰骋江山,死后也要将一生珍爱的骏马风度带入地下。在他晚年留下遗命雕刻六匹骏马以装饰昭陵的气韵,号称“昭陵六骏”,展示了李世民晚年壮烈的内心世界。这些意象恢弘大气的艺术构造,呈现了李世民的大唐气象。虽然出自无名氏之手,这种带着生命灵动的作品造型粗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质感强烈。达到了李世民追求的人马合一的境界。

(二)、纸上江湖,天下无敌,诗文书法堪称大唐领军人物,可能是历代皇帝中最有内涵的一位。

在综合素质的定位上,李世民有着一个精彩的自我概括,并表达了作为卓越政治家的大气和睿智:“夫立身之道,在乎折衷,不在乎偏射。”所以他追求“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11】成了真正的大气象的领军人物,没有之一。唐诗流传后世大量李世民作品,塞北的成长环境,养成了他诗风苍凉豪迈的气度,同时又在艺术的境界上完美实现融合。在艺术创作上,李世民的文艺理论相当出色:“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对于文化艺术标准的追求与他的大唐事业一样,要“节之于中和,不系于淫放。”的儒家中庸之术。

此外他加入了当时一流诗歌理论的队伍,曾叫擅长五言诗的李百药和他的作品拿来进行品读,读后“谈其精妙”,并写了赞扬批语说:“爱卿为什么年岁越老,才华越壮?为什么题材很老的东西你写的新意却更多?”【12】对于许多人推崇以华丽辞藻极尽铺陈之能事的汉赋,李世民马上就能点出只有真正的大家才能看出的弊端和无用“文体浮华,无益劝诫。”这种务实的文艺理论影响千年。此外,他经常作诗当作自我的座右铭。一次在洛阳宴饮群臣,李世民心情非常好,写下:“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减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由于惺惺相惜,他甚至对一身才华的隋炀帝颇感同情。贞观二年,他对大臣说出了对隋炀帝杨广的感受:“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答几句后,李世民颇为感伤地叹气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书法,如同李世民除了诗歌之外的最大寄托,在贞观元年,他就得以组织大型书法培养班,书法出色的可以得到优先提拔。他的书法偶像就是王羲之,这个跨越数百年的“超级大粉丝”对王羲之的迷恋甚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在书法和珍品的求索上,李世民不惜花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寻找到他最喜爱的大家作品。他将这些书法珍宝颇为自私地占有,甚至再亲密的大臣也不能得到欣赏,这个精神世界追求艺术极致的李世民决定死后也要将他们带在身边“,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李世民对书法的练习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房玄龄赞其书法水平“笔迈钟、张”,就是说他的书法造诣已经超越前朝书法大家钟繇和张芝,并创造一种“李世民风”的书法方式,名曰“飞白”,这种是脱胎王羲之神韵的独创,“太宗工羲之书,尤善飞白”。即用枯墨用笔的一种书法艺术,字体苍劲老练,因笔画中丝丝透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赏宴三品以上于宣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当时在场的人,一时“喝的有点高”,借着酒劲“或乘酒争取于帝手”,可见当时的热烈场面,如同一幅幅书法,在李世民的务实和浪漫的推动下,大唐这幅画显得繁华、大气、雍容、开放。

(三)、晚年抑郁,长期患病不愈,让一世英名终究陷入希翼长生俗套。

进入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明显觉得自己老了,与早年的骑马射箭,挥毫泼墨相比,晚年的他内心竟然多了一份忧郁。贞观十六年以前,李世民身体和精力一直都不错,经常骑马射箭,挥毫泼墨,然而此后的纪录中,直到临终二十三年的七年当中,仅仅出现一次关于李世民围猎的记载。这个期间,“太宗得疾,累年不愈。”加之儿子们的倾轧对他情感造成了严重创伤,老皇帝甚至得了“抑郁症”,一度出现要自杀的倾向。当时有人给他献言献策,李世民很欣赏,于是就拿出他的“神药”作为赏赐“特赐给钟乳一剂,谓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导致李世民再度得病还有在贞观十九年征伐的失败的原因,秋末“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年底由于“并州至京师一千三百六十里”,长途跋涉和失败的影响,回京后李世民再度病倒。“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由此开启了他大量服用化合物的剂量和频率。贞观二十二年,有吐蕃方式献药“自言寿二百岁,云又长生之术”,此后将这种化合物的使用更为广泛和多样,“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经过一年多的炼制“药成,服竟不效”。

虽然李世民正的猝然去世,与服用这种化合物有着密切关系。长期服服食所谓的“金丹”被致病、致死的帝王政治家大有人在。如北魏的道武帝、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汉武帝、唐宪宗、清世宗雍正等,都曾因妄想长生服用这种早期的化学产物。根据相关研究,丹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其中硫的含量为13.0%,汞的含量为60.9%,另有约26.1%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物。综合历代服食丹药的病患特征来看,大多都表现严重躁郁症,敏感、多疑,直至精神系统彻底崩溃,或喘息不定、或行步快慢无节、或言语失措,这些都是典型的中毒症状。

但这些未能影响李世民在后人眼里的评价:草原雄鹰成吉思汗以学习的榜样说:“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勒内·格鲁塞说“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而近代一位伟大人物曾给以了更为高度的赞扬“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大唐最重要的皇帝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安葬于他布局各种骏马的昭陵。一世英名文武全才的李世民最终丧命于各种有毒的石头,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李世民是怎么死的

贞观二十年(646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病,此后一直调养,由此开始服用方士提炼的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皇汉武迷恋方术和寻求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病情不断恶化。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己巳(二十六)日(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
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五月,唐太宗病危。临终前,他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太子治听政。同月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一生业绩非凡,然而谁能料到这位一代雄主最终却死于“仙丹”中毒。
唐太宗对长生不老,开始是不信的。他曾经嘲笑过去秦始皇和汉武帝。说秦始皇想求长生不老被方士骗了,派方士率几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药,仙药没找到,人也不回来了,什么也没有得到。说汉武帝求神仙,连女儿都嫁给了方士。结果还是被骗了,女婿被杀了。唐太宗当时认为,神仙是虚妄的,是空有其名的,求仙是毫无意义的,长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二十年后,唐太宗却一反常态地迷上了长生不老。原因是,公元648年,唐太宗打败了天竺国,俘虏了包括国王在内的一批人,其中有一个叫罗耳娑婆的和尚,长得庞眉皓眼,鹤发童颜,唐太宗见后,很感惊奇,这位和尚自称会配制长生不老仙丹,唐太宗深信不疑,命他在金飙门配制。一年后,仙丹配制好了,唐太宗竟深信这仙丹能自己长生不老,毫不迟疑地服用了。结果,没过多久,就因“仙丹”的毒性暴发而死去,终年52岁,成了唐朝第一个被仙丹毒死的皇帝。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三》(卷3)记载,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所记很简单。李世民的具体死因,传统认为是死于痢疾,实际并非这样。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卷198)记载,公元645年,李世民亲驾东征高丽(今朝鲜),平定叛乱。十二月初七那天,发现身上长了痈疮,疼得连马都不能骑,只好让人用轿子抬着走。一周后病情加重,跟随而行的太子李治亲自用嘴把毒疮内的脓吸出来,这才好转一些。
一般服用丹药,身上都会生痈疮。道家辩称这是丹药排毒见效的标志,实则是中毒症状。后来中毒死掉的唐宣宗李忱,也是这种情况。
但就是贞观十九年这次东征,李世民身体慢慢不行了。此后,在宫中一直调养,但病情时好时坏。而之前,李世民就迷信丹药,曾召来不少道士为他炼制长生“不老药”。病急乱投医,健康恶化的李世民,这下对丹药更加依懒。krh超级大本营军事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西征的唐军抓住了一个天竺(今印度)方士,名叫那迩娑婆寐,自称已活了200岁,有长生不老之术。李世民十分高兴,“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希望能得到“洋仙丹”——所谓“胡僧药”。
李世民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督炼制“不老药”,“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花了年把时间才炼成“洋仙丹”,但李世民服用多粒后,根本就不见疗效,后来只好把那迩娑婆寐放回了印度。至死前,李世民一直改服本土道士炼制的“土仙丹”。结果虚52岁那年,慢性中毒死了。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封建的鼎盛时期。相比其它朝代的帝王,唐代皇帝对不老的追求似乎也最强烈,“不老”的愿望换来的却是“速死”。
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五月,唐太宗病危。临终前,他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太子治听政。同月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死于“仙丹”中毒。

身强体壮的李世民为何50多岁就死了?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总共在位23年,于公元649年死去,死时只有五十多岁。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每个方面都做到很完美,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将国家治理井井有条,开创了贞观之治。但他在平时生活当中却非常迷信长生不老之术,因此在位期间一直都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恰在这个时候天竺术士进贡了大量神药过来,请大唐皇帝享用。李世民在并没有进行详细了解情况下吃下几丸后感觉很不错,于是一直都坚持服用,最终在服用一段时间后中毒身亡。按现代科学技术来讲,其实李世民的死和铅中毒有关,李治继位后马上将天竺术士驱逐。

1、李世民一向喜欢研究丹药


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各种事情上面都很英明。但唯独在痴迷丹药这件事情上像着魔了一样,长年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任大臣们如何劝解都听不进去。有时候只要他一高兴,还会将各种丹药赏赐给大臣们服用,至于人家是吃了还是扔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2、很信任天竺术士


李世民在位期间,唐王朝国力不断上升,于是唐朝军队经常向周边进攻。中亚,西亚,天竺等国都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并且经常派使者进贡。有一次天竺国派出使团入唐进贡,其中就包括了术士所炼丹药,李世民对此深信不疑,长期服用后最终死去。

3、为掩人耳目李治并没有将天竺术士杀掉


历史上但凡皇帝死于大量服用丹药,继任者出于保护皇家颜面与隐私,都会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他当然非常明白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治并没有将天竺术士杀死,而是将其直接驱逐出大唐,并且命令所有知情者严守秘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1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