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郜国公主是什么人她是怎么害死自己的女儿的

以史为鉴 2023-06-25 18:21:08

郜国公主是什么人她是怎么害死自己的女儿的

对郜国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公主最幸福的时代就是唐朝,唐朝的公主不守礼法,又任性又自由,过得十分潇洒。很多公主都不肯当贤妻良母,不守妇道,婚外恋之事层出不穷,比如说最著名的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唐朝的公主有婚外恋并不算什么,可是唐朝有一位公主因为丧夫后有了几段恋情导致了自己被软禁,而她的女儿太子妃被杀。这位公主就是郜国公主。

郜国公主是中国唐朝第七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的女儿。她的生母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估计是一位地位低下的宫人吧。

郜国公主和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大有渊源,可是说是亲戚,准确地说,郜国公主是杨贵妃的外甥媳妇。

这是怎么回事?郜国公主初封延光公主,被她爷爷唐玄宗嫁给了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儿子殿中丞裴徽。杨贵妃宠冠六宫之后,她的娘家人也显贵起来,和皇室中人联姻。

可惜这段婚姻并不长久,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在马嵬坡之变中,杨家的外甥裴徽被杀。延光公主就成了寡妇,随后她改嫁给太仆卿萧升。萧升是唐玄宗的女儿新昌公主和驸马萧衡的儿子。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延光公主被侄儿唐德宗改封郜国公主。而郜国公主(延光公主)给第二任丈夫萧升生了一个女儿萧氏,嫁给了唐德宗的太子李诵为正妻,被封为太子妃。

公主的女儿当太子妃,可谓门当户对,虽然辈数不对,可是唐朝皇帝有鲜卑血统,不像正规汉人讲究那么多。

萧升病逝,郜国公主第二次成为寡妇,她年纪已大,没有再嫁,却不甘寂寞,结交了大臣,这几个大臣就是彭州司马李万、蜀州别驾萧鼎、澧阳县令韦恽、太子詹事李昪,他们几个经常来到郜国公主的公主府,结果传出了不好的流言。

这流言蜚语是什么?无非说这几个大臣成为郜国公主的入幕之宾,发生了恋情。

这种事在唐朝公主之中并不算什么,都是很普通的事,大家都这样做,谁也不说谁。可是李昪有个死对头张延赏,张延赏听说了这件事,就兴冲冲地跑到唐德宗面前告发了李昪和郜国公主,说郜国公主以私情为名,为太子结交大臣。

老丈母娘用黄昏恋为太子女婿结交大臣,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难以置信,可是唐德宗偏偏相信。

唐德宗勃然大怒,当皇帝的就怕太子提前接班,玄武门事变把皇帝吓怕了。于是唐德宗把姑姑郜国公主软禁在宫中,将大臣李万杖杀,流放萧鼎、韦恽、李升到岭南。

而郜国公主的女儿太子妃萧氏也跟着倒了霉,唐德宗不但让太子李诵废掉太子妃萧氏,还想杀掉太子妃萧氏。可是太子李诵念在夫妻情深,一直劝阻父皇,请求与太子妃萧氏离婚,但绝不肯杀了她。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郜国公主又因为使用厌胜蛊道邪术被废。这一点很可疑,一个已经被软禁的公主天天有人看管,如何使用厌胜蛊道邪术?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郜国公主在软禁中离世,而这时太子李诵生病了,唐德宗就下令处死太子妃萧氏,谥号惠。

郜国公主只因守寡后不甘寂寞,就害得女儿太子妃丧了命,她是不幸的,而太子妃萧氏更不幸。 #公主#唐德宗#唐朝收藏

可惜这段婚姻并不长久,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在马嵬坡之变中,杨家的外甥裴徽被杀。延光公主就成了寡妇,随后她改嫁给太仆卿萧升。萧升是唐玄宗的女儿新昌公主和驸马萧衡的儿子。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延光公主被侄儿唐德宗改封郜国公主。而郜国公主(延光公主)给第二任丈夫萧升生了一个女儿萧氏,嫁给了唐德宗的太子李诵为正妻,被封为太子妃。

公主的女儿当太子妃,可谓门当户对,虽然辈数不对,可是唐朝皇帝有鲜卑血统,不像正规汉人讲究那么多。

萧升病逝,郜国公主第二次成为寡妇,她年纪已大,没有再嫁,却不甘寂寞,结交了大臣,这几个大臣就是彭州司马李万、蜀州别驾萧鼎、澧阳县令韦恽、太子詹事李昪,他们几个经常来到郜国公主的公主府,结果传出了不好的流言。

这流言蜚语是什么?无非说这几个大臣成为郜国公主的入幕之宾,发生了恋情。

这种事在唐朝公主之中并不算什么,都是很普通的事,大家都这样做,谁也不说谁。可是李昪有个死对头张延赏,张延赏听说了这件事,就兴冲冲地跑到唐德宗面前告发了李昪和郜国公主,说郜国公主以私情为名,为太子结交大臣。

老丈母娘用黄昏恋为太子女婿结交大臣,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难以置信,可是唐德宗偏偏相信。

唐德宗勃然大怒,当皇帝的就怕太子提前接班,玄武门事变把皇帝吓怕了。于是唐德宗把姑姑郜国公主软禁在宫中,将大臣李万杖杀,流放萧鼎、韦恽、李升到岭南。

而郜国公主的女儿太子妃萧氏也跟着倒了霉,唐德宗不但让太子李诵废掉太子妃萧氏,还想杀掉太子妃萧氏。可是太子李诵念在夫妻情深,一直劝阻父皇,请求与太子妃萧氏离婚,但绝不肯杀了她。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郜国公主又因为使用厌胜蛊道邪术被废。这一点很可疑,一个已经被软禁的公主天天有人看管,如何使用厌胜蛊道邪术?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郜国公主在软禁中离世,而这时太子李诵生病了,唐德宗就下令处死太子妃萧氏,谥号惠。

郜国公主只因守寡后不甘寂寞,就害得女儿太子妃丧了命,她是不幸的,而太子妃萧氏更不幸。

孙子变儿子?唐德宗李适这是什么神操作?

唐德宗李适,天宝元年出生于东宫,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守,唐玄宗等人出逃,国家陷入动乱之中。十四岁的李适被战乱裹挟,饱尝家国陷落之痛。公元779年,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是为唐德宗。

唐德宗共有十一个儿子,但其中有两个并非他的亲生儿子。一个是他的侄子李谊,另一个是他的孙子李謜。

他哥哥李邈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八,留下一个儿子李谊。他可怜侄子年幼,于是将他收养在自己身边。叔侄两个人的关系很不错,李谊能征善战,立下不少功劳。

《旧唐书》中记载:舒王谊,本名谟,代宗第三子昭靖太子邈之子也。以其最幼,德宗怜之,命之为子。大历十四年六月,封舒王,拜开府仪同三司,与通王、虔王同日封。

贞元三年八月,唐朝皇室内部爆发郜国大长公主之乱。郜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女儿萧氏是太子李诵的太子妃,她与唐德宗算是亲家。她在丈夫萧升死后,生活放荡,与朝中多名大臣交往甚密,贞元三年被人告发。除了私生活淫乱之外,同时还被揭发她行厌胜巫蛊之术。唐德宗十分震怒,立马把太子,也就是郜国公主的女婿李诵找来训斥,还动了改立舒王李谊为太子的念头,于是把大臣李泌召入宫中商议。李泌认为皇帝舍弃亲生儿子而改立侄子不妥,并向他列举了各朝各代因太子废立而起的冲突和纷争,终于说动了唐德宗,李诵的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而孙子李謜正是太子李诵的儿子。唐德宗因为太喜欢这个孙子了,于是将他收为自己的儿子,排名第六。贞元四年封为邕王,授开府仪同三司,这一年李謜才七岁。尽管唐德宗异常喜爱这个“儿子”,可李謜还是不幸早逝,年仅十八。李謜去世后,唐德宗十分悲痛,宣布辍朝三日,追封李謜为文敬太子。出殡当日,风雪交加,十分寒冷,百官送至通化门外,列位哭丧。

爱孙子爱到这地步也确实少见。唐德宗收养孙子为儿子的原因史书没有细说,只有简单的一句:李謜,唐文敬太子謜,唐顺宗之子。德宗爱之,命为子。(唐顺宗就是李诵)

德宗爱之,命为子,只有简简单单七个字,但从李謜年幼封王,死后追封太子,辍朝三日,百官相送可以看出唐德宗确实是十分喜爱他。

当儿子变成兄弟的时候,李謜的亲生父亲李诵是什么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估计是挺复杂的。

宫中最难当的一个角色是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一步走错性命难保?

这个角色就是太子,看似享有荣华富贵,地位尊贵,仅次于君主之下。但是太子也不好当,稍不留神就丢了性命。

在古代,“太子”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能当上太子说明君主对他认可,而且平时也有很多人捧着供着他,因为他是最有可能登上君主之位的人。

但是太子却真的不好当,如果君主有很多儿子的话,那么做了太子必然会引得其他皇子们的眼红,甚至会想出各种方法对付太子,然后想办法趁机取代太子的位置。另外一方面如果太子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的话,也会引起君主对自己的猜忌,从而导致杀身之祸。所以从太子到顺利登基上位的话,中间也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有些人可能当了几年的太子就能顺利登基,也有的人可能要当几十年的太子,所以也是个非常考验人耐性的。在中国历史上,甚至有很多当太子超过20年的,其中的煎熬也是可想而知。

还有一些太子因为身体素质方面比较差,还没登基就去世了,比如说像是明朝的朱标。另外还有一些太子因为行为方面不够谨慎被君主怀疑的,导致被废黜的,比如说显示西汉的刘据、唐朝的李瑛和清朝的胤礽。
而有些虽然成功从太子变成了君主,但是却没多久就被人赶下台去了。比如说李诵当时了二十年的太子之后终于成功上位了,却只当了8个月的君主,就被迫下台了。

所以太子也真的不像是我们表面上看的那么风光无限的,他们可谓是在尖刀上行走,稍不留神就丢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上最不孝的皇帝:害死生父将母亲赶出宫门!

  对生身父亲如此不孝,唐宪宗不是历史第一人,因为权力的斗争历来相当残酷,利欲尚且熏心,何况九五之尊!父子相残、手足搏杀等案例在历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将生身母亲赶出家门,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 ,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个,唐宪宗无疑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个。>  常言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中国人讲孝道,不光是指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之晚年,还应晨昏定省,经常陪伴父母左右,在精神上给予父母以天伦之乐,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即是这个意思。可是,历史上却有一位号称「唐代三宗」之一的唐宪宗(与唐太宗、唐玄宗齐名),将亲生母亲赶出家门,整整十年而不见面,其忤逆之举实令人齿冷。>  唐宪宗的母亲王氏,史称「顺宗庄宪皇后」。这位女子很命苦,出生没多久,父亲王子颜就 掉了,由祖父王难得抚养。唐代宗宝应二年,王难得 于军旅,十三岁的王氏因祖父有功于社稷,被遴选为代宗才人。>>唐宪宗>  这是什么家庭关系呀?代宗是宪宗的曾祖父,名义上的曾祖母咋成了曾孙的母亲?原因在于代宗太老,而王氏则太小,这种夫妻没法做。于是乎,代宗就把王氏赐给了皇长孙李诵,就是后来的短命皇帝唐顺宗,初为孺人,生下唐宪宗李纯。如此混乱的家庭关系,在有唐一代不算新鲜事,唐顺宗自己就曾把一个儿子交给父亲德宗为养子,和血缘上的儿子做了「兄弟」,也就是说,唐宪宗有个同父的弟弟在名义上是自己的「叔叔」。>  王氏因为生下李纯,德宗李适即位时,立李诵为太子,王氏被封为「太子良娣」。实际上,李诵对这位王氏还是很有感情的,为何没有成为太子妃呢?是因为李诵还娶了另一位身份显贵的女子萧氏,是郜国大长公主与驸马萧升所生之女。后来,郜国大长公主惹上 *** 官司被杀,皇太子妃萧氏也被牵累而死,王氏遂成李诵生命中的第一女人,在王氏的陪伴下,李诵战战兢兢地度过了26年的储君生涯,算得上是患难夫妻了。>  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李诵即位为唐顺宗。他启用王伾和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短短的一百四十六天,即宣告失败,却严重得罪了朝廷里的宦官势力。在宦官首领俱文珍、刘光琦等人串通一些官僚和地方节度使的反扑下,登上皇位还不到200天的唐顺宗无奈退位为太上皇,王氏所生的儿子李纯继位为唐宪宗,王氏晋升为太上皇后。>  关于唐宪宗对父母的忤逆不孝,后来的史家多闪烁其辞,恐出于为尊者讳故也。唯「永贞革新」参与者之一的刘禹锡在《刘子自传》中说:「当时太上皇身体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对。而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直接用东汉末年顺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宪宗的即位,无法不给人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在此事过程中有外人无法明知的隐情。>  顺宗于元和元年(806年)突然病故,也有许多可疑之处。比如,正月初一,宪宗率群臣为太上皇上尊号,正月十八日,宪宗又下诏宣称太上皇「旧恙愆和」,说是旧病没有治愈,这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此举十分罕见。宪宗又说「亲侍药膳」,从当月十六日以后,暂时不听政。然而,在十九日,也就是宣布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顺宗就死于兴庆宫,同时迁殡于太极殿发丧。这就难怪有人估计太上皇早就死了,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报太上皇的病情,就是为掩盖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殊不知,这样做是欲盖弥彰,公布太上皇的病情,恰恰暴露出宪宗和宦官的做贼心虚,暴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另外,元和十四年(819)七月,还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件。群臣讨论给宪宗上尊号时,一个宰相主张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认为「睿圣」的尊号已经可以包括其含义,不必再加「孝德」,宪宗听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贬到湖南任了一个观察团练使。宪宗对「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说明他「内有惭德」,心中有所顾及,从侧面也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参与了逼顺宗内禅和害死顺宗的事件。>  唐顺宗一死,王氏的幸福生活也到头了。史家说,唐宪宗迫于宦官压力将母亲王氏迁出后宫,送到长安城东南兴庆宫居住。兴庆宫是个什么地方?既是偏僻的城郊,又是王氏的伤心地--老公顺宗就死在此地,也难怪会「犹豫成疾」。唐宪宗实在够狠心的,他难道真的惧怕宦官吗?赵炎以为不尽然。第一,他已经是快三十岁的成年男人了,从他对对诸多藩镇的心狠手辣来看,完全有能力对付宦官势力,连自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谁信呀?只能说明他麻木于人伦。第二,从元和元年(806)将母亲赶出宫,一直到元和十一年(816)母亲病逝,他连去探望的心都没有,整整十年,他一次也没去,这又说明什么?他害死了父亲,无脸去见母亲罢了。>  对生身父亲如此不孝,唐宪宗不是历史第一人,因为权力的斗争历来相当残酷,利欲尚且熏心,何况九五之尊!父子相残、手足搏杀等案例在历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将生身母亲赶出家门,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个,唐宪宗无疑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1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