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皇家,那便有一句话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话——最是无情帝王家。可正是在最冰冷的地方,却诞生了一个最温柔的人。他的温柔,不仅打动了身边人,也折服了"对岸"的人。而这位与众不同的皇家子弟,便是宋仁宗赵祯。
赵祯,初名受益,宋真宗第六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他的生母本是李宸妃,但因为真宗宠爱的刘娥无子,便被宣称是刘氏之子。赵祯本有五个哥哥,但四个皆早夭。唯一一个熬过头几年的二哥赵祐,在还没当上太子的时候便也夭折,于是他这个第六子硬是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北宋的储君。
天禧二年(1018)九月,年仅八岁的赵祯受封成为皇太子,也将名字从"受益"改成了"祯"。四年后,真宗驾崩,赵祯便幼年即位。于此时的他而言,操持政事自然是能力之外的事,因而太后刘娥便垂帘听政,替赵祯扛了十一年的担子。
明道二年(1033),刘娥去世,赵祯开始亲政。虽然这是他多年来首次亲自操持政务,但真宗让赵祯从小就旁听辅臣参决诸司事,所以赵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为了改变自宋初不断积累的三冗问题,赵祯任用范仲淹等改革派开始了庆历新政。范仲淹和富弼等人提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改革措施 ,都在赵祯的支持下渐渐落地。
虽然庆历新政最终还是在反对派的阻挠之下被终止,但赵祯在此期间颁布的诸如减徭役、减役人、轻赋税的政策,还是给当时的百姓们带去了不少优惠。
在对待边患问题上,赵祯选择了损小利保大局。宝元元年(1038)西夏建国,此后西夏大举进犯北宋。
接连几年中,宋军杀敌一千也几乎自损八百,双方不仅折损了大量兵将,也使得边疆社会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因而庆历四年(1044),北宋与西夏签订条约,赵祯用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的代价,换来了西夏向北宋称臣,两国互开边境方便贸易。而与辽国,赵祯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以物资换和平。
皇佑元年(1049),广西广源州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因为与交趾兵戎相见且不敌而退到北宋地界,并开始肆无忌惮地攻占北宋城池。而面对此无妄之灾,赵祯又毫不手软地派出大将狄青征讨。
透过赵祯处理一南一北战乱的态度可见,他有的并非妇人之仁,也并非绥靖妥协,而是坚守自己身为北宋君主的立场,尽力确保人们生活的稳定。
而赵祯历来最让人称道的,则是他的用人态度。北宋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包拯等人,皆深得赵祯重用。据说当时包拯因为刚直的性格,直言进谏而经常不给赵祯留面子。有时一激动,包拯甚至会把唾沫星子喷到赵祯脸上。可赵祯对此并未表现出在意,自己擦擦便又继续听包拯的意见。
而除了待人宽和,虚心纳谏,赵祯还以身作则地带头过节俭的日子。而在明道二年(1033)至嘉佑三年(1058),他又曾九次在多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免税或降低赋税。
在赵祯的温和统治之下,北宋的边疆安定了几十年。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较低的赋税,又使得北宋的经济和文化在此阶段更上一了层楼。也正是因为当时形成了"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的局面,赵祯的统治才被称作"嘉祐之治"。
其实客观而言,赵祯并非是有开天辟地大作为的君主。他既没有让北宋拥有如盛唐一般的繁荣,也没有如自己的先祖一般开疆辟土。
他是温和的守业者,不断尝试保住大宋的山川和人们的家园。他没有纵横沙场的雄心,而是喜文墨,重医疗。《武经总要》的出现,针灸和中医的传承,都离不开赵祯的支持。当赵祯死后,辽道宗的那句"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便正是时人于他的心声。人们送上一个"仁"给赵祯做庙号,也正贴切。
从十二岁即位,到五十四岁逝世,赵祯走进人们心中靠的不是他在位时间位居北宋皇帝之首,而是他离人们最近。他以物换和平,为北宋、西夏和辽的百姓带去了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安稳。他以仁慈之心提拔和重用清官好官,为百姓们在权贵之间找出了一条生路。
宋仁宗去世的时候,"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使者把他去世的消息传到契丹,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一把抓住使者的手痛哭,连辽国的老百姓君都特意在修建庙宇供奉宋仁宗的御像。
连敌国的老百姓都如此不舍,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最理解自己所需的人。
宋朝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之后,出现了一位"仁"到骨子里的皇帝 宋仁宗赵祯?,就是"狸猫换太子"传奇中那个大难不死的"太子"。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一位。他去世时,"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就连曾经的"死对头"辽国的皇帝都痛哭不已。直到700年后,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也坦承: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纵观中国历史上历次改革,大都有一个特点:成于缓,毁于急。
但凡是步子迈的比较大,都容易扯到蛋。老百姓走路是如此,改革也是如此。
宋仁宗迥异于其他朝代那几位皇帝:他既没有历史上的"存在感",也没有世人口中的"丰功伟绩"。似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甚至,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
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民间闲谈,说到他,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比较注重休养生息,一个老好人,很有人情味
这不是宋仁宗的悲哀,尽管,他是中国第一个"仁宗"。
事实上,皇帝堆儿里,庙号仁宗的都跟伟大扯不上关系。国人崇拜雄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开疆裂土的强人,是国人心目中最好的皇帝。
但是,谁也无法否定: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一朝;世界第一张纸币诞生在仁宗一朝;四大发明有三项或出现或开始应用于仁宗一朝......
宋仁宗在世的时候,其实在大臣中的评价并不高,北宋的三大弊端:"冗官冗兵冗费"都和他脱不了关系。
苏舜钦则上书指责他执政无方乱花钱,三司计度经费比以前增加了二十多倍而"用度不明"到仁宗驾崩时,国库几乎耗尽。连国葬都捉襟见肘。
司马光则直接指责,宋朝"冗兵"就是仁宗造成的,仁宗中期为了应对西夏和辽国的军事压力,大举募兵,结果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但却多而不精,战斗力反而下降。
宋史里仁宗本纪的"赞"里这么说:"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
至于遇上岁星犯南斗、太白昼现、地震、灾害等等自然异象,仁宗都会虚心征求臣子的意见,大张言路,大赦天下。"朕未尝詈人以死,况敢滥用辟乎!"仁宗的这句话,多少交代了他对于上天的敬畏。
这位君王就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
最早宋朝有一位皇帝驾崩。他去世之时,上至朝廷重臣,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乞丐,都痛哭不已。大家都焚烧纸钱哀悼,以至于连续好几天都天日晦暗。他的死讯也传至偏远山区,当时有一个大臣出巡剑阁,发现山区中的妇女们都头戴孝帽,身着孝服,以表达对于皇帝驾崩的哀思。当讣告达到辽国后,辽国百姓也都失声痛哭。
宋朝的第四位皇帝赵祯,年号仁宗,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圣主,也是宋朝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缔造了经济与文化交融的最繁华时代,古代四大发明之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其实宋仁宗雅量非常,心胸广阔,特别是对于读书人非常照顾。宋仁宗刚做皇帝不久时,大文豪苏轼的弟弟苏辙当时进京赶考,由于年轻气盛,将路上听来的一些污蔑朝廷的言论写进试卷之中。大臣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应当严厉制裁。仁宗却说:“我设立科举,就是要欢迎敢言之人;苏辙敢如此说,应该给他功名。”
?还有一个四川的老秀才,做了一首反诗,依律当治重罪。谁知仁宗有他独到的见解:“老秀才急于做官,写诗泄愤,可以理解,不如就给他一个官做。”不久后老秀才果然做了官。
不仅如此宋仁宗还严于律己,待人宽厚,这样的君王真是无可挑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0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