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和珍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清朝入主中原后,皇帝的后妃主要来自八旗秀女。按规定,在应选范围内的旗人女子13岁以上的都要经过挑选,未经挑选者不准私相聘嫁。选秀每3年举行一次,选中者,或入皇宫,或指配给皇子、皇孙、亲王、郡王,以及亲、郡王之子等。
光绪十四年,1888年载湉(光绪)18岁了,也该到结婚的年龄。相比顺治15岁、康熙14岁、同治17岁结婚,光绪已属晚婚。
1888年10月28日后半夜,慈禧亲临西苑仪鸾殿,对经过一再筛选后留下的31名秀女一一阅看,最终留下了其中的8人。慈禧的内侄女、弟弟桂祥之女静芬;江西巡抚德馨的一双女儿;礼部右侍郎长叙的一对姊妹;以及同治帝慧妃的妹妹等。
最后光绪在体和殿亲自挑选皇后。本来光绪属意德馨之女,但慈禧横加阻拦,只得选了慈禧的侄女桂祥之女静芬,同时慈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长叙的一对女儿入选为妃,即后来的瑾妃、珍妃。
光绪十五年,1889年2月25日,光绪大婚。良辰子时,皇后静芬(隆裕)从方家胡同的府邸出发,经大清门、太和门入宫。等完成一系列繁复仪式,送入洞房坤宁宫东暖阁,而与此同时,光绪的另外两位妃子瑾、珍二嫔也由神武门迎入翊坤宫。此番光绪婚礼共花费了银550万两,可谓是极其奢华。
这场由慈禧指定的婚姻,迫使隆裕、珍妃须在慈禧、光绪之间站队,埋下了光绪、珍妃乃至隆裕不幸命运的嚆矢。
据文献记载和清宫留下的照片,隆裕相貌平庸,长脸高额,“瘦弱微驼,凸眼露齿”。而年仅13岁的珍嫔,不仅比隆裕年轻,而且容貌端正,并擅长书画、下棋,双手能写梅花篆字。
由于珍嫔打小在广州生活长大,在这座清朝最早对洋人开放的城市中,珍嫔得以近距离接触西方物质文明、西方各种新鲜事物,因此形成了开朗活泼、不拘小节的性格。婚后的珍嫔常伴光绪帝在宫内戏游娱乐,而且“装饰不施脂粉,不喜女服,不挽发髻,不穿绣履,而以男子服装为尚;每侍皇上,大辫后垂,头戴头品顶花翎,身穿箭袖马褂,足登青缎朝靴,完全是一美少年的卫官打扮”。甚至,有时“她穿上皇上的服装,扮作光绪皇帝在宫里走”,有时“还穿上太监的服装陪着光绪帝在养心殿里办事”。还有说法称,当时摄影技术已传入中国,珍嫔喜“研究摄影术”,在宫廷中“任意装束,并摄取各种姿式”。
与珍嫔相比,隆裕是个安分守常之人,而且刻意保持着和慈禧同样的喜好,特别是也有着看戏的喜好。
一个为人木讷,一个活泼开朗,对比之下,光绪肯定喜欢珍嫔,自然也让隆裕心生不快。时常到自己姑妈慈禧面前告状。由此,加剧了慈禧和珍嫔的矛盾。
1894年2月6日,大年初一,慈禧六旬大寿之际,入宫5年的瑾嫔、珍嫔被封为瑾妃、珍妃。然而仅仅过了9个月,11月26日阴历十月的最后一天,慈禧下旨将瑾妃、珍妃连降两级,贬为贵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江苏候补道鲁伯阳、木厂商人玉铭,分别被任命为“膏腴甲天下”的上海道和四川盐茶道。这一任命引来议论哗然,御史纷纷上折奏参。慈禧获悉后,亲自召见鲁伯阳和玉铭,发现二人果然言语粗鄙,号称读过《三字经》《百家姓》的玉铭不会写字。进一步追查后,慈禧得知两人均是通过珍妃做主放卖之官,不禁大怒,下令捕杀珍妃位下太监高万枝,惩处了侍奉珍妃的太监长泰、永禄等人,驱逐了侍奉珍妃的宫女等,牵连数十人。同时要求皇后隆裕要加强统辖六宫,加意防查妃嫔等在皇帝前干预国政等行为。
一年后,1895年12月26日,慈禧派人持节晋封珍贵人为珍妃。两年多后,1898年慈禧囚禁光绪,对珍妃施以刑杖、撤去簪环、囚于偏僻的北三所等惩罚,并再“不许进见”皇上。婆媳大战终于上升到了生死之战。
为什么这对婆媳之间如此水火不相容呢?追究其中原因,还是性格上的差异。
光绪不喜欢隆裕而宠爱珍妃,这自然会引起慈禧的不快。珍妃穿男人装和太监服、喜欢照相等做法,也招致慈禧的不满。她对珍妃先封妃位,再褫夺,又再恢复,目的之一是想让珍妃就范。不幸的是,受母亲影响,珍妃性格倔强,并不顺从。这样的性格,无疑加剧慈禧对珍妃的不满。
光绪大婚后开始亲政,甲午战败刺痛了光绪,开始寻求变法图强之道,此时朝廷帝党与后党针锋相对,而珍妃被视为帝党一派。最终1900年8月15日,在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城前夕,慈禧带着光绪帝等仓皇出逃。此前一天,慈禧命太监崔玉贵把被禁锢近两年的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珍妃时年仅24岁,距离其13岁入宫已近12年。
1902年1月,慈禧回銮后,降旨追封珍妃为贵妃。
1908年 11月14日,光绪驾崩,次日17点(未正三刻)慈禧在仪鸾殿去世。
1921年,逊帝溥仪追赠珍妃为皇贵妃,追封谥号为“恪顺”。
1924年,瑾妃逝世,与珍妃一东一西并排安葬在光绪崇陵妃园。
一场后宫生死斗,一对婆媳恩怨情仇就此终结。
抛开大是大非,慈禧有两个特点:一是她的才华,她的诗画才能,她的书画功力,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穷后风》,也就是慈禧作为母亲写的一首生日诗;二是狠毒,对政敌不用说,就连杀了他的侄子光绪皇帝的妃子也不例外。
其实无论是天赋还是恶意,对慈禧来说都有放大的一面:慈禧的书画很多都是苗家辉和屈写的;甄妃被慈禧处死,却是罪有应得。
慈禧与甄妃的矛盾。
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他死后没有孩子。她选择了慈禧的侄子,她姐姐的儿子载_继承他的王位,成为光绪皇帝。清朝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隆重举行“大婚典礼”。可见慈禧对光绪皇帝的重视。
光绪皇帝有三个皇后:皇后玉龙是慈禧弟弟的女儿,“姐妹花”金妃和珍妃是户部右侍郎昌绪的女儿。都是慈禧挑选的,没有亲友之分。龙皇后和甄妃关系不好很好理解。
进一步说,原因是玉龙与慈禧有亲戚关系,而慈禧又与光绪皇帝有亲戚关系。很难解释慈禧因为玉龙讨厌光绪皇帝和贞妃,婆婆关心婆媳之间的问题也太简单了。
给慈禧甄妃的一个警告
首先惹恼慈禧的是她的性格。甄妃和姐姐金妃自幼随叔叔常山在广州长大。善于为两位侄女选课的老师是排名第二的文,是后来“皇党”的重要人物。甄妃早年的生活环境比较开放,不是传统的玉龙女王式的。同时,振飞性格外向,几乎无拘无束。甄妃不仅对西方的东西好奇,还经常在西方的时尚殿堂里炫耀,违反了宫廷禁令。有一次,我穿着龙袍去看歌剧。所有这些,在当时的环境下,都不是个人爱好和兴趣,而是严重违反礼仪的行为。慈禧只是对珍妃的不当行为进行了训诫。后来甄妃让一个小太监开照相馆,慈禧当场把小太监打死。在《真妃的责任》中,慈禧是通过给一个奴才做手术来给真妃一个警告。
不过,在奴隶的印象中,真妃比慈禧好,因为真妃经常给他们赏赐。甄的正常收入并不高。清朝皇太后的年薪分为九档。除了特殊的太后,待遇都比较低:皇后银1000两,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子银300两,妃子银200两,贵人银100两。永远是50两,承诺的银子是30两。公主工资最高的时候,也就300两银子。花钱大方,赚的少,宝贝公主就卖官了。
臻妃脉馆
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吕伯洋付了四万金给甄妃,甄妃又给德宗说话,索性放在上海路身上。太守刘江坤逸知其事,伯阳上任不到一个月,遂解之。”甄妃卖官给卢伯阳,赚了不少钱。对方出了事,她就被抓了。
光绪二十年,甄妃将四川延发路官帽卖给了余明。当光绪皇帝召见余明时,他发现这个人是个文盲!涉及到她的表妹智聪和宫里的很多太监。这种内外勾结是历朝历代的大忌。振飞做事太离谱了。比起生活中的违反礼仪,振飞明显是在干预政治。这时候慈禧如果杀了甄妃,她完全是在执行祖宗的法律。但慈禧大怒,处决了太监高,路镛、宣武、王长泰、聂德平等数十名太监被杀或流放,宫女被驱逐出宫。把甄妃的“朝服”贬为贵人,无异于“行政降级”,这是h
与慈禧珍妃的这种紧张的“婆媳关系”,显然来自于珍妃对礼仪和祖法的严重违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所谓“皇党”和“后党”的政治斗争。“皇党”骨干成员文是甄妃的老师,智聪是甄妃的表妹,关系复杂。慈禧与珍妃的关系从“婆媳”演变成政敌,珍妃之死无可厚非。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故宫,甄妃驾崩。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认为,甄妃是为了避免受辱而主动跳井自尽的。这一陈述在《清史稿》中被采用。但很多类似回忆录的文字认为,是慈禧下令处死了真飞。
与慈禧珍妃的恩怨到此结束。清代戏剧中,常见的艺术场景都是在极力渲染甄妃的“美”和慈禧的“恶”,而观众宁愿娱乐也不愿思考。可见一个充满邪恶的人找到自己的可信度有多难。
光绪皇帝差不多是清朝历史上后宫女人最单薄的皇帝,同时他也是结婚最晚的一个皇帝,他一生中只有一位皇后和两名妃子,这两位妃子便是他他拉氏姐妹俩,即后来的谨妃和珍妃。姐妹俩被慈禧看中后一同选入皇宫,都被封为嫔位,珍嫔入宫的这年只有13岁。之后姐妹俩又同时被晋升为妃位,这位珍妃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她的到来就像是在大清黑暗的紫禁城里偷偷溜进来的一缕阳光。
珍妃和她的姐姐从小就跟着伯父长善在广州生活,并在这里长大成人。珍妃的伯父长善虽然是满人,但十分喜欢汉族文化,平日里也非常喜欢和汉族的学士切磋、交流。后来长善聘请文廷式来给她们上课,由于广州是当时与西方接触最早和最多地方,所以,文廷式虽是当时的名士,却一点也不古板,他的课使年轻的珍妃打开了新思想的大门,让珍妃开阔了眼界,使她的思想意识中对封建思想萌发了抵触,甚至是轻蔑的情绪,这样一来,她的天性便更加开放,不喜欢被压抑和轻视。因此她很向往那些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在那个年代,成为后宫里的妃子是很多满洲女子最高的追求,因为入了宫就意味着可以享受锦衣玉食,甚至还能给家里带来荣华富贵。所以,珍妃在清宫选秀的规矩和长辈的安排下,她也不能免俗。
珍妃刚入宫的时候,对这里的生活感到非常新奇,再加上她性格活泼,就连慈禧太后也曾一度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甚至看到珍妃时还令慈禧想起了当年她自己刚入宫的情景。珍妃作为皇帝的妃子,通过与光绪帝的接触,她逐渐了解了宫内宫外的一些事情。她得知丈夫在政治上没有权力,甚至连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被迫娶了现在的皇后,从此在身边多了一个监视皇帝的人。所以,珍妃开始同情自己的丈夫,甚至为丈夫感到可悲。
珍妃的到来,给光绪帝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希望和乐趣。由于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所以她的文化底蕴并不差,书法、国画都不差,两人还经常玩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他们也经常交流心中所思所想,谈论身边发生的各种趣事、烦心事。可以说光绪帝把自己的初恋都给了珍妃,她也一直很在乎自己的丈夫,这俩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她欢乐的性格也给皇宫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这对年轻的夫妇由于思想比较活跃,所以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于是维新派倡导的一些说法逐渐占据了二人头脑,光绪帝更是想要通过变法来拯救萎靡的大清朝,他们还一起谈论使用新思想来治理国家的办法。但慈禧怎么会任由他们这样下去呢,在这位思想封建保守,且极度自私的老太太眼中,只有权力和利益。慈禧面对光绪帝的“瞎折腾”和珍妃背后对光绪帝的“怂恿”,非常不能容忍,所以珍妃被囚禁了起来,慈禧强迫她和光绪帝分离,一开始光绪帝还会偷偷去见珍妃,双方互相支撑着要坚持活下去。可到后来,光绪帝也失去了人身自由,二人再难有交流的机会。
摘自《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作者叶赫那拉·根正郝晓辉
慈禧最疼爱珍妃 珍妃是自己跳井
慈禧是作者爷爷的亲姑姑,而同治和光绪则同是作者爷爷的表哥,光绪还是作者爷爷的姐夫。作为慈禧的后人,作者所著的这本书不仅让昔日的皇族摘下了神秘的面纱,更是震惊了国内外史学界。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骄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但作者却坚决地推翻了这一切,把慈禧写成了有血有肉的“好人”。作者的观点有没有“主观性”?“翻案”能不能服众?让我们先看看吧。
照相和易装让慈禧与珍妃闹矛盾
爷爷说:“其实只是一件事情,让两个人闹得比较僵,就是慈禧说珍妃不守妇道。因为珍妃当时通过关系从外国人的手里买了相机,在宫里随便照相,并且穿的衣服在当时来说是失了体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慈禧还没有认识到照相机的作用,认为是妖术、邪术,所以就很反对这些东西在皇族中使用。但即使是这样,在当时的一些大臣家里还是藏有相机。再一个让慈禧比较反感的事情就是珍妃喜欢穿着男服在宫里走动,这让慈禧非常不能理解,认为给皇家丢了脸面。其实珍妃是一个很开朗大方的女人,有点大大咧咧的。但是当时的宫廷是非常严谨的,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也由于这样,慈禧与珍妃还是产生了隔阂。但是隔阂归隔阂,慈禧要杀珍妃的心却没有。”
隆裕太后亲口述说珍妃跳井经过
当年我爷爷奉诏进宫,去见他姐姐隆裕太后时,隆裕对我爷爷讲了当时的事情。隆裕说:“很多人都说是我嫉妒告她黑状,所以老太后派人把她推到井里去了。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被八国联军打败后,洋人军队打到了北京。在完全没有取胜希望的情况下,老太后西行。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因为谁也不清楚这帮洋人最后会干什么、会不会像烧圆明园那样,把紫禁城也烧了?当然西行带不了那么多人,因为人多了就会成为负担。但是因为当时光绪是皇帝,而我是皇后,同时又是老太后的亲侄女,要带也只能带我和皇上走。而其他的一些亲属就地回娘家躲避,妃子们也不例外。可是当时的珍妃非常气盛,不服从老太后的指挥,并当场顶撞了老太后。在那个紧急时刻,珍妃一直对老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我要跟着去。您有偏见,皇后是您的侄女,所以您带她走。所以我也请求你带我走。’这就让老太后非常难堪。
“从另外一层上讲,本来老太后就对珍妃平日的作为有点不高兴,再加上这些紧急时刻的顶撞,老太后气得脸色发白,直打哆嗦。在皇宫里,大清朝几百年来从来没有人敢于这么顶撞太后,即便是皇上都从来没有过,何况一个珍妃。老太后也是一个非常要脸面的人,所以气得当时抬脚就走,珍妃一直跟着老太后说自己的理由,于是就来到了距离珍妃住所不远处。珍妃这时候还不死心,对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宁愿死。活着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老太后一听,就更加生气,本来火烧眉毛的事情,哪还有时间吵架啊,于是就对珍妃说:‘你愿意死就死去吧。’当时离说话的地方不远处就有一眼井,于是珍妃紧走两步,说:‘那既然这样,我就死给你看。’于是直接就奔井口去了。老太后一看情况不对,这孩子跟我顶撞两句,怎么还真的去死啊。于是对崔玉贵说:‘赶紧去拉住她。’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当崔玉贵跑过去的时候,珍妃已经跳下去了。老太后一看没办法了,内忧外患啊,于是没来得及管她,就走了。”
太监崔玉贵差点成了替罪羊
“这就是出逃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一年以后,老太后和我们重新回到宫里,想起珍妃来,还是觉得非常惋惜。这一点我们都能看得出来。而且人人都传言珍妃就是老太后派人害死的,老太后也觉得自己很冤枉。虽然大伙没当自己的面说,但是这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了,总得有个结果。有个说法,皇家是不能随便损失一个妃子的。于是老太后思来想去,就把罪责推到崔玉贵头上了。当时老太后说:‘崔玉贵,让你拉住珍妃你没拉住,等于是你把珍妃害死的。没拉住就等于是你害死的。’当时老太后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台阶。
“老太后因为要找一个台阶,所以就扬言要杀崔玉贵,当然也是为了让大伙能平息一下怨气。但崔玉贵是父亲桂祥的干儿子啊,跟我们家关系又非常好,每年父亲过生日都要送好多东西过去。这一听要杀自己,马上就跑到父亲那里,跟父亲说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父亲就找到老太后通融了一下。死罪没有了,责罚当然还是需要的,于是就把崔玉贵撵出宫了。崔玉贵出宫,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就在咱们家住着,这件事情我不说你也看到了。但是太监出宫哪那么容易啊,崔玉贵一直想着再回到宫里,也通过人找我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当时我是不能做主的。作为太监在外边,脸面上没地方搁,而这两年基本上就是在咱们家,帮帮忙,打打杂。等过了这两年,父亲又找到老太后让崔玉贵回宫里,这样崔玉贵就又回来了。”
珍妃进宫过程记载不合逻辑
在这里引述一位珍妃后辈人写的《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珍妃聪明伶俐,宫廷礼仪一学就会,因此替皇后主持继嗣典礼。其实这和该文作者所要说的慈禧讨厌珍妃是相违背的。试想,在慈禧操纵政府的当时,她不点头,珍妃如何能主持这样一个大典?所以,只可能是慈禧开始十分喜欢珍妃,后来珍妃的所作所为让慈禧产生了厌恶。而至于珍妃如何协助光绪变法,变法的问题究竟谁是谁非,太复杂,这里就不讨论了……无论如何,在演绎历史时,隆裕和珍妃的待遇完全不公道。隆裕就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有谁知道她在慈禧和光绪的夹缝中那凄凉的后宫生活?
另外,在《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中说道:“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当时我二位姑母还没有成年,就接到朝廷懿旨册封为光绪皇帝的瑾嫔、珍嫔。这件事对我家和对祖母来说,不是喜事临门,而是祸从天降。祖母深知女儿的性格,对慈禧的狠毒也早有耳闻。宫廷里家法森严,女儿去做小老婆,免不了挨打受气,说不定还会招来灭顶之灾;从今后要想见到女儿,那比登天还难。从接旨那天起到二位姑母上轿前,祖母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家里从上到下个个心神不安。二妃上轿那天,祖母正坐在正屋桌旁吸水烟,当两个女儿跪在母亲面前告别说‘额娘,我们走了’时,她强抑泪水,伸手打了俩女儿一人一个嘴巴,说道:‘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转身进了里间屋。老李妈说,老太太进了里间屋一天没出来,也没有吃东西。我母亲后来对我讲,二妃进宫后,家里像办丧事一样,个个心情沉重。直到后来珍、瑾二妃被封为贵妃,家里才算松了口气。”
其实事情不是这样。首先,当年珍妃、瑾妃进宫是她们的父亲花了很多钱的;其次,珍妃和瑾妃并不是一母所生,怎么会有“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这样的话?
很多人都说光绪是被慈禧杀害的,而珍妃也被很多人传言说是慈禧西行之前把她杀害了,就连慈安太后的死也被推到了慈禧的头上,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听爷爷跟我说过,珍妃不是慈禧杀的,那些传言都是错误的。其实事情远远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因为慈禧和珍妃都死了,所以人们就随意把一些屎盆子尿盆子都扣到了慈禧的脑袋上。而慈禧喜欢珍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珍妃非常有才干,又非常聪明漂亮。在慈禧看来,珍妃就是一个年轻的慈禧,这些都让慈禧对珍妃有着一种别样的感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0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