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灭亡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已经弱到这种地步了,又怎么抵挡得住彪悍的满人呢?1644年,明朝再也抵挡不住满人和农民起义双面夹击。随着李自成闯入京城,明朝正式宣告灭亡。
明朝江山经过了一代代不喜欢朝政的皇帝以后,最终落到了崇祯皇帝肩上,并且还在他手里灭亡。有很多人认为明朝是崇祯葬送的,如果他没有急着杀死魏忠贤,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
一、倒霉的崇祯帝朱由检
用现代的话来说,明熹宗朱由校就是个没断奶的孩子,他继位以后,完全没有皇帝该有的担当,对奶娘客氏过度依赖与放纵。在客氏的引导下下,魏忠贤逐渐进入朱由校的眼中,并且与奶娘勾搭成奸。
对于这两人之间的种种,朱由校好像并不知道,因为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木匠方面了,为了有更多时间做木匠活,朱由校还直接把权力下放到魏忠贤手中,任由这个太监对朝政胡乱指挥。
魏忠贤当权时,朱由检只是个亲王而已,根本不是这位太监的对手,作为一个亲王,朱由检最在意的并不是自己在一个宦官手里吃亏,而是痛恨这个宦官对百姓带来的伤害。
二、被杀死的朝廷命官
本来收成就不好,再遇上干旱,土地里更是产不出多少粮食。为了逃难,很多百姓都搬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这里的很多土地都被荒废了。
时至明神宗时期,西北因为战事的减少,人口在短时间内急速增长,导致粮食欠缺,为此,人们又跑到澄县开荒。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收成来定税,江南地区土壤肥沃,税务相对要高一些,西北地区的土壤贫瘠,收成比不上江南,所以税收也相对低一些。随着西北人员到澄县开荒,澄县的税收情况基本可以达到朝廷规定的数量。
作为澄县的父母官,张斗耀一心想做出点成绩给朝廷看,像澄县这样的地方,想要在科考指标方面获得优势是不可能的。为此,张斗耀把目光放到税收方面,只要税收做出了成绩,不但可以升迁,还能增加自己的额外收入。
三、第一起农民起义
起初,澄县并不是主灾区,不过因为长时间没下雨,这里的粮食同样严重减产。没过多久,澄县也成了重灾区,百姓几乎颗粒无收。然而,面对这种困境,作为一方父母官的张斗耀,非但没有向朝廷申请降低税务,反而为了自己的腰包而私自增加赋税。
最终,被灾情和高额赋税逼得没法生存的百姓们集结起来,跑到县衙里面,把正在收粮食的张斗耀杀死了。
严格说起来,张斗耀之死算是明朝的第一起农民起义案,这场案件直接改变了明朝局势的走向。
此时的灾情还不是最严重的,官府还有存粮给灾民吃,朝廷对此还有应对的办法。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旱情竟然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场灾情中,受灾省份高达几十个,有些省份隔一两年受灾,还有一些地区更是连续十多年都属于重灾区。
每个朝代都有一个定律,当农民无法存活的时候,就会聚集起来抗议,明朝的百姓都被当成食物了,又怎么可能不站起来反抗呢?
为了拦截满人入关,明朝只好把主要兵力放到边关,然而,农民起义的镇压力度一减轻,原本被成功镇压的农民又会再次发起起义,在双面夹击下,明朝被彻底压垮,再也没有崛起的能力。
事实上,早在崇祯继位以前,朝廷就已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了,朱元璋以前是普通农民,知道旧朝廷对农民的剥削,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把赋税方式改成实物税与劳役税相结合,这种税收方法,大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却给朝廷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时至明朝晚期,明朝廷已经没有办法支付士兵的军饷了,士兵们为了活下去,连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拿去卖,有的甚至连妻儿也卖了,朝廷官员到边境检查时,那些士兵穿着单薄的衣服,连鞋子都穿不起。
有意思的是,伴随着崇祯而来的旱灾,随着崇祯的去世,竟然结束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崇祯都不是这个朝代覆灭的主要责任人,面对连续十七年的旱灾,换成其他人当皇帝,同样改变不了覆灭的命运。
天启皇帝去世后,大明王朝新君登位,这个新君在一上台的时候就做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便是?铲除阉党?。有人说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之流的阉党是因为图一时之快,是因为他也遭到了其党羽的威胁,或是其威胁到了信王朱由检的继位。可事实却并没有那么的肤浅和简单。因为崇祯皇帝只是做了一件他登基后应该做的事情。
总有人觉得魏忠贤的死是大明朝的损失,是加速大明朝亡国的原因。可历史的车轮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政权,一个君主,一个领导,不论是离开了谁,离开了哪个重用的大臣都能够继续运转,所以明朝的灭亡不是说因为其的死去而加速的,而是因为多种多方面的原因。
而天启皇帝之所以会告诉崇祯魏卿可以重用,那是因为天启皇帝深知利用宦官来对抗东林党的权术手段,可当时少年气盛,且让住在王府,不知深宫厉害、不知平衡之术的崇祯很迷茫哥哥这句话,因为在他看来魏忠贤必杀不可。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增加商人税等一系列的举措,不是什么魏忠贤所发布的,所独创的,而是在万历年间张太岳改革的结果,魏阉之所以会继续沿用,一是遵循祖制度,二是增加宫中财务,减少赤字,第三便是打击?东林党?人的利益。
而这些事执行,大家还以为天启皇帝所不知?天启皇帝不是昏君,他也对嘉靖皇帝、万历皇帝的驭人之道深知,魏忠贤只不过是他用来打击东林党人的机器和手段,因为天启皇帝作为平衡的支点,总不能正面站出来去打击东林党人,所以他智能依靠魏阉来阐述他自己的意思。
大明王朝人们总说是亡与嘉靖,但张太岳在万历年间的改革,史书上明明记载了其具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而至今还有人拿这说事,看的透彻一点的人都会懂得,明朝的灭亡不是什么亡于嘉靖、万历,而是党争。
在说朱由检杀魏忠贤的这个茬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魏忠贤只是一个家奴,杀他与不杀,他的作用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宦官集团?。万历帝清算了太岳,明朝没有晃动,因为万历还是尊崇了其的政策,所推翻的只是这个人,崇祯错的地方不是杀了这个阉人,不是清算了魏忠贤,而是没有按照其的思想继续打击东林党,也错在了轻视阉党的作用,在打击完魏阉后没有及时的选择和培植继续制衡那些文官集团的力量,所以才导致了后期皇权和文官?拔河?的失衡。
崇祯皇帝在位17年,如果在杀掉魏忠贤后及时培植替补,发挥东厂、锦衣卫的作用来继续牵制这些东林党,在用人的时候少些多疑、多些信任,再慢慢提升武将的地位来进一步将朝廷的局势变成多元,可能这样的措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在明朝的时候,太监掌握国家的权利已经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问题了。其实这都是朱元璋的命令导致的,他下令将丞相废除,但是丞相被废除之后,所有的国家大事都压在皇帝一个人的身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不能像朱元璋一样,将国家大事全部承担起来。当所有的奏折都拿到皇帝面前的时候,皇帝的力不从心,就导致了内阁的出现。
内阁就是帮助皇帝处理一些奏折,并且将自己的意见写上去的机关,就这样皇帝批改奏折的权利,全部都由皇帝身边的太监掌管起来了。最后太监就成了掌握国家大事的皇帝,而皇帝却只是一个听从太监的傀儡。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最厉害的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刚开始是一个市井无赖,但是由于自己欠下了高利贷,无奈之下就将自己变成了太监,走进了皇宫。虽然他在明朝的后期做了许多坏事,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拜倒在了崇祯皇帝的手里面,其实这个结局也算是大快人心了。
魏忠贤在当朝的时候,成为了明朝人民的公敌。朝中的所有官员都想杀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太监,但是魏忠贤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当他知道皇帝要对他下手的时候,他并没有对死亡产生恐惧,因为他知道这个结果迟早是要来的,所以在他被处死的前一天,就告诉了崇祯皇帝一件事,只可惜崇祯皇帝当时对他已经恨之入骨了,所以并没有在意他说的话。但是这句话的后果就是崇祯皇帝最后也没有善终,自杀在煤山。
在崇祯皇帝刚刚上台的时候,魏忠贤就打算帮助他批阅奏折,但是被崇祯皇帝拒绝了。但是魏忠贤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帮助崇祯皇帝批阅奏折,就这样一来二去,魏忠贤终于将崇祯皇帝惹怒了,崇祯皇帝对魏忠贤说:不好意味,我不需要你。
魏忠贤是个聪明人,他随后就写了封信告诉崇祯皇帝:你想杀我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个侍卫就可以要了我的命,但是我要说的是不要太过于相信东林党的人。其实在当时的社会下,魏忠贤的倒台,东林党人帮了崇祯皇帝不少忙,因为当时的东林党人比较得宠,所以在崇祯皇帝看来,这是魏忠贤在挑拨离间。
但是魏忠贤这个游走在皇宫数年的人,对于看人还是非常准的,因为魏忠贤他知道东林党人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上了战场根本不管用。但是崇祯皇帝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任用了东林党人之后,朝廷就开始了大换血。但是当时的李自成已经带人打到了北京,但是这些东林党人在没有开始打仗就已经缴械投降了,这时的崇祯皇帝才明白了魏忠贤说的那句话,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最后他们全军覆灭了。
1、崇祯并未后悔杀死魏忠贤,此为谣传,并无史实根据。
2、此观点出自于刘秉光先生所著的《崇祯皇帝为何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原文如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
国难当头,非常时期,个人恩怨和个人私欲是不是应该暂时放一放呢?毕竟,国祚永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时,也让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
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十七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康熙四十年,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这是后话。”
3、此观点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据史料记载,太监曹化淳于崇祯十二年二月蒙允告假还乡,所以在北京破城前曹化淳已经不在。
二是此观点出自于冯梦龙《燕都日记》,而非《明史》。冯梦龙既不是史学家,也不擅长史志记载,他之所以闻名尽在其文学家、戏曲家之身份与成就。故而他在《燕都日记》的记载,有多大可信度?有多少史实性?何况,作者将《燕都日记》看做是《明史》也是欠妥当欠科学的提法。
三是魏忠贤墓只是衣冠冢,并无“遗骸”,“收葬说”观点难圆其说。
四是从崇祯帝的性格特点看,崇祯生性多疑,且厌恶朋党。除去魏忠贤是崇祯即位伊始的得意之作,并且是有预谋的,也是深受百官百姓拍手称快的民心之举,他不可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后悔并下旨收葬魏忠贤遗骸,不存在可能性。
扩展资料:
1、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
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1627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平反冤案。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该年夏,曹化淳主持在家乡王庆坨建造了玄帝殿和观音阁,并亲撰碑文。
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甲申三月,曹化淳不在北京,其时已经乡居六载。
2、魏忠贤没有坟墓,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当年的十一月,就安置魏忠贤于凤阳看守皇陵。魏忠贤畏罪自缢死。于是在公元1628年正月,崇祯皇帝下令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
西山碧云寺为魏忠贤生前自己营建的坟墓。后来他在南方被赐死后,未葬在这里,追随者在这里建造了衣冠冢,清朝康熙年间被毁。
魏忠贤既然被崇祯皇帝下令戳骨攘灰了就不会有什么坟墓,他强挣暴敛未造福百姓,自然百姓也不会在他死后建坟纪念。
3、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4、天启帝临死前叮嘱崇祯帝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当时,魏忠贤以司礼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魏忠贤的亲信田尔耕为锦衣卫提督,崔呈秀为兵部尚书。朝廷内外遍布魏忠贤的死党。?
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崇祯帝。崇祯帝在入宫当天,一夜未眠,取来宦官身上的佩剑以防身,又牢记皇嫂张皇后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
崇祯像天启帝一样,优待魏忠贤和客氏,一面将信王府中的待奉宦官和宫女逐渐带到宫中,以保证自己的安全。魏忠贤始终无法猜透朱由检的心思,于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帝。
崇祯帝不好色,对美色毫无兴趣。但怕引起魏忠贤的疑心,崇祯帝将送来的4名女子全部留下,仔细搜身,发现4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
魏忠贤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就派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这一招,同样被崇祯帝识破。 崇祯帝对此大发感叹:“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
魏忠贤干脆采用更露骨的试探方式。一些无耻的臣工们仍然不停地上疏,为魏忠贤大唱颂歌。崇祯帝读这些奏疏的时候,总是“且阅且笑”。
魏忠贤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崇祯帝的批复不温不火:“以后各处生祠,其欲举未行者,概行停止。 ”这种顺水推舟之举,抑止了朝野上下对魏忠贤的崇拜,又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恼怒。
崇祯帝还不断嘉奖魏忠贤、王休乾、崔启秀等人。自然,崇祯帝等候时机,暗暗设法削弱魏忠贤的影响力。?
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在寻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有投机的,有不动声色的,有冒死直谏的。最后倒魏,竟然首先是由魏忠贤的党羽发动的。
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十三日(农历),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却美化“厂臣”魏忠贤——“呈秀毫无益于厂臣,而且若厂臣所累。盖厂臣公而呈秀私,厂臣不爱钱而呈秀贪,厂臣尚知为国为民,而呈秀惟知恃权纳贿。”?
崔呈秀在魏忠贤将门下号称“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而且,由于是魏忠贤的亲信,崔呈秀的儿子崔铎虽然目不识丁,居然中了进士。除去崔呈秀,等于断了魏忠贤一臂。朱由检免除崔呈秀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乡守制。这掀开了倒魏的大幕。?
官员们弹劾魏忠贤的奏疏接二连三地出现。崇祯帝一直不动声色,任由臣工们攻击魏忠贤的浪潮一波胜过一波,中间还得面对魏忠贤的哭诉。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列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政、;九、伤民财;十、亵名器。
钱嘉征此疏的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崇祯帝立即开始行动,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震恐伤魄”,立即去找他的赌友——原信王府太监徐应元,讨教对策。徐应元劝魏忠贤辞去爵位,也许可以保富贵。次日,魏忠贤请求引疾辞爵,得到崇祯帝的允许。?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一日,崇祯帝斥责徐应元,并再次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然而,魏忠贤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大车四十余辆浩浩荡荡地向南而去。一这无疑刺激了崇祯帝敏感的神经。于是,崇祯帝接着下了一道谕旨,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六日,在阜城县(今河北阜城)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呆在客栈中,听着旁边房间里一名书生的《桂枝儿》小曲,最后自缢而亡。而清算魏忠贤余党的行动也很快着手进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化淳、百度百科-魏忠贤墓、百度百科-冯梦龙 (明代剧作家、学者)、百度百科-朱由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