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和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晏子春秋·谏上十》:“今有车百乘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权臣”一词最早就出自此处。回溯我国几千年历史,各朝各代都有大权臣,强者如秦朝的赵高、西汉的霍光、北周的杨坚、以及清朝的多尔衮等等,他们不仅把持着国家的朝政大权,甚至还能决定皇帝的命运。
比如说霍光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废立皇帝的权臣。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于未央宫驾崩,由于他英年早逝且膝下无子,群臣在商议后便决定,拥立昌邑王刘贺为新皇帝。然而,当刘贺坐上皇帝这个位置以后,却完全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根据史料记载,刘贺自登基以后,也不打理朝政,也不体恤民情,每天就是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处玩耍,把整个朝廷搞得是乌烟瘴气,而且他召集了自己的旧部,意欲夺取霍光的政权。要知道,当时的霍光可是大权在握、权倾朝野,就连刘贺当上这个皇帝,还是霍光拍板决定的,如今他的皇位还没坐稳,就想夺取人家的权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后来东窗事发,霍光率领群臣将刘贺废黜,贬为海昏侯。而刘贺作为一国之君,竟然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由此可见,在古代皇权社会中,权臣对皇帝的威胁有多大。因此,历朝历代新皇亲政以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铲除老皇帝时代的权臣,而这件事做得最成功的人,就是清朝的嘉庆皇帝。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于养心殿,仅仅五日之后,嘉庆便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宣布了他的二十条罪状。之后的廷议中,不少大臣都提议对和珅进行凌迟处死,不过,在固轮和孝公主的建议下,最后还是改成了赐和珅白绫自尽。
而士兵们也从他的家中,搜出了白银几千万两,土地千百万顷,以及房产数百处,总价值约八亿两白银左右,远远超过了大清国库的钱财。当时的街头巷尾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意思是说和珅被抄家以后,嘉庆的国库再也不会没钱了,由此可见和珅的财力有多么雄厚。
乾隆在世时,和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睥睨不可一世,可乾隆去世后,和珅却在监狱饱受折磨,从天堂坠入地狱仅仅不过二十天。那么,和珅的权利那么大,在面对嘉庆的发难时,他为什么不敢举兵反抗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层原因。首先,就是和珅没有足够的兵权。
权力和珅在乾隆时期的官职是,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此外他还兼任着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步军统领等多个重要职务。这些职务的权力虽然不小,但却没有实质上的兵权,由于没有实质上的兵权,和珅就是想举兵反抗,也没人听他的。
其次,就是和珅没有反应过来。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已经85岁高龄的乾隆,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嘉庆,而他自己则躲到幕后做起了太上皇,此时清朝的大小政事,其实还是乾隆说了算,不过,嘉庆作为名义上的皇帝,他也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而这段时间里,嘉庆既没有说过和珅的不是,也没有通过皇权来打压他,这就给和珅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嘉庆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可是,让和珅没有想到的是,嘉庆一掌握军政大权,马上就把他革职下狱,几天后就赐了他一条白绫,速度太快了,和珅都没反应过来,又怎么会想到举兵抵抗呢?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珅的出身也十分贫寒,不过经历了许多苦难,终于得到皇上的宠爱,可以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家中穷的原因,当了官之后的和珅十分爱财,在家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等到乾隆死后,嘉庆上位第一件事查的就是贪污腐败,结果和珅首当其冲。结果大家都知道嘉庆没有手软,直接干掉了和珅,把他家的巨额财富,缴入国库。那么问题就来了,和珅位高权重为什么嘉庆敢说杀就杀,而且还没有引起朝廷的动乱?
其实关于这一点,就要说到嘉兴的政治手腕,其实嘉庆也是一个十分有本事的人,乾隆死后,嘉庆首先让和珅去守灵。守灵只是一种说法,真正的实际含义是把和珅软禁起来。这样一来,和珅就不能和外界进行联系,于是嘉庆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做他想做的事情。对于权术,嘉庆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自然早已胸有成竹,首先先是把南方的白莲教这件事情赖在和珅头上,然后再密谋几个大臣,在朝廷上参它几本,于是和珅就罪上加罪,借此机会嘉庆把和珅的权力给抹去。就算在朝堂上有和珅的同党,由于大家都支持,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紧接着便顺理成章地开始抄家,查出来的总财产,竟达九亿白银,嘉庆大怒,想把和珅凌迟处死,但是看来乾隆的面子上,给了他一块白绫,让和珅上吊自杀了。
另外和珅做官这么多年,已经自成一派,那么和珅这边的官员,嘉庆是怎么处理的呢?家境十分小心,对于这些官员,和珅这件事自然给了这些官员当头一棒,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惊吓,但嘉庆并没有把这件事进一步的,扩大下去,因为他知道,如果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巴结嘉庆?敢巴结嘉庆和珅死的更快,更何况嘉庆也轮不到和珅来巴结!
首先声明一点:在嘉庆继位之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结嘉庆。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知道嘉庆会继位啊!?
在康熙朝,由于皇子之间争皇位的斗争实在太过惨烈,导致最后的胜利者雍正帝心有余悸。他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这样骨肉相残的惨剧中,设立了一个规定秘密立储。不立太子,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等自己死了,大臣们把这纸条一拿,纸条上的人继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执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这里,出现了变故。
什么变故呢?乾隆活的太长了。
乾隆统治的前几十年,他一直遵守着父亲的规定没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后,民间和朝野开始有了呼吁立储的声音,乾隆四十年以后尤其激烈。为什么呢?您老人家年龄眼看着大了,死把着皇位不撒手,万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过去,大家心里没谱。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间呼吁立储的声音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终于顶不住舆论的压力,于是他做了一个承诺: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爷干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干到乾隆六十年的话,那年我八十五岁,我一定在那年传位给太子,退休归闲了。
这话说的很没劲,为什么?因为大家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挂掉后继无人,你说你八十五岁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岁之前死了怎么办?问题还是没解决啊!
但是,这种说法却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为什么?因为天子万岁啊,我都已经做出了承诺,说我八十五岁就退休。你还要让我立储,什么意思?莫非你认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这么说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说,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这么一说,大家也只好接着忍。
乾隆的如意算盘是,康熙爷八岁继位,干了六十年,六十八岁驾崩。我二十五岁继位,中国还从来没有哪个皇帝活到过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够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万万没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活到八十五岁,傻眼了。
必须得退休了,因为十七年前立的那么大的一个flag在那呢,几亿百姓都看着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为太子,第二年继位为嘉庆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为啥?你老人家倒是早说啊!
嘉庆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儿子,在众多儿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几十年,乾隆前后偷偷立过三个太子,都夭折了。嘉庆也没有什么过于突出的事迹,和珅在早年间也不很确定他会是皇帝。
那时候的和珅权势熏天,没顾得上烧烧嘉庆这个冷灶,在最容易巴结人的时候,他没顾得上。
列位在与人交往中千万记住,雪中送炭远远比锦上添花有用,人在发达之后想要再巴结人,是很难的。
嘉庆继位了。
嘉庆元年时,帝国权力最大的三个人,乾隆、嘉庆、和珅,心情都很复杂。
乾隆的原则是死不放权。有鉴于他之前的太上皇过的都不咋样,所以乾隆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夕阳无限好,决定死都不放出手中的权力。
嘉庆的心理是,他虽然想要权力,但封建社会的礼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来的树大根深(尤其是有和珅的掣肘),嘉庆根本没办法与乾隆争权。
而和珅,心情是最复杂的。
和珅对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现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时候。
乾隆退位之后,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个尚书于一身,加上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整个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门在和珅手里握着。
之所以给和珅如此大的权力,就是因为乾隆需要通过和珅来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权力才能在。
而和珅,则被迫的被乾隆逼到了嘉庆的对立面。
和珅是嘉庆争权的最大障碍,无论他有意无意,他都是嘉庆的眼中钉。
那么他能不能抛弃乾隆,转投嘉庆的怀抱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样的话,和珅是两头不讨好。
和珅如果靠近嘉庆,乾隆察觉之后,势必要干掉这个叛徒,而以乾隆当时对朝廷的掌控程度,失去了和珅控制嘉庆可能不容易,干掉和珅个人还是不难的。
更重要的是,嘉庆不会接纳和珅。因为我已经是皇帝了,权力早晚是老子的,不用你来送。如果乾隆要杀和珅,正好给太上皇送一个顺水人情,彻底清除掉乾隆朝的最大遗产。
所以和珅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死死围绕在乾隆身边。嘉庆朝的前三年,乾隆甚至连上朝都要亲自上。年进九十的乾隆坐在朝堂中间,嘉庆坐在一边,和珅站在乾隆旁边。之所以和珅要站在乾隆旁边,因为当时的乾隆已经口齿不清,他说的话只有和珅能听懂。
虽然乾隆已经退位,可是一切的国家大事,都由乾隆和和珅来决定。坐在一旁的嘉庆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
好在嘉庆善于伪装,嘉庆刚刚登基时,和珅送给嘉庆一个玉如意。嘉庆收下后做出很高兴的样子,并故意在和珅的耳目面前写了几首《咏玉如意》,和珅听说后,轻蔑的说?嘉庆不足与我斗智谋!?。
中国古代自唐代开始,就没有权臣篡位的现象了。大臣想要把皇帝除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唐代之前有这个现象,比如王莽、杨坚等人就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为什么自唐代开始就没有了呢?因为这一时期的丞相已经不是真正的丞相了,丞相的权力被分割了。
隋文帝杨坚画像
丞相是百官之长,地位仅次于皇帝,西汉时期,萧何、曹参、周勃等人,皆担任过丞相,《史记·世家》中有《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绛侯周勃世家》等等,“世家”在史记中是诸侯王的传记,所以,西汉初期的丞相,其地位相当于诸侯。
在唐朝以前,宰相是可以开府的,相府是一个行政机构,丞相自辟僚属,对丞相府进行机构设置,皇帝的诏书要转发到丞相府,由丞相签署,当然丞相必须要按照皇帝的意图办事,但是,如果皇帝的诏书不符合祖制或者有不妥当之处,丞相是有权力驳回的,丞相也会对皇帝进行劝谏。自唐代开始,丞相已不能开府,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了。丞相角色的转变,其实还得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形成了外朝和中朝,中朝是皇帝的内廷,主要官员有侍中、常侍、散骑、将军等等,外朝就是三公九卿,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核心的行政机构,出现了中朝压制外朝的现象,后来,中朝的侍中、常侍、散骑等职位逐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等职,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转变为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的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名义上相当于秦汉时期的丞相,但是其权力已被分割。
和珅画像
明朝还废除了丞相制度,明朝的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但却不是丞相,“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内阁首辅是协助皇帝批答奏折的,一般由内阁大学士充任。清朝雍正年间设置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清朝的丞相,但是,军机大臣的地位比内阁首辅的地位还要低,“跪受笔录”而已,完全遵循皇帝的旨意。
当然,身为军机大臣的和珅由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信任,权力非常的大,甚至连嘉庆皇帝都得听和珅的,在乾隆当太上皇的时候,清朝真正有实权的人是乾隆皇帝和和珅。和珅在武官系统中还安排了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一部分兵权,但想要除掉嘉庆皇帝是不可能的。清朝的军机大臣只不过是“跪受笔录”而已,和珅的权力都是乾隆皇帝给的,即使掌握了部分兵权,也名不正、言不顺,自宋朝开始,调兵权和统兵权就是分开的,以文制武,明清时期,真正的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嘉庆皇帝画像
和珅之所以没有除掉嘉庆皇帝,反而被嘉庆皇帝除掉了,也与嘉庆皇帝的当机立断有关。
嘉庆四年(1799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和珅失去了皇权的支持,刘墉开始弹劾和珅,而之前的刘墉一直在装糊涂,从刘墉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军机大臣的权力来自于皇权这个事实,失去皇权支持的和珅,没有什么权力了,所以,刘墉才敢弹劾和珅。
为了除掉和珅,嘉庆皇帝还特意让和珅进宫,办理乾隆皇帝的丧事,等于是将和珅控制了起来,入宫以后的和珅,即使在朝廷有那么一点点权力,也施展不开手脚了。
和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这位满清乾隆年间重臣,古代第一大贪官。他不仅很有才华,还深得乾隆帝的宠爱,乾隆宠爱和信任和珅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儿子嘉庆。这也是为什么和珅引来嘉庆不满的原因。嘉庆一上台,就抄了和珅的家,还把和珅赐死。按道理来说,和珅这么聪明的人。他应该早就预料到了嘉庆不会放过他,那和珅为什么不提前发动政变呢?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一,首先,和珅不造反是因为手里没有兵权,他虽然也担任过一些军职,但是他手里的兵实在是太少了。他只是区区一个步兵统领,他上面还有人管着,不是他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二,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和珅虽然权倾朝野,可是因为他是个大贪官,老百姓都恨死他了,他造反不仅师出无名。而且还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这种情况,他造反怎么可能成功?
三,虽然和珅的朝中势力很强,有很多大臣都依附着他,但是这些人大都是一些势利小人,这些人有福同享,但是有难不同当,他们对和珅并没有很忠诚,大家都想着跟着和珅发点财可以,但是要跟着和珅造反,和珅还真没有那么大的魅力。
四,和珅为官多年,贪了不少钱,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朝中有很多人都不满和珅,都盼着和珅死。乾隆在的时候,这些人也不敢说什么,可是这股气一直憋在他们心里,终于等到嘉庆上台了,大家看着除掉和珅的机会也来了,所以个个都落井下石,纷纷像嘉庆帝弹劾和珅。这些人也是和珅的催命符。
所以综上所述,和珅要想发动政变,手里没兵权,朝中没大臣跟随,下面老百姓还不拥护,没有适合造反的时机也没有。所以他最后只能被嘉庆抄家赐死,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并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9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