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上官婉儿的故事。
说上官婉儿是唐朝第一才女,丝毫不过分!在文采上,上官婉儿继承他祖父上官松的文风,形成了以“绮错婉媚”著名的上官体,对唐诗的发展和推动不可忽视;在治理上,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尤其是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之后,基本上所有武则天发布的诏令都是由上官婉儿执笔。《太平广记》中记录:“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因此上官婉儿有着“巾帼宰相”的美名。
有文采,有治理才能,唐朝当时还有那个女人能够和上官婉儿相比?武则天有谋略、有治理能力,但文采一般 ;太平公主也是和武则天一样都是有谋略、有治理能力,但文采一般;韦后是有权力欲望,但无谋略、治理能力和文采都一般;安乐公主同样有权力欲望,敢于突破,谋略也不错,但文采一般。
最能体现上官婉儿的治理能力是体现她的政治平衡能力(因为她在武则天时期的史料基本没有流传,故无法知道她在武则天时期的事迹):
一、705年神龙革命、唐中宗李显即位后,面对张柬之等李唐势力和韦后势力的崛起,上官婉儿提议唐中宗重用武三思,以武氏势力来平衡李氏和韦氏之间的差异,到达势力均衡目的。从李重俊发动兵变杀武三思父子,并意欲杀上官婉儿的事实来看,上官婉儿的策略很是成功——在李氏、韦氏、武氏三方势力均衡的情况下,太子李重俊作为李氏未来的即位人,如何能有安全感?尤其是安乐公主想要成为皇太女以作为未来帝位继承人选的情况下。
杀死武三思这个武则天一族的势力,李氏势力就会占优势,韦氏想要把持朝政就不可能,安乐公主也更不可能成为皇太女。这就是李重俊发动政变的目的。
二、唐中宗突然死后,面对李氏和韦氏两大势力将要发动争夺帝位的内讧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合作为第三方势力,再度平衡局势,写了唐中宗的遗诏,架构了立李重茂为帝、韦后临朝、李旦摄政的共治结构,为李氏和韦氏的政治平衡提供了方法。但这个良好的机会,被韦后势力的楚宗客以李旦分权为由劝韦后拒绝而失败。
这个以权力共享的李氏、韦氏平衡架构,因为韦氏不肯分享权力而导致太平公主不得不联合李隆基击败韦后。
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时期的政治平衡策略,应该是来源于武则天时期立武氏还是立韦氏的争论。虽然最后武则天决定立李氏继位,但却让武氏和李氏在太庙发誓互不伤害。唐中宗听从上官婉儿的建议,重新重用武三思,再次平衡朝廷中的势力,可能也有武则天时太庙盟誓的原因。
上官婉儿墓志盖上的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上官婉儿之死,是唐隆之变时李隆基趁机当场杀死的。《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入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上官婉儿已经用唐中宗的遗诏表明自己不是韦后一党,还率领宫人迎接,和李隆基一起兵变的刘幽求也为上官婉儿求情,但依然被李隆基当场斩杀!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上官婉儿有证据证明自己不是韦后一党,那么以诛杀韦后一党名义而发动唐隆之变的李隆基为什么一定要杀死上官婉儿呢?甚至在李隆基杀死太平公主后,不惜以官方名义摧毁上官婉儿的墓,并一定要把上官婉儿打入韦后一党呢?
除了唐中宗的遗诏,还有2013年8月在咸阳市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其中的记载更可以证明上官婉儿不是韦后一党。现全文分享上官婉儿的墓志铭: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陶铸,合散消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阳氏之后。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曾祖弘,随〔隋〕藤〔滕〕王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与谷城公吐万绪平江南,授通议大夫。学备五车,文穷三变。曳裾入侍,载清长坂之衣冠;杖剑出征,一扫平江之氛祲。祖仪,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波涛海运,崖岸山高,为木则揉作良弓,为铁则砺成利剑。采摭殚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穷;错综极于烟霞;载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蹑簪笏,谋猷庙堂,以石投水而高视,以梅和羹而独步,官寮府佐,问望相趋,麟阁龙楼,辉光递袭,富不期侈,贵不易交。生有令名,天书满于华屋;没有遗爱,玺诰及于穷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属,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极以侍奉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纳为先,事资喉舌。落落万寻之树,方振国风;昂昂千里之驹,始光人望。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褰裳,近辞金阙之前,远窜石门之外,并从流迸,同以忧卒。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访以荒陬,无复藤城之榇;藏之秘府,空馀竹简之书。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先皇拨乱反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刀挫衅;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请彰为婕妤,再三方许。暨宫车晏驾,土宇衔哀。政出后宫,思屠害黎庶;事连外戚,欲倾覆宗社。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违,亦后天斯应,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皇鉴昭临,圣慈轸悼,爰适制命,礼葬赠官。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礼也。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 其词曰:
巨阀鸿勋,长源远系,冠冕交袭,公侯相继。爰诞贤明,是光锋锐,宫闱以得,若合符契。其一。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其二。”
如上面的碑文所记录,上官婉儿为了阻止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不惜四次死谏唐中宗:首先说道理,唐中宗不听;然后要求辞任昭容职位,唐中宗不从;再要求剃度出家,还是不被允许;最后不惜服毒自杀,最后被唐中宗让太医救活。如果上官婉儿真的是韦后一党,唐朝历史上就会出现安乐公主这个中国第二女皇帝——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继位的女皇帝,而不是以玩女人丢半个江山出名的唐玄宗!
为什么上官婉儿要三番四次、甚至不惜以死阻止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呢?这个原因估计和为什么武则天不让太平公主继位的原因一样——武则天是女皇帝,上官婉儿是女宰相,她们为什么阻止其他女性进入政治中去,原因很多,但根本性的原因也许只有她们自己才能说得清楚!
因政治斗争而引发的道德性叩问和传统文化制约下的坚韧心志缺失,很有可能是武则天不立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不支持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的根本性原因。从唐隆之变后,太平公主废李重茂而立唐睿宗来看,太平公主并没有很好的处理当时的政局:既然李重茂是自己和上官婉儿共同所立,就不应当废除,应当以自己和哥哥李旦共同主持朝政,再度让唐朝恢复平和。这个做法才是最佳的办法 ——毕竟太平公主李家女儿、武家媳妇的身份是武氏和李氏共存的最好代言人!
相反,太平公主立了一个从不想当皇帝的哥哥李旦,为日后自己的杀身之祸埋下隐患!
安乐公主即便能成功成为皇太女,要想成功继位,也不得不要杀戮一帮反对她的人——无论是得势的李氏,还是失势的武氏!从新旧唐书的记录来看,安乐公主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能够在短短几年间就能培植自己的势力和太平公主叫板,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避免未来的杀戮和朝廷的动荡,保持现今的势力平衡,可能是上官婉儿不惜以死劝阻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的原因。
以上说了那么多,就是没有说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李隆基执意要杀上官婉儿?通过上文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到两点:
一、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朝时以政治平衡为策略,平衡李氏、韦氏、武氏三方面的势力,继续保持武则天时期的稳定局面;
二、上官婉儿并非如新旧唐书等说的是韦氏一党之人,也是不是李唐势力的人,而是和太平公主一样,是武则天政治遗产的一方,作为第三方平衡各方的权力争斗。
上官婉儿长期在武则天时期任职处理政务,有能力、有势力去平衡唐朝各派势力,这就是她可怕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她死后,太平公主会被杀的原因——因为再没有其他势力出现,来平衡李隆基势力!武则天、唐中宗、太平公主等人都和上官婉儿的关系很好,相信唐睿宗和上官婉儿的关系也很好。我敢在这里说:如果上官婉儿没有被杀,那么她将是唐睿宗面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政争的救命稻草!
因此李隆基杀上官婉儿的原因,和李重俊兵变要杀上官婉儿的原因都是一样的——有上官婉儿在,自己继位无望!这就是李隆基为什么不听刘幽求的话,执意当场斩杀上官婉儿原因!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也可能是日后太平公主反对李隆基继位的原因!
总之,上官婉儿在唐朝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无法得知她在武则天朝的作为,但她在唐中宗朝的政治平衡策略足以显示她的治理能力。韦后不接受她所设置的平衡架构导致被杀;唐睿宗因为没有她的存在,出现了比唐中宗时更严重的政治纷争。张说在其所写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称赞上官婉儿“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宋朝的《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十一》记录的:“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都是对上官婉儿政绩的肯定 。
说到唐朝时候的上官婉儿,其实这个人不仅仅是人美啊,她还参与了朝廷的一些事情了,所以最后李隆基是把她杀了的,那么我们不妨问问,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的理由很充分:她是一个善弄权术的女官,先是武则天的人,后是韦后的人。武则天和韦后对李唐王朝来说都是外姓,都是女性,都是觊觎李家江山的人。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初唐赫赫有名的人物,深受太宗和高宗的赏识。上官婉儿出生的那年,唐朝宫闱内部权力之争突起波澜,高宗李治不甘心被皇后武则天所钳制,想要有所作为,上官仪趁机建议废掉武后,但为武则天所察觉,招致了灭顶之灾,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父亲获罪被杀。于是,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进入皇宫为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给了她很好的启蒙教育,加上天资聪颖,文采过人,很快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上官婉儿14岁时,收到武则天的召见,武后对她的才华赞叹不已,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将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做自己的随身女官。因为“天性韶警,善文章”,“有文词,明习吏事”,上官婉儿逐渐获得武则天的信任。武则天正式成为女皇后,年轻的上官婉儿的地位越发重要。
上官婉儿自幼生长在宫中,武则夭无疑是她的精神导师和效仿榜样,武则天的权谋令她臣服,武则天的放纵也令她向往。她春风得意时,被武则天赐以黥面之刑(脸上刺字,涂墨)。正史没有说她获罪的具体原因,只是说“忤旨当诛”,但武则天爱惜她的才能,才没有杀她。关于这件事,民间传说是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私通,最后被武则天察觉了。
捡回一条命的上官婉儿,发挥她生存智慧,迅速调整了与武则天的关系,再次取得武则天的信任。武则天命上官婉儿“内掌诏命”,“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后来又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与管理政务,权势日盛。
武则天死后,中宗李显第二次登上皇位。缺乏政治经验的李显让上官婉儿继续充当高级秘书,并很快被册封为婕妤,官秩三品,不久又进拜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代中宗掌诏命,正式进入后官,逐渐开始了她“秉国权衡”的阶段。
以上官婉儿的精明,她很快就明白了韦皇后对中宗的影响力,于是在笼络李显的同时,她不遗余力地奉迎韦后。为了讨好韦后,上官婉儿将情人武三思引荐给了韦后。武三思与韦后不仅结成肉体关系,而且形成政治同盟。韦后希望自己也能像武则天那样操纵皇帝和朝政,乃至于登上女皇宝座,而韦后和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甚至也打起了自立为“皇太女”的主意。
上官婉儿私通武三思,附靠韦后,在其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李重俊矫诏带领左羽林军要诛杀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一党,上官婉儿趁机挑拨太子和中宗的关系,太子政变激怒了中宗,结果太子最后被右羽林军诛杀。
又一次死里逃生的上官婉儿,从此更为李显和韦后所信任,她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不但掌握了国家权柄,还为自己的祖父、父亲洗脱了罪名。中宗甚至答应了她的要求,允许她在皇宫之外营造私宅居住。上官婉儿的门前,“邪人秽夫”争相取宠,以求高官厚禄。上官婉儿终于有了放纵的机会,—代才女顺利地完成了向荡妇的转变。
之后,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和私通问题被人举报了,她们干脆毒杀了中宗李显。死在了神龙殿。韦后秘不发丧,令上官婉儿草拟遗诏。在这道诏书里,上官婉儿写下了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太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等内容。
但是韦后没有按着这份遗诏办事,她把重要职位统统换成自己人,野心可谓路人皆知。早有计划的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突然袭击,剿灭了韦后一族。李隆基亲信刘幽求的军队也包围了上官婉儿的住处。上官婉儿向刘幽求出示了自己草拟的那份遗诏,表示自己在大关节处仍然效忠于李唐王朝,绝非韦氏的私党。刘幽求觉得上官婉儿所言有理,便向李隆基汇报,然而李隆基却断然拒绝了上官婉儿的请求,坚称她是韦后一党,—定要杀,47岁的上官婉儿就这样结束了她的一生。
上官婉儿死后数日,太平公主做主废掉小皇帝李重茂,相王李旦登基为帝,是为睿宗,李隆基成为皇太子,后来李旦逊位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大唐又—个辉煌时代开始了。
李隆基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一切只因为上官婉儿做了两件事情。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上官婉儿这个人就是一个投机分子。其次,上官婉儿聪明反被聪明误,拿出遗诏自寻死路。
很多人都知道武则天,但是有些人却不了解上官婉儿,实际上上官婉儿就是武则天的一个翻版。李隆基之所以一定要杀了这个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上官婉儿其实就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留着是一个祸患。上官娃儿一开始依附于武则天,后来是李显,韦后,之后是太平公主,当太平公主失势之后,他又想投靠李隆基。只可惜李隆基并不买账,他已经看透了这个女人,认为他在政治上就是一个投机分子,谈不上什么忠心,将来为了自保,还是会出卖别人。李隆基认为,好不容易武则天死了,绝不能留下上官婉儿这个害人精,由于不信任他,所以杀了他。
其次,上官婉儿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有看出李隆基的野心,拿出了害死自己的遗诏。当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了?唐隆之变?,并且带领军队攻入宫中,然后清扫了韦后,本来上官婉儿是来迎接李隆基入宫的,所以拿出了太平公主起草的遗诏,一方面是想表明自己忠于李唐宗室,另一方面也是想讨好李隆基,可是遗诏当中写的是让李重茂做皇帝,上官婉儿没有看出李隆基的野心,李隆基想自立为王,因此他要毁了这份遗诏。于是乎,李隆基看过遗诏之后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接下来就把上官婉儿处死了。假如他没有拿出遗诏,可能还不会被处死。
以上就是李隆基之所以要处死上官婉儿的原因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