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帝和臣子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俗称开会,皇帝开小差了,臣子应该怎么做呢?东汉初年,身为朝臣的宋弘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只讲了一句话,就令皇帝乖乖听话了!
光武帝刘秀被世人称作“位面之子”,因为大家觉得王莽是穿越人士,他的一切行为都太超前了,最后王莽篡汉,还不是被刘邦的后人给夺了回来,这就是老天爷都在帮助刘秀呢,所以叫做位面之子。
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从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了与别人不同的特质来,他志向高远,说的那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流传了千百年之久。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刘秀的时候就说:“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刘秀真是年轻有为!
年轻人既有年轻人的好,也有不好,刘秀当时就犯了一个错误。那时他已经当上了东汉皇帝,整日都忙着处理国政,时不时就会召见几个重要的大臣,一起商讨要事。
某一天,刘秀只传唤了一位叫宋弘的大臣,召开一次再平常不过的会议。可是,那天刘秀坐在了一扇新的屏风前面,那是一扇画了很多美女的屏风,刘秀和宋弘聊着聊着就要回头瞄两眼,过过眼瘾。
面对如此情景,宋弘不乐意了,他朝着刘秀说了一句:“微臣此生还从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呢!”
刘秀听完这话,俊脸一红,尴尬的说:“那寡人把屏风撤掉,听从那些符合道义的话,成不成?”
宋弘喝了口茶,淡淡说到:“陛下能修养自己的品德,微臣很是高兴!”
能让光武帝乖乖听话的宋弘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宋弘,字仲子,西汉少府宋尚之子,他脾气温和,待人诚恳,为官正直清廉,特别是敢于向刘秀直谏。从刘秀建立东汉时算起,宋弘向刘秀推荐了不下三十个人才,是个善于举荐、品行清雅的臣子,刘秀特别器重他。
有一次,宋弘向刘秀推荐了学识渊博的桓谭,刘秀见过桓谭以后很是喜欢,将其任命为议郎、给事中。宋弘的本意是希望桓谭能够用自己广博的才识报效国家,辅佐刘秀,结果刘秀看上的却是桓谭的弹琴技艺,每次宴会都让桓谭弹奏音乐。这件事的发展出乎宋弘的意料,他只明白一点,那就是这个人是他推荐给刘秀的,他的锅他自己背!
宋弘私下里把桓谭叫到一边,狠狠训斥了一顿,搞得桓谭见到他就害怕。刘秀后来又举办宴会,让桓谭弹琴,结果桓谭看到在座的宋弘,失去常态。宋弘只好站出来,他诚恳的对刘秀说:“我举荐桓谭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帮助陛下,现如今却使陛下沉迷于琴艺,这都是我的错啊!”
刘秀一听就明白了,他命桓谭换回官员的衣服,还认真的向宋弘道歉。从此刘秀待宋弘更加亲厚。
就是因为宋弘这样优秀,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第一个中意的夫君就是宋弘呢!不过,这桩婚姻最终没有成功,因为宋弘当面拒绝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称卑贱时的兄弟不能抛弃,共患难的妻子也不能始乱终弃。宋弘跟那陈世美就是两个不同的教材,宋是正面教材,陈是反面教材,大家找对象的时候可要擦亮眼睛哟!
118 宋(sòng)
118 宋(sòng)
【寻根溯源】
宋姓源自子姓。周武王灭商之后,殷纣王之子武庚参与“三监”之乱,被周公旦所杀。为奉商祀,封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一带),由微子之孙稽正式就封,宋国在战国时被齐、魏、楚所灭。其后人遂以国为氏,称宋姓。此外,五代以来,西夏、清均有他族改称宋氏者。
【变迁分布】
秦代时期,在秦、楚等地均有宋氏足迹。汉代以后,散播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甘肃等地。南北朝时期,在河南(今河南洛阳)、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京兆(今陕西西安)、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敦煌(今属甘肃)、乐陵(今属山东)等郡形成望族。唐宋时期,扩展到四川、湖南、福建、广西、广东等地。北宋时期,主要集聚于今陕西、河北、四川、河南等地。明代时期,则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西等地。宋氏在当今尤以鲁冀豫、四川、黑龙江分布最为密集。
【名人荟萃】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传说其人才高貌美,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宋弘:东汉名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赤眉军入长安时以佯死得免,光武帝刘秀即位,拜为太中大夫,以清行称。向光武多进规谏。湖阳公主寡,欲嫁宋弘,弘辞以“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就是“糟糠之妻”的由来。宋弘曾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三十多人,有的官至相位。光武帝刘秀对他甚为信任和器重,封他为宣平侯。
宋璟:唐代贤相。邢州南和(今河北)人。进士出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729)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晋爵广平郡开国公。历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与姚崇并为名相,时称“姚宋”,对造就开元盛世颇有贡献。
宋之问:唐代着名诗人。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以善五言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其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颇有影响,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宋琬:清初着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时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为官清廉,仕途坎坷。他一生精于着作,是我国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安徽施润章齐名,时称“南施北宋”。又与严沆、施润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着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责任与爱情名人故事
责任与爱情名人故事1 唐明皇与杨贵妃:长恨歌
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
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贼后面,我们看到玄宗甚至动用了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
责任与爱情名人故事2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责任与爱情名人故事3 晏婴:忠于爱情富不易妻
春秋时,齐景公想把爱女嫁给晏婴。一次,景公在晏婴家饮酒,酒兴正浓时,景公见到晏婴的妻子趁机问他:“这是你的妻子吗?”当晏婴回答后,景公就说:“是个又老又丑的妻子呀!我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让她做你的夫人吧!”
晏婴离席回答说:“我的妻子又老又丑,是因为和我生活时间太长的缘故,原来她也是又年轻又漂亮啊!人都要由年轻变衰老,由漂亮变丑陋,我妻子的变化,是我亲身经历的,难道我能抛弃老伴接受您的恩赐吗?能再娶个年轻而漂亮的公主吗?晏婴谢绝了景公的恩赐,与老妻白头偕老。
责任与爱情名人故事4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是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近臣,为恢复汉室建立东汉立有大功,人才相貌也好,刘秀想把自己的妹妹湖阳公主嫁给他,湖阳公主也相中了宋弘,很愿嫁宋弘为妻。刘秀便劝宋弘休弃原配妻子,改娶高贵的湖阳公主,并且说,“富易妻,贵易友”是正常现象。
宋弘却执意不肯,坚定地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改初衷,仍与原配的妻子白头偕老。后来,此故事便被传为佳话,糟糠,就成为了原配妻子的广泛代称,宋弘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富贵不改初衷的典范。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7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