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梁武帝要提倡吃素食佛法对梁武帝影响有多深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15:18:09

为什么梁武帝要提倡吃素食佛法对梁武帝影响有多深

在古代时候,最令人向往的职位应该就是要当皇帝,身为皇帝可以拥有金钱和美女还有权利等,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担当的,因为当皇帝的风险性还是很高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个高寿的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在年幼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在位期间更是政绩显着,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的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的用好人才,而梁武帝很喜欢的东西则是佛法了,在位期间多次出家要当和尚,而且40年的时间里为碰过他的妃子。

他的第一次出家耗费了3天时间,回宫之后就开始就下旨要大赦天下,希望可以凭借他的善心感化那些做坏事的人。他第二次穿了僧人服打算出家,知情的臣民对他的做法很是慌乱,后来他被臣子用金钱从佛祖那边赎了回来。那之后这位又进行了两次出家,不过最后都是回宫再次做皇帝,而臣子们因为赎回他花费了4亿多的钱财,可以说梁武帝对于出家是很向往的。

大概是梁武帝研究佛法,所以变得太慈悲,晚年的梁武帝不仅自己吃素,还要求百姓吃素,甚至不许百姓用牲畜来祭祀。

佛教为什么吃素,佛教吃素的由来

这个背景及来历很复杂,我用最简单的寓言来回答:
1、第一你要明白佛教的宗旨,可以粗浅的归纳为延生和度亡两大类。延生就是让我们这一世过得幸福安康(针对活人),度亡就是让我们下一世能够再世为人或者往生佛国净土(针对临终的人和去世的亡灵)。但这两类方向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累积正能量。
2、不杀生是累积正能量最重要的方式,所以不吃肉就是避免杀害,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后,从开始到现在,也经历过了反复的探讨(那时候佛的经书还未传进来更多),先是荤素不拘、到梁武帝专门研究经典得出“欲成菩萨,从吃素开始”,从而号召天下僧人吃素(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所以在中国形成了吃素的传统。
3、学佛还有不同的着重点。中国境内的佛教修的是慈悲心,所以强调吃素;东南亚的佛教修的是分别心,所以荤素不拘。
4、当然,佛祖也开示,如果学佛的弟子做不到吃素,在这之前也可以吃三净肉过渡的。不见杀(没有看到杀害的过程)、不闻杀(没有听到动物杀死时候发出的惨叫)、不为我杀(不是因为我来了别人要招待我而杀害生灵)的动物的肉就是“三净肉”,是可以吃的。今天我们去市场和超市所看到的杀好的肉,都是三净肉。去餐厅吃饭,就不要吃类似于水煮活鱼等点杀的肉了

梁武帝萧衍:信仰佛教的皇帝

梁武帝萧衍,“南朝梁”开国皇帝,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公元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

公元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年八十五岁。

下面来看看这位佛系皇帝:

1.为人节俭

萧衍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

他不讲究吃穿,衣服是洗过好几次的;因为提倡素食,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这点和曹操一样,贵为帝王,能够保持节俭作风,实属不易。

史书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shì)御(yù)履不二采;帷(wéi)帐屏风,坏则补纳(nà);茵(yīn)蓐(rù)取温,无有缘饰。

意思就是:曹操勤俭节约,衣服朴素,没有啥花里胡哨的玩意儿,鞋子也不是雕花绣彩的那种,不要阿迪耐克;顶多来个国产名牌李宁足矣;床单被套破了,缝缝补补又三年,帷帐屏风打满补丁,床榻(tà)被褥(rù)多年不换,败絮其中,能用即可。

2.萧衍(yǎn)的佛缘

公元527年,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

公元529年,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大般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

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

公元547年,萧衍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萧衍四次出家,用国库的钱将自己赎回,对佛教做出贡献;但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哪里怪怪的,如果赎回的钱完全是自己的,那就没毛病。

萧衍援引《楞伽(jiā)经》《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食肉者,断大慈种”之说,主张全面素食;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

唐朝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见梁武帝在建造寺庙上确实做出很多实质上的贡献。

唐代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梁武帝明智勇武,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况下辈固惑之。

杜牧对梁武帝无法善终,实在感到可惜;又觉得困惑,做了很多善事,却还是招来杀身之祸;不过尽管如此,能够活到85岁,在皇帝历史上,已然是高寿了。

3.梁武帝和达摩祖师

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泛海来华。

武帝见后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尊者答道:并无功德。

武帝惊问:何以并无功德?

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武帝又问:如何是真实功德?

尊者道: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武帝再问:何为圣谛第一义?

达摩答:廓(kuò)然浩荡,本无圣贤。

意思是梁武帝自认为对佛教做了很多的贡献,有很大功德,但是达摩祖师却淡淡地说没有功德;其实武帝走的是小乘路线,而达摩要求更高,大乘才是佛教;无私奉献,做了就当做没做一样,不要放在心里,更不要挂在口上;你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其实并不达标。

但不管怎样,梁武帝身为帝王,对佛教事业确实起到很大推进作用,比方说造寺,比方说推行吃素;只是那颗心依然是不纯粹的,为做而做;按照高僧的要求,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你本来不显摆是有大功德,现在你说出来了,功德反而没了。

4.引狼入室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起兵叛乱。

公元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

唐代韩愈《论佛骨表》: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公元501年,萧衍掌权后,下令处死“萧宝卷”宠妃潘玉奴及其宠臣共四十一人,并授意宣德太后“王宝明”褫(chǐ)夺萧宝卷的帝号。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后,先是封和帝为巴陵王;之后又派人给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尽,和帝则选择在大醉后被杀死;待到其死后,对外宣传他暴病而死,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丧礼陵(líng)。

孟子有一句:徒善不足以为政;你要做善事,就不要参与政治;或者这么说,你既然参与了政治,还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至少不可能全善;皇帝虽然信仰佛教,但是该狠的还是狠,该打的还是打,该灭的还是灭。

公元524年,萧衍派裴(péi)邃(suì)统帅诸军北伐。

公元526年,萧衍借“淮堰(yàn)水盛”,淹没寿阳的时机,命夏侯亶(dǎn)等再度北伐,围困寿阳;十一月,魏扬州刺史李宪举城投降,梁朝收复了自南齐末年以来失陷的寿阳。

公元536年,东魏将“侯景”入侵楚州,并乘胜进抵淮(huái)上,但被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击败;同年十月,萧衍再次下诏(zhào)大举北伐,旋即又诏令众军班师,与魏通和停战。

公元549年,萧衍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便在饥渴交加中逝世;侯景密不发丧,将其遗体暂时置于昭(zhāo)阳殿,到二十六天后,方才被迁移到太极前殿发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