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皇帝都会选择嫡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少数也有传给兄弟或者其他人的。这倒不是因为这些皇帝对儿子有什么偏见,而是从国家大局出发,选择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贤人,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就像上古圣王尧、舜、禹通过禅让制度传递王位一样, 这其实是一种对国家、对百姓都负责的做法。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不传位给儿子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北宋第一任太后杜太后重病不治,要立一份神秘的遗诏。她对赵匡胤说:“周世宗让小皇帝治理天下你才有机会,如果后周朝有年长的人做皇帝,天下还能是大宋的吗?”因此,太后立下遗命:“赵匡胤死后,应该把帝位传给弟弟。天下这么大,政务又这么复杂,如果宋朝能立长者为君,这才是国家的福气啊!”赵匡胤立刻跪拜,哭泣着说:“不敢不听从您的教导。”于是,太后命赵普把刚才说的话写成诏书,在结尾处落款“臣普书”。完成后,太后把遗诏藏在金柜里,由专人保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后来,赵匡胤死后帝位果然传给了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
孙吴政权奠基者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孙策虽未称帝,但是三国鼎立的时代,孙策平定江东,算是吴国的第一位首领,可惜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没有将东吴事业托付给年幼的儿子,而是选择德才兼备的孙权。《三国志》记载,孙策曾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而孙权的确不负众望,将父兄的霸业不断发展,成为东吴的开国皇帝。
宋高宗赵构,无子嗣,传位给养子宋孝宗。由于宋孝宗的即位,宋朝皇位终于回归太祖赵匡胤子孙一脉,也算是“物归原主”。孝宗还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史》称赞他“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比如他为岳飞冤案平反,力主收复中原失地;整治贪官、重视农业,南宋从动乱进入中兴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明熹宗朱由校,子嗣早夭,传位给弟弟明思宗朱由检。明熹宗是历史上罕见的“木匠皇帝”,在朝政上没有什么建树,但在临终前决定传位给弟弟朱由检。《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他的话:“吾弟当为尧舜之君。”朱由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崇祯皇帝,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但是他本人勤于政务,大力清除阉党,力图扭转明朝的败亡之势。明朝灭亡时,他自缢殉国,也是一位很有气节的皇帝。
孙策死后,让弟弟孙权接管江东,而不是选择自己的儿子的原因:因为由于孙策孩子还是太年轻了,如果将江东交到孩子,很可能产生无法预知的消极结论,因此才选择交到孙权。孙策要想挽救江东区的伟业,陆逊过世之际的汉代是新野之战的态势,刘表、曹操、袁术等各路诸侯都是对的江东区虎视耽耽,因此江东区必须一名完善且明智的管理者。
当年的孙权早已成年人并已呈现出了自己智谋,而孙策的大儿子年龄也还小,没法肩负重担,假如陆逊让自己儿子称帝,那样江东区毫无疑问容易陷入权力角逐当中,也很不益于江东区的高速发展,因此为了保住江东区这大好的局势,陆逊迫不得已让早已成年人的弟弟称帝。孙权在江东区颇具威性,使他称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孙权打小就追随兄长南征北战,所以在江东区的军内有许多名将都与孙权一直保持着很不错的关联,假如陆逊让自己儿子称帝,孙权彻底有谋反能力。
更何况就算孙权不谋反,孙策幼小的孩子称帝以后,江东区实权也必定会掌握着孙权的手里,对于这一点陆逊看的很清楚,因此他最终选择了让孙权称帝。汉朝的衰落其实也就和皇上过于幼小相关,帮扶幼小的孩子做了皇上,但皇上并没能力治理国家,则出现了很多要想操纵帝王的人,其中还有皇太后,有宦官这些,多方阵营慢慢的丰腴自已的翅膀,皇帝的权力愈来愈遭受空架,可能就造成了我国愈来愈错乱,陆逊当然明白这一点,不想让自身创建的伟业也如同那般受到破坏,所以选择了有责任心的小弟孙权接任,能够避免一错再错。
孙策当时之所以要将位置传给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孙绍当时年幼;2、江东霸业未成;3、幼主难以服众。
至于孙权这个人,其实可以说是人如其名,对于权谋之事还是比较擅长的,能力方面也还不错,东吴也是在孙权手里越来越稳定的,但是孙权的能力肯定不如曹操,所以我认为孙权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帝王,有能力但是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孙策之所以没有把位子给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的儿子比较年幼,为了当时的东吴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孙权更适合做君王。
1、孙策死得早
孙策虽然是一个年少有为的君主,但是他活的时间确实是比较短的。所以他的儿子在当时也是非常的年幼,一个孩子去处理国家政事当然是不行的。所以即使他儿子想要做君王,也需要别人垂帘听政。但是因为孙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拉拢在东吴的大臣。所以在孙策临终的时候,就没有顾命大臣这种东西。所以说如果让他自己的儿子把握朝政的话,他不放心辅佐他的人,担心东吴的天下会落在别的人的手里。毕竟一个小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到蛊惑和欺骗的,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孙权的才能出色
既然王位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又为了位子不落在别人的手里,他只能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弟弟。因为孙权这个人能力非常的出色,在青年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军事才能。而且他跟朝中的官员关系也是比较好的,所以如果他担任君主的话,能够给东吴的发展带来一个腾飞。事实证明,孙策的决定是非常的英明的。
综上所述,孙策之所以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的儿子当时年龄比较小,不能够担任君王。同时自己弟弟的才能也非常出色,他把位子传给弟弟非常的放心。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它是一部充满战争、政治和人性探讨的历史小说,它不仅塑造了几大集团,也给几大集团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那么小伙伴们知道三国志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吗?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重温一下这段不一样的历史吧!
一、黄巾集团 张角,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因为吃不饱饭,本着不创业就要饿死的理念,成立了“黄巾军”集团,并成立集团领袖和太平道的创始人。
黄巾集团旗下骨干成员有:张梁,张宝,管亥,周仓,程志远,刘辟,龚都等。
二、西凉集团 董卓,男,字仲颖,出生于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西凉集团领袖。东汉末年的权臣,后为了能过上一段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趁东汉皇室残破不堪之时反水,废了汉少帝后立了汉献帝挟持号令,终于梦想实现,过上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快活生活,东汉从此名存实亡。
西凉集团旗下骨干成员有李儒,吕布,华雄,马腾,韩遂,徐荣,李肃等。
三、河北集团 袁绍,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司徒袁汤之孙,司空袁逢庶子,后过继为左中郎将袁成之子。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生在一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这样的富贵人家,打小就衣食无忧。少年时就出任郎官以和濮阳长。长大后这官也是越做越大。在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大伙一看董卓你不地道呀,自己企业做大了,也不分一些业务给哥们做做,这样下去不行啊,搞不好都给员工发不起工资了,哥几个一商量你董卓的集团不见得多干净还这么抠搜,干脆抢了他算了。这不,袁绍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渤海起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完事后自己占了冀州,又吞并了幽州,一看自己地盘大了,养员工钱不够啊,又接着灭掉河北境内张角的黄巾集团起义军,与此同时夺取了青州和并州,割据了河北,势力一下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河北集团领袖。
不过好景不长,在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与曹操展开官渡之战,大败于曹操。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年),由于官渡战败,冀州各分公司起兵叛乱,袁绍一看这不行啊,赶紧整治,结果整治完后自己也病逝于冀州家中。
河北集团骨干成员有公孙瓒,韩馥,田丰,沮授,孔融,郭图,颜良,文丑,潘凤等
四、曹魏集团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集团创始人。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比较喜欢出去游玩学知识。在游玩的路上看黄巾军不爽也曾领着一帮兄弟干过他们。后来大点了,心眼也多了。又拿汉献帝刘协的名义到处去外边打秋风,不同意成为曹魏集团的下属单位就直接开打。集团想做大做强就要去兼并一些大点的集团,这不又看上了河北集团,就去灭了人家的领袖然后强行收购回来。后来一些小公的业务做的不错,影响了自家的买卖,又去收购了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小公司。再后来觉得国内有些施展不开了,又去入股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等集团。再后来又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搞起来了农业。扩大了屯田、兴修了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这一晃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又坐了丞相。同年又去强行收购荆州,结果人家不同意啊,东吴集团的领袖孙权和川蜀集团的领袖刘备又一看不对劲,就组了个队,就此展开了一场赤壁大战。结果老曹这中了计,一把火给玩坏了。一直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才缓过劲,一缓过来就征收了张鲁的公司汉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觉得丞相官小了和自个身份又不匹配了,就弄了个魏王当。
曹魏集团骨干成员:曹丕,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合,郭嘉,满宠,陈群,荀彧,荀攸,曹真,曹彰,曹仁,曹洪,曹钝,李典,乐进,于禁,徐晃,典韦,许褚,邓艾,司马懿等。
五、蜀汉集团 刘备,字玄德,蜀汉集团创始人。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相传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刘备小时候是靠手工业吃饭的,应该手艺不错靠编织贩卖草席、草鞋讨生。后来一想这样混日子,蹉跎青春也不行啊。突然一天就遇到了关羽和张飞兄弟,一顿小酒喝的就去桃园子里结拜了。哥仨一合计不能这样混日子了,咱们要干点大事。这不哥仨就去创业了,一通和黄巾军讲完各种道理和人生,这不哥仨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了。后来觉得开公司也要有经验啊,就先后去了几家大公司学经验,例如: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地方上过班。后来公司也做大了,为了对付竞争对手曹魏集团,后与东吴集团领袖孙权组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之后拿下了荆州。又往西占据了益州。并往北与曹操交战,攻占了汉中。后来给兄弟关羽报仇为,前去强行收购孙吴集团,但在夷陵惨败,只得接受求和。刘备这人富有政治智慧,对员工也不错,也会安排工作岗位,不但先收揽到了关羽、张飞、赵云等骨干成员,后边还请来了诸葛亮做CEO、庞统副CEO。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集团。
蜀汉集团骨干人员: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刘封,孟达,姜维,王平,马良,马谡等。
六、东吴集团 孙权,字仲谋,东吴集团创始人。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也是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主,生在将门之家,东吴公司前老板孙坚的儿子,东吴公司总经理孙策的第弟。
后来东吴公司在自己手里发展壮大改名为东吴集团。在公元200年,他哥孙策因商场争斗遇刺身亡,他孙权就继承了一大笔遗业,成为了割据江东的一方大公司老板。208年,与刘备组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前来强行收购的曹操,奠定了“三大集团”的格局。公元219年,孙权这生意做大了以后,想着刘备咱们虽然是亲戚,但也不能老占着我家的地不还。就派CEO吕蒙试试看能不能要回来,结果吕蒙这小子还真有两把刷子,到那就成功把荆州给搞回来了,使他家的地一下就多了起来。到了公元222年,孙权被曹魏集团的新领袖曹丕发了个吴王奖。同年,又在夷陵搞了一场商业活动,大败他亲家刘备。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这个时候东吴集团彻底做大做强。不久后又给集团换了个新的办公场所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在位集团领袖时,也搞过农业,设置了职位农官、实行屯田,剿抚山越、设置郡县,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东吴集团骨干:孙坚,孙策,孙静,孙韶,周瑜,程普,黄盖,周泰,太史慈,甘宁,张昭,鲁肃,张紘,吕蒙,陆逊等。
最后,相信通过以上内容你就会对三国志中的主要人物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6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