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萧绰跟杨业是什么关系北宋光复幽云十六州之梦因她破灭

众妙之门 2023-06-25 14:36:19

萧绰跟杨业是什么关系北宋光复幽云十六州之梦因她破灭

萧太后萧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孙俪领衔主演的《芈月传》让秦国这个“霸气侧漏”的传奇太后,成为我们家喻户晓的“女神”。芈月的传奇经历被后人津津乐道,她对秦国的贡献,她那为国家而付出一切的伟大精神更是让人敬佩。

而此人堪称辽国的芈月,16岁她成为辽国皇后,29岁成为“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她执掌辽国大权的27年里,辽国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她不但成功玩转朝堂,更两次亲征北宋,因为她,北宋杨家将的杨业大将军被逼得只能自杀,从此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光复幽云十六州之梦”彻底破灭,北宋对辽国的战略计划,也从此从战略进攻变成以守为主。那么这位辽国芈月是谁呢?

她就是辽国太后萧绰,辽景宗的妻子,辽国一代雄主辽圣宗的亲生母亲。在很多宋辽电视剧当中经常提到的“萧太后”,90%就是指辽圣宗的母亲萧绰。《辽史后妃传》曾如此高度评价这位辽国历史上最伟大最睿智的太后: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

仔细研究《辽史》,我们可以知道,辽国皇家妃子当中,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萧姓,这种带有汉族特色的姓氏,据说是辽国太祖爷耶律阿保机亲赐给当年辅助自己的第一大家族的姓氏。而皇族耶律也有一个姓,刘。看来耶律阿保机很是崇拜汉朝太祖爷刘邦啊!萧姓不是冲着萧何去的吗?从这个赐封萧姓,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耶律阿保机是希望萧家能够如当年萧何一样去辅佐刘邦,看来帝王心不可测啊!从此,萧家和耶律家族也成为辽国势力最大的两大家族,萧家更是几乎承包了辽国皇后皇妃,以及帝国重要军政高位。

萧太后萧绰就是辽国萧氏家族最为杰出的女性,在她主政辽国朝政的27年里,辽国国力空前强盛,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军事上更是打得北宋狼狈不堪,收复燕云十六州更是成为一句空话,大将军杨业牺牲,著名的“澶渊之盟”更是在萧太后主导下签订。

 

萧绰,出身于辽国豪门萧家,其父是辽国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萧思温。可以说她的父亲在辽国基本上是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相信大家对金庸老先生的《天龙八部》里面主角之一乔峰,也就是萧峰印象是非常深刻的,电视剧里乔峰就被辽国皇帝封为南院大王,其实萧思温的职位就和乔峰差不多,当然,萧思温的实权要比乔峰大得太多。

作为助辽景宗登基的功臣,萧思温可谓是风光一时,不但在朝廷势力强大,而且也开始渐渐插手军队事务。而辽景宗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在朝政方面不但依赖萧思温,在私下,聪慧睿智,对朝务颇有独特见地的萧绰也展现出了不凡的才华,于是,日子久了,辽景宗慢慢的开始咨询萧绰的意见,发展到后来,辽景宗甚至将大部分朝廷要务直接交给萧绰处理,说到这里,相信很多资深历史爱好者们就会想起武则天和慈禧太后两个“女强人”,对比之下,我们发现,这三个女强人的早期崛起模式几乎是差不多的,唐高宗李治和清朝咸丰皇帝都是因为身体不好,从而给了武则天慈禧太后两人插手朝政的契机。

经过长时间梳理朝政,本身就非常优秀的萧绰更是对辽国上下了如指掌,这给她日后成为“萧太后”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础。公元970年,父亲萧思温跟随辽景宗围猎的时候,被高勋等人刺杀身亡。虽然外戚助力失去了,年仅17岁的萧绰也没有慌了手脚,而是隐忍下来,继续做丈夫“背后的女人”。虽然随着父亲的死,娘家的帮助已经几乎可以说没有了,但是睿智、政治智慧超凡的萧绰却开始慢慢培植自己的嫡系力量。其中,韩德让这个汉族重臣对萧绰日后掌权的帮助是最大的。

根据一些零星历史资料显示,这个韩德让能力极强,韩家虽然不是正宗的契丹人,是汉人,但韩家不管在政界,还是在军方的势力都非常强大。也正因为如此,在丈夫辽景宗死后,萧绰不惜“下嫁”韩德让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当然有资料指出,人家韩德让本身就是萧绰的初恋情人,反而辽景宗是拆散这对有情人的“第三者”。当然,契丹人和我们汉人民族习惯差异性还是很大的,在我们汉人看来,太后属于我们国家女性的“楷模”,怎么可以改嫁呢?然而,契丹人虽然建国了,但骨子里草原民族野性让他们对于礼教并不是特别重视。

公元982年,萧绰的丈夫辽景宗在围猎路上病逝。身体不好还去做围猎这么激烈的运动,也难怪了!在临死之前,辽景宗下遗诏:,梁王耶律隆绪即位,军国大事听从皇后命令。从此,29岁的萧绰开始名正言顺地掌握辽国大权长达27年。

可以预见,对于萧绰掌权,朝廷内外不服者是非常多的,尤其是辽国皇室对萧绰和辽圣宗这对孤儿寡母更是虎视眈眈,权力斗争的残酷我们可以从相关宫廷剧可窥一二,那是你死我活的战斗,作为一个女人,萧绰要彻底掌握大权,要给自己只有12岁的儿子打造一个令行禁止、上下一心的辽国,这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辽景宗刚刚病逝后,萧绰虽然被先帝任命为摄政太后,但是她的话并不是什么“懿旨”,下面很多人都不听从她的命令,甚至可能一些有继承权的王爷们还想着拉她下马呢?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萧太后非常聪明地开始示弱,利用先帝,利用大臣们的同情心,利用女人的眼泪,去取得大臣们的支持,尤其是一些中立派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萧太后懂得利用以韩德让为首的汉人集团为自己服务,通过拉一派打一派这样软硬兼施的手段,成功地为自己巩固权力。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萧太后最终还是成为了“笑到了最后的那个人”。

掌握辽国大权以后,萧太后展现出了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华。在政治上,她重用汉人官员,并在情夫韩德让的帮助下进行改革。在军事上,萧太后更是开始两次披挂上阵,两次亲征大宋。

萧太后的这份无畏勇气让崇拜英雄的辽国人彻底臣服于她,而她两次战胜大宋,逼迫大宋放弃北伐,签订《澶渊之盟》更是让她成为辽国人心目中最为伟大的女神,此时此刻,没有一个人可以撼动萧太后的超然地位。

公元986年,萧太后率领辽军先和北宋第一名将曹彬大战,并击败宋军。之后更是一鼓作气和北宋大将军潘美、杨业率领的宋军在北方边境幽州展开激战,这一战,萧太后以一介女儿之身亲自驾着战车向宋军发动进攻,这下子可引燃了辽国士兵军官们心里的荷尔蒙,辽军战斗力瞬间提高了几个档次,这一战,宋军大败,就连北宋初期名将杨业也悲剧被俘,一说是被萧太后下令砍了脑袋,一说是杨业绝食三日自杀。这一年,萧太后只有33岁。

18年后,也就是公元1004年,萧太后更是以五十多岁“高龄”亲征北宋。这一战,辽军同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辽军更是直逼北宋首都门户澶渊。之后,打不过辽军的北宋政府只能憋屈地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还要每年给辽国人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可以这样说,正是萧太后这样强势、睿智的狠角色才让辽国国力空前强大,正是她,让北宋政府从此失去了收复祖宗基业幽云十六州的可能。而对于辽国人来说,这位16岁成为皇后,29岁成为太后的萧绰无疑是他们的骄傲,而对于我们整个中国历史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个睿智厉害的女性人物,这才让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变得格外精彩和饱满。

掌政38年让邻国向她称臣,因改嫁大臣而引风波的太后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她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真正享有了完整的人生。

她就是萧绰。萧绰是大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三女儿,自幼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十六岁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公元969年被册封为皇后。由于景宗体弱多病,时常无法上朝,她便代夫临朝,处理国事,国家大事多由她裁决,那时的她还不到十八岁。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的事务被处理得井然有序,耶律贤对皇后萧绰的才干也已经非常了解,他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他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府称"朕"或"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他给了萧绰可代行皇帝职权的权力。

公元672年,十九岁的萧绰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耶律贤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辽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绰更是宠爱无比,景宗对萧绰几乎可以算是专宠,在他们十四年的夫妻生活里,萧绰不但几乎全权掌握了景宗朝的军政大事,而且还一共为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计七个孩子。



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萧绰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即辽圣宗,萧绰被尊为摄理太后,当时萧绰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等人的辅佐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巩固下来。第二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绰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萧绰知人善任,重用汉官,拜汉人韩德让为大丞相,位于诸亲王之上,以“智略宏远”的耶律休哥和"有经国才"的耶律斜轸主军,多创战绩,故被誉为"明达治道”,“善驭左右”。

在军事上她屡对宋用兵,以契丹诸京为基地,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床,扩展了辽国的统治地区。



公元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期收复石敬瑭献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萧绰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率辽圣宗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这一仗宋军大败,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收,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自幽云大捷后,萧绰更进一步经略军事,在实力雄厚之后,她开始主动地向宋朝挑战,苌至多次亲自披挂上阵,跃马疆场。在所有的战事中,她几乎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威名远扬的一员女将。辽国的声势也在她的一次次旗开得胜中扶摇直上,党项、女真等周边部族都纷纷向辽国称臣纳贡。



1004年,萧绰乘宋真宗多次丧师,畏惧怯战之机,再度亲征,挥军南下千里,直趋澶州(今河南濮阳)城北。因遭宋军反击受挫,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平安撤回。宋朝此后每年需向辽朝缴纳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从此,契丹与宋百余年无较大冲突。

在萧绰的亲信重臣里,有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就是汉族官员韩德让,韩德让比萧绰大十三岁,据传,他本来自幼与萧绰订有婚约,只是由于景宗即位为帝,萧绰奉命入宫,姻缘才中途中止。辽景宗死后,萧绰看中韩德让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于是决定改嫁给韩德让,这在当时契丹族的风俗中是允许的。她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当国王是你的儿子。”



公元988年农历九月的一天,萧绰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赍,面对这样一场以韩德让和萧绰为主人的大宴,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这就是萧太后改嫁韩德让的喜宴。从此以后,汉官韩德让就是大辽国的太上皇帝了,不久,韩德让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人物——官拜大丞相、加封齐王。



自从萧绰正式表示下嫁韩德让之后,对于韩德让的继父身份,辽圣宗耶律隆绪不但毫无反感,而且还对韩德让非常地尊敬,享受着儿女孝顺、丈夫恩爱的萧绰在1009年农历十一月将皇权交还给了耶律隆绪,决定从此结束她四十余年的摄政生涯,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在南行的途中,萧绰染上了疾病,当年十二月初,逝于行宫,终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



萧绰生前曾经侍奉景宗十四年,景宗死后又辅佐儿子圣宗二十七年。她在位时不仅采取了使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一系列汉化措施,还解决了悬而未决的战争问题。作为契丹的一位有作为的女统治者,她对契丹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