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咏史怀古诗歌中, 秦始皇经常以暴君形象出现, 他实施苛政、善用酷刑, 晚年还是个不务政事、寻仙求道的昏君, 很少有人能提到他一统六国的壮举伟绩。现代把秦始皇称作“千古一帝”, 而古代文人为何对他竟如此的“恶言相向”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司马迁《史记》的最早导向
后代人们对秦始皇的感知首先来源于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司马迁在《史记》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 行自奋之智, 不信功臣, 不亲士民, 废王道, 立私权, 禁文书而酷刑法, 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史学成就极高的巨著, 同时也是一部富有文学情调的的佳作, 因此也饱沾上了不少个人情感。司马迁借尉缭、侯生、卢生之口指责始皇, 实际是在表示自己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的看法。很明显, 司马迁的这一段评价, 对后人了解秦始皇, 甚至给整个咏史诗坛的吟咏定下了一个基调。
后人读史了解秦汉, 无论是史官还是普通文人, 一般都会先去拜读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的叙述和评价成为了古人了解秦始皇行为品德的主要来源, 从而使得后世之人形成了秦始皇暴虐的最初形象。再加上后人编史, 也多多少少参照了《史记》中的记载, 使这一形象更加坐实。梁启超先生在《战国载记》中认为:“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 求诸世界, 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 其政治所设施, 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 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这是现代的眼光和观点, 而汉代所撰成的史籍多叙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很多诗人因为种种原因, 为《史记》开始的倾向所诱导, 从而形成了秦始皇基本负面的这种现象。
诗人之所以吟咏秦始皇, 很多都不是因为精研历史有所发现或新见, 而是当时的政治需要。诗人为了借古讽今, 通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寻仙求道、劳民伤财、苛政酷刑等方面的暴行, 来警示当政者要重用人才、勤政勤俭、宽容仁德。虽然秦始皇的作为有好有坏, 但为了达到更好的警示效果, 对负面行为的批判就更具影响力了。特别是秦始皇的人生经历和最后结局, 很能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这些诗尤以一些朝代的后期为多, 文人欲以秦始皇的暴政、求仙、劳民等教训警醒当朝统治者。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在读史后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到了诗歌中, 却多是贬责了。如胡曾《咏史诗·阿房宫》:“新建阿房壁未干, 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 大业沙崩固不难。” 许浑的 《途经秦始皇墓》:“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 路人唯拜汉文陵。”这些指责都有反思历史, 警示当今的意味。
秦朝重用法治, 儒家却重仁政。在秦灭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 中原大陆一直处在儒家思想的浸润之下, 并随着皇权的加强, 思想越发体现出儒学腐败的一面来。自从汉朝以来, 儒学独大, 虽说统治者实施外儒内法的政策来安定社会, 但宣传的一直都是仁德教化。文人一般都以儒学为根本, 法治的严法酷刑不为他们所接受, 从而不会对秦这个以严刑立法著称的朝代有所好感。更有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触动儒士自身的情感, 对秦始皇本人更是不会有什么称赞之语。
这种少有称赞的形势随着时代愈见加深,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受到了深刻影响。汉代刚开始推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各家思想依然活跃, 比起往后的发展, 还是有些“百家争鸣”的社会风潮的。西汉前期的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 蚕食天下, 并吞战国, 海内为一, 功齐三代。”但东汉班固就批驳秦始皇残忍。唐代虽社会风气开放, 但李世民带头讽刺始皇, 以后肯定秦始皇的日见其少, 而更多的是作为亡国之君的典型例子, 肯定儒家思想而否定法家思想。王安石的《秦始皇》:“举世不读易, 但以刑名称。”清朝诗人周映清的《始皇冢》:“秦政昔乱纪, 刑杀如霆雷。”这些诗篇明显以儒家的治国之道来看秦始皇的政治统治, 意识形态意味非常清楚。
显然, 秦始皇作为古代的君王, 其是非本身是一回事, 而文人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歌咏评骘的形象又是另一回事。
原文在这里
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后世来讲,可能没人不知道秦始皇,但很多人也只是浮于表面的了解,对秦始皇多少还存在一些偏见,总之功过相抵,为此我们专门写出这篇风趣易懂、一目了然的历史知识,让你对秦始皇有个全面的了解,当然瞬间就可以记住了这些历史知识,作为中国人还是有必要了解的!
皇帝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皇帝,而这个皇帝的名字也是他发明的,取三皇里的皇,加上五帝里的帝,而在这之前各地一把手可都是称自己为王的啊,大家有点历史常识的都应该知道,什么赵王啦、魏王啦、楚王啦等等,可就是没有叫皇帝的。
之所以叫皇帝,这嬴政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大一统,本身就跟大伙不一样了,在叫王是不是有点倒退的意思呢,于是乎才琢磨这个皇帝的名字,从此这个皇帝就响彻中华大地,成了各朝各代一把手的专有名词了,老百姓要是敢这么称自己皇帝,那可就等着死吧!
要知道从秦朝开始,之后的两千多年,一把手们可都叫的皇帝,你就包括孙中山推翻封建王朝了,可后来袁世凯还不是称皇称帝的,到后来还有那个张勋复辟,想想看,这皇帝一词影响有多深啊!
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
这个秦始皇发明了皇帝影响后世,还有呢,他称自己为:朕,自己发出的命令称之为:制或者诏!天天看古装清代戏,你就看那太监宣读圣旨时: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什么叫影响力,这就是影响力,要说秦始皇的影响力这些还都是毛毛雨呢,这算什么,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抄袭啊,秦始皇要是还活着不知道会不会跟后世这些皇帝们打官司,这些词我有专利,你们侵权!
统一文字
要说这秦始皇是千年一帝,那真是对的起这称呼,统一文字最大核心就是文化统一,思想统一,凝聚力统一了,那在这之前各个小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啊,这怎么可以,交流起来那叫一个烦啊,干脆你给我统一了,这样一来,你们别想着自己那二亩三分地啊,打今天起,你们心中就只有一个大秦帝国。
这次统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雏形,甭管你说的什么方言,但你们说的写的都是中国字,你就是中国人,甭做着美梦什么你还是楚国人,还是赵国人,这就为日后,中国的版图以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你看欧洲板块,早先也是一体的,但为什么后来,分了那么多国家,什么法国、德国、英国等等,就是文字的不统一,没有认同感,总觉得我跟你不是一路人,目前世界官方用的最多语言为什么是英语呢?那就是为了沟通方便,这些思想早在两千年前,秦始皇就这么先进!
县长
这县长可是秦始皇发明的,时至今天还是一直在用啊,当年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不足一万人的行政一把手叫:县长;超过一万人的行政一把手叫:县令;
甭管你怎么倒腾,来回还是沿袭了秦始皇发明的这词,也就一直这么用下来了。
中央集权制
就这么说吧,凡是后世没有采用中央集权制的,最后你看看都是什么下场吧,尽管也都灭亡了,但我要说的可不是这些,没有采取中央集权制的最后下场都是被自己人给灭了,比如明朝的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可是被自己的四叔朱棣给推翻的,朱元璋到死还认为这事不会发生呢吧!
秦始皇建立统一之后,那些大臣们就建议,赶紧给你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兄弟姐妹们封王分地吧,都是自己家人,这样以后就万事大吉了!
秦始皇可不信这套,他没有采取分封制,而是采用了后世一直沿用的中央集权制,这套体制可是一直影响到现在啊,你说秦始皇的思想怎么就如此先进,纵观历史的教训,那些给自己家人封王分地的,然后还有兵权的,最后什么现场,没死在外人手里,全都死在自己人手里!
想想也是,这一辈是亲,下一辈、在下一辈、子子孙孙那还认识你个老几啊,有钱有地还有重兵在手,你说我不推翻你就不错了,还听你发号施令?脑子不进水了嘛。
中国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家族企业的矛盾不是市场矛盾而是自己家人窝里斗的矛盾,国外那些百年家族企业,早就意识到这点,也领悟了秦始皇思想的精髓,可悲的是国内的一些家族企业老板们领悟的还是不够啊!
博士
不要犹豫,这就是当今某某大学博士,就是这个博士,这也是秦始皇发明的,在秦朝被封为博士的人是非常有学问的人,只不过那时候博士不叫什么学位了,也不是什么学历,就是最有知识的人,秦始皇执政期间一共封了70位博士,这些人全部帮着秦始皇打理文史类资料,相当于文秘之类,并且管理着秦朝推行的各类书籍!
统一货币
统一货币,就是统一钱啊,这钱就是外圆内方的那个那个,你知道的,你看看,这统一不要紧,一直就被沿用到今天,这才叫最先进的理念,后世发展有谁突破过,全都老老实实的沿用着秦始皇的这个统一货币措施!
统一马车尺寸
秦朝可没有什么汽车啊,交通工具就是大马车,但是秦始皇规定全国的马车尺寸必须给我统一了,这样我好修路,当时按照马车修的路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属于专有车道,你看看,你看看,这秦始皇简直就是神仙啊,难怪人家外国人那么有兴趣研究秦始皇呢!
长子为先
老大将来继承王位,这也是秦始皇实施的规矩,第一个儿子立为太子,将来好继承王位,后世一直也就是这么沿用的,直到今天,还不是说,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你是老大要起带头作用,是的,这个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世。
其实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是个有抱负有思想的人,因为他看不惯自己老爹做的那些事,可经常跟自己老爹吵架啊,最后吵的秦始皇头都大了,没办法让扶苏下基层去体验生活去,就去修长城去吧,这扶苏一直待在工地上,直到老爹死也没能见一面。
秦始皇半道上觉得自己要死,让丞相李斯赶紧写遗诏,让远在工地上的大儿子回来继承王位,可是这糊涂李斯经不住老狐狸赵高的唆使,尽然改了遗诏,活生生把皇位传给了老二胡亥,最后李斯也没落下好结果,全家被满门抄斩。
土豪思想、严酷法律
要说土豪,在这个世界上没人能比的过秦始皇,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动用700万劳力,每攻下一个小国,都要把这个小国的宫殿完完整整的在首都重新修一个,一比一复制,统一那么多小国,这些小国的一把手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哪家宫殿造不恢宏气势啊,人家秦始皇不在乎,就给我重新复制,我要在家门口看到这些曾经被我征服过的什么楚国啦、赵国拉等等啊,没有什么寓意,仅仅是为了炫耀自己征服的战绩,但是光这些宫殿就动用了70万劳动力,专属为秦始皇打造。
阿房宫可谓举世瞩目,规模那叫一个大啊,但这个阿房宫其实就是一个烂尾楼,之所以说是烂尾楼,因为秦始皇修到没有钱在修了,按照秦始皇的意思这个阿房宫规模按照现在来推算大概连绵几千公里,这就是秦始皇伟大的计划,但是实施起来确实天方夜谭,所以就这么有钱就修,没钱就停下来,奶奶的,最后被楚霸王项羽给一把火烧了!
修建自己的墓地,这可就有的说了,兵马俑仅仅是冰山一角啊,主墓高度就112米,后来经过风吹日晒吧,现在大概有70多米了吧,人家那些兵马俑都是随葬品,这里要说的是,周边还出土那些石头盔甲,都是几万件一出土啊,你说搞这些石头打造雕刻研磨的盔甲有什么用啊,嗨,人家秦始皇愿意啊,诸位,要这么说你可能没有概念,我给你们打个比方,一件石头盔甲按照现在的科学手段以及先进的人员技术要三天时间,你想想在秦始皇那会,得耗费多少劳动力吧!
严酷的法律,秦朝的法律可以用酷刑来贯穿,有多酷,咱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说后来农民起义:陈胜吴光、到后来的刘邦,都是为了避免这酷刑,最后索性反了吧,当然也是秦朝那会气数已尽,胡亥骄奢淫逸的生活,大秦朝不灭才怪啊!
最后
中国自己人的评价咱就不提了,那是必须的必啊,在西方国家,秦始皇的地位象征是排在极高位置的,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凯撒大帝都是小辈,秦朝灭亡200年后,才有的罗马帝国,当时的罗马帝国除了地域稍微比秦朝大那么一点点之外,别的可都比不上啊!
我们要知道历史,要了解历史,历史真的就是一面镜子,纵观世界风云人物,政治明星,企业家,他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历史,因为只有把历史烂熟于心,才能更好掌握下一步的节奏。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逐渐强大,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新兴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统治后期,秦国并吞六国的条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执政以后,尽管在如何统治中国的方法上与吕不韦有分歧,并从而引起一场屠杀,但在向东发展消灭各割据的诸侯国的基本方针上,他始终坚持秦的既定国策,没有丝毫动摇、犹豫,他认清了有利形势,当机立断,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统一事业。只要看看秦始皇执政以后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国进军的步伐几乎是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军不断向韩、赵、魏进攻,为大举消灭各诸侯国做准备。
从公元前二三○年开始,几乎是一年一国地消火它们:
前二三○年灭韩
前二二九年攻赵
前二二八年灭赵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灭燕
前二二五年灭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灭楚
前二二二年灭代
前二二一年灭齐
从这样进军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气魄和胆识。所以贾谊说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这样坚决果断地推进统一战争,战国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结束,恐怕还是一个问题。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的功过: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5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