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耳为何要反抗刘邦呢他的结局有如何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14:14:44

张耳为何要反抗刘邦呢他的结局有如何呢

张耳(?-前202)大梁(今天封)人,汉时常山王。年少时,曾为魏国公毋忌座上常客。秦灭魏后,亡命游处黄,后任外黄县令,时与刘邦相处达数月之久。秦来大梁后,张耳和朋友陈余等不事秦国,一齐逃亡。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率被征发者900余人在蕲县大泽乡起义,进入陈地(令河南淮阳)时,聚众已数万。张耳偕陈余遂投奔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八月,张耳、陈余随义军大将武臣趋至邯郸。时陈胜在陈地称王。于是张耳、陈余亦劝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鲁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不久,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鲁骚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因耳目较多,及时潜蔽逃脱劫难。事后张耳及时招集未叛士卒约数万人,并与未遭劫难之幕僚商议,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迁居信都(今邢台东北)。时为秦二世2年(公元前208年)。同年闰九月,秦军主将章邯占据邯郸。此时张耳与赵王歇已走入钜鹿城;但很快被追击的秦军围困起来。是时陈余则北收常山数万人,屯驻于钜鹿之北,张耳谴使数次召陈余进兵解围,而陈余则自恃兵少,难以敌秦,不予授救。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项羽率援赵义军北渡漳河,连连破敌,遂解钜鹿之围。十二月,张耳约见陈余,责其不肯救赵之过;又疑张厣、陈泽二将被其所害。陈余怒解印绶推给张耳。张耳惊楞不知所措,未即接受。陈余起身入厕,幕僚对张耳道:“此乃天赐于你,若不取,反受其害。”张耳遂佩其印缓,取其兵权。张耳收陈余兵权后,余常独与军中最要好的数百人渔猎于河上泽中,由此,张耳与陈余失和而成仇。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此时项羽军破幽谷关,进屯新丰、鸿门(均在今临潼北)。刘邦至鸿门与项羽相会,险遭杀害。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迁都江南彬地。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同时封王共18个,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项羽也素闻张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赵抗秦之功,乃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此为常山王之始。张耳立国,陈余甚怒,对人道:“张耳和余功相等。今张耳为王,我却称候,项羽对我不公。”当时,齐王田荣叛楚,陈余乃使门下客夏说对田荣道:“项羽执掌天下不平,请借给我兵,南皮可掩蔽你。”田荣欲树党以反楚,乃谴给陈余。陈余又加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5年),常山被攻破,张耳败走。十月,投汉王刘邦,待之甚厚。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张耳与韩信统兵数万东出井陉击赵,使万人过河列营,成背水陈。此阵一成,只许胜,不许败。故而汉军将士皆作殊死战,勇猛异常。旋大败赵军。韩信报请汉王以张耳为赵王,镇抚其国。汉王许之。此为汉王四年事。

盘点秦末十八路诸侯,他们都有什么作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

汉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西入关中灭秦后,尊楚王熊心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并代为分封天下,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那么,这十八路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诸侯王,都有哪些作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注:秦朝及汉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1、汉王刘邦:建立西汉,最终病逝。 刘邦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沛县丰邑人,虽出身农家却不事生产,为人豁达大度,早年曾与信陵君门客张耳交好,秦国统一天下后,出任泗水亭长。后因私自释放徒役,流亡于芒砀山,陈胜吴广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起兵响应,后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刘邦率军进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鸿门宴”后受封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地区。后听从韩信建议,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杀回关中,遂与项羽争夺天下,击败项羽之后,于汉五年(前202年)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王朝,称帝后,刘邦在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在恢复国力的同时,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等异姓诸侯王,最终于汉十二年(前195年)四月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另说五十三岁)。

2、雍王章邯:被刘邦所灭,自尽而亡。 秦二世时担任少府,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叛军攻入关中,章邯建议赦免骊山刑徒,派他们去迎击叛军,并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率领骊山刑徒击败叛军,多次击败陈胜、魏咎、田儋、项梁等义军,后在“巨鹿之战”中战败并投降项羽,后随项羽入关,获封雍王。

项羽分封章邯、司马欣、董翳,本是希望他们能够守住关中,将刘邦困死在蜀地和汉中。汉元年(前206年),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重新杀回关中,章邯仓促迎战惨遭战败,被迫退守废丘,在汉军的围攻之下,章邯于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杀。

3、塞王司马欣:被刘邦所灭,自刎于汜水。 曾为栎阳狱吏,秦末时期获封长史,率军随章邯作战,“巨鹿之战”中曾返回咸阳求援,失败后劝章邯投降项羽,并随项羽入关。秦亡之后,项羽大封天下,司马欣获封塞王,建都栎阳,管辖关中东部。

刘邦重入关中后,司马欣兵败投降,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战败,司马欣再度叛汉降楚。汉三年(前204年)十月,与刘邦在前线对峙的项羽,因为粮道被断,被迫回军攻击项梁,留曹咎、司马欣等驻守成皋,曹咎被刘邦激怒出兵攻打刘邦,兵败于汜水,司马欣自刎而死。由于司马欣反复无常,刘邦对其极为恼恨,在其自尽之后,将其尸首带回栎阳斩首。

4、翟王董翳:被刘邦所灭,自刎于汜水。 秦末担任都尉,后奉命随章邯与起义军作战,“巨鹿之战”后与章邯一起投降项羽,后随项羽入关,获封翟王,建都高奴(今陕西延长县),管辖关中北部。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重新杀入关中,翟王董翳兵败后投降刘邦。董翳应该与司马欣一样,在“彭城之战”后又转投项羽,后在汉三年(前204年)的“成皋之战”中,随曹咎作战的董翳由于兵败,与曹咎、司马欣一起自刎于汜水。

5、西魏王魏豹:两度投降刘邦,后被周珂所杀。 魏豹原为魏国公子,魏国被灭后流落民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魏豹与兄长魏咎投奔陈胜,后陈胜派周市攻陷魏地,封魏咎为魏王。章邯击败陈胜后,魏咎自尽,魏豹转投楚王熊心,又率兵攻占魏地二十余城,因而获封魏王,后随项羽西入关中。汉元年(前206年),项羽大封诸侯时为了腾地方,将魏豹迁徙至河东郡,号“西魏王”。

汉二年(前205年)三月,重新一统三秦的刘邦出关攻楚,魏豹见刘邦势大,遂转投刘邦,并与刘邦一起参加“彭城之战”。刘邦兵败之后,魏豹认为刘邦必败,遂以探亲为由返回封地叛汉自立。同年秋,为防止两线作战,刘邦派韩信、曹参、灌婴等攻打魏地,魏豹兵败投降,后与御史大夫周珂一起驻守荥阳。汉三年(前204年)八月,楚军围攻荥阳,周珂以“反国之王,难与共守”为由,杀死魏豹。

6、河南王申阳:转投刘邦,下落未见于史料。 申阳原为张耳宠臣,随张耳一起拥立赵王赵歇。“巨鹿之战”后,申阳率军攻陷河南地区(今洛阳一带),在迎接项羽南下后,随其一起西入关中。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韩地分为河南、韩两部分,申阳获封河南王,建都洛阳。

汉二年(前205年),一统三秦的刘邦率军东出,河南王申阳转投刘邦,此后事迹不见于史料。

7、韩王韩成:项羽不许归国,后被项羽所杀。 韩成乃韩国宗室后裔,秦末反秦势力并起,各国先后自立为王,唯独韩国无王,在张良的劝说之下,项梁遂立韩成为韩王,后韩成虽然率军夺取了几座城邑,但因自身实力太弱,不久又被秦军击败,只得率军在颍川一带游击作战。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韩地一分为二,韩成获封韩王。

诸侯受封完毕后各自归国,但项羽却以“(韩)成无军功”、“(张)良从汉王”为由,不许韩成归国,将其带回了彭城,并废为侯。汉元年(前206年),得知刘邦重入关中,项羽将韩成杀死,改立郑昌为韩王,让其西拒刘邦。

8、殷王司马卬:战败投降刘邦,死于彭城之战。 秦末时期,司马卬曾为陈胜麾下武信君武臣部将,曾随武臣率军攻略赵地。“巨鹿之战”前后,司马卬率兵平定河内地区,后随项羽西入关中。秦亡之后,项羽大封天下,项羽将魏地分为西魏、殷两国,司马卬获封殷王。

在刘邦攻掠关中地区时,司马卬先主动反楚,被陈平(此时在项羽麾下)打败后又降楚,不久又被刘邦击败俘虏,遂于汉二年(前205年)三月前后投降了刘邦,并随刘邦参加“彭城之战”,并在此战中身死。

9、代王赵歇:被韩信攻灭,兵败被杀。 原为战国时赵国贵族,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赵王武臣被杀之后,张耳、陈馀拥立赵歇为赵王,“巨鹿之战”中被围困于邯郸。项羽大封天下时,将赵地分为代和常山两国,赵歇被改封为代王,张耳则获封常山王。

汉二年(前205年),陈馀率兵杀回赵地,常山王张耳战败转投刘邦,陈馀重新迎立赵歇为赵王,迁至信都,赵歇则封陈馀为代王。汉三年(前205年)十月,韩信击败西魏王魏豹后,于“井陉之战”中大败赵王歇和陈馀联军,随之攻入赵地,陈馀兵败被杀后,赵王歇逃回信都,刘邦派靳歙、周緤北上攻打,赵歇兵败被杀。

10、常山王张耳:转投刘邦,西汉初病逝。 原为信陵君门客,曾任外黄令,早年便与刘邦交好。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耳转投陈胜,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随武臣攻略赵地,并劝武臣自立赵王,武臣被杀之后,又拥立赵歇为王。在“邯郸之战”中与陈馀反目,后接收陈馀兵权,并随项羽入关,后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建都信都。

汉三年(前205年)十月,陈馀向田荣借兵杀回赵地,张耳战败转投刘邦。汉四年(前204年)十月,张耳与韩信一起杀回赵地,平定赵地后被刘邦封为赵王。汉五年(前202年)七月,张耳病逝。

11、九江王英布:彭城之战后转投刘邦,汉初反叛被侄子诱杀。 早年犯罪遭受黥刑,故也称黥布,曾为骊山刑徒。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英布随番县令吴芮反秦,并娶了吴芮女儿。后来,英布率兵追随项梁作战,项梁死后又归入项羽麾下,因在灭秦战争中屡立战功,项羽大封天下时,将其封为九江王。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英布奉项羽之命杀死义帝熊心。齐地田荣叛乱之际,项羽曾向英布征调军队平叛,英布称病不往,只派了几千人应征。“彭城之战”中,英布再度称病不往,后被刘邦使者随何策反,在被项羽部将龙且击败后,英布转投刘邦。“垓下之战”前,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并命其率兵自九江合攻项羽。

汉十一年(前196年),由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被杀,心中恐惧的英布开始暗中布置,后因部下告密被迫起兵谋反,但旋即被刘邦击败,后被侄子(即吴芮之孙)诱杀。

12、衡山王吴芮:转投刘邦,汉初病逝。 吴芮是秦末时期的百越领袖,曾任番县县令,乃是秦末时期第一个响应农民起义的秦吏,曾出兵横扫扫赣、湘、桂一带,并支持项羽在楚地作战。项羽大封天下时,封其为衡山王。

“楚汉争霸”中,吴芮在洞庭湖一带巡视时,结识好友张良,后在张良劝说下改拥刘邦,并在项羽兵败自杀后,拥立刘邦称帝,刘邦则封其为长沙王,且将赵佗拥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也封给了他。汉七年(前201年)冬,吴芮病逝。

13、临江王共敖:奉命追杀义帝,楚汉争霸时病逝。 秦末时期,曾任楚王熊心的柱国,奉命攻打南郡地区。项羽分封天下时,因共敖攻打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

汉元年(前206年),共敖曾奉项羽之命,追杀义帝熊心。汉三年(前204年)七月,临江王共敖去世,其子共尉承袭其王位。在项羽兵败身亡之后,临江国被刘邦回军攻灭。

14、辽东王韩广:因不愿迁往辽东,被燕王臧荼所杀。 原为战国末期赵国上谷小吏,秦末天下大乱之时,曾跟随武臣攻略赵地,后奉武臣之命安抚燕地,结果韩广被燕地贵族拥立为燕王。“巨鹿之战”时,韩广派将领臧荼救赵,项羽分封天下时,改封韩广为辽东王,反而将其部将臧荼封为燕王。

汉元年(前206年),各诸侯王返回封地,韩广因不愿迁往辽东地区,与臧荼发生火并,结果被臧荼所杀。

15、燕王臧荼:拥立刘邦称帝,后因谋反兵败被杀。 臧荼本为战国末期燕国旧将,秦末天下大乱时,归附燕王韩广。“巨鹿之战”时,奉命率兵救援赵国,后拥立项羽为诸侯盟主,并随其西入关中,项羽分封天下时,获封燕王。

汉元年(206年),与辽东王韩广发生火并,杀死韩广后吞并辽东。汉四年(前204年),韩信击杀代王陈馀、平定赵地后,听从李左车的建议,派使者送信给燕王臧荼,臧荼遂转投刘邦。汉五年(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后,臧荼拥立刘邦称帝,后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臧荼恐惧之下起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

16、胶东王田市:被叔叔田荣所杀。 本为齐国贵族之后,秦末时期其父田儋起兵反秦,田儋被章邯击杀后,齐人拥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儋的弟弟田荣则起兵将田假轰走,改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项羽分封天下时,将齐地一分为三,田市被改封为胶东王。

汉元年(前206年),各诸侯王归国后,田荣不服对田市的改封,遂要求田市不要离开临淄前往胶东就封。然而,田市因为害怕项羽怪罪,还是悄悄跑到了胶东。同年六月,田荣率兵追至胶东,杀死田市后,自立为齐王。

17、齐王田都:被田荣赶跑,下落未见于史料。 本为田儋、田荣的副将。当初,田假被田荣击败后,逃走投入楚国,田荣要求交出田假,楚国对此置之不理,因此田荣并未跟随项羽入关,但副将田都却背叛田荣,跟随项羽入关,后获封齐王。

汉元年(前206年)五月,不服项羽分封的田荣起兵反叛,率兵攻打田都,田都败逃西楚,此后事迹不见于史料。

18、济北王田安:被田荣所杀。 田安乃是齐国最后一位君主齐王建的孙子,秦末天下大乱之际,田安也笼络了一些兵马。“巨鹿之战”时,田安率兵攻下济北数城,并率部投奔项羽,随其西入关中。项羽分封天下时,田安获封济北王。汉元年(前206年),田荣返回封地后,田荣率兵攻打田安,田安兵败被杀。

如上所述,这十八路诸侯王虽然割据一方、拥兵自重,但除了汉王刘邦、常山王张耳、衡山王吴芮等少数诸侯王之外,其余下场大多不好。

陈馀为什么这么恨张耳?要张耳人头才肯去刘邦合作共击项羽?

一、“见死不救”导致关系破裂

张耳与陈馀关系的破裂,发生在巨鹿之战期间。公元前208年,章邯攻打赵国。赵国战败,张耳与赵王歇一同逃进巨鹿城,被秦将王离团团围住。陈馀收集赵国散兵数万人,驻扎在巨鹿北面,章邯驻军巨鹿南面的棘原。

巨鹿城内粮尽兵少,张耳多次派人去叫陈馀前来营救。但陈馀以兵力不足,打不过秦军为由,不敢前往巨鹿营救张耳和赵王歇。如此过了几个月,张耳勃然大怒,埋怨陈馀,派遣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馀说:“当初我和你结为生死之交,而今赵王和我很快就要死了,你拥兵数万,却不肯出手救援,赴难同死的精神在哪里啊!如果真守信用,何不攻击秦军而与我们一同战死,似此还有十分之一二能打败秦军保全性命的希望。”

陈馀道:“我揣测自己前去终究不能救赵,只会白白地使全军覆没。何况我之所以不和张耳同归于尽,是想为赵王、张耳向秦军报仇啊。现在一定要共同赴死,就如同把肉送给饿虎,有什么好处呢!”但张黡、陈泽仍然坚持陈馀应该同生共死,陈馀于是派张黡、陈泽率五千人先去试试秦军的力量。结果不出陈馀所料,果真是送羊入虎口,张黡、陈泽所率的五千人刚到巨鹿就全军覆没。

从张耳的角度来说,陈馀见死不救,当然不够义气,不够哥们儿;而从陈馀的角度来说,奋不顾身、不计后果地前往巨鹿救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不理智行为。哥儿俩一个讲“义”一个讲“智”,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值得关注,也很有意思的是,曾经为了朋友不惜触怒汉武帝、惹来“宫刑”的司马迁在记述完陈馀的话后,接着写道:“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

意思是说:在这时,燕、齐、楚听说赵国危急,都来救援。张敖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万多人赶来,都在陈馀旁边安营扎寨,却不敢攻击秦军。

我们不知道此处记载是否是司马迁有意如此安排?也不知道这是否是司马迁想要借此表明态度?如果是的话,那么作为张耳亲生儿子的张敖也不出击,而是在陈馀旁边安营扎寨,实在太能说明问题了。

二、彼此不信任加深裂痕

或许是因为王离的军事才能有问题,或许是王离想要围点打援。总之,在有限的史料里,我们无法确切知道王离围困巨鹿数个月之久,为什么还未能攻下的原因。我们现在所能确切知道的是,巨鹿之战中,张耳侥幸不死。

张耳劫后余生,自然要找陈馀兴师问罪,责备陈馀。另外,张耳怀疑陈馀暗中将张黡、陈泽杀了,因此多次向陈馀追问张黡、陈泽的下落。

陈馀发怒,说:“想不到你对我的责怨如此之深啊!难道你以为我就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官印吗?”于是解下印信绶带,推给张耳。

张耳起初愕然不肯接受,待陈馀起身去上厕所,宾客中有人劝说张耳道:“我听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现在陈将军给您印信,您不接受,如此违反天意,很不吉祥。还是赶快取过来吧!”张耳听信了这宾客的话,便收取了陈馀的官印,接收了他的军队。

陈馀解下将军的印信绶带,本来只是激怒之下的意气用事。等他上完厕所回来时,看见张耳没有任何辞让,竟然真的收取了自己的印信绶带,幽怨得不行,怒冲冲地急步离去,带着手下几百亲信到黄河岸边捕鱼猎兽去了。

巨鹿之战中陈馀见死不救,确实不够哥们儿,所以,战后陈馀被张耳责骂和批评也是应该的。如果张耳责骂、批评后,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他们的友谊小船或许还不会翻。遗憾的是,此时的张耳宁可相信宾客的话,也不愿意相信老战友陈馀的话,从而使他们的关系裂痕进一步加深。

三、为封地大打出手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划分天下土地,分封十八路诸侯。张耳因为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被封为常山王,统领赵地,建都襄国。而陈馀弃将军印信离去,也没有追随项羽入关,所以不封。对此,项羽的宾客中有多人觉得不公平,劝项羽说:“张耳、陈馀对赵一样有功,如今既封张耳为王,陈馀也就不可不封。”项羽不得已,又听说陈馀正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了他。

陈馀虽然获封三个县,但与张耳所得分封相比,心里还是不能平衡,说:“张耳与我功劳相等,现在张耳为王,我却只是个侯,这是项羽分封不公平!”

对于项羽的分封,与陈馀一样觉得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还有齐国的田荣。在巨鹿之战中,田荣因为违背项羽不肯出兵援助楚、赵两国攻打秦朝,因此也未被封王。陈馀于是暗中派遣张同、夏说去游说田荣共同起兵反叛项羽。

田荣与陈馀一拍即合,不仅自己率先在齐国发兵攻打由项羽所封的田都、田市和田安,全部占有三齐之地,还派人带兵帮助陈馀,让他在赵地反叛项羽。

陈馀得到田荣的“无私”帮助,出动自己的三县全部兵力,与齐军合力袭击常山。常山王张耳兵败,逃奔、投靠到汉王刘邦那里去了。陈馀到代地迎回原来的赵王赵歇,恢复他的王位。赵王因此对陈馀感恩戴德,立他为代王。

时间来到公元前205年,于是出现了我们开头的那一幕。汉王刘邦准备攻打项羽的楚国,派使者前去联合赵国。当时,赵国的权力主要由陈馀掌控。陈馀说:“只要汉王杀掉张耳,赵国就从命。”

一方面,为了攻打楚国,刘邦需要联合赵国,需要陈馀的帮助;另一方面,张耳是刘邦年轻时就崇敬的人,现在张耳落难投奔而来,如果刘邦在这个时候杀张耳,显然不厚道。所以,刘邦很无奈,思来想去,最后只好找了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并派人把假张耳的人头送给陈馀,陈馀才发兵助汉。

陈馀才发兵助汉,刘邦就在彭城以西打了败仗,同时,陈馀又觉察到张耳没死,于是重新背叛了刘邦。从后来的结果看,陈馀的这一决定实在大错特错。因为陈馀的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他在与张耳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身死国亡。

公元前204年,刘邦派张耳和韩信攻破赵国井陉,在泜水河畔杀了陈馀,在襄国杀了赵王歇。而张耳,由于抱对了大腿,被刘邦封为赵王。公元前202年,张耳逝世,谥号景王。张耳的儿子张敖继承赵王位,娶刘邦的大女儿鲁元公主为王后。

参考资料:

陈馀(?-前204年),一作陈余,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国名士,性格高傲,与张耳为刎颈之交。

大泽乡起义之后,同投奔陈胜,后跟随武臣占据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后,出任大将军,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与张耳立赵歇为赵王。李良引秦军大将章邯攻赵。张耳、赵歇败走巨鹿,被秦将王离包围,自觉兵少,不敢进兵攻秦,张耳大怒,责怪陈不守信义,方出兵五千去救巨鹿,然全军覆没。后项羽大军至,大胜秦军,解巨鹿之围。张耳再次见时,怪他背信弃义。陈一气之下将帅印交出,从此张、陈俩人绝交。

项羽分封诸侯王时,陈只被封为侯,心有不满,于是联合齐王田荣,击走张耳,复立赵歇,自为代王。韩信平定魏后,与张耳一同攻赵,陈未接受谋士李左车的建议,轻视韩信的背水列阵法,败后被斩杀于泜水。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陈馀

张耳和陈余在起义前不是至交吗?怎么后来反目成仇?

张耳与陈余都是被秦始皇剪灭的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两人的年龄相差不少,张耳年长,陈余年少。两人还都是有才能的人,是魏国的名士。
既是同乡,又是名士,英雄相惜,竟然成为一对忘年交,陈余行弟子礼,把张耳当父辈尊重。两人相约同生死,共患难,断头无悔。 魏国灭亡之后,秦朝官吏得知张、陈是名闻遐迩的豪杰,担心他们率众反秦,于是悬赏通缉二人。张耳与陈余被迫隐姓埋名,逃到外地,当上了里监门(相当于今社区门卫)。 有一次,地方小吏因一个小过失,鞭打陈余。陈余恼了,当时就要拔剑而起,杀死小吏,被张耳制止。事后,张耳把陈余叫到一棵桑树下,责备他说: “当初我给你说的话,你都忘记了吗?我们是干大事的人,怎么能够因为受这么一点小委屈,就和这样一个小吏拼命呢?” 陈余这个时候也早已冷静下来,爽快地承认了当时自己过于冲动,保证今后不会再干这样的蠢事。 陈胜起义之后,二人投奔义军,后受陈胜指派,辅佐武信君攻略赵地。武信君死后,他们共同拥立原赵国国君之后赵歇为赵王,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反抗秦朝统治。 不久,秦将章邯率王离攻赵,赵军节节败退,赵王和张耳逃至巨鹿,被王离大军团团包围。这时,陈余正在北方招兵买马,躲过一劫。匆忙招收几万人后,陈余带着刚刚组建的部队,赶到巨鹿救援。 此时的巨鹿,形势十分危急。王离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赵军人少,粮食也不多了。张耳急切地盼望着陈余的到来,他相信,自己与陈余是生死朋友,他绝不会见死不救。 可是,陈余率军来到巨鹿之后,见数十万训练有素的秦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那几万乌合之众决不是秦军的对手,只好深沟高垒,等待后续援军。 一连几个月,张耳率城中赵军拼死抵抗,苦苦待援,同时屡屡派人催促陈余,要求他立即进攻秦军,以解燃眉之急,陈余却不敢前进一步。张耳又急又怒,再派张黶、陈泽二人传话斥责: “想当初,我和你相约为生死之交。今日之势,我和赵王命在旦夕,你却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难道这就是生死朋友?如果真是生死之交,为什么不出兵攻秦,你我内外夹击,或许还有一分生机!” 陈余解释说: “我明知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解巨鹿之围,进攻不过是让这些士兵送死而已。我活下来的目的,就是要为赵王和张耳报仇。假如今天硬要进攻,就像是以肉投饿虎,有什么益处呢?” “事情紧急,既然答应共生死,那就不要考虑后事了,赶快出兵吧。” 被逼无奈的陈余说: “此时进攻,实在有害无益,你们不相信,那就先带五千兵去试试吧。” 张黶与陈泽只好率五千士兵,奋力进攻,可他们哪是秦军的对手?就像是一团雪抛向火堆,刚到近前,就化完了。 最后,还是项羽大败秦军,俘虏王离,逼降章邯,解了巨鹿之围。张耳陪赵王出城致谢,又见到了陈余。一见面,张耳就谴责他见死不救,又问张黶、陈泽二人的下落,陈余答以二人战死。张耳不信,以为他们死于陈余之手,故而反复数次,追问细节。 年轻气盛的陈余急了,解下兵符、印绶,推给张耳,说道: “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猜疑我,你以为我是贪生怕死,贪恋权势的人吗?我现在就不当这个将军了,你把这支部队带走吧。” 说完,陈余转身去了厕所。张耳见他发怒,一时也愣了,不知如何是好,他手下的谋士赶忙劝道: “这是上天给你的好机会,还不赶快把部队接受过来。” 张耳醒悟,马上佩印收兵。 等到陈余回来的时候,见张耳毫不客气的配上了将军印,怒上心头,转身就走。二人从此恩断义绝。 秦亡之后,项羽分封反秦战争中,各路有功诸侯。因张耳曾追随自己进攻秦地,所以把赵地的一部分划出来,立张耳为常山王;又因陈余不曾跟随自己打仗,只给了他三个县,封为侯,陈余怒火冲天。 不久,齐王田荣叛楚,陈余借齐兵攻打张耳。张耳败走,投奔刘邦。 汉高祖二年,刘邦出兵,进攻楚国,邀请陈余出兵助阵。陈余提出一个条件: “汉王杀死张耳,我就出兵。” 狡黠的刘邦,命人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将此人的头颅,送给了陈余。陈余当即派兵助汉。 然而 不久,陈余就感觉到自己可能受骗了,于是又撤回部队,背叛汉王。 韩信平定魏地之后,刘邦派遣张耳辅助韩信,攻略燕、赵。井陉一战,汉军击破赵军,斩杀陈余(详情见另一篇文章《甘受胯下辱 方能成大事》)。两人的恩恩怨怨,终于落下了帷幕。 凭心而论,张耳与陈余自至交变为敌人,两人都有不是。 当张耳命悬一线之时,求助陈余,陈余理应倾力相助,哪怕是战死沙场,不也是实践了当初生死与共的诺言? 至于张耳,明知陈余之力不敌秦军,又何必苦苦硬逼朋友送死?尤其是战后,先是怀疑朋友谋害自己的部下,继而夺取陈余的军权,那不是把对方逼上绝路? 再说陈余,项羽分封不公,何必拿张耳出气,夺取人家的土地、人民? 如果说,当初发生矛盾之时,双方都能主动为对方着想,后退一步,而不是咄咄逼人,也许心结也就解开了。 再者说,如果张耳不夺陈余之兵,陈余不夺张耳之地,也许还有化解矛盾的可能。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军队、土地放在面前,他们都忘了贫贱之时的友谊。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至理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5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