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范增,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楚汉的天下我想很多人已经是看到其中的腥风血雨,秦的暴政让天下百姓们是流离失所,让太多的人是失去了梦想,摆在他们面前的或许也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走,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全天下是群雄四起,而这其中我们是看到了项羽这样的人物出现,从小就展示出很大的魄力,自然他的万人敌也是超级强悍的,在率领的部将们征战天下的时候几乎是所向披靡,但是他也有有一些个缺陷的,带兵打仗是讲求谋略的,而他是太过于霸道,这一点让他是损失了很多的盟友。
在之后有了范增的加入,可以说整个的项家军也是展示出了该有的威武,而范增此人在年近七旬的时候依旧是选择了项羽,他就是看到了这其中楚王的称号,当初萦绕在人们心中的"亡秦必楚"这句话就成为了他的法门,于是就借着楚王的旗号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要说范增的识人能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之后在带领项羽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几乎是没有了敌手,可是项羽自视无敌,虽说是能够听取范增的建议,但是这其中也是作出了很多一意孤行的事情。
而在和刘邦的对抗之中,我们也是充分看到了范增的能力,只不过这一次遇到的是刘邦,他本身就是一个街市上的混混出身,投机取巧这样的本领也是运用的相当恰当的,对于范增这样的人也是一场忌惮的,但是他有自己的应对之法,最后竟然是和项羽称兄道弟,眼前的利益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范增虽说是有鸿门宴这样的一个妙计,可项羽最终还是没有下手,这一次彻底将刘邦放归山野,之后楚汉之间开始对决,而项羽往往是反对范增,范增最后不曾得志就去世了。
之后项羽的战斗力可谓是下降了很多,当初刘邦虽说是比较弱,但是他的游说能力还是相当强劲的,这一点完全是碾压项羽的,之后双方之间以鸿沟为界,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楚河汉界,而就是在项羽准备撤兵的时候,刘邦看到了机会,也正是在这一次,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斗有了最终的结局,唯一的一次胜利让他夺取了天下,要说在范增去世后,刘邦为何就能够打败项羽,在他称帝之后讲到:项羽虽然有范增,但却不能用,或许项羽就是一个武将的好苗子,而要想登基称帝还真是不如刘邦,身边虽有范增,可是不得用,最后这样的下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范增,生于公元前277年,居贵人。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项羽的叔父项梁,劝其立楚王的后裔楚怀王,从而号召天下百姓。项梁战死后,追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被封为李阳侯,项羽称他为“雅府”。
公元前207年,包围巨鹿,命、项羽救赵。他是最后一位将军。回到项羽身边后,成为他的首席谋士,被尊为“国父”。
刘邦先入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项羽突入,在洪门与刘邦会师,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在那场刀光剑影、杀气腾腾的宴席上,善用奇谋的范增为了避免后患,决定杀死项羽的情敌刘邦。在一次祝酒中,范增多次向项羽抛媚眼,并连续三次举起玉簪,暗示项羽决心借此机会杀死刘邦。
然而项羽忠心耿耿,不忍如此。范增此刻十分着急,急忙离开去找项羽的堂弟项庄,让他在酒席上敬酒,借机以舞剑为名刺杀刘邦。由于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刘邦的领军人物樊哙的阻拦和营救,刘邦得以脱险,保住了性命。当“鸿门宴”的刺杀阴谋失败后,范增勃然大怒,拔出佩剑,砸碎了刘邦送给他的一对玉桶,痛斥项庄暗骂项羽:“正直之人不够聪明,取天下之王者,必是沛公。”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的粮道,刘邦被困在荥阳,于是向项羽求和。项羽想了想答应了,范增说:“韩义和尔,你今天取了,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于是项羽和范增强攻荥阳。刘邦的谋士陈平密谋反对他,使项羽认为范增与汉军勾结,从而削减了他的军事力量。范增曾大怒,曰:“天下大事,大王亲自愿以白骨为卒饵。”于是退居故乡,项羽同意了。彭城前,因背疽死于路上。
范增死后两年,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彭越的联军打败,退守到了垓下。不久,项羽逃到和县乌江自杀。“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朝。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刘邦说:“项羽有个范增不能用,为我擒之。”
说起楚汉之争,想必小伙伴们都不陌生,数千年来,楚汉之争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小时候我们喜欢项羽的霸气,长大了,我们佩服刘邦的智慧,项羽虽然才智不及刘邦,但是有大谋士范增的帮助,按理说项羽当上皇帝的机会更大些,那为什么最终是刘邦当了皇帝,项羽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一、项羽刚愎自用。项羽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的祖父更是赫赫有名的楚国大将项燕,或许是继承了他祖父的基因,项羽从小力气便异于常人,力能举鼎,同时心怀天下,他的叔叔伯伯们认为他日后定能匡复楚国,因此都非常的喜爱他,也正因为力大无穷,勇猛过人,他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面对那些诸侯王,他总是从上帝视角看待他们,对于和他争夺天下的泼皮无赖刘邦,更是不屑一顾,刘邦也正是抓住了项羽自负这一点,屡次向其示弱,最终一点点成长起来。
二、残忍弑杀。项羽这个人也是出奇的狠辣,他大大小小屠了五六次城,特别是他攻陷秦国首都咸阳宫,杀死了秦王子婴,并下令烧了阿房宫,大火足足烧了两个月,他纵容手下烧杀抢掠,一时间,咸阳成为了人间炼狱,同时他将秦始皇的宝藏搬了个空。所以说项羽的名声是非常的不好,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做法又怎么会得到民心。
三、不懂得笼络人心。揣测人心,将有用之才为我所用,这是帝王之术,而项羽却是非常的不擅长,他不懂得如何论功行赏,如何分配才是合理的,因此在他分封天下之时,很多诸侯王对他都不满意,这也为后来的谋反做了铺垫。反观刘邦,他却做得非常好,这也是项羽最终落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军师范增,在他七十岁高寿时辅佐项羽,是非常难得的一件奇事。楚汉相争不仅仅是要拼粮草军械,还有拼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如所属文臣武将的用人之计及战争的战略谋划,汉初三杰的大名得以载入史册,得益于他们的领导者刘邦,他们彼此成就了彼此。反观项羽这边,不是被刘邦拉拢过去就是被自己的狂妄而舍弃,被他称之为亚父的范增也落得孤单飘零、客死路途的悲惨下场,那么作为谋士的范增是被高估了吗?
我们知道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得民心,项羽一生中,没少留下违背道德的杀伐行为,比如坑杀二十万秦军、祸害关中、谋害楚怀王等事,那么在这些事件中,范增是持怎样的态度呢?我们可以看到,范增在面对这些事件时,丝毫没有站出来说半个不字的情况。尤其是楚怀王之死,按理来说,楚怀王是范增力主拥立,他应该对这件事有所表态。没有反对意见,就表明范增是项羽这些行为的支持者!所以,后世不少史学家认为,范增有价值取向的问题。其实也不奇怪,范增的表现足见他就是一名纵横家,一切为目标服务,善谋断,不受道德约束,跟儒家就不是一类人。这么看来,范增是缺少仁爱和价值取向的。
除此之外,范增还有一个短板,就是短于识人和自省这一点基本是史学家们的共识。范增一边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一边还是充满期待地辅佐他,一边受着气,一边又忍气吞声为他出谋划策,从根子上讲,他还是不能看透项羽的本质。同时,范增对自己也缺乏必要的自省,明明是一个谋士,偏要替项羽决断,明明年事已高,偏偏执着于靠不住的功名。所以,包括蔡东潘、苏轼在内的史学家,都指责范增在这方面的"鄙陋"。
范增在内政上不能指出项羽的困局,即项羽集团只以楚国贵族们为核心,根本不适应天下的形势。而在军事上,更加是毫无建树,更重要的是范增的性格也是个大问题。如此范增,真的太难与刘邦集团的谋士相比较了,至于陈平、曹参、萧何、张良,那更不可相提并论了。所以范增的能力其实并没有有些人以为的或是电视剧里展现的那么高。
作为项羽身边唯一谋士的范增,最后被项羽抛弃这是刘邦身边的陈平使用的离间计,他利用项羽生性多疑的弱点,故意轻视项羽派去的使者而抬高作为亚父的范增,项羽知道了以后,再加上小人的谗言就不再信任范增,范增因此也负气离开了项羽。
范增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但是他需要一个伯乐,而项羽并不是范增的伯乐。范增一开始就帮助项羽,最为项羽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帮助项羽分析陈胜吴广起兵失败的原因,帮助项羽制定反秦的作战计划,甚至还找到了在民间放羊的楚怀王,想要利用楚怀王来帮助项羽笼络人心。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天下的诸侯各个归顺到了楚怀王的旗下。
后来楚怀王约定谁能够先进入咸阳谁就是汉中王,结果虽然是项羽打了秦国的主力,但是刘邦却先进入了咸阳,对此项羽特别的不满意,当时的刘邦也知道他的势力还不足以跟项羽对抗,于是说他只不过是帮助项羽管理几天而已。但是刘邦已经引起了范增的注意,他劝谏项羽尽早除掉刘邦解除后患。
后来在鸿门宴本来项羽已经默认范增杀了刘邦,但是在项伯的极力维护下,项羽放了刘邦,这让范增特别的生气。后来范增让项羽把刘邦的封地定在巴蜀,并且让秦国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在汉中牵制刘邦,不要让刘邦离开巴蜀。但是刘邦却借用了地理的优势占据了汉中还修养生息发展起来了,这时范增觉得是必须要杀死刘邦了。刘邦这边也知道范增不能留了,于是在项羽派使者到刘邦那边去的时候,本来以最高规格接待的突然撤去了,还说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回去禀告了项羽,项羽之后疾苦不信任范增了,范增也因此高老还乡了,但是在路上的时候病逝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5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乌台诗案是怎么发生的是谁救了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