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音cān),字敬伯,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名将。
[简介]
曹参(?—前190年),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早年随汉高祖刘邦起兵,史载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平阳侯,食邑10630户。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于临终前向汉惠帝刘盈举荐其为汉相。其在位期间,整天痛饮美酒,大块吃肉,清静无为,继续执行萧何留下的政策,不予改变。惠帝甚异之,问他为什麼如此,曹参问说:“皇上跟先帝谁比较圣明?”皇帝说“我怎麼敢跟先帝比”,曹参又问说:“我跟萧何谁较贤能?”皇帝说:“君似不及也。”曹参接著说:“陛下言之是也。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时人歌颂:“萧何为法,顜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史称萧规曹随。
[生平]
秦时为沛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沛县吏民响应,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曹参被推为中涓。曹参经历的战事甚多,难以详举。
刘邦初起,曹参将兵击胡陵、方与、薛等地,破秦监平、司马巨及章邯之军,杀三川守李由。曹参晋爵为执帛,号建成君,迁为戚县公。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的第一阶段。
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曹参随刘邦进兵关中,击成武、杠里、开封等地,破秦东郡尉王离、赵贲、杨熊之军,虏南阳守齮及司马、御史各一人,至咸阳,灭秦。曹参晋爵为执珪,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二阶段。
刘邦为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至汉中,晋升为将军。曹参随汉王还定三秦,击下辩、故道、雍等地。汉王彭成败后,王武、程处、柱天侯等反汉,曹参一一击破之,然后归荥阳。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三阶段。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拜曹参为假左丞相,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汉。曹参随韩信渡河击魏,大破魏军,虏魏王豹,尽得魏地。乘胜击代,杀其相国夏说。韩信东击赵,曹参留代地清扫残敌,杀代戚将军于邬城。韩信已破赵,汉王拜韩信为相国,曹参为右丞相,东击齐。齐地已定,韩信将兵诣垓下会战,曹参留齐,击未服者,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四阶段。
曹参戎马一生,“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史记》、《汉书》对曹参的战功记述颇多,但未记任何作战方略,与两书对韩信战事的写法截然不同。这说明曹参虽然战功卓著,但缺乏谋略。刘邦把他的战绩比作“狗功”,话虽粗野,却有一定道理。曹参独自作战很少,随刘邦、韩信一同战斗居多,即战争之谋略多出他人。
楚汉战争结束后,曹参以功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平阳侯。刘邦拜他为齐相国,辅佐刘肥。齐是大国,刘肥“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齐国民情“伪诈多变”,加之多年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治理齐,是大难题。刘邦拜武将曹参为齐相国,是想让他镇服齐。但是曹参未用武力,使齐得到安定。
曹参至齐,召集长老和儒生,征求“安集百姓”的计策。诸儒至者上百人,所言“人人殊”,均属不着边际的空论。曹参听说胶西盖公善长黄老之术,便使人厚礼请盖公。盖公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盖公一语道破了时代的需要,提供了济世之术。曹参纳其言,用黄老之术,“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死。曹参为汉相国,仍以治齐之术治汉,施政办事,一遵萧何约束,无所变更。郡国吏,选用重厚长者,对华而不实、欲务声名者,概不录用。人有小过,曹参加以掩饰,相府相安无事。曹参日夜饮酒,不治事。吏及宾客见此情景,皆想劝他。曹参知其意,凡来者乃以酒堵其嘴。复欲言者,曹参复予之酒,直至大醉而去,终不得言。不久,吏多仿效曹参,日夜饮酒高歌。从官对此很反感,但无可奈何。他们借相舍后园与吏舍挨着的条件,请曹参游后园,让他听到醉吏的狂叫,想乘机请求他惩治那些人。曹参非但不惩治醉吏,反而“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曹参整日无所事事,惠帝以为是欺负他年轻。曹参的儿子窋为中大夫,惠帝令窋规劝其父。曹窋谏曹参。曹参大怒,笞曹窋二百大板。上朝时,惠帝责问曹参为什么打曹窋?曹参不直接回答,他脱帽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曹参与惠帝的对话,实际是关于汉初统治政策的争论。由于汉一改秦代的“政苛刑惨”、“赋敛重数”,在“无为”思想指导下,推行约法省禁、轻徭薄赋政策,所以收到了“天下俱称其美”的社会效果。
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参死。百姓歌颂他的功劳:“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百姓歌颂,是因为经济得到恢复,百姓“衣食滋殖”。曹参作为汉初推行“无为而治”的代表人物,对于恢复经济,“安集百姓”的贡献,至少不下于他的军功。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刘邦称帝后,曹参被封为平阳侯。因曹参德高望重,刘邦请他去任大儿子齐王的相国,由他来辅佐齐王治理齐国。
当时汉朝刚刚建立,曹参到齐国担任相国时,社会经济一片破败凋敝,当时百姓穷困,国库空虚,人口锐减。曹参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怎么才能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呢?
曹参到齐国后,立即把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批有才识的知识分子请来,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如何来安抚和管理好百姓?如何才能把破败的国家治理好?因为召集来的有好几百人,每个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谈,所以提出的办法也五花八门,有的竟不着边际。这么大的事,又众说纷纭,搞得曹参也无所适从,一下子很难做出决断。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住在胶西的盖公,擅长于研究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有治国的才能。曹参听说后,思贤若渴,立即派人带着厚礼恭敬地把胶西盖公请来。盖公来了以后,曹参礼贤下士,亲自拜见,向盖公请教治世安民之道。盖公看曹参一片真心,建议他应该采取清静无为的方法治理当前的齐国。
盖公对曾参说:“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静,不生事,不扰民,那么下面的老百姓自然生活就安定了。百姓安定后,社会经济随之就能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也就能治理好了。”曹参听了他的话以后非常高兴,决定把盖公留在齐国,并把自己住的正房让出来,请盖公住,以便随时向他请教治国安邦的良策。
曹参在齐国担任相国的9年中,按照黄老“无为而治”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爱护民力的官员,不准官员去打扰百姓,严惩做坏事祸害百姓的官员,使齐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日趋稳定,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太平日子,所以齐国人都称颂曹参是贤明的丞相。
汉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丞相。他完全按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仍然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法,使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得以很好地推行。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存在时间比较长的朝代都是有自己的明臣良相。就像汉朝的宰相萧何、唐朝的宰相魏征等等,这些忠臣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才智帮助国家安定、国泰民安。这些贤相名留青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也有一位宰相在自己在位期间,没有做出过任何的功绩,但是,这个宰相还是一直被后世列为名相的行列里,死后还被千古传诵。可以说,他是这些宰相里面最“懒”、最没有功绩的那个人了。有人说,他不配留在这个明相的行列里。这句话是不对的,其实,这个人的智慧一点都不输于前宰相萧何,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就是汉朝宰相曹参。
最“懒”的宰相的曹参
汉朝的开国宰相是萧何。在汉朝建立之前,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想出了很多的锦囊妙计,来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在汉朝最终建立成功之后,萧何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了一系列的国家制度来巩固汉朝的统治。在这些措施中,萧何做得最出彩的就是休养生息、减免赋税。正是因为汉朝前期休养生息的政策,才为后来的繁荣的汉朝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人总是会有生老病死的。萧何这样的伟人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最终离世了。这时的皇帝是汉惠帝,看到自己的得力宰相就要去世了,汉惠帝来到萧何的床头,询问下一任宰相是谁?此时的萧何已经是极度虚弱了,但是,他还是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回答:“曹参!”
当时的曹参是不太出名的,所以,汉惠帝对于这个人物还是比较怀疑的。但是,看在贤相萧何的面子上,汉惠帝还是把曹参召进了京城,让曹参担任了宰相。
萧规曹随
在曹参担任宰相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宰相一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只是坐在自己的家里喝酒吃肉,完全不理政事。如果有人来到他的府上询问“这件事应该怎么办?”不管这件事情是什么,曹参的回答都是:“按照以前萧何定下的法律处理就行。”在这里就衍生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萧规曹随”。
时间一长,汉惠帝听说了这个新来的宰相做法这么奇怪,就把曹参召见到了自己的皇宫里,打算好好地询问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汉惠帝询问曹参:“爱卿为何事事都要遵循萧何的制度呢?”听到这个问题,曹参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他没有正面回答汉惠帝的问题,反而是反问汉惠帝:“陛下,在您看来,您的才能和高皇帝相比,哪一个更为出众呢?”汉惠帝一听,自然是回答:“自然是先帝更厉害了,我怎么能够和先帝相比呢?”
曹参听到这个回答,心里暗喜,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在陛下看来,我和萧何比,谁的才能更出众呢?”汉惠帝回答说:“应该是萧何的才能更胜一筹”曹参顺着汉惠帝的话头继续说:“当初,汉高祖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明确强调要坚持无为而治,所以,我们应该要遵循法令。”这一番话打消了汉惠帝的顾虑,继续实施无为而治的国策。
能文能武的曹参
其实,曹参这个人也不是那种昏庸无为的人。恰恰相反,曹参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忠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曹参早些年的时候也可以算是一个汉朝的开国元首。在汉朝建国的时候,曹参就为汉朝打下了两国一百二十二个县,在战力值上应该也是比较强大的,在军功方面,曹参也是仅次于韩信的第二名。曹参这个人的武功应该是比较强大的。只是因为上面有韩信的军功太过出彩,所以,刘邦一直没有注意到曹参这位人才。
再来说说文这一方面,曹参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获得了无数老百姓的称赞,应该也是一个治国有方的贤相。在治理齐国的时候,曹参通过自己的摸索以及请教,发现现在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无为而治。在经过了这么多的战火洗礼,现在的老百姓都是比较困难的。人民安定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只有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家才能够更快地富强。
当时的曹参深谙这个道理,明白当时的汉朝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按照现在的解释来说,当时的经济属于农耕经济,要想促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就必须要休养生息、减免赋税,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自由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生产。只有人民群众富裕了,国家才能够更加强盛。这就是促进农耕经济发展的精髓。只要自己一直坚持无为而治的国策,国家的强盛就一定会指日可待。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来,曹参还真的是大智若愚啊。正是因为自己长远的眼光,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面对汉惠帝的责难,曹参也能够机智地利用萧何来化解。这个曹参的智谋真的不是一般的深。让皇帝认同自己的观点,还不会破坏无为而治的国策,曹参这个桥梁做得很好。这个国策也是一直坚持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形成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其实还有一个事情可以证明曹参的睿智。当时,在萧何病重的时候,曹参就开始告诉家人自己要进京。当时,根本没有任何的迹象说曹参要成为下一任宰相,当时的曹参也就只是一个小官员而已。但是,后来的曹参果真就成为了宰相。
曹参和萧何其实是关系比较好的兄弟。他们两个人是一起长大的,也是一起跟随刘邦打下了这汉朝的江山。但是,刘邦似乎更器重萧何,对于曹参,他并不是刘邦眼中的重臣。就这样,在汉朝建立之后,曹参就去了齐国担任官职。
所以说,综合上述现象来看,曹参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宰相,他是一个睿智开明的宰相。正是因为曹参的睿智,没有破坏萧何留下来的无为而治,才促进了当时国家的强盛。后来的汉武帝以及汉景帝两个人一起接力,才留下了“文景之治”的壮观景象,为日后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参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务正业,整天在府里喝酒办酒席。对国事不关心,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且总是说不要变不要变,不变才是解决事情的方法。一般我们都是知道的,新朝代的更替或者是皇帝换了后,一定会改革,可是曹参的这个做法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没什么呢?
曹参作为一名西汉的丞相应该是很有本领的,他的能力也是被萧何所认可的。他的这个做法其实是为了以不变应万变。当时的西汉不算是百废待兴,之前已经改革过了,而且百姓们正在修整当中,什么农业,都慢慢的有起色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等待,让百姓们慢慢调整战后的生活。等出现问题了后朝廷再去干预插手。这是曹参的想法。
而且曹参还知道古人整理出来的想法一定是好的。我们自己提出来的方案有可能会对百姓带来不好的结果,我们只要根据前人留下的治理经验办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前人的经验不一定都是错误的,他们的每个经验都是根据之前别的国家或者朝代失败的原因总结出来的。我们稍作改变就行。不要急功求快。并没有那么多的事值得我们去做。百姓之前生活的如此清贫,我们作为朝廷的人,要为百姓着想才是,而不是急着改革,实行自己的一系列想法。为百姓谋福利,才是君主该想的。而不是强加在百姓的身上,给百姓增加负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4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吕蒙是谁他真的是吴下阿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