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的故事老百姓耳熟能赢,这样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怎么不被人钦佩。小编对于花木兰的认识来自小时候的文言文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样的英雄事迹确实感人,那你知道历史上的花木兰是在和谁打仗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关于她的故事,基本来源于《木兰辞》的这首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而花木兰替父从军到底是在和谁打仗呢?
第一种是北魏说: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
话说大概在公元五世纪左右,当时中国北方正处于北魏的统治阶段,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抢掠,中原百姓,不堪其扰。于是朝廷为了解决边境问题,决定征兵打仗,当时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首先,《木兰辞》中同时出现了"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等诗句。这说明木兰的君主是兼有可汗、天子双重身份的人,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北朝是由鲜卑人建立,鲜卑对统治者是会叫可汗。当然,北魏官方称呼是皇帝,但民间因为传统,还是有可能会叫汗!而木兰辞恰好是民歌,所以称之为可汗也就不奇怪了。
花木兰对骑行装备很熟悉,身为一个女子不经训练就可以骑马奔赴前线,她应该是个鲜卑人,结合她家已经有了固定的居所,还会养猪来看,很可能是孝文帝推行汉化后的鲜卑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边疆并不太平,弄得皇帝很是头疼。也就是现在蒙古那一块,可以说他是一个大杂种民族。它有鲜卑的血统,又可称呼其为突厥,当时准确的称呼为柔然。就这么着,朝廷下了军帖到民间征幕丁壮,并且规定每户人家必须出丁一名。这时候,我们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就出场了。
第二种是隋唐说
话说隋朝末年,中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本臣服于隋朝的突厥始毕可汗乘机摆脱隋朝控制,并四处征讨。据《通典-突厥》记载:"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率皆臣服,控弦百万,戎狄之盛,亘古未有也。"
当时花木兰投军的对象是窦建德,由于窦建德建立过夏国,所以窦建德也算当过皇帝的。当时窦建德在北方建立政权,受到了来自北方突厥的威胁,突厥的王被称为可汗,突厥进攻窦建德,窦建德就组织兵力去抵御突厥,花木兰就是这个时候从军的。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北朝民歌《木兰辞》,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虽然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切记载。但是她所处的时代是有据可考的,那就是南北朝的北魏。
图丨花木兰剧照
时值动荡的战乱年代,身为北魏的战士,花木兰的对手又会是谁呢?
这个对手来头可不小,它是北方草原上最强悍的游牧民族,很长一段时间里,北魏王朝为了抵抗这股势力,几乎倾尽国力。
它的名字,叫柔然。花木兰参与的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魏破柔然之战。
01 柔然的崛起“柔然”一词源于阿尔泰语,有“聪明、贤明、礼义、法则”的意思。关于柔然人的来源,最权威的说法是,认为他们与鲜卑同源,后来发展成“混血品种”的新民族。
“柔然”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很柔弱,其实是一支强大的部族。作为北魏的有力对手,它在最鼎盛时期,势力北到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抵阿尔泰山以西,其疆域一度还包括了现在的蒙古国全境,以及部分俄罗斯地区。
图丨南北朝时期 柔然的概述图
然而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眼里,“柔然”就像还没有开化的原始人,他改称这个民族是“蠕蠕”,意思就是柔然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不会思考的小蠕虫。紧接着,柔然又获得了“芮芮、茹茹、蝚蠕”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呼。
柔然帝国的传奇,是由一个男人开始的,他是鲜卑贵族一名奴隶的儿子。因为他当时年幼,头发还很短,无法扎成辫子,主人给他取名“木骨闾”,意思是“秃头”。
木骨闾长大后,由于强壮聪明、工作卖力,被主人免除了奴隶身份。骁勇善战的他,被新的部落首领任命为骑兵,进入了拓跋鲜卑的主流社会。
有一次因为延误战机,木骨闾将要受到斩刑,为了活命,他带着一百多人逃出来,到了阴山以北安定下来,建立了自己的部落。
郁久闾逝世后,他的儿子车鹿会当了首领。这个儿子更加强壮勇敢,开始不断兼并其他部落,势力越来越大。车鹿会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自立门户,号称“柔然”。为了纪念父亲,他以“郁久闾”为姓(郁久闾和木骨闾的读音相近)。
柔然刚刚起步,在拓跋鲜卑面前不得不低头,按照规定,他们每年都会上贡许多牲畜和名贵动物皮毛,以表臣服。
车鹿会死后,历经几任首领,柔然不断壮大。376年,随着前秦皇帝苻坚征服了拓跋鲜卑,柔然人也沦为了前秦的属民。
不过前秦的统治很短暂,淝水之战后,拓跋鲜卑又回来了。但这一次,柔然没有主动依附北魏的意思。
北魏十分震怒,于391年对柔然发起进攻。柔然被拆解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首领是社仑之父缊纥提,东部首领是社仑伯父匹候跋。仅仅三年后,社仑就丢下老爹缊纥提,自己跑掉了。
社仑投靠到了叔叔匹候跋那边,对于这个侄子,匹候跋还是非常防备的,毕竟兄弟俩早分家过了。于是,他把社仑安排在五百里以外的南部居住,又派自己的四个儿子时刻监视着。
匹候跋还是低估了社仑,不久之后,社仑就用各种手段,让匹候跋的儿子们彻底放松了戒心,最后又用计袭杀了匹侯跋。社仑一跃成为了柔然的新首领。
上位后,社仑的野心逐渐膨胀,在他的带领下,柔然人进入了北海(现贝加尔湖)。这里是高车人的地盘,趁着柔然人初来乍到,首领倍侯利发动突袭,打败了社仑的部队。
胜利后,高车人以为大功已成,便瓜分了柔然留下来的女人和物品。殊不知社仑带领部队杀了一个回马枪,他们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偷袭了熟睡中的敌人,高车人近乎全军覆没。
几年之内,柔然人利用鲜卑主力南下中原之机,统一了整个漠北草原。402年,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正式建立了柔然汗国。
从社仑开始,北亚民族的首领正式自称“可汗”。就连北魏也赶上了时髦,所以《木兰辞》中就有了“可汗大点兵”的词句。
柔然民族采取的是游牧奴隶制,没有城郭,以毡帐为房,逐水草而居。在扩张过程中,获得了西域的精铁良马和骑兵奴隶,盔甲样式和北魏骑兵非常相似。
组建政府以后,社仑效仿北魏的军事制度,颁布了《柔然军法》:每一千人为一军,每一军设一将统领;一百人为一幢,每幢设一帅统领。实施严格的奖罚制度,勇猛杀敌者必赏,临阵脱逃者必罚。
几乎所有的成年男性国民,都被编为骑兵,平时在草原上放牧生活,一旦出现战争,全部要奔赴战场。
但是当时他们没有文字,军官就用羊屎球计算士兵的数量,后来改为在木版上刻线计数的方式。
柔然的政治制度也与北魏很相似,最高首领称为可汗,每一位可汗都有专用的国号。可汗下面设置辅佐的官吏,每一位大臣也都有自己的号。其中,国相主要掌管行政、外交,与丞相的作用类似。国师由德高望重的僧人担任,主管宗教。
由于这个国家主要的政治活动就是打仗,所以各种官职都是按照军事制度来安排的。
他们的婚姻风俗也比较奇特,有“收继婚”和“报嫂婚”两种。“报嫂婚”就是:哥哥去世后,嫂子嫁给弟弟当老婆。“收继婚”则是: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姨太太做妻子。
02 双雄争霸柔然虽然和鲜卑同源,文化差异却很大。鲜卑拓跋部逐渐汉化以后,柔然还保持着胡人的作风,久而久之,两个民族就分道扬镳了。
柔然与北魏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八十多年,所以《木兰辞》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描述一点儿也不夸张。
早期北魏的军队以骑兵为主,游牧民族构成了府兵的主力。但游牧民族人口少,统治者就利用府兵制,强迫他们的子孙后代充军。“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正是当时府兵制的真实写照。
花木兰时代的军队,他们“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人和马都身披铁甲,重骑兵俨然已唱主角。这里还要感谢铁马镫的发明,骑兵稳稳的脚踩马镫,不容易翻身落马了,战马也可以承受更大的负重。
社仑可汗病逝后,他的两个儿子都还年幼,各部酋长就拥立了社仑的弟弟斛律为可汗,号称“蔼苦盖可汗”,就是“容貌俊美的可汗”的意思。
斛律可汗虽然长着一张帅哥脸,能力却不行,社仑的大哥曷多汗的儿子步鹿真,就产生了推翻他的念头。于是在414年,联合众人驱逐并且刺杀了斛律,自立为可汗。
步鹿真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居然看上了高车贵族叱洛侯的老婆。要知道,叱洛侯可是当年打下江山的功臣。偏偏这位叱洛侯夫人是个有野心的女人,想借助步鹿真上位,于是两人就勾搭上了。
后来,叱洛侯夫人在被窝里悄悄告诉步鹿真,叱洛侯想谋反,立大檀为新可汗。步鹿真信以为真,就去攻打大檀,结果反被俘,挂在了西伯利亚针叶林里的歪脖树下。
大檀自立为“牟汗纥升盖可汗”,即“常胜可汗”的意思。他改变了斛律的政策,再次向北魏宣战。
423年,明元帝拓跋嗣去世,他年仅15岁的独生子拓跋焘即位,是为北魏太武帝。大檀认为这个年轻人好欺负,于是在第二年秋天,率领六万骑兵开赴云中。
年仅16岁的太武帝拓跋焘率部亲征,虽然身陷重围却面不改色。结果魏军在乱战中,一箭射死了柔然的统帅于陟斤。这时,北魏的增援部队也陆续赶到。大檀见情况不妙,赶紧撤退。拓跋焘逃过一劫。
大檀不会想到的是,这个拓跋焘,在日后会成为柔然国最难对付的敌人。
太武帝拓跋焘,一改父亲的消极防御政策,决定主动进攻柔然。
425年,拓跋焘向柔然开战了。他们的部队丢掉辎重,每人只携带15天的口粮,兵分五路,千里迢迢深入漠北。柔然还没反应过来,就连遭重击,仓皇逃往漠北以北。
四年以后,随着北魏逐渐走向鼎盛,拓跋焘再次亲征北伐。魏军这次分东西两路并进,突然出现在柔然的腹地栗水流域,展开地毯式袭击,柔然大败。魏军的战利品有:百万匹战马,几百万头牲畜,30多万顶帐篷。前后有30多万柔然人投降北魏。
这次战役后不久,大檀忧愤病故,儿子吴提继立,从此,柔然元气大伤。
03 艰难中求生吴提登基后不久,面对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害怕敌人继续攻打自己,就派使者去北魏求和。
这时拓跋焘已经统一了北方,也不愿意陷入长期作战的窘境,于是同意跟柔然讲和。
434年,吴提迎娶了拓跋焘的女儿西海公主,而拓跋焘也迎娶了吴提的妹妹为夫人。吴提还向北魏献马2000匹,拓跋焘同样以厚礼答谢。
可惜蜜月期没有维持太久,436年,吴提看到国力有所提升后,又撕毁了盟约,再次对北魏开战。他仍然梦想着有一天,带着柔然重回草原霸主的位置。
为了遏制柔然的扩张,公元438年,拓跋焘又一次亲自北伐。当时正值漠北旱季,没有水草,大量战马渴死,军中又流行瘟疫,拓跋焘无功而返,他的弟弟也被柔然国擒获。
吴提趁此机会,向西域各国宣扬自己的胜利成果,很多小国闻风而动,改投了柔然国。
拓跋焘听说盟友北凉也倒戈了,勃然大怒,第二年就率部大举亲征。北凉慌了,立即向柔然求援。吴提趁机进攻北魏,南下逼近平城。
平城人心惶惶,两军正要交战,却从另一个战场上传来了对柔然不利的消息。吴提的哥哥乞列归,不仅没能牵制住北魏阴山驻军,反而被俘虏,一万多名士兵阵亡。吴提不得不放弃了围攻平城的计划,平城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北魏军队却成功开进了北凉境内,乞列归战败的消息再一传来,北凉部队马上丧失了斗志,纷纷投降,北凉就此灭亡。
当然,并不是所有北凉人都投降了,有少数人南奔吐谷浑、西奔敦煌,这批北凉人后来成了柔然的头号麻烦——突厥。
都说风水轮流转,444年,在这一次亲征中,拓跋焘遭遇惨败,大将冯邈投降柔然。
心灰意冷的拓跋焘,下了几道诏令:第一,严禁牺牲军人的家属办丧事,违者杀无赦。第二,贵族子弟都要去太学进修。第三,严禁百姓供养僧侣,过期不交人的,全家抄斩。
与此同时,拓跋焘还处理了一批将领,中山王郁久闾辰、奚眷、邓权、薛谨等八大将,都被公开在平城南郊处斩。
446年三月,拓跋焘宣布长安佛寺僧人参与谋反,还公布了自己的重大发现:释迦牟尼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是东汉人刘元真、吕伯强虚构出来的。就这样,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开始了。
幸存的佛教徒们,纷纷投奔北魏的敌国,其中就包括柔然。法爱是最先向柔然人弘传佛法的僧侣,他颇得可汗的赏识,出任了国师,吴提也成为最早皈依佛教的柔然可汗。
448年,吴提去世,儿子吐贺真继位,此时还没有人知道,他即将成为柔然历史上最伟大的可汗。
第二年正月,拓跋焘第八次亲征柔然。这时候吐贺真刚刚上台,人心不稳,柔然各个部落纷纷投降了北魏。
拓跋焘并未就此收手,同年九月,他第九次亲征柔然,一场激战下来,柔然大败,退兵北逃,北魏也损失惨重。此后双方十几年间都没有发生大战。
太武帝拓跋焘善骑射、领兵作战,虽然他能九次亲征柔然,却并没有动摇对方的根本地位。所以452年,拓跋焘去世后,双方的较量依然难分胜负。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里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花木兰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民间一直流传着的故事,花木兰代替父亲上战场,从一个普通的女子,成长为一位大将军,这样的故事也反映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不过尽管知道花木兰的故事,但是你知道花木兰这个人物是什么朝代的人吗?花木兰虽然比男子更厉害,但是她后来又怎么样,有没有丈夫呢?她的丈夫又是谁?
千百年来,我们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已经烂熟于心。淡然这是源于对木兰的深切爱戴,历朝历代或赋诗吟咏、或撰文立传、或作史实考证来赞美木兰,文人墨客在《木兰诗》的基础上,对原有人物和情节不断地进行润色、加工和改造,以至于在民歌本身流传。但是我们知道花木兰时那个朝代的人吗?作为巾帼女英雄的花木兰,身处的的朝代也有争议。我们先来看看花木兰有怎么样的人生经历。
花木兰生平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一说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里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 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而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等等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
这种说法来自于清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后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性身份,与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送信给罗成,木兰途中回乡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于妹妹花又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隋唐演义》第56、57、60回)。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在传说中花木兰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将军,经常的在边关去冲锋杀敌,为了这个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年纪比较大了,只能退休回家了养之前的伤病。但是到了这一年,突厥毫无预兆额的发兵进犯,朝廷发诏书说但是有军籍在身的将军必须回到边关保卫国家,预防国家被冲破。
但是当时木兰家并没有男儿,父亲又有伤在身,木兰就觉得并不能如此,她本身就是一个又孝心的孩子,并且家里没有男儿的情况,在她小时候就学会了不少高超的技能,所以她就要替父从军,但在那个时候的木兰已经有了婚约甚至已经要嫁人了。木兰他爹就对她说,你已经有了婚约,甚至可以说你已经算是婆家的女儿了,就算你有心也得想想婆家啊。所以木兰就去找了婆家并问了这件事情,婆家并没有为难反而同意了,之后欧蓝德的未婚夫和她一起替父从军,两人在外称之为兄弟,就这样一直两人替父从军。
木兰所要嫁的人家姓赵,也就是赵家,位于柘城县,木兰的未婚夫名叫赵俊生,两人到了前线之后,花木兰就被元帅分配到冲锋杀敌去了。但是赵俊生却是分配押运粮草。后来木兰在战场上每每建立战功,成为了阵前将军,后接着去攻打敌军,最后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后来边关平复之后,朝廷就来圣旨了,皇上要把边关的所有将士分批进行赏赐,然后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花木兰和未婚夫赵俊生回来之后,他们都是有着更多的战功但是却不想要赏赐的两人,就想要趁此机会借机回家探望双亲,并且这样元帅也同意了,两人一起回到了家里,并在双亲膝下尽孝,当然两人份的婚事一道完成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4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