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军队里的粮食从哪里来?从没用过百姓一颗粮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作为从农民起义当中走出来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对于民间的疾苦可以说是非常了解。正因为他曾经也遭受过统治者的压迫,剥削所带来的苦难,所以,当他登上了皇位之后,虽然养了百万精兵,但却不从百姓手中征粮,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罕见的,与那些不顾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的昏庸皇帝,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做到的呢?
朱元璋带领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底子薄,人数少,而且,所占领的城池也并不多,而他所面对的敌人,却是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发展多年,根基深厚的元朝,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见一斑。那么,当朱元璋在打仗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军粮短缺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毕竟,很多人选择参加起义军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有口饱饭吃,不然怎么跟着你出生入死呢?
朱元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抢。当然,这样的纵兵掠夺的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起义军成立初期,这也是起义军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什么令人反感的事情。不过,随着朱元璋实力越来越强,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多,很多精英人士也逐渐加入到队伍当中来,这种抢夺的方法就很少用了。特别是在1364年以后,吴政权建立了起来,朱元璋便开始主推军事和经济发展了。
他改革税收,实行屯田,逐步约束了抢夺百姓粮食的行为。但是,在这之前,朱元璋的纵兵抢夺行为还是“记录在案”的,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1355年,徐达奉朱元璋之命,通过渡江的方式占领金陵等多地之后,其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儒士朱升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说白了就是先将所占领的区域统一变成军事管制地带,主要是给政府军做后勤供给之用,同时,也可以让当地的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并更加积极地为吴政权效力。
1356年,朱元璋通过“营田司”来进行军屯的改革,希望借此把军粮自给自足这件事情搞定。同时,开始了大面积的人口普查活动,量田测地,并登记上报。虽然,朱元璋的这些办法都不错,但是,由于自然灾害,以及随时爆发的大小战役,很多突发情况让军需供给还是会时不时的出现短缺,所以,“寨粮”、“检刮”、“增租”、“借粮”的办法还得用。
不过,根据相关的记载,朱元璋对待自己的百姓以及不肯投降的百姓,纳粮的标准是不同的。对于自己的老百姓,城内的守军四十天要一次口粮,一次吃一个月,出征军就不要了;对于不肯投降的百姓,抗拒管理的,将士们可以随便抢;但如果投降的,为了让其安心,就什么都不抢了。到1359年,为了笼络人心让敌方不战而降,朱元璋开始实施“罢各郡县寨粮”的规定。
军方这边,除了吴政权继续维持补给以外,其他军队则通过“增租”的办法,让老百姓贡献出一些粮食,同时也会以“借”的名义,从百姓那里得到补给,以提供给军队,让士兵们吃饱饭,好打仗,更加同心协力绞杀敌军。但是,不管是征还是借,依然有百姓拿不出或者不愿意给粮食,所以,在1362年,胡深就跟七县大户征收了科银两;在1365年,李文忠也在福建向百姓强征粮食。
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父子主要是用军屯来解决军费问题的。对于百姓而言,无论是强取豪夺,还是巧立名目,只要是征收军费,都是一件令百姓非常困苦的事情,特别是在连年战乱的时期,更是雪上加霜,而朱元璋害怕失去民心造成反感,实际上,他也并不喜欢这种征收军费的方法。但在1370年之前,为了支持起义军的发展不得已进行了“强收”,不过,这种情况在实施了“军屯”管理后有所改善。
这里,我有必要说一下“军屯”管理,所谓的“军屯,”是指将土地、屯田粮食等进行上交,由官府进行统一的管理;军屯的人员归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军屯管理属于一种多头管理的形式,因为,官府的机构部门较多,且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粮库,再加上,中央和地方的,数量就更多了。
到了1370年,全国的军储仓、屯田仓多达22个,这样一来,对于军需粮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也使得过去的纵兵抢夺行为减少了,而此时如果再抢,那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
还有就是朱元璋支持的屯田办法。1376年,根据以往历史上军屯管理的经验,朱元璋吸取了其中的精华,推出了边军“军屯”和“营屯”两个管理制度。同时,为了支持军屯,朱元璋还取消了对于军屯的田赋。而且,如果遇到了自然灾害等损失,国家还会从财政进行拨款,帮助进行补贴。
对于屯田,朱元璋是大力支持的,这让军粮的补给得到了保证,同时还不会过多的侵扰百姓生活。为此,朱元璋也曾自夸的说到:“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也。”
朱元璋是一位难得的帝王,从农民起义出身的,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世代为农民,小时候,由于家境贫穷,没有书读,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没有文化的农发,在后来治理贪官污吏时,却编写了一本奇书《大诰》,很多人好奇,大字不识的一个人,当了皇帝之后,他是怎么批阅奏折的呢?
他批阅过的《总兵帖》写于1366年2月18日-19日之间,现在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大意是:“教总兵官将各营内新旧见在马匹数目报来,毋得隐瞒,就教小先锋将手抹来回话。”最后一个是“朱”字的画押,朱元璋也是别出心裁,怕别人模仿他的军令。完全是大白话,没什么文采,不过将事情说得非常清楚了。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还有他另一作品《大军帖》,写于1367年12月左右,这是朱元璋给徐达的手札,也就是行军文书了。因为开头是“大军”二字,故称“大军帖”。原文是这样写的,“大军自下山东,所过去处,得到迤北省院官员甚多。吾见二将军留此等于军中,甚是忧虑。恐大军下营及行兵,此等杂于军队中,忽白日遇敌不便,夜间遇偷寨者亦不便。况各各皆系省院大衙门,难以姑假补之。亲笔至日,但得有椎柄之官员,无分星夜发来布列于南方观玩城池,使伏其心,然后用之,决无患己。如济宁陈平章、卢平章等家小,东平马德家小,尽数发来。至京之后,安下稳当。却遣家人一名,前赴彼旧官去处言,信人心可动。朱。”从《大军帖》书写来看,文通意顺,字体还是很有味道的。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虽然小时候没有读过书,却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一个人的成功源于不断的学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8个孩子,他正好是第四个,所以取名为?朱重八?。朱元璋的父亲朱为了躲税债,家乡给地主刘德做事,15岁之前的朱元璋也在给这个地主做事,工作是放牛。
朱元璋也曾幻想过自己日后要是能成为刘德这样的地主,成天吃香的喝辣的该有多好,为此在放牛的空隙跑去听地主的儿子上课,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有出息。那时候的朱元璋还不知道自己日后将成为皇帝,只是一个饥一顿饱一顿的?放牛娃?。
朱元璋年轻时候的命运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好的是,1343年,蝗灾和瘟疫一起席卷朱元璋的家乡,父母和兄弟姐妹全都死了,只剩下他和二哥还活着;说不好,死掉的人一了百了,活着的人却要为收拾后事犯愁,他们穷得连买棺材的本都没有。
朱元璋实在是走投无路,只好去找地主家借钱安葬家人。刘德平时非常苛刻,每次他们朱元璋放完牛回来都要摸摸牛肚子,看朱元璋有没有好好放牛,如果摸到牛肚子是瘪的,就要打他一顿,如今要借钱,恐怕比登天还要难。
朱元璋和哥哥二人跪在刘德面前痛哭流涕,求刘德可怜可怜他们,刘德还是没有答应他们。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最后还是刘德的兄弟刘继祖看不下去,将一块较偏僻的地让他们埋了家人,最后朱元璋哥俩在刘继祖的帮助下才安葬了家人。
朱元璋和哥哥从家人都离开后,也开始为自己后半生奔波,朱元璋还做过和尚,可在乱世的日子里,和尚也不好做,寺庙的里的香火都快断了。1352年,还在寺庙里敲木鱼的他接到发小汤河的来信,邀他来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
25岁的朱元璋这一去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因为表现出色,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从马弁晋升为部帅,郭子兴还将自己的养女嫁给他,这个养女就是后来著名的马皇后。
1355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接任郭子兴统帅,先后除掉张士诚和陈友谅,以及部分元朝残余势力,在1368年建立大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成为皇上之后又去了一趟当年的老家,在一堆人里面认出了刘德,刘德怕的根本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睛,生怕朱元璋会报旧仇。
但朱元璋并不怨恨刘德当年的所作所为,刘德当年也没想到?放牛娃?会变成皇帝。朱元璋还赏赐给他30顷地,免除10年赋税徭役,刘德听到不要死还有赏赐,立马跪下谢主隆恩。帮助朱元璋最大的刘继祖早已过世,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时,面露悲伤之情,给了他的后代一个世袭爵位。
朱元璋和刘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莫欺少年穷,不负糟糠恩?,说不定你看不起的年轻人日后也会变成朱元璋这样的伟人。
刘邦和朱元璋如何治理国家 刘邦,农民出生,始皇时期担任泗水亭长。说起来,秦帝国的建立与汉朝建立,两者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始皇帝、李斯、赵高、秦二世、刘邦、项羽是同一时期的人。由于秦朝建立在横征暴敛,连年战争的基础上,人民内心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没有实现,所以大泽乡一声号角,全国反秦力量迅速云集,最终灭亡了不可一世的秦帝国。
汉朝建立后,最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刘邦,迅速制定颁布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黄老政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社会生产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安定团结。为了强化国家治理,刘邦学习西周的分封制,积极分封兄弟、子侄、功勋将领前往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封地,拱卫中央集权的统治。
朱元璋,这个从放牛娃一步步成长为帝王的皇帝。他领导起义军实现推翻蒙元统治之后,逐步肃清了其他反抗势力,积极巩固政权。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承袭元制,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大修水利,开展移民搬迁,轻徭薄赋,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
在文化的传承上,积极兴科举,抓教育,复兴汉文化,制定严格的礼仪标准。同时,大力肃贪,对贪污等行为零容忍,执政期间国家清明,经济社会向好发展。由于太子朱彪英年早逝,给了朱元璋极大的打击,使其迁都长安计划落空。
晚年之后,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创设一个良好执政环境,朱元璋通过各种手段,定罪处死了一大批军事素养高,打仗手腕硬的军事将领,去除了反叛的可能。但是,诛杀有功之臣,乃王秦之续耳。当朱元璋驾崩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急于削藩,逼的燕王朱棣反叛。最终,燕王获胜,建文皇帝遁逃。
这两个农民出生的皇帝,一上位就做了做正确的事:轻徭薄赋,发展经济。同时,采取措施,引进专门人才,积极巩固政权。这都是人们喜欢他们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