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南宋名将中战功最大,力主抗金的韩世忠为什么没被秦桧杀害?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宋室南渡后,南宋的将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因战功卓著,被誉为“中兴四将”。这四人当中,刘光世名不副实,最不应该名列其中。他畏惧金军,是著名的“逃跑将军”,其战绩远不如刘锜、吴玠、吴璘等。张俊虽抗金有功,但后来攀附秦桧,成为陷害岳飞的帮凶,人品最差。“精忠报国”的岳飞最为人熟知,让人钦佩。而名声仅次于岳飞的韩世忠则是战功最大的,而且得以善终。
中兴战功第一
韩世忠,今陕西省绥德人,出身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少习武,十七岁参军,在西北战场宋夏战争中成长起来。在大小战争中勇猛无比,屡立战功,逐渐脱颖而出。后来随王禀去平定了方腊起义,《宋史》、《忠武王碑》等史料中记载方腊为韩世忠生擒,功劳却被大将辛兴宗抢去。
南宋政权建立后,这时的韩世忠已升领观察使、带御器械。南宋创设御营使统帅诸军时,韩世忠任左军统制,和刘光世、张俊成为宋高宗赖以起家的基本军事力量。
建炎三年(1129年),大家熟知的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兵分东西两路进攻南宋,竟想活捉宋高宗,一举灭了南宋。在金军的攻势下,南宋在淮北防线的宋军几乎全线溃败,金军随即攻破建康,直逼临安。宋高宗惊魂失魄,一路逃窜。他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又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逃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最后逃到温州沿海,在海上漂泊了三四个月。
建炎四年(1130年)春,一路烧杀抢掠金军,计划从镇江渡江,再沿运河北上。没想到在这里受到韩世忠的阻击。
三月十五日,两军正式开战。韩世忠披挂上阵,夫人梁红玉擂鼓助威。宋军虽然人少,但士气高涨。金军人马多,但长途行军,已十分疲惫,十几个回合下来,终于抵挡不过韩世忠精兵的攻击,败下阵来,终于没能在镇江渡过长江。
金兀术只好率水路两军十万人沿长江南岸且战且行,韩世忠率宋军八千人马在长江南岸一路并行。最后韩世忠将金兵围困在黄天荡(今南京东北江边)这个死水港。韩世忠命船舰严密布防,相持不战。金军数次突围,都没能冲出去。
金兀术无奈,乞求韩世忠放他一马,愿归还在江南劫掠的财物。韩世忠答复道:“
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
”。
二十天后,金军一夜间挖通老鹳河古道,才得以逃到建康,但还是被紧追上来的宋军围困在长江边。宋军和金军又在黄天荡一带相持了二十天。
为了逃出包围,金兀术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采用一个福建人的计策:“舟中载土,平版铺之,穴船版而棹桨,风息则出,讲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不可动也”。四月二十五日,金军趁无风时出击,韩世忠的海船庞大,无风不能动,金军用火箭进攻,宋军大败。被围困四十天的金军终于得以冲出包围,随后渡江北归。
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以八千人马,孤军奋战,围困了十万金兵达四十天之久,虽功败垂成,但绝对是虽败犹荣。它是南宋政权建立来宋军第一次对金军的沉重打击,极大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坚定了主战派和金人血战到底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天荡之战后,宋高宗“出世忠奏,命尚书省以黄榜谕天下”,“以白金三万两赠韩世忠军,赠战殁将领官职”。不久,韩世忠因功拜武威、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韩世忠又违诏主动出击,还是以少胜多,在大仪镇再次击败金兀术,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仪镇之捷,是南宋政权建立九年取得的最大胜利,被称为“中兴战功第一”。
其后,韩世忠以三万的兵力在淮东战区驻守了八年,金兵不敢进犯,为南宋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世忠一生“
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丰功盛烈,光照古今
”。
力主抗金言行最激烈
韩世忠一直是力主抗金的主战派,坚决反对宋金议和。而宋高宗一直没有抗金的勇气和决心,和金国作战,只不过是以战促和的方式而已。
绍兴八年,宋高宗和秦桧已密谋好和金国议和,但他又不能不考虑手握重兵的大将的态度。于是把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召到临安,征询他们对和议的意见。
张俊已揣摩到宋高宗的意图,对和议活动积极支持,百般迎合,自此成为宋高宗和秦桧的走狗和帮凶。
岳飞则明确表态:“
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
韩世忠被召见时,情绪激昂,连上十多道奏疏反对议和。要求立刻回到边区抗金,遭到朝廷反对。他在一份奏疏里写道:“
今正当主辱臣死之时,臣愿效死节,激昂士卒,率先迎敌,期与必战,以决成败.臣若不克,事势难立,至是陛下委屈听从,事亦未晚
”。
绍兴九年一月,宋金正式达成和议。为了阻碍和议的继续进行,他曾计划挟持去金国和谈的代表,结果事情泄漏,没有成功。同年九月,金朝内部夺权争斗,韩世忠又主张先发制人,被宋高宗斥之为:“世忠武人,不识大体。”
韩世忠则不断上奏要求北伐,采用各种手段阻碍和议的进行,引起了宋高宗和秦桧的不安和恐慌。绍兴十一年,借赏功之名,任韩世忠和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一下收了三员大将的兵权。韩世忠从此离开了抗金战场,结束了自己的抗金生涯。
宋高宗和韩世忠的深情厚谊
韩世忠在三大将中抗金言行最激烈,也多次斥责秦桧误国,深受秦桧的忌恨,为什么他没有被迫害致死呢?
其实韩世忠是秦桧迫害主战派的首要目标,他没有受害的关键在于宋高宗的刻意保全。
南宋的朱熹曾说:“
诸将骄横,张与韩与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而韩世忠破胆矣”。
宋高宗和韩世忠的友谊源于一次兵变。建炎三年,宋高宗身边的苗傅和刘正彦突然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立三岁的皇子即位。兵变发生后,韩世忠态度最坚定,勤王速度最快。最终也是韩世忠擒获了苗、刘,平定了兵变,让宋高宗得以复位。
当宋高宗在宫中见到前来救驾的韩世忠,紧握韩世忠双手,泪流不已。自此以后,宋高宗始终对韩世忠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一直维持到晚年。
正是因为这份深厚的情谊,加上宋高宗对韩世忠的赏识和信任,所以当秦桧迫害韩世忠时,宋高宗才会刻意保全,韩世忠才得以富贵余生。
韩世忠虽没有岳飞死得惨烈悲壮,但他和岳飞一样都是忠贞爱国之士,刚正耿直之人,绝非贪生怕死之辈。赋闲在家的韩世忠求田问舍、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国事等举动,只是他保护自己和家属以及部下的唯一办法而已。
韩世忠也没有被秦桧吓破胆,当岳飞被害后,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只有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当人们劝他不要和秦桧作对,他回答说:“
畏祸苟同,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韩世忠晚年自号清凉居士,纵游西湖自得其乐。就是不知他果真快乐,还是“国仇未报壮士老 ,匣中宝剑夜有声”,更多的是无奈和酸辛?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在临安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韩世忠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字良臣,是两宋之际有勇有谋的大将军。他出身寒门,18岁应征入军,因其谋略过人又英勇善战,不久便被提拔,在后来的大小战役中为宋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为官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不肯攀附奸臣秦桧,在金国一再的挑衅下,血气方刚的韩世忠和岳飞同为主战派,与岳飞是至交好友。
韩世忠在早期的时候镇压方腊有功,后来主要在河北地区指挥抗金战役。由于其英勇过人,有一次韩世忠带领宋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进攻多次都无功而返,韩世忠把心一横,直接一个人爬上城墙,直奔敌军将领而去,在敌军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他就将敌军将领的首级扔出了城墙之外。
敌方军心大乱,城下的宋军大受鼓舞,一路拿下了这久攻不下的城池。西夏丢了城池之后,派了西夏王峰监军驸马率领军队反击,人数之众让许多宋军有了惧怕之心,士气一度低靡。
韩世忠见此情形,思量再三,招募了几个士兵和他一起组成了敢死队,在敌人还没扎稳阵营的时候直接突袭了进去,面对突然而来的宋军,大夏军队一时慌乱不已。韩世忠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直接找到了主帅营帐,一刀解决了监军驸马,西夏军一看此情形,军心大乱,四散溃逃。从此,韩世忠的名字就成了西夏军队的梦魇。
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被金兵所掳,随后康王赵构继位,定都南京,史称宋高宗。赵构生性绵软,只想偏安一隅。金兵一路南下,宋军节节败退,最后把宋高宗赶到了海上。韩世忠和岳飞等主战派的将领,力挽狂澜,最终击退金兵,南宋才得以退守江南。赵构从海上回到杭州之后,为了安抚民心,罢免了主和派的宰相汪伯彦,并任朱胜非为相。
同年,武官苗傅、刘正彦联合发动兵变反抗朝廷,逼高宗退位,拥立他三岁的儿子为帝,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韩世忠得知消息紧急回京救驾,救出高宗赵构后,一举拿下了宫中的奸细,中军统制吴湛。将他与其他叛将一起问斩。
宫廷内乱之后,韩世忠救驾有功,从此深的高宗信任,以至于后来秦桧也不敢动他。 1130年镇守金兀术挥军南下,韩世忠利用金兵不通水性又不熟悉地形的缺点,率领4000精兵将金兀术十万大军困在了黄天荡,黄天荡就好像一处死胡同,只进不出,里边没有任何突破口。金兀术要看自己的十万大军就要饿死在这?死胡同?里不由焦急万分,多次与韩世忠议和都被他拒绝,韩世忠铁了心要活捉金兀术。
后来一个北宋奸细向他献策,黄天荡有一天年久失修的河道,若能挖通便可逃出生天。金兀术随即命人一夜挖通了淤塞的河道,从水路进了秦淮河,本以为可以万事大吉,不想途径牛头山时恰好遇到了岳飞,面对岳飞不要命的打法,金兀术不得不退回黄天荡。后来,又有一个奸细献策,用火箭引燃宋军的船帆,在宋军大乱之时可趁机突围。后来,在这一计策的帮助下果然得以逃脱,却是狼狈逃窜。?
宋高宗主和,后来开始秘密处置主战派的武将,一方面,韩世忠比岳飞心思更加缜密,另一方面,对宋高宗有救命之恩,即使宋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动韩世忠。所以秦桧虽然也看他不顺眼,但是也只能做点小动作。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大宋时期西北边境不安,所以多出勇士。韩世忠骨骼清奇,眼珠哗啦啦乱转,敢骑从未训过的烈马,从小家穷没产业,只好在道上混,看相的人说他能当三公。十八岁参了军,勇冠三军。有次和西夏人打仗,对方一骑士特蒙,韩世忠问俘虏此人是谁,回答说西夏监军驸马。韩世忠跃马斩之,敌众大溃。从此步步高升。
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赵构根本听不进去,他所想的只有保住性命。
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而赵构则跟随投降势力逃到了海上。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领命仅率所部八千人急赶镇江.金兵在江南抢掠一阵之后陆续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地,准备乘机斩杀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金兵元帅兀术。
金兀术又名完颜宗弼,是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他能征善战,是天生的帅才。而在金对辽、对宋的多次战役中,他都表现的可圈可点,在女真内部颇有声望。而面对旷日持久的与宋作战,在面对敌我双方的打打谈谈的周旋中,他也表现出了血性的一面,他坚信的就是一战到底绝不和谈。
在对位岳飞的过程中,他那句著名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说明了一切,应该说在作战的效果上来看,金兀术照比岳飞还是差了一截。但最终的结果我们知道,金兀术使用离间计使得大宋自乱阵脚岳飞被斩。而南宋取代北宋后,金兀术已出将入相,但几年后由于多年征战积劳成疾而终,临死前他也给出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而这才是历史上金兀术真正的结局。
韩世忠领兵有方,从不畏惧金兵,也不怕部下数量少,不管在什么地方,闻警则动,见敌则战,打不过就迂回改日再来分散歼灭,打出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队气概。南宋有岳飞和韩世忠,本应收复大好河山,只是时间问题,结果在频频传回捷报的同时,赵构发了退兵令,他怕迎回自己的父王和哥哥,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昔日收复的河山化为泡影。韩世忠因对赵构有恩,所以升为枢密使,但是夺了兵权,给了一个文官职位,这对一个以征战沙场、收复河山为目标的大将是多么大的打击。
韩世忠比起岳飞更懂得揣摩上意,所以当宋高宗开始密谋处置武将时,所谓屠刀所指,千军胆寒。韩世忠逃过了一劫,岳飞没有逃过。他虽也受秦桧迫害,但毕竟保全了性命,所以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不及岳飞那样高大,也是情理之中。
尽管韩世忠没能享有岳飞的这种荣耀,但他的为人是值得钦佩的。秦桧迫害岳飞,满朝文武无敢言者,独独韩世忠敢为为岳飞伸张。韩世忠在绍兴二十一年病逝,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韩世忠能得以善终有很多的原因,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但是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对帝王有恩。这就像一个免死金牌一样,就算他做了再大的错事,只要不触及帝王的利益,那么显而易见,皇上对他都会有所仁慈的。
所以就算他与秦桧有一些矛盾,也无法撼动他在宋高宗心中的地位。而岳飞就不一样了,岳飞于宋高宗来说只是一个臣子,一个可有可无的臣子,就算他立下了再大的军功,他在皇上面前也只是一个卑躬屈膝,叫着万岁万万岁的人,他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与皇上的关系自然也不会有多么的密切。
再加上秦桧在一旁的煽风点火,更让宋高宗对岳飞的印象一落千丈,也不会有什么心情去真正的了解岳飞这个人。再加上韩世忠虽然功劳很高,甚至可以用功高盖主这个词形容,但是他很聪明地处理了自己与皇上之间的关系,他并没有把握很大的权力,所以也可以消除皇上心中的猜忌。他可以说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了。
韩世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自己不应该妄想什么,他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一直没有生出过坏心思来,所以他不得善终,谁能得善终呢?尽管岳飞也像韩世忠一样,一心为国,但是可悲的是他缺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与皇上更进一步。这的确是一个悲哀,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东西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了命令:“岳飞特赐死”!
一代名将岳飞,血染风波亭,享年39岁。
至死,他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很多人说岳飞之死是由于秦桧的陷害,但引人注意的是与岳飞同一时代的武将韩世忠,他比起岳飞的得罪秦桧,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以秦桧睚眦必报的性格,为什么他敢陷害岳飞,却独独不敢动韩世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陷害岳飞迎合了宋高宗赵构的心意,而动韩世忠则为宋高宗所不容。
功高震主,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封建时代都是有绝对道理的!
尤其是武将,一旦武将拥兵自重,那么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威胁。
像楚平王容不下伍子胥,明太祖几欲杀尽开国大将一样,岳飞的手握兵权,功高震主之于宋高宗来说也是如芒刺在背,再加上他一直说要迎回“二圣”,这些使得宋高宗不得不除之而后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志气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迎回“二圣”。
可是,别忘了,“二圣”是谁?那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兄长,宋徽宗,宋钦宗。真把他们迎回来了,那赵构怎么办,他又该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若不是“二圣”被俘,这皇帝的宝座也轮不到他头上,现在岳飞你要把“二圣”迎回来,那是宋高宗断断所不能容的。
后来,虽然“二圣”一死一老,不足为惧,但宋高宗已经无心再战,而岳飞手握兵权,统领着属于自己的“岳家军”,一心北伐,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才召回了他。
今天,我们读《宋史》当然明白岳飞是为了抗金,收取大好河山,其心可敬。
可于宋高宗而言呢,在那个时代,一个大将在外手握重兵,你用金牌宣召,他还不回来,下了一道,二道……直到十二道,换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想,还能容得下他吗?
所以宋高宗早有杀岳飞之心,而秦桧不过是迎其意,替他担了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他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秦桧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而韩世忠则不同,韩世忠有拥立之功,赵构从康王到称帝,拥立他登基的主要将领里就有韩世忠。
1129年发生了苗刘兵变,宋高宗不幸被挟持,受尽折磨。是韩世忠亲自率军击败了叛军,让宋高宗转危为安。
所以,他虽是武将也有高功,可是宋高宗不仅没有和他生出嫌隙,还很信任他依靠他,所以又怎么会允许秦桧陷害他呢。
故而,在秦桧第一次试图陷害他,欲借韩世忠部下犯事而指责于他的时候,韩世忠只是当面跟宋高宗解释了一下,宋高宗便指责秦桧听信谣言,让他不可多生事端。
由此可见,宋高宗对韩世忠颇为信任,极力保他。那么秦桧以后自然也就不敢动他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宋高宗想要加罪于岳飞,所以秦桧才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宋高宗不想加罪于韩世忠,所以秦桧便不敢动韩世忠。
正像文征明说的:“笑区区,一秦桧何为,逢其(宋高宗)欲”。
这就是秦桧之所以敢陷害岳飞,而不敢动韩世忠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3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董卓的生平如何为何皇帝要招他进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