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认为第一功臣是萧何,为什么大臣们认为是曹参

众妙之门 2023-06-25 12:15:09

刘邦认为第一功臣是萧何,为什么大臣们认为是曹参

刘邦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其实萧何第一功臣这个事,当时的很多大臣们都不能理解,因为大家认为萧何属于是幕后人员,并不是在前线奋勇杀敌的人,并没有那么勇猛的战绩,所以很多人认为曹参才应该是第一。所以很多大臣对此很是不满,所以也有很多大臣就问刘邦,为什么第一功臣,会是萧何。

刘邦并没有直接正面的回答大家,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大致的意思就是,大家都打过猎把,在打猎的时候,追杀猎物的是猎狗,但是指挥让猎狗杀谁,让猎狗往哪跑的人,却是主人。就如同今天的各位一样,你们就如同在猎场上厮杀的猎犬,但是萧何是坐在幕后,指挥前方作战的顺利以及谋略,还有顾忌后方是否能够正常不出问题的猎人,所你们的功劳,和萧何的功劳比起来,根本没有办法比。这么一说,刘邦还真把萧何说成是稳固前后的神人了,不过确实也是让很多都闭了嘴。

那么萧何真的就是这么厉害吗?还真就差不多这样,因为萧何当时的角色属于是半个汉王,权力方面就差不多是半个刘邦呗。在汉中地区的主管的就是为刘邦输送粮草士兵,以及各个方面的补给的,看上去是个很轻松的活,但是确实是需要运筹帷幄的能力的。

萧何和其他的武将们不一样,萧何算是一个谋士,而不是一个武夫,刘邦每走的每一步都是和萧何密切相关的。而且萧何从小也是饱读诗书,精通各种文学谋略,并对秦国的各种制度都深有研究,能够直接在刘邦入关后及时的颁布出各种法规,为刘邦避免了很多的麻烦。

由此可见,萧何的功劳更多的都是谋略上的,萧何几乎是相当于汉室的大脑,而其他的武将们,则是负责干活的四肢,四肢跟大脑要论起功劳来,当然是比不过大脑的了。

那么大家都人物曹参才应该是位居第一功臣的将领,曹岑的功劳真的就那么大,能让重臣如此折服的?

曹参最亮眼的军功就是灭了两个诸侯国,这两个诸侯国分别是魏国和齐国。

而当时进攻魏国的时候,领头是左丞相与韩信,是他们俩共同率军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结果大败敌军,并直接趁势一口气直接拿下魏国。在这两个战役之中,曹参不是主导级人物啊。

后来曹参又跟随韩信在邬县从东面进攻赵国相国夏说的军队,结果仍然是大败敌军,甚至直接斩杀了夏说。韩信后来还跟张耳一起带兵奔往井陉,去攻打陈馀。

在韩信攻打陈馀的同时,韩信命令曹参回到军队去把赵国的戚将军围困城中,后来戚将军突围想要逃走,曹参见状赶忙追击,并且直接斩杀了敌首。

曹参在斩杀了陈馀之后,就率军来到了敖仓汉王的营地,这时候的韩信已经打垮了赵国,做了相国,并且正要向东进攻去攻打齐国,显然韩信是更为出色。曹参以左丞相的身份隶属于韩信,并不是一把手,击溃了齐国的军队,还夺取了临菑,曹参更像是一个辅佐。

紧接着曹参又回军平定了济北郡,共打下了著县、漯阴、平原等地。不久之后还跟随韩信在进击龙且的军队,结果仍然是大败敌军,并且直接斩杀了龙且,还拿下了龙且的部下周兰。至此,齐国就算平定了,还拿到了七十多个县城。

从这些个方面就能看得出来,曹参的这些个功绩战绩一类的,都是跟着韩信走的,与其说是曹参的功劳,倒不如说是韩信的功劳,而且韩信在领兵作战等军事能力方面更是数一数二的,这个曹参未必能够与其相比啊。曹参的军功看上去是不小的,出的力也确实是多,但是曹参的这些个功绩,如果换做是别人,别的将领也未必做不到啊。毕竟指挥都是韩信指挥的,领兵也基本都是韩信领的,曹参只能算作是个二把手的啊。

但是萧何不一样,萧何属于是首脑级别的人物,萧何直接是跟刘邦韩信直接接触的,这样看来曹参似乎和萧何好像还差了一个级别,所以萧何的功劳会比曹参大,这个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一点的。

没有军功的汉初三杰萧何,为什么会居首功之位?

刘邦在七年反秦灭项的战争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勇有谋的文臣武将,比如韩信、张良、萧何与曹参,他们为刘邦出谋划策、奋勇杀敌,刘邦没有他们不可能打败项羽。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分封七位异姓诸侯王,二十九位列侯。二十九位列侯大多以军功分食邑,刘邦分封的二十九列侯中曹参的食邑排名第一,萧何的食邑仅仅排名第四,按常理曹参应当居首功。但是刘邦想排萧何为第一功臣,却遭到群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萧何没有军功,后来在少数人的支持下,刘邦把萧何排在首功之位,那么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首功之臣的头衔给萧何呢?


一、在刘邦反秦灭项的七年中,萧何确实功不可没

(一)、辅佐刘邦成为沛公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沛县县令也想跟风起兵反秦,但是他以前帮着秦国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之事,自然得不到百姓的拥戴。后来沛县令听取萧何的建议请刘邦回来主持起义,可是还没有等到刘邦回来,沛县令就反悔了,派人坚守城门不让刘邦进入,后来萧何联合沛县百姓将沛县令杀害,拥立刘邦为沛公。

沛令後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史记?高祖本纪》


(二)、举荐军事天才韩信

韩信最初在项羽手下担任郎中一职,就是项羽的侍卫,由于得不到重用后来投靠刘邦。韩信投靠刘邦以后最初也得不到重用,还差点丢了性命。最后韩信决定另寻明主、逃离汉营,萧何听闻后,放下手中要事立刻把韩信追了回来。萧何随后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他告诉刘邦,如果想夺取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听后不以为然,韩信真的有这么厉害?最后在萧何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得到重用以后为刘邦提出夺取天下的战略方针,即先夺回关中,然后以关中之地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后来在韩信的谋划下刘邦成功还定三秦。

彭城之战刘邦惨败以后,派韩信北伐,韩信先后灭魏、灭代、灭赵、降燕、灭齐,直接威胁到项羽的根据地彭城。而且韩信很厉害,在他北伐时,不断地为刘邦训练精兵,补充刘邦荥阳兵力的损失,刘邦才能在荥阳一带与项羽对抗长达28个月。最终刘邦与韩信等人一起将项羽围于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西楚国灭亡。

(三)、替刘邦经营大后方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几乎是没有赢过项羽,彭城之战刘邦56万联军被项羽3万精兵打得溃不成军,汉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刘邦退守荥阳以后,建立起有效的防线,在荥阳一带与项羽对抗了28个月,在这28个月期间,刘邦屡战屡败,还能够屡败屡战,主要是因为萧何在关中不断地给他征兵,补充兵源和粮饷。


二、刘邦与萧何交情很深

萧何跟刘邦是同乡,他比刘邦早步入仕途,当萧何担任沛县令助手时,刘邦还是个无名小卒。萧何为人豁达大度,喜欢结识贤人,在他结交的朋友之中最赏识刘邦。

刘邦不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在他还没有当上泗水亭长之前,常常犯一些错误,萧何都暗中帮助刘邦脱身。刘邦当上泗水亭长之后,萧何更加袒护刘邦,一次刘邦奉命押送囚徒去往骊山服役,结果在半路上囚徒逃跑了一半,后来刘邦索性把剩下的囚徒都放走了。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擅自释放囚徒,按照秦帝国法律难逃一死,刘邦便逃往芒砀山隐居起来,沛县令把刘邦的夫人吕雉给抓了起来,后来还是萧何将吕雉保释出狱。

刘邦跟萧何的关系是老同事、老同学、铁哥儿,而且刘邦一直都非常看重他的老乡,这点张良无法相提并论,张良是半路杀出来的谋士,虽然刘邦很尊敬张良,但是刘邦与张良没有私交,刘邦却与萧何交情深厚。


三、刘邦需要治国安邦的丞相

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西征进入咸阳以后,大家都忙着抢夺金银珠宝,连刘邦自己都被秦宫的奢华所吸引,躺在秦始皇的床上不肯下来,唯独萧何在收集地图、户口簿等一些机密文件,有了户口簿,萧何就知道有多少青年男丁,为以后征兵做准备,有了地图萧何便知道秦帝国的粮仓分布图,以后带兵打仗,不用为军粮犯愁。所以后来刘邦能够在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对抗28个月,主要是因为有萧何在关中向前线不断地补给兵源和粮草,这就是宰相之才。


刘邦在前线带兵打仗之时,萧何在后方帮他处理国务,安抚、体恤百姓,把国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自己也说过,论治国安邦他不如萧何。刘邦占领关中以后,并没有将关中以前的基层官员免职,而是一律留任。加之刘邦只是废除了一些秦代比较严苛的法令,那些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仍然保留。谈及秦代律法,萧何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萧何曾经做过沛县令的助手,这才是刘邦建国后真正需要的人才。

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分封萧何食邑之时遭到大臣们反对,刘邦举了一个非常不雅的例子,他说亲自领兵打仗的人如同猎狗,而萧何是指挥猎狗的猎人,群臣的反对最终被刘邦压了下来。后来刘邦想封萧何为首功之臣,其实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他知道大臣们肯定反抗更激烈,但是刘邦确实想把首功的头衔给萧何,因为他要依靠萧何治国安邦。


正如刘邦所料,在他提出封萧何为第一功臣之时,遭到群臣的反对,大臣们一致认为曹参当居首功,在紧要关头,鄂千秋挺身而出,他说曹参的功劳属于一旦之功,而萧何是万世之功,一旦之功怎能与万世之功相提并论。鄂千秋的一番话说到刘邦的心坎里去了,他一说完刘邦就立刻拍手叫好。最终刘邦允许萧何穿鞋带剑上殿,加封萧何两千户食邑,同时分封萧何的父母兄弟为列侯,这样一来大臣们没人说话了,萧何成为首功之臣。

汉初三杰,萧何没有军功,为何被刘邦排为第一功臣?

刘邦是认定萧何为“第一功臣”,但不代表刘邦认定萧何在汉初三杰中功劳最大,因为这个功臣名单并不包括韩信,韩信是另算的,甚至张良也有其他的算法,没有跟一般功臣相提并论。

汉初三杰,也就是张良、韩信、萧何。这是刘邦与朝臣聊自己何以得天下时,群臣说了很多理由,刘邦说这不是重点,而是自己能用在各方面强过自己的杰出人才。于是《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以下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就是由此,三人被并称“汉初三杰”。张良擅长出谋划策;萧何擅长治国理政、供应军需;韩信擅长军事作战。

刘邦列萧何为第一功臣,是在刘邦定鼎天下后,大封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这是在刘邦论功行赏的时候,然后,居首宫的萧何被封为酂侯。之后,刘邦给群臣排位,众臣认为曹参攻城掠地,身负多处战伤,当列第一。刘邦还是认为萧何应该列第一,但是封赏时已经重赏萧何,不方便再提出。

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意思是萧何供应粮草,帮助刘邦在危难中重整旗鼓,比曹参的战功更重要。关于这段历史,资治通鉴里有一段刘邦的话,《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汉纪三》记载: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群臣皆不敢言。

刘邦以打猎作比喻,说其他大臣都是“功狗”,而萧何是发号施令的“功人”。这大体就是刘邦给萧何定为功臣第一的理由了。押运粮草,关乎军队存亡的大事,正是由于萧何在后方居中调度,才保证了前方的顺利。

但是,注意,这段历史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是刘邦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之时。而功臣之首的人选也不过萧何、曹参二人。且曹参那点战功就已经无人可比了。这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功臣名单列出来的仅仅是那些侯,而不包括诸侯王。

秦末各路起义,有六国后人也有山林草莽,灭秦后,项羽曾主导封十八路诸侯,刘邦只是其中一路。后这些诸侯或互相攻杀,或不服项羽被平定,或被刘邦击败,或投靠刘邦。刘邦平定天下后依然封了八个异姓王,其中有原本十八路诸侯中的张耳(本为项羽所封常山王,刘邦封赵王)、英布(本为项羽所封九江,刘邦封淮南王)、吴芮(本为项羽所封衡山王,刘邦封长沙王)、臧荼(项羽刘邦俱封燕王)。另有韩国后裔韩信(并非汉初三杰中的大将军韩信),刘邦立为韩王。又有魏国豪杰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这些人,原本都不是刘邦属下,属于刘邦拉拢的势力,故而不在功臣之列。

而八大异姓王中还有两人本是刘邦属下,一个是卢绾,是刘邦最信任的同乡发小,在燕王臧荼叛乱后被封燕王。另一个就是韩信,虽然他最初是靠着刘邦给的兵打仗,但是随着他连破魏、代、赵、燕、齐,势力如日中天,逐步形成自己的庞大势力,足与刘邦项羽分庭抗礼,所以刘邦无奈封为齐王,后夺兵权改封楚王。他们也进入了诸侯王序列,不在众多功臣之列。如果论战功,韩信独自帅军破各国,功劳绝对远大于曹参等人。甚至曹参一度还是韩信的麾下先锋,故而如果韩信在功臣序列,则一定在萧何曹参之上。

最后说张良。刘邦给张良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他实际上给刘邦是一个战略性的参谋。并且在许多两难关头给出意见。他自然没有上阵杀敌的战功,也没有供应粮草,但是刘邦对他的感谢绝不逊色于萧何曹参。萧何的封地年表上说是八千户,后应该又追加两千余户,曹参一万六百户。而张良,刘邦最初要给他的是“自择齐地三万户”,数量上远胜萧何曹参。只不过张良推辞了,只要了与刘邦相遇的留县为封地。可见,刘邦给张良的是特殊照顾,心中的地位并不比萧何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3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