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原因是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产物,第2个原因可能是自身的因素,因为犯了军事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杀身之祸。最后是因为功高盖主,因为个人的实力比较出色,必然就会被崇祯皇帝猜忌。
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产物
袁崇焕是因为孙承宗才能够有机会变得更加的成功,这也说明他本身就应该感谢对方,否则在一年内怎么可能会有连续两次提升。在宁远的防事这上面还可以大显身手。孙承宗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这里也很清楚,这应该就是东林党人那么在此时,也会表现出对于阉党的厌恶,根本就不愿意和魏忠贤联姻。在当时的一段时间内,确实早就已经形同水火,更是出现了连番的争执。袁崇焕虽然可能并不是东林党人,可是和东林党之间必然就会有联系,所以才会成为打击东林党的手段。
袁崇焕自身的过失
崇祯时期的军队,一般都是选择募兵级的制度。简单来说,绝大部分全部都是在吃空饷。吴三桂当时必然就会深有洞悉还说山海关里虽然有军队7万,实际上仅仅不到3万,精锐的部队更是没有超过1000。可想而知当时的军队状况真的没有办法和一些铁骑相提并论。袁崇焕在当时还曾经犯下一个错误,在皇太极的诱导下居然把毛文龙杀掉,这就是军事上的错误,而且先斩后奏也会让崇祯皇帝极为的生气,招来杀身之祸。
是崇祯皇帝猜疑的产物
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努尔哈赤死亡之后拒绝吊唁,这就导致中朝不知。朝廷上有无数的人都开始展开议论,崇祯皇帝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性格,在当时政局并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对于他拥兵自重的行为感觉到特别的厌恶。与此同时,出色的带兵能力自然也会让人质疑,有时候他的命令很明显要比皇帝的话更有用,崇祯皇帝在此时又怎么可能没有猜忌之心呢,这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袁崇焕最后会死是什么因素
崇祯杀袁崇焕,根据《明史》记载,是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究竟什么反间计,则没有下文。对此,《清史稿》有新的补充——崇祯杀袁崇焕,是中了蒋干盗书之计。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清史稿》的说法。
1、蒋干盗书从小说走进现实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蒋干盗书的故事。赤壁之战前,蒋干跑到东吴劝降周瑜,被灌得酩酊大醉,与周瑜同榻而眠。半夜蒋干爬起来,翻出一封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周瑜假装不知,清晨起来还密商蔡张两人的事情……蒋干最终跑向曹操告密,蔡张两人都被误杀。
情节活灵活现,全是杜撰胡编。不过,清史稿记载崇祯杀袁崇焕就中了此计:皇太极在北京城受到袁崇焕阻击,下决心要铲除袁崇焕,召集鲍承先、高鸿中商议后,捉来一个姓杨的太监,囚禁在大帐里,假装神秘又故意让杨太监听到下面的谈话:
“这次退兵解围,是根据袁都督的意思,由皇上(指皇太极)决定的。刚才皇上和袁都督的两个将领面谈了很久,双方已有约定,袁都督来投诚的事安排好了。”杨太监“佯卧窃听”,次日被鲍承先放走,杨太监把自己听到的奏报给崇祯,于是袁崇焕被下狱,然后惨遭凌迟。
2、崇祯中计的可能性有多大
皇太极照着小说用计,崇祯照着小说中计。看来皇太极打天下,是靠一本《三国演义》,北京城下被袁崇焕捣蛋,怎么办?皇太极回到大帐里,拿《三国演义》找啊找,嗯!这个蒋干盗书之计不错,来人啊,给我用这招!崇祯也非常配合,马上向曹操学习,杀了袁崇焕。
看来崇祯没读过《三国演义》,否则用脚后跟也能想明白。演义胡编乱诌,历史不能胡说八道。袁崇焕被杀,经由了三法司8个月会审,罪名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罪名宣布时,在场的人有辅臣并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记注官,吏科、河南道掌印官等。如果真如清史稿所说,不仅崇祯中计了,满朝文武全中计了,而且一中就是8个月!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有个准确的判断。
3、崇祯杀袁崇焕没有“蒋干”啥事
崇祯中蒋干盗书之计,最早出自于《明史》。但只说清军设反间计,称与袁焕密有密约,让所抓宦官得知,暗中放走,宦官报告了崇祯。《明史》成书后,礼亲王代善六世孙爱新觉罗昭梿又把故事扩展了,在他所写的《啸亭杂录》中首次有了鲍承先、高鸿中、杨太监等情节。
《明史》从清初写到乾隆年间,所述历史的真实性历来被诟病。那么,清人热衷讲述崇祯杀袁崇焕的故事是为什么?不外乎表明崇祯其实很昏庸,大明丢江山是天意。为了加重故事的悲剧色彩,最终写了一个所谓的蒋干盗书之计,用来表明袁崇焕是冤杀的。
也正是蒋干盗书之计,让清人的心思露了马脚:崇祯和满朝文武,智商全是零下,这故事编得也太离谱。其实,从三法司宣布的罪名就知道,崇祯杀袁崇焕没有“蒋干”啥事!
《明史》的语焉不详,让人摸不到头脑,让想质疑的人也无处落脚。而《啸亭杂录》、清史稿弄巧成拙,彻底使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那么,你认为崇祯杀袁崇焕,究竟与皇太极的反间计有关吗?
袁崇焕确实是大明的长城,但是他不善于政治斗争,得罪了阉党,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猜忌,又曾重创过皇太过。最终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颇有才干,是戚继光之后大明的又一将星,他的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也得到上司孙承宗的倚重。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攻击宁远,袁崇焕率军坚守城池,用西洋巨炮击退后金大军,据说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此战中身负重伤,不久病亡,明朝取得宁远大捷的胜利。1627年,皇太极攻掠朝鲜后挥军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指挥明军沉着应战,击退后金大军,取得宁锦大捷的胜利。
宁锦大捷后,明军诸将皆有升迁与赏赐,唯独袁崇焕得罪了魏忠贤,仅仅官升一级,没有任何赏赐,袁崇焕愤而辞官归隐故里。崇祯皇帝诛魏忠贤后,袁崇焕再次被启用,他给皇帝许下了“五年复辽”的宏图壮志。袁崇焕经营辽东后,倚重祖大寿、何可刚、赵率教三将,又将骄横无比的东江镇大帅毛文龙诛杀。袁崇焕经营辽东,后金军无法伸张,后来皇太极发倾国之兵,多路出击,其中一路直逼京师。
袁崇焕率部千里救援京师,经过数次恶仗终于击退了后金军。崇祯皇帝认为后金军能越过辽东攻击京师,一定是袁崇焕故意放后金军入关的,打退后金军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功劳。当年后金攻掠朝鲜,就是袁崇焕暂时同意跟后金议和的结果,当然袁崇焕跟后金议和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复宁远与锦州城。市米资敌说的是袁崇焕资助朵颜诸部,后来朵颜诸部投降了后金跟明军作战。
袁崇焕得罪了阉党,又引起了皇帝的猜忌,还遭到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最终昏聩的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被判凌迟3543刀,创下历史记录,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至法场时,袁崇焕已经“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首级被送到辽东九镇以此震慑边将,以儆效尤。
袁崇焕因为被诬告通敌,所以被杀。提起袁崇焕,大名鼎鼎,功勋卓著,但最后却被崇祯皇帝无情诛杀。有人说这是千古奇冤,也有人说有此结局也是意料之中,是袁崇焕咎由自取。
纵观历史,有很多优秀的将领虽然立下战功无数,最后依然死在皇帝的手中。有的人是因为功高震主,比如岳飞。有的人是君主听信谗言,比如李牧。袁崇焕的死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崇祯皇帝有了想法,最后惨死。袁崇焕这个人有一身的本事,自然少不了有些自负。自负就算了,有些时候心里还没数,主要是情商不咋高,这也是他最后被崇祯冤枉的最大原因。
他曾经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说自己五年之内就可以收复辽东失地。崇祯一听自然高兴,但事实却是他的豪言壮语很难实现。哪个领导能够受得了这个,崇祯皇帝还一心等着他帮着开疆扩土呢,他哪里知道这只是袁崇焕为了让崇祯开心随口一说的话。而袁崇焕自己呢,他自然也不知道他的话崇祯皇帝已经当了真,而自己正在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伏笔呢。
崇祯眼看着袁崇焕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对袁崇焕自然有了想法。而这个时候的袁崇焕还在没有申请的情况下私自斩杀了毛文龙。在诛杀皇太极的事情上,袁崇焕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想通过迂回的战术拖着皇太极,却没想到崇祯皇帝那边已经要疯了。他虽然是为了崇祯好,却没想到崇祯会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正所谓君心难测,袁崇焕就错在没有把握好君心。
明史中袁崇焕死法,其实很可能是一个谎言,因为表现的犹如演义小说,给人不靠谱的感觉。让人遗憾的是,如今人们对此还深信不疑! 既然如此,袁崇焕因何而死呢?关于这一点,小编给大家说说有哪些原因,
(1)擅杀毛文龙
(2)在没有朝廷授权下,和皇太极议和,且还?市米以资盗粮?
(3)清军入关抢劫,督师袁崇焕竟然毫不知情(在十万清军入关之后,袁崇焕才获悉)!因此,孙承宗、王在晋、朱舜水等,对袁崇焕被杀,并不认为袁崇焕冤枉!
然而,这就是袁崇焕被杀的根本原因吗?其实,也不是!
最根本的证据,就是崇祯把袁崇焕关了8个多月,然后才明正典刑的!如果因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和背叛明朝等而被杀,那么根本用不着等8个多月,早就被处死了。?
其实,有二个细节被大家忽略了,
(1)袁崇焕被抓之后,关宁铁骑不打招呼就走了,眼里根本就没有皇帝。
(2)袁崇焕被抓之后,崇祯控制不了关宁铁骑,无奈之下,让狱中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关宁铁骑才再度入关勤王! 这说明了什么?关宁铁骑,已经脱离了中央管控,成了一支独立的私军!在这一种情况之下,崇祯对袁崇焕能放心吗?
所以,袁崇焕必死无疑!即便换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面对袁崇焕这种情况,也只能杀之!所以,《明史》上的记载,只是给皇太极脸上贴金而已!
因此,袁崇焕被杀,关宁军不听中央调遣才是真正原因,别再被《明史》骗了!关于这一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第一,毛文龙和关宁军,虽说在战略上是互补,但在一定程度上,比如军费、军功等上面,却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背后很可能有关宁集团的推动。当然,袁崇焕杀毛文龙,也肯定加强了关宁军对他的拥戴!
第二,从万历李成梁开始,辽东就开始集团化,有向私军发展的倾向。最大的证据是在吴三桂,此人一降清,整个关宁军上下都降清了,几乎没有什么反对者,这正常吗?须知,辽东被屠300万,关宁军和清军有血海深仇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赵匡胤是如何对待亡国之君的
下一篇: 秦朝灭亡时为什么如此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