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什么样的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众妙之门 2023-06-25 12:01:42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什么样的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玄武门之变后的李世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朝无疑是历史上伟大的王朝之一,在这个朝代中,出现了两位后人皆知的皇帝。一位是千古一帝李世民,另一位就是女皇武则天。无论是哪一位,人们对他们都是非常熟悉的,武则天无论是在唐朝还是在历史上,都是非常厉害的。

要知道在古代的男权社会中,能够成为女皇,绝对是有过人之处的。相比较来说,武则天能够成为女皇,与李世民和李治有很大的关系。李世民时期武则天入宫,到了李治时期,武则天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时候的武则天经常陪李治上朝堂。话说回来,李世民是后人皆知的一位皇帝,不过李世民的皇位能够坐上,就已经是经历了血腥风雨的,要知道唐高祖李渊虽然是很喜爱李世民,但是他不是嫡长子,没有皇位继承的资格。

假如李世民想要坐上皇位,朝堂的大臣肯定会反对。当时的嫡长子是李建成,假如没有李建成,李世民才会成为第一皇位继承人。李世民能够从皇二子的身份坐上皇位,与玄武门之变肯定是有很大关系的。

不过玄武门之变也成为了李世民一生的污点,毕竟在玄武门中,李世民将自己的大哥和兄弟杀死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上了皇位,不过这时候的李世民很清楚,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死了,但是他自己的皇位不一定能够坐稳。

大部分人都认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可是当时的朝堂中,是存在反对李世民势力的。实际掌权和名正言顺安坐龙椅,这可是有质的区别。玄武门之变发生三天后,李渊就宣布做太上皇了。

李渊这样做很明智,毕竟这时候朝堂肯定都是支持李世民的了,假如李渊不退位,恐怕结局不会太好。李渊虽然是退位了,可是李世民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皇帝权力,当时唐朝处理朝政的地方在太极殿,可是李世民并不是在这里处理朝政。

这时候其实太子的东宫才应该是李世民的住所,这里象征着未来的储君,可是李世民只能住在住在承乾殿。结果没过多久就搬到宏义宫居住,这个地方距离皇宫是非常远的。李世民之所以住到这里,原因就是想脱离李渊的视线。

虽然李渊这时候没有了实权,可是李世民在太子的东宫处理朝政,李渊就在太极殿中,这让李世民浑身不自在。其次李世民不断的抹黑李渊,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自己才是天子,李渊已经退位了。其实这时候李世民最希望的只有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让李渊立即驾崩,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的皇位就坐安稳了。李渊还算是有自知之明,毕竟一个唐朝不可能有两个皇帝,虽然李渊已经退位,但是李世民对此肯定是反感的。史书记载了李渊搬出太极殿:“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太安宫。”

李渊以自己喜欢山林景色,选择了搬出去,这样一来,李世民就名正言顺的进入了太极殿。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才真真正正的得到了皇位。没有了李渊的监视,李世民开始缔造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没有了李渊这样的障碍,李世民才算是将皇位坐稳,要知道李世民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李世民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李世民篡位,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后当上皇帝的,李世民篡位之说存不存在目前不好定论,但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十分有作为
在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是封建治世的楷模。“贞观”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的22年间,由于知人善任、 锐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文化,使国内经济一片兴旺,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呈现一派民殷财阜的新气象。
据说,国家的监狱常常是空的。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的只有29人。社会秩序稳定,真的达到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行旅往来各地,都不用自带粮食,路上随时会得到供应。连年农业丰收,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

贞观时期的国家版图也相当大。李世民灭掉了东突厥、西突厥,稳定了对大西北的统治,再无外族侵扰之害。他还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番王松赞干布,巩固了西南边
疆。当时与中国通使的国家有70多个,强盛的唐朝成了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
可是,这样一位文治武功彪炳千秋的一代君王却是靠一场血雨腥风的“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的。“玄武门之变”大概是这样的:
一天凌晨,李世民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9人率兵埋伏于玄武门内,把守玄武门的主将常何也已被李世民收买,只等在此地将上早朝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杀死。

天一亮,建成和元吉上朝走到临湖殿时,感到气氛反常,正要拨马回府,突然,李世民领着一彪人马狂奔而来,一箭将李建成射死。齐王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中,
当场死亡。然后,他们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赶到东宫和齐王府,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家,不论老少,全部杀死斩草除根。
之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带兵冲入父王李渊的殿堂。后来,李渊下了诏书,叫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别再为太子和齐王争仇泄愤,并让各路兵马由李世民指挥。两个月之后,李渊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后世之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杀太子而自立为帝是无君无父的行为;而杀自己的弟弟,穷凶极恶,更是惨无人道。但是,史书上却说,这个凶杀事件不是“蓄意预
谋”,而是临时应变;不是“违反父意”,而是合父王之意;不是“夺嫡篡位”,而是合情合理,该当皇上。这些史书是这样写的:

有一年夏天,突厥率兵南下,李渊派李元吉为帅,领兵迎敌。元吉和建成商量,准备先向父王李渊要求从秦王李世民府中调出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及部分精兵随
军作战,以削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伺机杀死李世民。但此消息被密探得知,李世民被逼无奈,只好铤而走险,才先发制人,发动政变。
还有的书上说,因为李世民屡建战功,李渊有意把太子之位传给他,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要合谋害死李世民,保住太子之位。并举例说,武德七年,趁李渊外出避暑之机,李建成留守长安策划兵变,欲武力除掉李世民。但兵变未遂,李建成受到责罚。

又如,同年7月李渊在城南校猎,让建成、元吉和李世民三人比骑射之术,他们故意将一匹劣马叫李世民骑。因李世民机灵地跳离马背,才躲过一难。再如,武德九
年,建成与元吉合谋,在酒内下毒。李世民饮后吐血数升,差点丢失性命。诸如此类,所以,史书认为,李世民发动兵变是出于“自卫”。

还有,在立太子问题上,史书上说,李渊曾多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李世民无意当太子,不受。《资治通鉴》写道,
李渊起兵晋阳,都是李世民的主意。当时李渊对李世民说,事成之后,我一定立你为太子。但李世民固辞不受。意思是,李世民从来也没有想过取李建成之位而代
之。从来没想到“抢班夺权”。
当然,历史是胜利者写的,难免粉饰虚夸李世民,栽赃诬陷李建成和李元吉,但人们仍在这些史书里找到李世民预谋夺权的蛛丝马迹。来揭秘吧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例:
武德四年,李世民曾听一位道士说他将作太平天子,应自珍惜。李世民好不得意,竟念念不忘。如他没有强烈的权力欲,何必对当皇上这样倾心呢!
再如,李世民曾自设天策府,网罗一大群谋臣死党,整天在一起研讨经义,纵横得失,直到深夜。如果没有当天子的意图,干嘛下这么大的功夫?

再有,他一方面固辞太子之封,另一方面却大结死党,处心积虑地为兵变作准备。他将自己的妻子安插到皇宫里父王的身边,名义上是“孝事文王”,实际上是刺探
内情,他又收买太子李建成手下的亲信作内奸,他还私交玄武门主将常何以控制宫廷。这些不是为了夺权,又是为了什么?
另外,分析一下他的父王唐高祖李渊对他的态度,也能看出,让位于李世民并非所愿。因为李渊对立李建成为太子从来没动摇过,而对李世民却总是不放心,心存芥蒂。
如在起义之初,他令建成统左三统军,令李世民统右三统军。进封唐王后,他让建成为“世子”,而封李世民为“秦王”。称帝后,他坚决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并且认为李世民独断专行,变坏了,不再是他原来的儿子了。
直到兵变之前,他看到几个儿子间水火不相容时,仍决定让李建成在关中接替皇位。顶多让李世民在洛阳掌管半壁江山,当个不登位的皇帝。由此看来,李渊在“玄武门兵变”之后,亲下的诏书,大概都是顺水推舟的应变之术,他的退位也是不情愿的。

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功的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且顺利坐上皇位呢?

玄武门是唐朝帝都长安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的北门,一座在大明宫北面,另一座在太极宫北面,太极宫北面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地,玄武门是唐朝太极宫的北正门,太极宫又是唐朝最高政治,政令从这里通传全国。

选择这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掌握时局,此外也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必经之地,玄武门也是整个帝都禁军的驻扎地,守军将领早已归顺,这里易守难攻,只要城门关闭,可以切断外援,从环境和地理条件,都是此次事变的最佳选择。

一个人的智慧决定事情的成败,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谋臣,相比之下在事变当中房玄龄善谋比杜如晦的处事果断更重要,谋略代表智慧,在事变当中稍有差错,将性命不保。

当皇太子李建成向高祖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时,唐太宗李世民身边能真正出谋的也只剩下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护主射杀李元吉。

事变前夕,李世民进宫觐见禀告高祖李渊,李建成要加害他的实情,李渊却让他们,次日一起进宫当面对质,第二天,李世民早已在玄武门布下伏兵,玄武门守将常何等人早已归顺,而李建成并不知实情,当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进入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早已率数员猛将在门内等候。

李建成见势不妙夺门而逃却被李世民用箭射杀,而李元吉被尉迟敬德杀死,城门外,李建成部下得知详情,猛攻玄武门城门以及秦王府,此时,尉迟敬德手拿两人首级站在城墙,士兵见状,顿失战心,迅速溃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