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蔡文姬是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其名字蔡琰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来命名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她博学多才又精通音律,只因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一生坎坷悲苦,早年丧夫,又被南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了两个孩子,最后幸得父亲蔡邕的好友曹操赎回,才得以回归故土。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能从匈奴左贤王那里赎回蔡文姬?难度到底大不大?
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在秦汉时期,曾屡次进犯边境。为此,朝廷和匈奴之间不断爆发战争。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汉室,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虽然归顺朝廷,但是南匈奴极不稳定,内部势力中有不少北匈奴的降众,经常发生内乱,多位单于被杀。
黄巾之乱后,南匈奴内部又发生动乱,羌渠单于被杀。部分南匈奴势力加入中原混战,蔡文姬被掳走,流落至左贤王处。至此,蔡文姬开始了自己长达十二年的异乡生活。这一段经历在《后汉书·列女传》有简要记录: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大概在公元207年左右,曹操已经消灭袁绍、吕布等势力,北方中国基本趋于一统。曹操此时踌躇满志,偶然想起来了自己的好友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早年间曹操曾和蔡邕同朝为官,两人关系很好,现在自己春风得意,而老友却死去多年,没有留下子嗣,女儿蔡文姬也已经流落匈奴多年生死未卜,实在令人痛心。
此时的曹操同南匈奴已经打过很多次交道,匈奴虽然曾经很强,但是曹操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与自己的对手袁绍、吕布、孙权、刘备等相比,南匈奴简直是小儿科。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内黄县大败南匈奴首领於夫罗(南匈奴羌渠单于之子)。
初平四年(193),於夫罗、黑山军余党联合袁术军,与曹操在匡亭交战,再次大败。
建安七年(202年),呼厨泉单于(於夫罗之弟)联合河东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在平阳对曹操发动叛乱,后被钟繇联合马超军队击败,投降曹操。
南匈奴的多次抗争都被曹操轻而易举解决,而随着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南匈奴更没有了反抗之力。后来,呼厨泉来邺城拜贺曹操。曹操干脆将呼厨泉单于留在了邺城,让他的右贤王去卑回去帮他管理南匈奴各部,南匈奴此时全部落入曹魏政权。
所以,在发现蔡文姬在南匈奴左贤王部落时,曹操赎回她并没有花费多大气力,“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虽然是左贤王的女人,但是有曹操的威慑力在那,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曹操派使者用金璧就将她赎回来了。
世人都觉得曹操是“人妻控”,但是对于蔡文姬,毕竟是自己好友的女儿,曹操并没有把她收入自己后宫,而是将她嫁给了屯田校尉董祀。后来董祀犯死罪时,蔡文姬又亲自向曹操求情,最终曹操赦免了她的丈夫。蔡文姬一生不幸,所幸遇到了曹操,这也算是命运对悲情才女的一点补偿吧。
曹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蔡文姬是老师蔡邕唯一的女儿,曹操是为了告慰老师的在天之灵。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大家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很多人因此认为曹操是奸诈小人,其实真实历史上的曹操心胸宽广,性格仁厚,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他花费重金解救老师女儿蔡文姬的事情。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从小就聪明伶俐,因此蔡邕将她当做男儿一样教养,四岁开蒙读书,常常亲自指导她的学业。当时曹操仰慕蔡邕的学识,拜蔡邕为老师,经常来请教学问,一来二去便和蔡文姬熟识,二人以兄妹相称,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蔡文姬虽然是女子,但是在一些见识上远远超过世间男子,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另曹操非常佩服。
蔡文姬长大之后成婚之时,曹操还以兄长之名送去贺礼,只不过婚后不久之丈夫亡故,蔡文姬又回到家中。此时曹操已经开始带兵四处打仗,来蔡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不久蔡邕生病去世,留下蔡文姬一个人,战争发生后,匈奴人作乱中原,兵荒马乱中蔡文姬被匈奴掳到了匈奴,在那里她被迫嫁给了匈奴左贤王。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曹操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和一定的势力,此时的他听说了蔡文姬的遭遇非常感慨,命人四处寻访蔡文姬的踪迹。不久传来消息,蔡文姬此时生活在匈奴,曹操立刻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匈奴,经过多次交涉之后终于将蔡文姬赎了回来,曹操立刻为她安排住处,又为她重新安排婚事,尽自己作为兄长的责任,也能告慰老师的在天之灵。
东汉末期,北方内战连连,外患并未消失。但自从一个人问世后,胡人纷纷避其锋芒,很少再犯中原,无论匈奴还是东胡,明显老实下来。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先为汉相、后被追认为魏武帝的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立足中原,并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之后,北方各胡人部落,对曹操毕恭毕敬,岁岁来贡魏王。连统一的大汉都敢侵犯的胡人,何以对中国三分之一的主人曹操俯首帖耳、不敢轻慢?
这就需要从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起著名外战说起——曹操北征乌桓。
曹操北征遭到很多人反对,理由就是一个字:远。但曹操力排众议、执意北征。理由只有七个字:犯我者虽远必诛。
《三国志》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师北伐,他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丢掉辎重,军队轻装前进。八月,曹军兵至白狼山(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太阳山),在这里展开了与乌桓的决战。
这是一场遭遇战。袁绍的两个儿子和两个乌桓大将带领数万名骑兵迎面杀向曹军。此时乌桓军兵力众多,而曹军人困马乏,很多人显出畏战神色。曹操登上白狼山,看出乌桓骑兵的弱点:单兵作战可以,整体作战散漫。他看出敌人阵势不甚整齐,于是采取集团军闪电战,以大将张辽、张A为前锋,列阵纵兵出击。经过一场血战,乌桓军队大败,尸横遍野。曹操的精锐骑兵虎豹骑获单于蹋顿。主帅被俘,乌桓群龙无首,主力骑兵先行崩溃,《三国志》记载:曹军追奔逐北,至柳城。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曹军乘胜追击,直捣乌桓老巢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县,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至此,乌桓单于及其王室成员全部被斩,二十万乌袁联军成为俘虏,曹操等于一战灭了乌桓这支部落。之后,迁乌桓万余落于中原,残余乌桓族或被汉化,或融入其他胡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元207年),曹军派人留守柳城,自己率军班师。九月中旬,曹军到达碣石(也就是今日辽宁省绥中县的万家乡)时,曹操极目远眺,但见惊涛拍岸,不禁壮怀激烈,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千古名句。此诗与陈汤的誓言一样,展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气概,对汉魂大有裨益,所以受到了后世的推崇和敬仰。汉民族高扬铁血之风,令人感佩。
曹操统一北方、威望达到顶峰,四方藩国纷纷来贺。此时,已成为东汉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曹操干了一件希腊国君海伦之战式的壮举:软硬兼施,夺回被邻国抢走的本国名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北方匈奴趁火打劫,掳掠中原人。其中,就有著名士大夫蔡邕的女儿——才女蔡文姬。她被匈奴兵抢走,献给左贤王。此后,蔡文姬就成了左贤王的压寨夫人,一住就是十二年。不难想象,蔡文姬这个中原的弱女子,在匈奴背井离乡的蛮荒生活中,忍受着何等被掳占的屈辱和怨恨。在感情上,她很难与左贤王交流,在饮食上,她一直吃不惯散发出膻腥味的生牛羊肉。左贤王作为一个匈奴王侯,早已习惯了用暴力去征服女人。因此,打骂和 *** 是常有的事,汉家才女度日如年,频频发出唯我薄命,殊俗心异,莫过我最苦的慨叹。
就像大汉远嫁的八位公主一样,她非常思念故国,但是八位公主均客死他乡,她蔡文姬能够做到再回家乡吗?
转机就在曹操北征乌桓,威震北方时出现。曹操早年非常仰慕清流,视蔡邕为师,对老师的才女非常牵挂。于是一出文姬归汉的大戏上演。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匈奴单于派弟弟呼厨泉到邺城来拜谒曹操。邺城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临漳县,当时曹操想把这里设为王都。匈奴人一来,曹操早有准备,立刻把呼厨泉当人质软禁在邺城。随后以金璧为重礼,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向左贤王说明曹操想赎蔡文姬归汉的来意。一开始,这个要求被左贤王拒绝,但毕竟单于才是匈奴的最高首领,左贤王只不过一侯而已,岂敢拿领导的弟弟的人身安全赌气,思来想去,最后忍痛同意文姬归汉。就这样,蔡文姬流离西域十二年后,离开了西域回归中原。
蔡文姬回到中原的这一年,她三十二岁,正值一个女人春秋鼎盛之年。后来她写下《续汉书》,流芳千古。
永恒的蔡文姬,最感激的人当然就是曹操了。没有曹操的铁威,哪有匈奴乖乖送还中原女子回家?西汉王昭君的不幸,东汉蔡文姬得以幸免,这也是铁血汉魂的一次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2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