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光世死后的封号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北宋的都城,将宋钦宗、宋徽宗二帝掳走,北宋政权也开始灭亡,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而到了南宋之后,继续与金兵交战不休,其中有四位将领成为抗金主力,令人不得不佩服。但奇怪的是,四位抗金主力中,有一人遇到金兵就害怕,导致宋高宗无法生育,死后位列岳飞之上,他就是刘光世。
刘光世,出生于将门世家,以荫补的方式步入仕途,成为后来的中兴四将之一,另外三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都是赫赫有名的将军。早些年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军功升职,成为耀州观察使。后来宋军攻打大辽,他又跟随父亲打下易州,升为高级武官,可以说,他是靠自己老爹混起来的。
有升也有跌,这是当官的常态,在进攻南京的战争中,刘光世没有准时支援,导致攻入南京城内的宋军失败,于是被降官职。后来西夏与金国联合攻打宋朝,刘光世主动请战,在杏子堡战斗打败西夏军队,又得以升官。这一场战争,也是他人生开始有作为的一场,毕竟没有靠他老爹。
刘光世一路走来,军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的军队大多数是流寇和叛军,这与他的打仗风格是分不开的。原来,刘光世一向害怕金军,每次奉诏赶往前线,他要么不奉诏,要么想办法退避,就是不愿与对上金军。
而且此人的作风也有问题,经常谎报军费,尽量多拿一些银两,两军交战时一般不会亲临前线,而是坐在后方帐中,如果打输了就迅速逃跑。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各种神操作,引领了一股士兵逃跑的风气。
在江苏地区与完颜昌交战时,刘光世了解到敌方士兵常年背井离乡,非常想念家人,但是却没有盘缠回家。于是他叫人铸造了一种钱币,上面印着“招纳信宝”四个大字,每抓到一个金兵俘虏,不杀还给他们发钱币,并告知主要手持这种钱币,沿途我们的部队就会放行。此事在金军营中传开,许多士兵纷纷逃跑回乡,搞得敌方大将无可奈何。
刘光世的打仗风格,让宋朝朝廷吃尽了苦头,如建炎三年,金军500骑兵追击,宋高宗渡江南下逃跑,刘光世一收到消息,还没遇到金兵就仓皇渡江,跑得比宋高宗还快。人送外号“长腿将军”,也正是他的逃跑,宋高宗在慌乱中受伤,导致之后无法生育。
建炎四年,金将完颜昌攻打楚州,朝廷命令刘光世前去抵抗,他却不敢支援,只派两个手下带些士兵骚扰而已。绍兴六年,伪齐军队攻打庐州,刘光世马上弃城而逃,被援军逼迫之下,才无奈回头。在他的戎马岁月中,像这样遇到金军不战而逃的事迹数不过来。
不战而逃的打仗方式,刘光世做到了极致,大臣们纷纷弹劾他,但是宋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不稳,还是要依靠他。满足他所需的军费,并给他加官进爵,就是为了防止刘光世这支庞大的军队会解散,成为流寇或者投奔伪齐。
后来,南宋政权稳定之后,宋高宗要解除武将兵权,刘光世身先士卒,第一个让出兵权,做了榜样。而宋高宗为了笼络民心,也对他大大赏赐,在他死之后,追封安城郡王。到了宋宁宗登基,追封刘光世为鄜王,位居七王之首,而岳飞是鄂王,排在他的后面。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
1、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韩世忠: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正在滹沱河一带担任防守任务的韩世忠被金兵数万追逼退入赵州城内。韩世忠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斗争数年,官阶不高,所率兵马并不多,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慑金兵。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赵构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吕颐浩约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解救赵构。
3、张俊拥帝定国.靖康二年(1127年)秋,张俊根据自己对形势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今敌势方张,宜且南渡,据江为险,练兵政,安人心,候国势定,大举未晚。”不久金兵南下,赵构到达临安,偏安格局形成。"
到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又犯,宋将岳飞、刘锜、韩世忠、张俊奋勇争先,大败金兵,收复山河,几乎可以直捣黄龙了,可惜赵构却无心恋战,下令退军江南,致使所复疆土,得而复失。
4、宋高宗即位后。刘光世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陕西将官王德(王夜义)开始隶属刘光世部。八月,刘光世以讨平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六月,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万寿观使、封杨国公。绍兴十二年(1142),刘光世死,终年54岁,谥武僖。乾道八年(1172),追封安城郡王。开禧元年(1205),追封鄜王。
扩展资料
中兴四将之岳飞的功绩与军事思想的影响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
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
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世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兴四将
南宋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将士,这些将士有何功绩?南宋时期有著名的中兴四将,他们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据史料记载,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后,在南宋初年宋朝军人抗击金军的入侵的那段历史被称为“中兴”。在这期间,有四位军事统帅的抗金功绩尤其突出,所以就被合成为“中兴四将”。
先看第一位,岳飞,字鹏举。岳飞在20岁的时候,开始投军抗金,精忠报国,他屡立奇功,“岳家军”名震四方,令金军闻风丧胆。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39岁的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
韩世忠,字良臣。他是南宋朝著名将领,也是民族英雄。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他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后,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晚年和妻子梁氏(小说中说是梁红玉)闲居于家中,闭门谢客,不问军政大事,过着凄凉的生活,他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张俊,字伯英,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但后来伙同秦桧、万俟卨等人陷害岳飞。岳飞获得平反后,人们修建了杭州岳庙,其中除了著名的秦桧跪像外,还有张俊、秦桧妻子王氏、万俟卨的
刘光世,是南宋高宗时的抗金将领。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刘延庆之子。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综上所述,这四位都是杰出的将士,功勋卓著。
抗金名将有:
1、岳飞: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2、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人 ,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3、刘光世:
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
4、杨业:
杨业善于骑射,喜好打猎。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远近。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号为“无敌”。宋太宗灭亡北汉后,归顺宋朝,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5、刘锜:
刘锜自少随父征战,宋徽宗时为閤门祗候。南宋建立后被授为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颇著威名。之后受名臣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又扈从宋高宗,两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绍兴十年,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52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